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公立醫院醫生奉獻演講稿題目篇一
大家好!
今天,能夠作為我院的優秀醫師代表在這里發言,我倍感榮幸。這份榮幸,源自各級領導的愛護以及各位同仁的支持和鼓勵,一直以來,我都為自己是醫院這樣一個優秀團隊的一員而感到無比自豪。借此機會我向為醫院醫療事業的發展給予鼓勵和支持的各位領導表示誠摯的感謝,向為醫院醫療事業做出貢獻的前輩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時,借此機會向默默工作在醫療工作崗位的兄弟姐妹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祝福。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們始終秉承愛崗敬業、愛院如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將徳技雙贏作為我的最終目標,共同為醫院的發展貢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今后,在這平凡而又神圣的崗位上,我們決心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嚴格遵守國家法規和醫院的規章制度;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救死扶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高度的責任感,同情心和實事求是的作風,滿腔熱情地對待病人。
二、珍惜醫院為我們提供的外派學習、進修以及參加學術會議等機會,不斷學習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知識,及時把握國內外本專業技術發展趨勢。帶動所在學科臨床教學與科研的發展,協助科主任做好本科室的業務建設,對學科的發展提出建設意見。
三、在外聘專家和科主任的指導下,提高對復雜疑難、危重病例及少見病例的綜合分析處理能力,以及規范操作能力,使自己在這些方面能有長足的進步。
四、在院領導的支持和科主任及同事們的幫助下,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同時認真閱讀國內外相關醫學文獻,把握國內外醫學發展動態,聯系實際,總結經驗,撰寫本專業的學術論文,并爭取在核心期刊上發表。
從今天起,我們要有新的姿態,創造新的業績,展示新的風貌,讓生命在無影燈下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我衷心的希望我們醫院的員工們都能團結一致,盡忠盡職,嚴于律己,樂于奉獻,愛崗敬業,在領導們的帶領下讓我們的醫院越走越遠,越創越輝煌!
再次代表優秀醫生們謝謝大家!
公立醫院醫生奉獻演講稿題目篇二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叫,是市慢性病防治院護士,也是見義勇為好醫生李、李生前的同事,我報告題目是:《用生命筑起大愛豐碑》。
父親節,本來是父親與子女歡聚的日子。可是,今年6月17日這個父親節,卻成為我們的好同事李、李與子女離別的日子。
殯儀館里,11歲的李捷,雙膝跪在父親李遺體前,手里捧著送給爸爸父親節的禮物,自己一幅心愛的畫作,上氣不接下氣,一聲聲地叫喊:爸爸、爸爸,你睜開眼睛看看,我送給你的禮物呀!可是爸爸卻永遠看不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再也看不到兒子,再也不能回家了。
那天送別兩位好同事,各地的領導來了,醫院的同事來了,患者和家屬來了,許許多多不認識的群眾也來了。千人相送,淚雨飛灑。我站在人群中,思緒又回到了6月12日那天下午,那撼天動地、感人肺腑的3分鐘——
下午3點10分,正是精神科醫護人員忙碌的時刻,曾經在這里住過院的潘國雄走進了我們辦公室,一切似乎都很正常,誰也想不到一場生死搏斗即將發生。潘國雄直接走到鄭勝云醫生背后,突然從手提袋抽出一把30厘米長的水果刀,往鄭醫生背部連刺兩刀!
辦公室所有的工作人員瞬間驚呆了,李主任連忙叫大家撤離,倉促間,一連幾天發燒感冒的李醫生高聲叫喊:“女的快走,男的留下!” 而這時辦公室除了受傷倒地的鄭醫生,其實只有他一名男性了。
李帶著幾名女醫護人員邊躲閃邊撤,赤手空拳的李留下來對付身高近一米八、身強力壯的兇手,路過辦公室的護工羅旭萬見狀,也立即吆喝兇手放下刀子。
這時,已經帶大家撤到安全地方的李,看到李醫生和羅旭萬沒有脫離危險,更擔心兇手沖進康復區,那里有110多號患者啊!她快步跑回來,試圖制止兇手。
可是,曾經患過情感狂燥癥的潘國雄,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和人性,轉身向著李的胸部、腹部各刺一刀,鮮血噴涌而出,但李沒有馬上倒下。她用最后的力氣,死死抓住通向康復區的鐵閘,憤怒的目光直視兇手!
