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所經歷的事物的理解和領悟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一種反思和總結。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一
想學習傳統文化,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黃帝;想健康長壽,一定要先看看《黃帝內經》。
黃帝誕生于四千多年前,是部落聯盟的首領,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華夏文化的初祖?!饵S帝內經》記載:“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秉S帝一生下來就聰慧靈氣,小時候就善于言談,悟性超強,稍大后就無所不通,敦厚敏捷,成年后便登上天子之位。后來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礎,被后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他發明了軒冕,故又稱之為軒轅黃帝。
書歸正傳,《黃帝內經》是我們最早的醫學典籍,可以說是中醫的始祖。至于成書年代,一直很有爭議,有人認為是先秦黃帝所作;有人認為是戰國時期后人所作;也有人認為是在兩漢時期成書,這些問題先不去討論,我們還是開始分享末學學習經典的一點心得。
一,要懂得養生之道。上古之人,都比較了解養生的'學問,能夠效法陰陽之道,并采用各種養生方法來保養自己的身體,飲食有節,作息有常,懂得順應自然規律去生活,才使身體不容易受到病邪的傷害,活到人類應有的年齡,一百多歲還行動自如,沒有衰退的跡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現在的人則不同。貪圖享受,紙醉金迷,耗竭精氣,元氣消散,再加上飲食無度,作息顛倒,工作緊張,壓力巨大,生活全無規律,導致現在人五六十歲就開始衰老,甚至有的人,還活不到五六十歲就猝發疾病死亡了。
二,好的心態是關鍵。上古的圣人經常教導百姓:要不貪不求,在思想上安閑清凈,無憂無懼,體內真氣和順,精神內守,又時常教導人們一些躲避四季病邪入侵的常理。
所以,那時候的人,心態平定,人心樸實,雖然參加體力勞動,但不知疲倦,因為心態特別好,吃什么飯都香,穿什么衣服都很舒服,在什么環境下都能夠安然自得,也不會因地位的尊卑而產生嫉妒羨慕心理,更不會因身外之物而干擾內心的清凈,這正符合自然無為的養生之道,所以他們的身心都不會受到外界的傷害,才能頤養天年。
再看我們現代的人,正好和養生之道相反,我們每日為物欲所累,人心浮躁,一心只向外求,想著賺錢,吃喝玩樂,喜歡攀比、虛榮,追求名聞利養,追求物質享受,內心很難安定下來,多欲多憂,寢食難安,精神外泄,病邪就會伺機入侵,所以現在的人就很難活到一百歲以上了。
最后總結:真正的養生是養心,一切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甚至于連“養生”這個概念,都不能執著?,F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養生非常流行,養生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但是過猶不及,有的人越養生,反而越不健康,就是因為太執著這個身體,把身體的健康看的太重了,俗話說“怕什么來什么”,你越是擔心健康出問題,有時候它就越容易出問題。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二
內經,即《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之一,也是中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秲冉洝啡珪嗽S多的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深受中醫界的重視和推崇。在自己長期的實踐中,我也有一些心得體會,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研讀《內經》中的收獲和體驗。
第二段:精神篇
《內經》中非常注重人的精神狀態,認為喜怒思憂等精神因素對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這個理念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認可的,我一直將積極的心態作為自己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疾病治療中,我也會鼓勵病人積極安排自己的生活,樹立信心。因為悲觀失望或者煩悶郁結等負面情緒會加劇病情,刺激毒素的產生,進而加重疾病。因此,我覺得好的醫生不僅要關注病人身體上的異常,更應該關注病人的心理健康,積極地引導他們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態。
第三段:調理篇
《內經》提到了中醫的調理方法,這也是我在病人治療中非常注重的方面。中醫調理有飲食調理、運動調理、睡眠調理等方面。其中最經典的是飲食調理,所謂“不以飽為美,不以澀為飽”,強調了飲食的輕量和質地,健康飲食要求不能貪食太多,更不能吃太過辛辣、甜膩等滋味過重的食物。此外,在睡眠方面,我更多時候會用簡潔明了的方式告知病人如何保持睡眠充足和規律,以及如何避免過度的工作和緊張的精神狀態。
第四段:針灸篇
《內經》對于針灸的作用和治療原理也有詳細的記錄,這也是中醫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治療之一。針灸的作用原理是通過針刺穴位調整人體氣血的流動,進而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緩解疼痛等癥狀。針灸的知識并非簡單地告訴病人需要什么穴位和方法來治療,而應該了解其相關的身體經脈和針灸技術。
第五段:總結
