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報告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太原市工作報告篇一
出租方:(甲方)
承租方:(乙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及有關規定,為明確出租方與承租方的責任權力、義務關系、經雙方協商一致,簽定本合同。
甲方同意將______街______區______路開通巷______號______層______,建筑面積為:______,出租給乙方使用。
建筑物概況:
1、結構:
2、層高:
3、承載負荷:
4、外墻:
5、層面:
6、樓、地面:
7、外門:
8、外窗:
9、水電暖:
租賃共伍年,出租方從____年____月____日開始出租,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收回。
承租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方可以終止合同,收回房屋:
1、承租方擅自將房屋轉租、轉讓或轉借的。
2、承租方利用承租房屋進行非法活動、損害公共利益的。
3、承租方拖欠租金累計達壹個月的。
4、因本條第1、2項原因收回房屋,終止合同的租金不予退還;因第三項原因收回房屋的承租方應相應賠償給出租方造成的損失。
租賃合同期滿終止時,如承租人確實無法找到房屋,出租人應當酌情延長租賃期,但延長租賃期不得超過半個月。
如承租方逾期不搬遷,出租方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和申請執行,出租方因此所造成的損失,及因此影響房屋再次出租或自用造成的損失由承租方全部負責賠償。
合同期滿后,如出租方仍繼續出租房屋的,參照本地域出租標準,承租方享有優先權。租金每年根據市場酌情變動。
租金的標準為每平方米每月____元,年租金____元,根據市場情況,每年核定一次,上下浮動不超過10%―15%。
租金繳納方式:合同簽訂后,每年乙方提前兩個月將付清全年租金。
因工作需要,承租方需對所租房屋進行裝璜、裝飾應在不破壞房屋結構的情況下,將裝璜及裝飾方案向出租方提供,經出租方同意后方可進行,并應承諾租方期滿后按出租方要求恢復原狀,其費用由承租方承擔。
房屋的修繕是出租人的義務,出租方每年對房屋進行檢查維修一次。因房屋建筑質量出現問題,出租方應進行修繕;因承租方造成的損壞應由承租方承擔修繕費用,維修房屋時,承租人應積極協助,不得阻礙施工。
1、如果出租方將房產所有權轉給第三方時,此合同對新的房產所
有者繼續有效。
2、如果出租方需提前收回房產,應提前三個月書面通知承租方,
并與承租方協商同意后方可執行。
3、如果承租方因某種原因退房時,須提前三個月書面通知出租方,
并與出租方協商同意后方可執行。
1、承租方逾期交付租金的,除應如數補交外,應支付違約金按租金總額的每日萬分之五計算,日期從應付租金之日起計算,如逾期一個月不支付,甲方將停止供水、供電,并有權以任何方式清理乙方出廠,一切經濟損失由乙方自行承擔。
2、如果有一方違約,未按合同第六條執行,應追究違約責任。
1、承租方每月初按期限交納有關水、電、暖及大樓物業管理費。其中水、電費按開發區規定的收費標準執行,取暖費按太原市收費標準執行,并可直接向區物管中心交納。物業管理費為每平米____元/月。
2、對于承租方有水、電、暖等維修情況
1)集中供熱管道由開發區統一維修,根據開發區有關供熱管理條例,承租方沒有需向物管中心交納1.68元/m2的維修費用。如有變化,按開發區有關供熱管理條例執行。
2)正常水、電維修,由出租方負責維修,并承擔費用,要做到小修不過夜,大修不超過兩天。由承租方原因造成的,由承租方負責維修,并承擔費用。
房屋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毀損并給承租方造成損失的,雙方互不承擔責任。如因出租方房屋本身問題,造成的承租方財產損失,由出租方承擔責任。
承租方應遵守出租方為整體利益做出的有關安全、衛生等各方面有關規定,并愛護公建財產,維護公共利益,如對市內及公建部分設施造成損害的,要承擔責任并進行賠償。
本合同在履行中發生爭議,雙方應協商解決;協商不通時,任何一方均可向工商局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申請調解或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本合同未盡事宜一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有關規定,經合同雙發共同協商,作出補充規定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正本一式肆份,出租方、承租方各執兩份。
甲方(出租方): 法人代表: 經辦人:
乙方(承租人): 法人代表: 經辦人:
年 月 日
太原市工作報告篇二
太原是個四季分明的好地方,但在太原的春夏秋冬里,我最喜歡的還是她的秋天。
太原秋天來的時候,沒有任何征兆。在農歷“立秋”之后,還很難看出秋天的蹤跡。因秋老虎的余威還在,雖已立秋,但氣溫并沒降下來,天氣依然很熱。秋蟬不知疲倦地叫著“熱呀!熱呀!”唱歌的分貝更大了,狗兒呼呼地喘著粗氣,舌頭吐得更長了。隨后是三兩天風,三兩天雨,三兩片樹葉落下來,天才稍微涼爽了一些,但中午時分還是很熱。只有“秋分”過后,才會感覺到秋天的來臨。
倘若此時去晉源新城,在區政府前的廣場上,會看到風箏在天上飛,人們在街心花園里歇息聊天。街道顯得寬闊,天空顯得高遠,能清晰地看見龍山大街對面的西山。當你走在街上,冷不丁兒地會有鵝黃色的大葉子從眼前落下,甚至掉在顏色鮮亮的水果攤前。這已頗有點兒秋天的樣子了。
倘若你去親賢北街的王府井,去柳南、柳北,這兒高樓林立,車輛繁多,人群擁擠,讓人感覺像是香港。這個時候,我們總是會忽略街邊樹與花草的變化而無視剛剛到來的這個秋天。
太原的秋天很短,但秋天的韻味不減。當秋風刮起的時候,能讓走在街上的人們打幾個哆嗦。應了那句諺語“一場秋雨一場寒”,當秋雨來的時候,無論你是乘車、步行還是打傘,總能看到穿長袖長褲的年輕人、穿西服茄克的中年人、穿毛衣毛褲的老年人。倘若有更怕冷者,還有穿羽絨服的。
太原的秋天風輕云淡,天空深邃而高遠。那天上的朵朵白云,像國畫一般,點綴著秋陽下的藍天,那么淡然、悠然,飄蕩在高遠的天空,遠離塵世間,仿佛對人間的俗世繁華、喜怒哀樂已不再關心,了無掛牽。
太原的秋天,最動人的是看那汾河景區余暉下的落日。那天邊的夕陽、晚霞與水中倒映著的紅日,交相輝映,把暮色浸染,那種凄楚之美,仿佛是想讓人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讓人感動,讓人流連。
但太原最美的秋色,不是崛山的紅葉,也不是汾河岸邊的落日,而是在前往太原遠郊的路上。當你坐在車里向外觀看時,窗外不斷變換的色彩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直逼你的眼簾。山坡上紅、黃、綠的植物高低交匯、遠近相連。黃的黃得徹底,紅的紅得透徹,綠的綠得蒼郁,就連天上的白云也卷曲成雞毛狀,似一幅立體的美麗畫卷,掛在天地之間。
原來在太原的一角,在這不知名、不起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盤山公路一帶,竟然蘊藏著太原最美的秋天。
