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尋訪日記200字篇一
我和龔榕銓去了石梅廣場。我們先討論了采訪內容,不一會兒想出了不問題,我們從中選了四個最好的,分別是:你知道孫中山的哪些事跡嗎?你覺得祖國有這樣一名偉大的人物有什么感想嗎?你覺得他有什么樣的精神?有人與他可以齊名嗎?
一位老伯伯走了過來,我們向他問好,說明了來意,我問他::貴姓?”,他告訴我姓陳,我又把問題說了出來.他說:"孫中山是我最崇敬的人,他推翻了帝皇時代,建立了中華民國,我十分為他自豪.孫中山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都是可以與他齊名的偉人。"。接下來輪到龔榕銓了,我從他手里接過相機,給了他筆。因為以前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活動,他遲遲不敢開口,在我的鼓勵下,終于成功采訪了一位阿姨。阿姨說:“別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點就是,他為我們婦女同胞破除了纏足的陋習。”“成功啦”龔榕銓露出了勝利的笑容說:“我戰勝了自己,感到很開心。”
又一次,我和陳少聰,尤熠恩去言子墓采訪。我們爬上山,看見了一位老爺爺,我們分配了下職責,我采訪,小聰記錄,小尤照相。于是,我走上前,向爺爺說明了來意,請他接受采訪,可他說:“人老啦,腦子不好啦,你們去采訪別人吧。”。這時候又來了一位50來歲的爺爺,我便又走過去,問他貴姓,他說姓金。于是我說:“金先生你能不能接受一下采訪嗎?”他爽快的答應了,通過對他的訪問,我們也明白了不少和孫中山齊名的人物,雷峰,張嘎,張思德。還知道了,孫中山是個團結進步人士,本來生活艱苦,可為了革命,弄得自己身無分文。采訪完成后,尤熠恩說:“采訪真不簡單呀”。陳少聰說:“失敗時真害羞呀。”我說:“做個記者真不容易呀。”
這次的活動真有趣呀,希望以后再舉辦。
尋訪日記200字篇二
尋訪對象
徐寶坤,男,江蘇六合人,中共黨員。1950年出生,六合區程橋街道桂花村后石生產隊老隊長。他幾十多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為村民水稻田值班看水、病蟲災害檢查、農忙季節看埂、生產隊公共事業安排,粗略累計班組8600工作日,行走里程約15萬公里。他還熱心為村民服務,幫助大家了解致富信息,常年照顧孤寡老人。他多次被評為省、市、縣基層黨組評為十佳文明服務標兵,并曾獲縣勞動模范。
尋訪紀實
你聽說過“生產隊長”嗎?前不久我們程橋小學的小記者們精靈假日小隊的隊員們,尋訪了桂花村后石生產隊老隊長----徐寶坤爺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徐爺爺的故事吧!
扛著鐵鍬修田埂
那天一大早,我們來到徐寶坤爺爺所在的村莊——桂花村后石村莊。這里緊臨西部干線,村莊上有20多戶人家,過著恬靜的農村生活。徐爺爺就是這里的一名老生產隊長。
徐爺爺60多歲,皮膚黝黑,見到他的時候、他正扛著鐵鍬要出門。我們跟著他,經歷了一次難忘的農忙時節的田埂檢查。
與徐爺爺相伴,我們出發了。走出他家沒多遠、后石村莊的西邊,一輛拖稻子的拖拉機趴窩在田埂邊,徐爺爺立即過去幫那個村民,看了拖拉機陷進去的地方不是很深,招呼我們一起推,艱難的把拖拉機弄上來,村民樂呵呵的叫大家去家里喝水呢!徐爺爺笑夸了我們,
隨即拿鐵鍬,把剛才拖拉機趴窩的地方,挖土、找石頭墊平,又踩了會兒,感覺夯實了后,又帶著我們繼續前行。
徐爺爺告訴我們,由于農忙時節,收割機和拖拉機的使用,田間地頭的地埂,和容易被壓垮、壓塌,需要經常的做好修補和管養工作。很多時候,他就扛著鐵鍬、到田里為村民們服務。
看埂、護埂工作多辛苦
我們走了會兒,到了一條河堤邊、旁邊有人在放養一大群鴨子,徐爺爺過去和趕鴨人打招呼,告訴他現在是稻子收割的時候,不要把鴨子趕到田里,影響了收割、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半個小時后,我們來到一個田頭,有3臺收割機正在田里忙碌、2輛拖拉機和1輛卡車停在邊上,徐爺爺招呼我們找了個陰涼的地方坐下來,似乎是在‘觀戰’。我們很奇怪,就問徐爺爺,這里沒有破壞的田埂啊,為啥就停在這里,而不去查看田埂了呢。徐爺爺笑著說,這叫技巧。他手指那些忙碌的機器和村民——“他們過會兒忙完了,收割機上田、拖拉機運稻子,都不可避免的要破壞田埂,還有可能出現剛才的趴窩情況呢!”。我們聽后恍然大悟,果然,不多久的時間,第一輛拖拉機的駕駛員就來請徐爺爺,我們大家都樂呵呵的跟著過去推車。就這樣,徐爺爺一輛輛車的幫忙,一輛輛車留下的破壞,都經他的修復,完整的恢復‘元氣’。
時間快中午的時候,我們終于完成了看埂工作,跟著徐爺爺來到他家。
吉小康:“您年輕的時候,為什么不去大城市、條件好的地方尋找機會發展自己呢?”