通過研讀《內經》,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以渾厚為先”的健康理念,即人體的健康不是通過一兩個健康習慣就可以達到的,需要各個方面的協調配合。同時,我也感受到中醫的治療思路很多時候不是一成不變的,也需要醫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運用靈活。
總的來說,《內經》是一本中醫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原理和方法并非可以輕易掌握。通過研讀其理論,我感受到了傳統的中醫文化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的重要性,既要發揚中醫文化精華,又要吸納現代醫學的新成果,以此改善人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希望所有的中醫醫生和從業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智慧,攜手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一份力量。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其實在育兒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聽了陳園長的講座,我感覺到,孩子的教育是事無巨細,從點滴開始的,小到排隊接水、掛毛巾、跟老師問好,大到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跟別人交流,學會傾聽等,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去引導和重復示范才會取得成效,并內化為孩子們的一種行為習慣。另外,人無完人,任何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動輒呵斥,甚至暴跳如雷,畢竟他們還是一群是非觀念并不很清楚的孩子,我們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勸說、身體力行、鼓勵模仿、適時夸獎。我們的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的。但是一見到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就立刻火冒三丈,大聲呵斥,這樣不但起不到任何糾正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加重,對爸爸媽媽的話至若罔聞,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意識到問題對嚴重,我試著用老師說的鼓勵式教育方法,多去發現孩子的亮點,并及時鼓勵和表揚,在給與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同時,讓他知道了什么是對的,自然也就明確了什么是不對的,結果孩子不但是非觀念增強了,而且自信心也足了。
一、擁有一顆寬容心對孩子,要正確引導,他有了壞習慣,首行應該給他講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還要講明白為什么不對,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其次對孩子不能簡單粗暴地呼喝斥責他,做到有話好好說。其三要求孩子下次不能再這樣做好,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做,給他一個標準。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過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所以我們應用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父母只有用寬容、平等的心去看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長的問題與困難,才能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空間,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童心。
二、轉移話題,不互相攀比其實,虛榮心、攀比心,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比如,我們小孩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如果我們給他買了個新玩具,他都要在小朋友面前表現一下,其他小朋友也不例外,在這個時候,如果他沒有樣玩具,他就會說他有什么什么,你沒有等之類的話。這時,我們就給孩子說,你們都有自己的玩具,如果喜歡對方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換著玩啊。其實小孩子都認為別人的玩具是最好玩的,都要玩別人的玩具,我們小區的小朋友都是換著玩具玩。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孩子的攀比心,避免了別人有什么他就要什么的情形。
三、教育理念要一致,杜絕黑白配家長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一致,思想要統一,不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如果這樣,就讓孩子無所適從,是非不分。比如,在孩子吃飯時,我們都嚴格要求他必須把自己的飯吃完,但他爺爺總是說:你吃飽了就行了。飽與不飽,如果僅憑孩子自己說了算,他就不吃完了,達不到教育的效果。我們就嚴格要求他必須要把自己的飯吃完才行。我家孩子從小體質較弱,經常生病,輸液吃藥是常事,每當這時,我們就經常鼓勵他要勇敢,一點點痛就像螞蟻咬了一口,又不是很痛。打了針,吃了藥,病就好了。從此,孩子打針、吃藥都很勇敢,打針主動伸手,積極配合,一點也不亂動亂哭,吃很苦的藥也能堅持,表現很乖。所以,只要統一教育思想,教之有道,有合適的方法,再加上耐心、細致地觀察,孩子的進步是很明顯的。
