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理念篇一
-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 推薦度:
-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推薦度:
- 《鷸蚌相爭》的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優秀的教學設計 推薦度:
-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1、教學掛圖,課件。
2、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1課時。
一、播放課件,導入新課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談話:
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⑴ 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⑵ 聯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三、指導閱讀,感受“奇跡”
1、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注感受。
2、學生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⑴ “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寫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畫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⑵ “15年啊,綠化了的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跡?
⑶ 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些到了這一奇跡?學生自讀課文一至五自然段。
3、討論: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跡的?
⑴ “大環境”──險惡: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話。
(如有條件可用課件補充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沙塵暴等資料。)
⑵ “小環境”──艱苦: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艱苦?
指導朗讀相關語句。
3、交流: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⑴ 引導: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讀“作為一個山野老農……與日月同輝了”,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引讀并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⑵ 指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老農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⑶ 總結:
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再讀全文,積累拓展
1、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⑴ 閱讀,勾畫。
⑵ 同桌交流。
⑶ 大聲誦讀。
2、交流讀后感受。
引導:你想對老農說什么?還想對別的什么人說點什么嗎?
青山不老
大環境──險惡
創造奇跡
小環境──艱苦
s("content_relate");【《青山不老》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5篇11-26清明的教學設計04-02英語的教學設計12-30《關雎》的教學設計03-24《絕招》的教學設計11-18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設計11-21貝的故事教學設計04-29生物的啟示教學設計04-290的認識教學設計04-24《范仲淹的故事》教學設計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