我愛你,太原的秋天。
太原市工作報告篇三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___旅行社歡迎您參加本次旅游活動。希望通過我的講解陪伴您這次美好時光。
人云:“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于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后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后,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筑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筑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太原市工作報告篇四
我的老家在山西太原,哪里一年四季都很美!還被稱為“煤鄉”給全國各地輸送煤,為祖國做出了很大貢獻。
春天,路兩旁的柳樹長出了嫩芽兒;槐樹花發出陣陣香味。花園里,紫羅蘭從夢中醒來;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整個太原市就像花的海洋。
夏天,早晚都很涼爽,就是中午比較熱。每當傍晚,我都會出門走走。
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河面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這時候,人們也穿上了厚厚的棉襖,大地披上了一件銀裝。
這就是美麗的太原,我的家!
太原市工作報告篇五
人云: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于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后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后,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筑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筑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的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兒子燮父繼位后,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于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于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從北宋天圣年間修建了圣母殿和魚沼飛梁后,祠區建筑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后,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鐘樓、鼓樓及水鏡臺等,這樣,以圣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于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筑為圣母殿,創建于宋代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圣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臺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么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么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臺。圣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并序。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圣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晉祠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橫遭婆線欺負,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為嫌臟,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并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圣寺,相傳這里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口里喊著:膏藥靈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于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其施惠也;則和風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則霓裳鶴蓋息焉,飛禽走獸依焉;
其剛節也;則治亂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則育萬物而不倦,資四方而靡窮。
瑩氛霧而終清,有英俊之貞操;
住方圓以成象,體圣賢之屈伸;
日注不窮,類芳猷之無絕。
年傾不溢,同上德之誡盈。
對于晉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詩意的描寫:金闕九層,鄙蓬萊之已陋;玉樓千仞,恥昆閬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樹。李白詩曰: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蕭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郭沫若詩曰:圣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源長。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懸甕山泉流玉磬,飛梁芊沼布蔥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林徽因說:晉祠的布置又像廟觀的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晉祠志》載: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