四、故事吸引,增強語言和邏輯能力我們給孩子訂閱了幾種幼兒畫報,上面有故事、有迷宮、有找不同、有游戲等等內容。我們先是指導他怎么玩,給他講故事,之后就讓他自己看、自己講。孩子看了不會累,而且新書來了他也很高興很開心。我們堅持在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小的時候可能都講一個故事,突然有一天,他也會慢慢把我們給他講的故事也講出來。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他真的聽得很認真,很投入,逐漸學會自己思考。我們也經常鼓勵孩子給我們講故事,講他在學校好玩的,講他自己編造的等等,用故事來講述一些道理,孩子接受也很快,也增強了孩子的評議和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不是溫室里的苗,但我們要細心的呵護他,讓他安全健康地成長。孩子不是烈日下的花,但我們要給他澆澆水,曬曬太陽,讓他經歷一些小挫折,小困難,讓他勇敢與堅強。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四
內經之星是指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黃帝內經,它被譽為醫學的圣經。內經之星閃耀著中醫文化的光輝,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醫學智慧和豐富的養生方法。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認真研讀內經之星,并從中汲取知識和智慧。在我的學習和探索中,我深深感受到內經之星給予我們的啟示和指引。
第二段:學習內經之星的方法
學習內經之星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需要運用一些方法。首先,我們要讀原文,理解內經之星的核心思想。讀原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醫學理論的原始意義,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其次,我們要借助老師或大師的指導,通過講解和討論來加深對內經之星的理解。與他人交流可以開闊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問題。此外,我們還可以參加相關的研討會、講座等活動,通過座談和交流來體驗內經之星的智慧。
第三段:內經之星的醫學智慧
內經之星是一本充滿著醫學智慧的書籍。它以五臟六腑為基礎,闡述了人體的構造和功能,形成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內經之星強調“以醫者為師”,意味著人們應該自己主動地照顧自己的健康。內經之星提倡和諧的生活方式,注重身心的平衡。通過養生方法,內經之星可以幫助我們預防和治療疾病,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自愈力。內經之星的醫學智慧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質量。
第四段:內經之星的養生方法
內經之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養生方法,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健康。比較有名的方法有“養生之道”,它強調了飲食、運動、起居、情志等多個方面的調節。通過調節飲食,內經之星可以幫助我們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通過運動,內經之星可以幫助我們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通過調節起居和情志,內經之星可以幫助我們平衡生活和情緒,保持心身健康。這些養生方法是內經之星的精髓所在,也是我們實踐的重點。
第五段:內經之星的啟示和指引
通過學習和實踐內經之星,我深刻地感受到它給予我們的啟示和指引。它教導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它教導我們要注重健康,主動呵護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它教導我們要以平和、寬容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這些啟示和指引,不僅對我們個人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對整個社會的健康和和諧具有深遠的意義。
總結:內經之星是一顆閃耀著醫學智慧的明星。通過學習和實踐內經之星,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人體構造和功能,掌握養生方法,提高身體和心靈的健康。同時,內經之星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指引,讓我們能夠更加和諧地與自然相處,更加平和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內經之星不僅是一本醫學經典,更是一本生活智慧的指南。我們應該珍惜內經之星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五
一直對養生比較感興趣,但也就是了解些皮毛而已。看到老師的讀書清單里有這本《黃帝內經》,回到寢室就下載了電子書來看看,當然還有一本白話文的。但是其中有些內容還是理解不了,這里只寫些我學習到的內容,確實也受益了許多。另:附帶學習了徐文兵教授的《黃帝內經的智慧》講座(完),吳清忠老師的《人體使用手冊》(完),中里巴人的《求人不如求己》(未完)。
