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3000字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結尾篇一
不,我們不會勝利,一百年來從來都沒有過的。 ―――題記
人之所以呼吸是因為逼不得已,讀書也是這樣。看這本書是在2016年的1月,然而作者哈勃李去世是在2月份,很慶幸能夠早早的讀它。
小說反映了大蕭條背景下美國民眾的普通生活狀態,以及種族間的隔閡與歧視。這些偏見讓無辜的人遭受莫須有的災難,黑人羅賓遜成為這種偏見的犧牲品。好在主人公阿迪克斯身上閃耀著人類良心責任與仁慈的光芒。他積極地為黑人辯護,總是知道自己必敗無疑,但他依舊選擇正義。令無數的人為他站立,鼓掌,歡呼。
康德曾說,如果地球上失去了正義,那么一切都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只有違背良心的準則可以不遵守
是的,主人公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做人應有的品質和精神。不應該因為別人的偏見就放棄和退縮,他用正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公平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即使這件事情受到所有人的反對,自己的兒子也遭受到了傷害。可他依然堅持不放棄。因為他的目的是為正義代言。明知道自己可能會失敗,不會成功,但他仍然想要試一試。他以一己之力抵擋輿論的批評與指責。在那個種族糾紛盛行的年代,阿迪克斯用善良與正義為孩子們做了榜樣,讓他們得到黑人的尊重與認可。
主人公阿迪克斯年輕時是一名神槍手。
武力不是拿來炫耀的
他告訴孩子們,無論你射殺多少只藍鳥都沒有關系,但是殺死一只知更鳥就是一種罪過。因為,他們不毀壞別人的花園,也不在玉米地做窩,除了專心唱歌,什么都不做。知更鳥象征著天真無辜和善良的人,當你殺死知更鳥的時候,就好像殺死無辜善良的人。他們從來都是無辜的,而人們卻對其不斷殘害,就像小說中的許多人物并未做過任何壞事,卻被人傷害。也因此,他們更需要有正義感的人為他們挺身而出。 后來,人們都喜歡給孩子取名斯庫特(主人公的女兒)那代表著正義無畏與勇敢。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做一個美好的人。
其實,我們的社會還是有些差勁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世風日下”的不正義現象。比如公交車上的乘客目睹小偷“ 肆意妄為的工作”卻無動于衷,路遇摔倒老人急忙退避三舍,你往我的奶粉里加點三聚氰胺,我往你的酸奶里放兩雙皮鞋...在義與利面前,人們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利。沒辦法,現實總不會像歌詞唱的那么好聽。
有種善良叫做正義,需要人們的維護。也許這些人會與社會的大眾思想背道而馳。但他們仍然會一句心中所想,堅守正義與良知。
所以,請為正義代言。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3000字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結尾篇二我在讀這本書之前,沒有了解到任何有關這本書的信息。在案情還未正式描述之前,我以為這本書屬于《愛的教育》那一類。成長中的小孩斯洛特和杰姆,以及他們的朋友迪爾,在睿智的父親阿迪克斯的教導下快樂成長,讀著很暖心。
可惜并非如此。
現實很殘酷,我在閱讀時想得最多的是“歧視”的問題。先說我自己的經歷,從小我就知道歧視別人是不對的,但是后來才發現根本不可避免。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在學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則,誰把書包放在椅子上,這個位置就是誰的,俗稱:“占位。”一次,我和同學在食堂占了兩個相鄰的位置,等我端了飯回來,一個金發的外國人坐在同學的位子上,把書包直接扔在地上。當然這只是簡略地描述,但本來我接觸過的外國人就不多,學校里的外國學生不只行為散漫無禮,而且經常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給我一種外國人很沒禮貌的感覺。
這屬于偏見,但是很神奇,我明知道這是偏見,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可是到現在仍然很排斥他們。
第二個例子。我做兼職的時候,會不自覺看不起同事。明明自己年紀小,經驗不足,應該多向別人學習。但是一想到自己學歷比他們高,就覺得高人一等。我天生高傲,卻又自知不對,常常自責。
