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愛心教育心得體會篇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奠基的艱巨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新潛力。
這天上午,在組織綜合活動歡樂的元宵節時,許多孩子都把逛花燈的歡樂場面和感受透過美術表現出來,當我走到佳音身邊發現她畫的盡是坦克車、大炮、戰斗機等,我似乎有點不滿意,心想這么歡樂、祥和的節日,你的畫火藥味怎樣這么濃。但是我轉念一想還是聽聽她有什么想法。于是我輕聲地問她為什么這樣畫,她興奮地說:"老師,這是解放軍叔叔開著坦克在里面點燈慶祝元宵節;這是空軍把戰斗機的燈都開著把天空照亮了,他們也在慶祝元宵節;還有……"。聽!孩子的想象力多么豐富,我真的很慶幸剛才有耐心傾聽佳音的想法,才沒有傷到她的自尊心,同時也讓自我傾聽到其內心的語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切忌說"你怎樣這么煩呢!""你沒看我正忙著嗎,一邊玩去!""你真傻!"等傷害幼兒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或與你談話時就應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的姿態,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
又如:《奇妙的繩子》創新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選取了自我喜歡的繩子隨處玩,任意在手中擺動,一會兒變成搖擺的樹枝、一會兒變成風吹的小樹在晃動、一會兒變成小朋又在跳舞,一會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在玩繩中探索積累,層層撥開層層發散,由一點向多點想象,采用層層遞進的時光讓幼兒層層創新層層發展,有體驗到模仿到創新的結構動靜結合,給予孩子充分想象、創造和自由表現的空間,充分錯金幼兒的創新潛力的發展,嘗試繩子的多種玩法。
幼兒的創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我最忠實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了解、認識、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能夠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造,激發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更加自信、用心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萌發創造的激情,表現自我的感受。
幼兒教師愛心教育心得體會篇二
孩子控制欲強怎么辦
班里的劉瑜小朋友是個漂亮的小女孩,但性格十分要強,前幾天在教室門口拉著媽媽的手不放開。還哭鬧著:我不想上幼兒園……她媽媽和我聊了聊他在幼兒園的表現,我就說孩子在園里表現一直很好,經常幫助別人。三位老師也經常夸獎她,沒理由排斥上幼兒園呀?
我送走了家長后找時間和孩子進行了談話,從與她的談話中我知道了她不喜歡來幼兒園的原因:說在幼兒園里,有自己想玩的玩具,有時在別人手上自己玩不了,就只能隨便玩不喜歡這樣;自己命令小組里其他小朋友做事情,其他小朋友不聽她的話,令她很生氣,她一生氣就會和其他小朋友吵架甚至打架……另外,她還告訴我,她喜歡和班里的小楊小朋友玩,而且跟小楊玩得很好。我問她為什么呢?她說小楊非常聽她的話,讓干什么小楊就干什么……
從與孩子的談話中我意識到劉瑜小朋友控制欲比較強且屬于有領導力性格的孩子,她有著敏感的內心和敏銳的洞察力。她非常有自己的主見,作為老師和家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的控制欲,但無理的要求可以拒絕或冷淡處理,我們可以多跟這些孩子說說:“這件事跟你有什么關系”,“你為什么管這件事”,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當你控制、束縛他人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別人這么對你的話,你會不會好受?
讓孩子認識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調整好心態。完全改掉不太可能,但慢慢的孩子會變得控制欲沒那么強,改成正常的就可以了。讓他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依著他,讓他適當體會挫敗感對孩子健康成長也有好處。
幼兒教師愛心教育心得體會篇三
老師也要講衛生
我班有的家長經常反映說:孩子在家飯后不愿意洗手;衣服臟了不肯換。所以,今天早上我組織了一次個人衛生大檢查。
“小朋友,現在老師檢查衛生,看哪個小朋友最講衛生,最聽老師的話,把手洗得最干凈,把臟衣服換掉了。”小朋友們聽我一說,都爭先恐后伸出小手。我邊檢查邊聽見幾個小朋友低聲嘀咕什么。“小朋友說什么,大聲點告訴老師。”孩子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吭聲了。“誰最勇敢告訴老師”我鼓勵著,終于大膽又調皮的于志瀚小朋友站出來說:“郭老師,你也要講衛生洗干凈,你的衣服后面也很臟。”我大吃一驚,這是今天早上我剛換的工作服呀。我趕忙對著鏡子回頭一看,的確,工作服的后下擺處有斑斑點點的污漬,原來是早上蹲著洗刷廁所時濺上的。
我趕緊說:“小朋友說得對,老師應該把衣服洗干凈,再穿上。小朋友給老師提出來,老師很高興,下班后就把衣服洗干凈。”小朋友聽了后都鼓起掌來,掌聲響了很長時間。
很多時候,老師無需用很多言語來要求孩子,只要你自己做到了,就不必擔心孩子做不到。正如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過的:"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她應該感到,她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督"。因此,老師必需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以自身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行為。從這以后,我不管什么場合更注意要以身作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