學以致用,講女人如何愛自己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這是最著名的一段對女人生長過程的總結,所以就從這里開始學習。
女子到了七歲,腎氣盛旺了起來(所以其實小孩兒的各個器官都是嶄新的,且腎氣又是最旺盛的時候,腎氣是一個人活力的來源,是不容易得病的,但是在我們印象中小孩兒是很容易得病的,那是因為和成人的接觸,感染了成人體內的病毒,這些病菌在成人體內已經達到平衡的狀態,所以成人不會得病,但是小孩兒不會,這時候就容易得病了),乳齒更換,頭發開始茂盛。十四歲時,天癸產生(天癸,男女皆有,是腎精腎氣充盛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的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精微物質。它來源于先天腎氣,靠后天水谷精氣的滋養而逐漸趨于成熟,又隨腎氣的虛衰而竭止),任脈通暢,太沖脈旺盛,月經按時來潮(女子14歲來例假,但是我們現在基本上12歲左右,甚至更早就會來例假,那是因為沒有按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慣例來生活,晚上日落之后有日光燈的照射,這樣就會導致激素的不均衡,另外,亂用藥物也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具備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但卻不是生孩子的最佳時期,因為自己的身體還都沒長完全)。二十一歲時,腎氣充滿,真牙生出(我們所說的智齒),牙齒就長全了。二十八歲時,筋骨強健有力,頭發的生長達到最茂盛的階段,此時身體最為強壯(所以說21--28歲是女子生育的最佳時期)。三十五歲時,陽明經脈氣血漸衰弱,面部開始憔悴,頭發也開始脫落(從這里開始,女子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四十二歲時,三陽經脈氣血衰弱,面部憔悴無華,頭發開始變白。四十九歲時,任脈氣血虛弱,太沖脈的氣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經斷絕,所以形體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中醫講人講求陰陽平衡,那什么是陰陽?《皇帝內經》講: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思是說,天、地、人萬物都是由陰陽而產生的,天地的變化、氣候的變化、人體的生長都由陰陽的變化而成。其中,天和地之間,天為陽,地為陰;人之間,男人為陽,女人為陰;就一個人來說,體表的為陽,體內的就為陰;人的手,手背為陽,手掌為陰。如何保持陰陽平衡,其實簡單一句話:過猶不及。做什么都要有度。雖然陰陽是對立的兩面,但是陰陽是密切相關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陰不足時,我們用陽來轉陰,陽不足時,又可以用陰來生陽。陰太過了,也可以補陽來制約陰。陽太過了,就用補陰來制約陽。
陰陽平衡在女性美的表現有幾個方面:氣血足, 精力旺,容色靚,體型適,心情好。
女性多數都氣血不足,容易出現黑眼圈,容易勞累,眼澀,痛經,肥胖等等。血氣是一切生命的基礎,這里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是同樣的道理。
中醫經常用陰、陽、虛、實、血氣、火等這些字來描述人體血氣和臟器的狀況。中醫把人體的能量分為血氣和火,血氣指的是一個人的正常能量,火則指人體儲存的能量,也就是我們透支體力時的能量來源。另外也用陰陽來代表這兩種能源,陰指儲存的火,陽指正常的血氣。陽虛指的是血氣略有不足:陰虛則是人體血氣不足到需要動用儲存的火:陰虛火重則說 明不但動用儲存的火,而且還在大量透支:陰陽兩虛則代表血氣和火都已大量虧虛接近殆盡。
血氣分這些等級1、健康水平 這種人各方面都很平衡,身體能抵抗外來的各種入侵,不容易得病。這種人其實很少,或許常年練氣功或者瑜伽高手才會達到這種程度(瑜伽,是非常有益的運動,一方面不會過度運動,黃帝內經講要形勞而不倦,而且過度勞累傷肝,另一方面瑜伽動作能夠有效地拉伸經絡,對身體循環絕對有好處)2、陽虛水平 3、陰虛水平4、陰陽兩虛5、血氣枯竭 (后面兩項,我覺得稍微正常點兒都到不了那個程度)
其實只要知道血氣需要吃好、睡好來養就夠了。所以晚上10點之前要睡覺,三餐都要保證,沒事兒敲膽經(敲膽經促進膽汁分泌,脾消化食物需要膽汁,如果食物吃下去不消化,和沒吃一樣,血氣也補充不了多少)(另外,女人第一條皺紋通常都是魚尾紋,而魚尾紋就是與膽經有關,所以養成敲膽經的好習慣至關重要),堅持熱水泡腳(腳上有全身各個器官的反射區,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注意熱水最好浸過三陰交)。
痛經,體寒以及久坐都會引起痛經。體寒的話熬姜棗茶喝,計量的話12顆大棗、大拇指甲蓋兒大的姜塊兒,切片兒,如果需要調味兒,就加紅糖。久坐會導致中段淤血,這里適用瑜伽拉伸,可緩解。
膚色,是每個女人都關心的事情,黃帝內經講肺主皮毛,所以膚色等皮膚問題多于肺氣有關,肺氣勻則不會出現毛孔粗大,干紋等問題。而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就是說肺與大腸互相影響,(這里補充五臟六腑中互為表里的對照,心臟對小腸,肝膽相照,脾胃,肺對大腸,腎對膀胱三焦),如果肺火肅降,那么大腸也可能傳導失常,導致大便困難,而眾所周知,便秘又會影響人體排毒,毒素在體內越積越多,各類大大小小的毛病都會接踵而來。不僅如此,肺氣不足還容易引發風疹、過敏等病癥,如果肺熱上蒸,痤瘡、酒渣鼻、牛皮癬等癥狀也會不勝其擾。肺對應秋季、白色,所以要在秋季特別注意避免吸入寒氣,另外山藥、百合、白豆、白木耳、紅棗等,另另外,戒煙和酒。黃帝內經中講過悲傷肺所以還要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情,反面教材就是紅樓夢的林黛玉了,不就得了個肺癆嗎?!
