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德育處國旗下講話發言稿篇一
大家上午好!
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喧囂的都市,車水馬龍的大街,四處奔波的行人,似乎人們很難使自己停下匆忙的腳步。然而,當一輪皓月高掛空中,傳統佳節的溫馨便可能撫慰人們忙碌的心靈。屆時我們可以互相傳遞著問候祝福,傳遞著禮物溫情,傳遞著和睦團圓,傳遞著“合家歡樂”,傳遞著“家和萬事興”,傳遞著濃濃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浩浩蒼穹,巍巍華夏,優秀的傳統文化凝聚著十三億人民的信心。
當人生處于低谷徘徊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孜孜追求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當個人處于艱難抉擇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諄諄教誨成就了許多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當國家處于危難之際,“天下為公”“匹夫有責”的鏗鏘名言,又引得多少賢人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瞧,虎門灘上銷煙的錚錚壯舉;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旦旦誓言……這就是民族精神,這就是創造了五千年歷史文明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梁啟超先生說:“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生活中,給長輩端上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著“孝”的傳統美德;校園里,向老師的一個問好,對同學的一個招呼,體現著“尊師重學”的風氣。用我們雙手共同創造干凈的衛生區,整潔的教室,發揚的是熱愛勞動的精神;我們實踐著“衣有樣,坐有相, 行有規,言有范”的校規,展現的是禮儀之邦的風范。書聲瑯瑯,墨香陣陣,傳遞著好學上進,奮發有為的思想;“敬業樂群,臻于至善”,培養的是團結一心,朝氣逢勃的群體。
雖然,校園里的點點滴滴都是小事:上課認真聽講;愛護公物,不踩草坪;節約用電,節約糧食、自來水;負責任地當好值日生,等等。但我認為,弘揚民族精神,就是要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也只有首先做好每一件分內的事,才能讓傳統文化的正能量傳遍我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仰望中華世紀的圣火,我們感到中國正閃耀著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民族精神。正是這種不屈的力量,使古老的民族重新崛起于世界之林,屹立而不倒。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想說,作為新一代,我們要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建設錦繡中華!
最后,祝全校師生合家幸福,中秋快樂!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德育處國旗下講話發言稿篇二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為貴”,和是永恒的話題。人和則萬事興,人和則國太平。因此建構和諧社會,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而和諧的人是由和諧的校園孕育出來的,所以,創建和諧的校園至關重要。
和諧校園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是知識的載體,“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而學生是求學的主體,他們有思想、有個人意志和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教育就不能成功。教學相長,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于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和諧校園需要相互的尊重和彼此的真誠。俯拾即是的溫馨在校園各處傳遞。校門前的整裝相迎,送來清晨第一聲問候;香樟路上的頷首致意,平添一份輕松的心情。同桌前后的探討釋疑,講臺上下的教學相長,都是無比珍貴的和諧。尊重和真誠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和諧更需要對知識的孜孜以求和對學習的踏實懇切的精神。香樟樹下有你們俯首于膝的書本;回廊邊有你們從容淡定的且行且思;閱覽室中的肅靜,圖書館中的搜尋,都是因為,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日知新,月溫故,并持之以恒”,從而共同營造一個有條不紊學習氛圍。
在和諧中感知自我,在校園的哺育中看清成長的足跡,那些清晰的痕跡讓我們驕傲的心靈騰出一半為自己羞慚。男生自覺飄逸的長發,女生五花八門的燙染,以及更多本不應屬于校園的穢語咒罵,逾規越矩,就像蒼山勁竹的水墨畫上偶綴污跡,大煞風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自當是無比和諧的畫面,然而海闊天高絕非無度,肆意妄為的張揚終會成為前進路途上的羈絆。
和諧校園需要你我共同打造,如果,我們可以在課堂積極配合教師教學,在課外獨立完成作業,在考場堅決杜絕舞弊現象,在食堂用餐后摞起餐盤,我們當然能夠為校園的和諧做得更好。畢竟,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到成熟,都得益于這種融洽的'成長氛圍。所以,讓我們用現在的制度規范自己,在寬容的校園環境中發展自己,靠腳踏實地的學習和時時的反思完善自己,坦蕩處世,執著追求,惟其如此,才能為構建和諧的僑中校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們,目標的實現要靠如完成好每天的作業,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薄弱科的成績,每一次考試都有所進步等等。只有實現好這些小目標,才能使大目標的實現有了堅實基矗當然,在這過程中要靠你十分的自信,千分的意志,萬分努力。
人生的道路難以一帆風順,也固然布滿荊棘、充滿坎坷,只要有明確的目標,你就會看到曙光,看到希望。即使前方的風浪再大,也會執著追求,無怨無悔。讓我們一起帶著目標上路吧!去尋找內心的激情和澎湃,去采擷人生道路上的一顆顆璀璨的珍珠。
我的發言到此為止。謝謝!
德育處國旗下講話發言稿篇三
一個人,光有遠大的志向、刻苦的攻讀、鉆研的毅力或過人的稟賦,而沒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不會取得很大成就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如果不盡快補上這一課,我們落后的不僅僅是三五十年,如果硬要加個期限的話,它有可能是“一萬年”。
下面讓我們來聽聽名人的話。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19世紀著名心理學家李德說過:“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作為道德素養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時期沒有成為習慣,那么,所造成的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可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是多么的大呀!其實,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人之初”的德育。就是要教育孩子“從小學做人” 要讓孩子“學習生存和生活,學做健康人;學習交往和關心,學做社會人;學習創造和學習,學做智慧人”。
你應該尊敬師長。要能用禮貌語言主動、熱情、大方地打招呼、稱呼人,會問早、問好,道別。請你回憶一下,今天,你在校門口向老師問早了嗎?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會說:“請您幫我”受到幫助后,會說:“謝謝”。 當自己不注意而影響別人時,會主動誠懇地道歉,而當別人影響了自己時,能克制、諒解別人,會說:“沒關系,不要緊。”當別人在談話時,應不插嘴、不妨礙;老師或大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地聽,不打斷別人講話,不離開,不嫌煩。應該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見到地上有紙屑能主動撿起,不將午餐的菜如:排骨、雞腿等帶出餐廳;不管是在教室還是在專用教室上課,離開座位時,要自覺地將椅子按要求擺放好;課間做正當游戲,在校園內不奔跑,不追逐打鬧,不走到花壇里;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體育活動,不擅自玩體育器械;要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不喧嘩,禮讓他人。
乘公共車、船等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讓座,在此,老師再提醒乘車上下學的同學,當乘車的人比較多的時候,自覺排隊上車,或等下一班車,乘坐校車時應該文明乘車,服從校車老師的安排。同時過馬路時應該一停、二看、三通過。記住,生命沒有下一次,等等。
同學們,上面幾點,你都做到了嗎?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少先隊大隊部已對你們的行為進行全面檢查。老師相信,你們會做到的。因為,你們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
同學們,讓我們改掉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行為養成教育活動中,爭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