徐爺爺說:“只要用心工作,在哪兒都能做出一番事業!”
吉小康:“您當隊長的收入不高,會開心嗎?”
徐爺爺說:“我幫助了別人,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這讓我感到很快樂!”
回到學校后,我們把采訪視頻傳到了校園網上,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同學們看了都很感動!
尋訪心語
吉小康:高揚的鐵鍬在陽光下閃耀,汗水濕透了衣背,這是徐寶坤爺爺定格在我腦中的畫面。由此,我深深體會到生產隊長工作的艱辛。由此,我感覺到生活的艱辛、勞動的辛苦,我一定好好學習,不給父母增加額外的煩惱。
吉小康:“只要是用心工作,在哪地方都能做出一番事業!”徐爺爺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我一定會在徐爺爺偉大精神引領下幸福成長,待羽翼豐滿時刻,做個有用的人、會奉獻的人!
吉小康
尋訪日記200字篇三
他,是一位百歲老人;他,是第一批女飛行員教官……他是誰?他,就是我家鄉的名人——趙贈熊爺爺。今天,我們去采訪了趙贈熊爺爺。
還沒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清香。進門一看,原來是院子里的花開了呀!那粉紅的花朵,好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仰著腦袋,似乎是在歡迎我們。走進里屋,哇,墻上貼滿了趙贈熊爺爺的書法作品。那蒼勁有力的字,絲毫看不出是出自一位百歲老人之手。右邊是趙爺爺的書房,滿屋子的筆墨紙硯,充滿了濃濃的油墨書香。嗅著這清新淡雅的墨香,我的心情似乎也變得開朗起來。
我們幾個小記者在會客廳等候趙爺爺。沒一會兒,只見一位頭發花白、慈眉善目的老爺爺,微笑著朝我們走來。他就是趙贈熊爺爺了吧。
剛坐下,趙爺爺便熱情地給我們倒了茶。蔡佳潞首先向趙爺爺提問:“趙爺爺,聽說您對我們學校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那么,你對我們小學生的期望是什么呢?”趙爺爺笑著說:“在國家這么興盛的時期,有一個讀書機會很難得,也很不容易,你們要勤奮讀書,努力讀書,不能辜負老師、父母的期望啊!作為一個小學生,首先要有‘德’,要講道德。然后呢,就要學習了。你們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多鍛煉身體。要抓住時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然后,陸銀瑩問道:“趙爺爺,您已經100歲了,看起來還那么年輕!您的長壽秘訣是什么呀?”“呵呵,我的長壽秘訣就是‘動,靜,慣’。‘動’呢,就是經常出去走走,鍛煉鍛煉身體;‘靜’呢,就是經常練字,寫書法,靜靜心;‘慣’呢,就是要‘看得慣,放得開’,而‘看得慣’就是要寬容,體諒別人;‘放得開’就是不斤斤計較,有時候吃虧一點,沒事。我有了這‘長壽秘訣’,你們看看我的精、氣、神多好呀!呵呵!”趙爺爺幽默輕松的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可轉念一想,這可不就是做人、處世、生活的原則和要點嗎?
哦,原來,趙爺爺在“拐彎抹角“地告訴我們做人處世生活的道理呢!哈哈,好一位聰明機智的老爺爺!不愧是第一批女飛行員教官啊!
時間不早了,我們依依不舍地向趙爺爺道了別,回到了學校。
這次的收獲可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