《黃帝內經》讀后感3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六
段一:導語(200字)
《黃帝內經》是我國古代醫學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為我國傳統醫學的經典。閱讀《黃帝內經》,我深受啟發和感動。本文將從整體感受、身心健康、飲食養生、防病治病、中醫治療等五個方面,分享我對《黃帝內經》的心得體會。
段二:整體感受(200字)
閱讀《黃帝內經》,我被其中的整體觀念所打動?!饵S帝內經》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提倡“陽氣為天,陰氣為地,天地之間,人為靈質之物”。人應當遵循自然規律來養生,與自然共生共榮。這種以天地人的和諧為基礎的整體觀念,讓我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與環境的關系。
段三:身心健康(200字)
《黃帝內經》強調以預防為主,重視調整人的心態和情緒?!饵S帝內經》認為:“心和則氣在,氣在則神、志、魄、魂全”,即心情舒暢則身心健康。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忽視了內心的和諧與平衡。通過《黃帝內經》的啟示,我開始注重養心養性,保持心態平和,身心健康得到明顯改善。
段四:飲食養生(200字)
《黃帝內經》對于飲食養生有著深刻的闡述。《黃帝內經》指出:“病之始生,其以飲食為害”,強調飲食對健康的重要影響。閱讀《黃帝內經》后,我開始重視飲食習慣的調整,盡量選擇新鮮的、有機的食材,避免過度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同時,《黃帝內經》也強調合理的進食時間和飲水習慣,這對調整我自己的飲食習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段五:防病治病與中醫治療(200字)
《黃帝內經》是我國古代醫學的寶庫,對于防病治病和中醫治療有著深入的研究。通過閱讀對《黃帝內經》相關章節的學習,我學到了一些簡單而實用的防病方法,如按摩、針灸和草藥等。此外,《黃帝內經》還強調了病因、病機和病情之間的關系,讓我對中醫治療的理論體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結語(200字)
《黃帝內經》對于中醫學的發展和傳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對我們了解自然、認識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閱讀《黃帝內經》,我深化了對整體觀念的認識,意識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調整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并且學到了一些實用的防病治病方法?!饵S帝內經》是一部真正的智慧之書,它的價值在于不斷引領和啟發著我們探索和實踐健康生活的道路。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七
不敢說是興趣,而只是出于好奇,或說是受“國學熱”的影響,在緊張工作之余粗讀了幾遍《黃帝內經》,竟似乎感到了醍醐灌頂的美妙。做為道家經典著作之一的《黃帝內經》,自然不會僅僅限于行醫治病,她對我們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事乃至日常工作等方面同樣有著深刻的啟迪。我不是醫生,固然不能對其中博大精深的醫理有多深的理解,但許多力透紙背的哲學警句卻使我多少能品味到一些修身與處事的智慧。隨著深入的閱讀,我尤其感悟到了書中所強調的心態平和與淡定,浮躁的心境竟也漸趨平靜,對原本的一些糾結也隨之釋然。
我們普通人讀到《黃帝內經》,自然會想到養生。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們的保健意識日益提高的今天,對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視。而《黃帝內經》中認為“心性”平和在健康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甚至超出一般養生保健的范疇,而將上升為一種人生態度。
書中開篇便提到“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七情六欲是人的天性,生活中有許多悲歡離合,工作中有各種各樣的溝溝坎坎,使我們或喜或怒或哀或樂,對此我們是否能夠做到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意之時不失志,一切泰然處之?當代著名中醫劉力紅教授在總結清末民初大善人王風儀先生的思想后,認為在構成我們身體健康的要素里面,身體只占大約10%,心理活動占20——30%,而心性方面卻占到60%以上。王風儀先生還認為,諸心性里面,“怨、恨、惱、怒、煩”是謂“五毒”,而其中“怨”是最壞的?!霸埂眰⑽?,而脾胃對應五行中的土,在五臟中居中,主運化,由此“怨”很容易滋生出其他負面情緒,嚴重危害我們健康。