所以很感激遇到《殺死一只知更鳥》,它使我對這些事有了些別的看法。
歧視往往來源于不了解。梅科姆鎮子里白人和黑人分開居住,在白人的印象里,黑鬼會打架滋事,會干出強奸這種事,他們的行為早就由基因決定。當所有白人都秉持這一觀點時,在法庭里便不會有黑人勝訴。但是對于在黑人保姆下呵護長大的孩子們,對于和黑人們愉快相處的多爾弗斯先生來說,黑人并沒有什么令人嫌惡的地方。
當歧視者占大多數時,歧視儼然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杜博斯太太剛開始看上去可惡,她在孩子面前侮辱幫黑人辯護的阿迪克斯,說他們思想不干凈。但她去世后,在阿迪克斯的敘述中,我才發現了她的勇敢,那時我想,如果一個人因為從小的環境與教育,認識不到他的行為是不對的,那我們該如何去評價她?單一個字“好”或“壞”肯定是不行的。
阿迪克斯在陪審團面前的話道出了案件的原罪:“我說主要證人有罪……她沒有犯法律上的罪,她只不過打破了一條由來已久的嚴峻的社會準則……她是白人,卻引誘一個黑人。她做了一件在我們的社會里可恥得說不出口的事情:吻一個黑人。”梅耶拉誣陷黑人湯姆的原因被一語道破:她后來不敢相信自己打破了這條社會準則,所以愿意配合父親,想把湯姆置于死地。原來種族歧視,不只是對黑人的不公平,也是對白人的一種限制。
雖然歧視沒未被打破,正義沒有戰勝邪惡,但是我們還是隱隱看出了一絲希望。陪審團猶豫不決,尤厄爾身敗名裂,湯姆的妻子仍然有人幫助……我相信,一切會朝好的方面發展。
阿迪克斯的話引人深思:“有的人比別人聰明,有的人有更多機會,有的男人比別的男人會賺錢,有的女人比別的女人會做蛋糕,一言以蔽之,有的人的天賦是大多數人所望塵莫及的。在這個意義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平等……但是,在這個國度里,在一個方面,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有一個人類機構能夠使一個窮漢與洛克菲勒平等,一個笨伯與愛因斯坦平等,一個愚昧無知的人與任何一個大學校長平等。這個人類機構是什么?先生們,它就是法庭……”歧視不可避免,不過只要大環境是相對公平的,個人做不到一視同仁又如何呢?
而且人人都是向往公平的。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3000字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結尾篇三
“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么壞事也不做。”
我摩挲著泛著油墨味的書頁,我仔細地揣摩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我甚至能感受到每一個符號里所蘊著的作者蓬勃的情感。很久沒有看過如此能夠讓我為每一個文字所顫抖的書了,《殺死一只知更鳥》做到了。
在作者哈珀·李的筆下,我看到了經濟大蕭條下的美國,我看到了在那個貧瘠的時代里所謂的“人權”,我看到了在黑暗中透出的微弱的光。
在那個時代,大部分白人的心里,黑人就是如同他們膚色一般的存在。在潔白的他們眼中,黑人貪婪、低劣,他們認為黑人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他們理所當然地將錯誤歸咎到黑人身上,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善良的“知更鳥”——湯姆·魯賓遜被誣陷之時,幾乎所有人不等審判便已經為他扣上了“有罪”的帽子。偏見,是殺死湯姆的那一把槍。
書中的另一只“知更鳥”,是與他人不同的、不善交往的“怪人”拉德利。人們將足不出戶的拉德利描述成一個謀害雙親的“殺人犯”,在那扇吱嘎作響的百葉窗里,其實正閃著一雙渴望與外界交流的眼睛。偏見,是關住拉德利的那一扇門。
因為偏見,人們誤解了最單純的善良;因為偏見,人們拒絕相信事實的真相。偏見者高高在上發表著和平自由的言論,絲毫不覺自己的話語似子彈一般穿透一個個弱小的靈魂。在這中間,我看到了從黑暗中射出的那一道光,我聽到了為被偏見者發出的擲地有聲的吶喊。“在這個國家里,我們的法庭是偉大的平等主義者。在我們的法庭里,人人生而平等。”這是來自律師阿迪克斯平靜卻格外具有分量的言語。他是勇士,是敢于劃破黑暗的勇士,執正義之利刃去刺穿偏見的屏障;他是父親,是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們什么是勇敢的父親,堅毅卻又不失柔情。