羅旭萬強忍悲痛,迅速操起一把椅子阻擋兇手,拉扯中兇手仰面跌倒在體力不支、滑倒在地的李醫生旁邊,他喪心病狂地向李醫生胸部腹部連刺幾刀,李醫生倒在了血泊中……整個事件只有三分鐘。
三分鐘是那么短暫,短暫得讓我們的兩位英雄來不及留下一句叮囑;三分鐘又是那么漫長,漫長得讓我們銘刻在心底,時時刻刻追憶!
警方接報后迅速抓獲了兇手,鄭醫生經過搶救脫離了危險,英雄護工羅旭萬安然無恙,可我們的好同事李、李卻永遠地走了!李年僅49歲,李年僅42歲。
英雄走了,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懷念、無盡的遺憾和榜樣的力量。他們用身軀和生命掩護同事轉移,保衛患者安全,這種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行為,決不是偶然的一時沖動,回顧他們的人生軌跡,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他們長期接受黨的教育的結果,是他們在平凡工作中履行醫者職責的結果,他們用數十年如一日救死扶傷的善舉為基石,成就了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惜犧牲的壯舉!
在精神科,李既是主任,也是大姐。她醫術精,醫德好,從來不因為自己是院長夫人、院務委員而擺架子、搞特殊。她面對患者總是和言細語,非常耐心;有時患者發病,連罵帶打還要潑水、潑飯菜,她也從來不發脾氣;遇上家庭貧困的患者,她多次慷慨解囊進行資助;患者出院了,她還經常去電話跟蹤了解情況,做好心理咨詢、藥物調整等后續治療。
市城南村的思苑姑娘,十幾年前發病,發展到打人、砸東西,生活無法自理。20__年在政府啟動精神病人解鎖的行動中,由李帶隊到思苑家,把她接到醫院治療。李主任像對女兒一樣關心照顧她,直到思苑病情穩定出院回家。從那以后,李主任每隔半個月就給思苑打電話詢問情況,鼓勵她堅持吃藥,告訴她注意事項。知道思苑家經濟困難,李主任5年來先后資助了他們大約五六千塊錢。在思苑一家人眼里,李就是他們的親人。
6月12日噩耗傳來,思苑的媽媽通宵難眠,怕女兒受不住這個打擊,老媽媽掐停了電話,又謊稱電視壞了,苦苦瞞著女兒。實在太難受了,老媽媽就悄悄地來到醫院,站在李主任生前的辦公室門口,看一看那個空空的座位……
李醫生有多年基層衛生院工作經驗,7年前調到我們醫院肺科,3個月前才到精神科。他做事認真,樂于助人,勤于學習,醫術提高很快。同事們說,做手術時只要李醫生在場,我們心里就特別踏實。他平時話不多,誰需要幫助他總是義不容辭。
出事那天,李發燒到39度,夜里剛輸完液,妻子叫他請個假在家休息,但他說不行,科里有那么多病人,要對他們負責。這一去,他再也沒有回來。他70高齡的母親哭著說:“兒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喊媽媽。不見我,就到處找我……”現在,老媽媽依然呆在家里,等著孝子喊媽媽,可是她的兒子卻永遠回不來了……
李走了,科室墻上掛滿了集體的獎狀和錦旗,而辦公柜頂上卷著兩面錦旗,是患者送給她的,她卻不讓掛。在她心里,榮譽是大家的;李走了,兄弟姐妹幾家人的聚會,原本因為他工作忙而一再推遲,現在,他要永遠缺席了;他們走了,帶走了對醫療事業的摯愛,留下了愛崗敬業的佳話;他們走了,帶走了親人、同事與患者的贊譽和懷念,留下了醫患和諧的豐碑。
在我們醫院,在山區,在的每一個角落,醫護人員長期以來默默無聞地為患者服務,與死神搏斗,李、李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今天,我們將以實際行動告慰英雄,他們生前踐行的“珍愛生命、崇尚科學、樂于奉獻、團結進取”的廣東醫生精神,正在南粵大地上蔚然成風;他們終生熱愛的醫療衛生事業,將生生不息、繁榮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