不僅如此,抱怨還能嚴重影響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抱怨的人總是把問題歸咎于他人或是客觀原因,即便這種歸咎看似有道理,而很少向內反省自己缺點,挖掘自身的潛力。美國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所著的《不抱怨的世界》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也印證了的我們古圣先賢的思想的普世而永久的價值。如果我們真正能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保持一顆平常心,既不刻意壓抑情緒,也不肆無忌憚地發泄,而是通過正確的途徑適當地疏解,那不僅有利于我們的健康,而且對于我們的修養,對于人際關系,對于我們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因此,我們要少生抱怨而常懷感恩,感謝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感謝我們的學長給了我們知識,感謝我們的同事給了我們幫助和鼓勵,這樣才能向內營造平和的心境,向外營造和諧的環境。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衡量幸福的不是一把標尺,金錢、名利固然能給人帶來快感,但也往往使人“以妄為常……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從而損害身心健康,消磨意志,影響工作。當我們習慣于以這些單一的榮辱觀來思考生活時,則一切真諦被我們漠視的同時,也犧牲了我們的健康。“是非成敗轉頭空”是人類歷史的常態,也是人生際遇的常態,只有保持心的寧靜,用我們的心去感受親情,用我們的心去融入自然,用我們的心去享受祖先留給我們的燦爛文化,用我們的心去熱愛工作,用我們的心去感悟生活,以平常心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去接受結果,才是最深的幸福體驗,如《黃帝內經》所說:“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
心靜下來才能排除雜念,心靜下來才能空靈高遠,心靜下來才能給心境騰出足夠的空間,去按受和容納更多有益的東西,心靜下來才能使我們的知覺敏銳,身輕體健。
《黃帝內經》曰“道者,智者行之,愚者佩之”。一位老中醫把“動腦、動體、不動心”做為健康的秘訣。不僅如此,不動心才能凝神,不動心才能用心,在此基礎上動腦動體才能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正所謂“虛其心而實其腹”。心的寧靜才能使我們真正鋪下身子來勤勤懇懇地學習工作,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消除不了內心的躁動而被俘虜于外界的喧囂,那只能是“愚者佩之”,而流于浮夸或炫耀。
古人對心的寧靜十分向往?!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生活的幽靜,“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是天宇的寂靜,“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萬物的沉靜。古人對這一切的體悟,皆源于心的寧靜。
因為寧靜使人深思,靜能生慧,偉大的思想源于心的寧靜。
一個墜落的蘋果使牛頓悟到了萬有引力定律,沒有內心的平和如何能有這樣深邃的洞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這固然是告訴我們在身處逆境之時要志存高遠,而沒有心的寧靜又豈能如此?有人說偉大思想的產生是因為信息的匱乏,因為信息的匱乏引發人深沉的思考。在海量信息的今天,到處充滿了喧囂,保持心的寧靜尤顯可貴。《禮記·樂記》上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讓我們有一分心澄如水的清高,留一點與世無爭的清凈,存一些純正無邪的天真,去思考去感悟我們的人生,去熱愛我們的大自然,去關愛我們的社會。
《黃帝內經》所強調的寧靜,是心法。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八
內經,又稱《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它包含了古代醫學家們對人體生機運行規律的深刻思考和總結,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石。本文將通過對內經的研讀和實踐的體會,分享一些關于內經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心得一——強調整體觀念
內經強調人體的整體觀念,將人體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它認為人體的生機活動是由五臟六腑、經絡、精氣、營血等多個方面共同完成的。通過對人體整體觀念的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質和治療的方法。在實踐中,我發現運用內經的整體觀念來分析和診斷疾病,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療效。這種整體觀念的理念,也可以引導我們在生活中注重身心的平衡,關注個體的健康。
第三段:心得二——注重飲食養生
內經中強調飲食養生的重要性,提出了“食飲人以常清”的理念。飲食是人體生機的基礎,合理的飲食可以調整陰陽、營養人體。在實踐中,我發現通過根據內經的理念來調整飲食結構和作息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和改善一些慢性病。例如,養生飲食中注重五谷雜糧的搭配,避免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對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四段:心得三——重視情志調攝
內經中強調情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出了“喜怒哀樂,欲與恐”與五臟相應的理論。意思是各種情緒對人體的五臟有著相應的影響。合理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保持身心的平衡,增強抵抗力。在實踐中,我發現通過調節情志,有效改善了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和疾病。例如,遇到困境或者挫折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可以緩解焦慮和壓力。
第五段:總結