在這本書里,以孩子的視角出發,我看到了活在偏見中的人們有多么的可悲,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在這無邊的黑暗中閃爍著的跳躍的光點,微小,但明亮。所以,我用筆,試圖喚醒著人們的良知。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誰,除非你穿著它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后就會發現。”
“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3000字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后感結尾篇四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太陽底下的良知。——題記
為什么殺死一只知更鳥是罪惡的?因為知更鳥只唱歌給我們聽,什么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們園子里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里做窩,它們只是衷心的為我們歌唱。
奧巴馬公開給自己的女兒送過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殺死一只知更鳥》。讀完后才深刻理解了何為“從奢侈和柔弱之中如何產生了最溫和的美德,人道、慈善以及對人類錯誤的容忍心,被曲解為所謂“古樸”和“信義”的所謂正義是如何誤解并壓迫著人們。”
在我的理解中,知更鳥是善良與正義。阿瑟、湯姆是知更鳥,阿迪克斯是知更鳥,斯庫特、杰姆也是知更鳥。全書的核心事件是一個白人律師為一樁黑人的冤案而奔波勞碌。乍一看,似乎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由于這樁案子而體現的許多人性,卻值得深思。
膚色永遠不是決定一個人靈魂是否高貴的唯一標準。就像綠皮書里描繪的那樣,人人生而平等。
作為一個律師,阿迪克斯在梅科姆小鎮上的生活是體面且受尊重的,他大可以拒接這個案子,可他的良知告訴他,湯姆是一個弱者,他必須去幫助湯姆,即便這樣會讓他失去現在擁有的平靜與閑適,甚至當偏見吞噬了人們的理性時,他還會受到生命威脅。對待弱者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而為了保護弱者甘愿做出犧牲,則可以被稱為“英雄”。《菜根譚》里寫道,“濟饑餓之人,勝結納賢豪”,花費巨資去結交圣賢豪杰,不如拿出半瓢之粟去救濟饑餓之人,建造千間房屋招徠貴客,不如修幾間茅屋庇護孤苦的寒士。
這世上,從來都是愿意錦上添花的人車載斗量,而愿意雪中送炭的人寥若星辰。而結交一個愿意雪中送炭的朋友,勝過一百個愿意錦上添花的甲乙丙丁。
小說中還有一個令我肅然起敬的人物,是尖酸刻薄、極其丑陋的孤獨老太太杜博斯。她每天以激怒斯庫特和杰姆兩兄妹為樂,辱罵他們的父親阿迪克斯。在又一次謾罵中,杰姆忍無可忍,沖進杜博斯太太家破壞了她的花園,阿迪克斯為了表示歉意,與老太太達成協議,讓杰姆每天去老太太的病榻前為她讀書。
當孩子們向阿迪克斯表達自己對杜博斯太太的厭惡與恐懼時,阿迪克斯卻引導孩子去發現杜博斯太太丑陋外表下的珍貴品質。原來,杜博斯太太七十多歲了,病入膏肓的她,一直靠嗎啡來緩解疼痛,時間久了,就對嗎啡產生了依賴。老太太自知將不久于世,想要干干凈凈的離開這個世界,不虧欠任何人,也不依賴任何人。于是,她讓杰姆來為她讀書,分散注意力,一次次延長自己脫離嗎啡的忍耐時限,直至離世。 一個人病到杜博斯老太太那種程度,隨便用什么來緩解病痛都是無可厚非的,阿迪克斯說,“她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人。”
這個片段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思考起生而為人,卻形形色色與眾不同的人。為何人類可以不同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或許是因為我們有思想,即便知道有些事情注定失敗,但只要無愧于心,就值得去做,也值得世人的一份敬重與懷念。
再看看當下,疫情嚴重,國難當頭,無數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奮斗在前線,不舍晝夜,“不論生死,不計報酬”。就是這樣令人尊敬的一群天使們,要面臨被患者扯下防護帽吐口水被感染的生命危險,要面.臨因官場混亂分配不到口罩防護服而感染的危險。他們何嘗不是知更鳥,美麗善良,卻因種種被扼住了歌喉。前有楊文醫生犧牲,后有陶勇醫生斷手,希望這群知更鳥們,不要對世界失望。
平凡的人在守護這些無辜善良的知更鳥,也在守護一個公平正義的世界。這需要良知,需要不從眾的見識,更要鯨波萬里,一葦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