通過研讀和實踐,我深刻體會到內經在中醫學中的重要作用。內經強調整體觀念,注重飲食養生,重視情志調攝,這些理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提供一些借鑒。通過借助內經的理念,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健康。同時,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和傳承內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九
黃帝誕生于四千多年前,是部落聯盟的首領,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華夏文化的初祖。《黃帝內經》記載:“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秉S帝一生下來就聰慧靈氣,小時候就善于言談,悟性超強,稍大后就無所不通,敦厚敏捷,成年后便登上天子之位。
要懂得養生之道。上古之人,都比較了解養生的學問,能夠效法陰陽之道,并采用各種養生方法來保養自己的身體,飲食有節,作息有常,懂得順應自然規律去生活,才使身體不容易受到病邪的傷害,活到人類應有的年齡,一百多歲還行動自如,沒有衰退的跡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現在的人則不同。貪圖享受,紙醉金迷,耗竭精氣,元氣消散,再加上飲食無度,作息顛倒,工作緊張,壓力巨大,生活全無規律,導致現在人五六十歲就開始衰老,甚至有的人,還活不到五六十歲就猝發疾病死亡了。
好的心態是關鍵。上古的圣人經常教導百姓:要不貪不求,在思想上安閑清凈,無憂無懼,體內真氣和順,精神內守,又時常教導人們一些躲避四季病邪入侵的常理。
所以,那時候的人,心態平定,人心樸實,雖然參加體力勞動,但不知疲倦,因為心態特別好,吃什么飯都香,穿什么衣服都很舒服,在什么環境下都能夠安然自得,也不會因地位的尊卑而產生嫉妒羨慕心理,更不會因身外之物而干擾內心的清凈,這正符合自然無為的養生之道,所以他們的身心都不會受到外界的傷害,才能頤養天年。
再看我們現代的人,正好和養生之道相反,我們每日為物欲所累,人心浮躁,一心只向外求,想著賺錢,吃喝玩樂,喜歡攀比、虛榮,追求名聞利養,追求物質享受,內心很難安定下來,多欲多憂,寢食難安,精神外泄,病邪就會伺機入侵,所以現在的人就很難活到一百歲以上了。
真正的養生是養心,一切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甚至于連“養生”這個概念,都不能執著?,F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養生非常流行,養生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但是過猶不及,有的人越養生,反而越不健康,就是因為太執著這個身體,把身體的健康看的太重了,俗話說“怕什么來什么”,你越是擔心健康出問題,有時候它就越容易出問題。
《黃帝內經》讀后感4
內經的心得體會篇十
《黃帝內經》是中醫領域中的經典之一,它對于中醫學的發展和傳承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作為一位中醫愛好者,我深入研究過這部經典,并從中汲取到了諸多的心得和體會。本文將分享我的這些心得和體會,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黃帝內經》的精髓,從而更好地學習和運用中醫。
第二段:《黃帝內經》的重要性
《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醫學經典之一,它對中醫學的發展和傳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饵S帝內經》確立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診斷方法,闡述了醫學的概念、輕重緩急、辨證論治、預防保健等方面的內容,是中醫學理論最基本的兩部經典之一,至今仍被廣泛地應用于中醫診療、預防和保健中。
第三段:如何正確理解《黃帝內經》
正確理解《黃帝內經》十分重要,只有正確地理解了這部經典,才能真正了解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才能應用中醫學更好地保健和治病。有些人認為,《黃帝內經》只是抒發了一些人生哲學,而非真正的醫學經典。但實際上,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是經過了歷代醫家和醫藥學家的驗證和應用,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正確地理解《黃帝內經》,需要注重逐字逐句地解讀,特別是要理解其中醫學基本概念的含義。
第四段:《黃帝內經》的意義
《黃帝內經》在中醫學史上的地位至關重要。它的出現,奠定了中醫學理論的基礎,創立了中醫學診斷的方法和治療的原則。它既注重理論闡明,又強調疾病的預防和保健,在中醫學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同時,它還以其系統和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中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礎。
第五段:結語
《黃帝內經》是中醫領域的經典之一,它對中醫學的發展和傳承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學習和研究《黃帝內經》,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更好地應用中醫學保健和治病。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認真學習和研究這部經典,為中醫學的發展和傳承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