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北京小吃作文篇一
很多人是先知道沙縣小吃,然后才認識沙縣,了解沙縣的。沙縣小吃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在民間具有濃厚的文化基礎,以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著稱,是中華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譽大江南北。因此,人們將沙縣譽為“小吃城”、“美食城”。
沙縣在我的印象中,美味小吃有這么些:沙縣甜燒麥、沙縣糍粑、沙縣脆香豆干、沙縣拌面、沙縣肉末燒餅(俗稱“肉夾饃”)、沙縣魚丸、沙縣扁肉(扁食)、沙縣金包銀……等等,但真正讓我覺得好吃的是沙縣魚丸和沙縣甜燒麥。
那年放暑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了沙縣。在嘗遍了沙縣的各種小吃后,我想了想沿途吃過的東西,嫣然發現,沙縣魚丸和沙縣甜燒麥的味道有所不同,于是我細細地回味了一下魚丸和甜燒麥的味道……
用筷子叉起一個魚丸,放入嘴中,便感覺那魚丸是那么的絲滑。一口咬下去,噴出的魚湯,里面草魚、鰱魚、鳙魚的味道,一起魚貫而出,在口中久久回味…口味清爽不油膩,有魚味而不見魚,做湯菜只見碗中如繁星點點;做盤菜,魚丸堆在中間如珍珠顆顆,配上菜心圍邊,青白分明,使人精神為之一爽,不禁食欲倍增。
用筷子夾起一個燒麥,一口咬下,黏黏的糯米,粘在牙齒上,又咸又甜的味道交融于口中,讓人吃了一個就還想再吃第二個。餡多皮薄,清香可口的燒麥在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
沙縣小吃,這個歷史悠久的著名品牌,在中國這個文化大國里,源遠流長。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吃一吃。
北京小吃作文篇二
今年暑假時,我和媽媽參加了青果悠游——西安之旅。在西安有很多讓我難忘的人、景和事,回民街就是諸多“事”里的一件。
我們啟程前幾天,天氣格外熱,可老天好像是特別心疼我們這些孩子,出發那天以及在西安的五六天里,太陽“貓”了起來就是陰天。徐州距西安比較遠,我們在火車上從早一直坐到傍晚老才到。也不知是誰說要去回民小吃街吃小吃,肌腸轆轆的大家一拍即合,嘻嘻哈哈著一起去小吃街嘗嘗那西安有名的食品。
西安回民小吃街距今有千年的歷史,是西安特色小吃中最集中的街區,也是“游民”來西安必去的地方。
我和媽媽與孫一萌和她媽媽組成了一組。我們先去吃陜西有名的面。
陜西八大怪中就有一怪是“面條像褲帶”。我們走進一家面館,那家店的人還不少,不過,還有幾個位置可以坐。我們點了四碗面,其中就有陜西八大怪中的褲帶面。
等了一會兒,四碗面全上齊了。我看了一下褲帶面,呵,還真寬。我用手比劃著,它差不多有我的大拇指那么寬,看上去十分好吃。我狼吞虎咽般吃完了它,果然和我想的一樣,好吃極了!
一出去,就看見一個叔叔拿著一大團糖掛在一個大鐵鉤上,用力拉。拉到一定長度后,就把手拿的地方掛在鉤子上,再拉。聽媽媽說,這是在做糖。
我們又向前走去,看見一個賣桂花糕的地方,就買了一個。它看上去晶瑩剔透,讓人垂涎欲滴,咬一口,甜甜的,好吃極了!
回民街還有一個特色,不過這個特色不是食物,而是食物中的東西。
在回民街里,到處都有賣羊肉串的,香氣四溢。我們也買了兩串。拿在手里,我仔細地看著它,發現它并不是用細鐵棍串的,而是用紅柳木串起來的,一咬,肉汁彌漫口腔,讓人回味無比。
回民小吃街,一個不僅充滿了西安的風味也融入了回民的特色的小街,讓人留連忘返,果然是來西安必去的地方,真是名不虛傳!
北京小吃作文篇三
初入安吉,已是霧茫茫一片,群山忽隱忽現,似仙境一般。正準備欣賞這濃濃霧景之時,忽聽見遠處傳來陣陣的吆喝聲。循聲望去,原來是一片賣小吃的攤販,好不熱鬧。
這里的小吃種類并不多,大致有:竹筒飯、茶葉蛋、鮮筍和豆干幾種。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爐子上有序地排放著大大小小的竹筒飯;旁邊的鍋子里嫩黃的鮮筍不時從沸騰濃湯里冒出尖,豆干也不時地涌上來;一側零零散散的幾只紅湯鍋里飄著幾片茶色的豆干,茶葉蛋靜靜地倚著,好一番誘人的景象。
走近拿起一支竹筒飯細細端詳,翠綠圓潤的竹子下還留有一段竹節,上面一塊小小的荷葉,用一條紅色的絨繩扎了起來,不時飄出竹子的清香和霉干菜肉的醇香。低頭一看,腳邊有一個形似鐵桶的小爐子,下面擺放著少許的柴火,上面整齊地排放著一個個竹筒飯。在它的一旁,有一個長條形的燒烤爐,下面散放著一些半燃燒的碳,竹筒飯們靜靜地躺在上面。
拉開紅繩,剝開荷葉,一股夾雜著肉味的清香撲鼻而來,顆顆米飯飽滿圓潤,色澤鮮亮,大增了我的食欲。拿起雙筷子,挑起一撮米飯往嘴里送,頓覺霉菜的鮮味、肉的肥美、米飯的醇香和竹子的清香,熱乎乎、香噴噴的米飯滑入食道,讓我頓時口齒留香。這竹筒飯簡直是色香味俱全。
挑起一串鮮筍,細細品嘗鮮筍尖,那嫩嫩的筍尖融入了大骨湯的美味,加上筍尖的鮮滑爽口,更是無與倫比的美味。
美麗的風景伴上爽口的小吃,讓我愛上了美麗的安吉。
北京小吃作文篇四
眾所周知,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小吃精”,人間小吃攤我嘗了個遍,苦頭還是嘗了不少,但,我最愛的小吃攤食品,非砂鍋面莫屬了。
追溯起砂鍋面的由來,那就要追回到五千年前了,古人首先制作了一種瓷器——陶,也就是砂鍋,這還不是砂鍋面的由來。這要說“面”么,那就要追溯到四千年前,考古學家從高原上發現了一碗“奇怪”的面條,碗當然是陶碗,即砂鍋。砂鍋面的由來真是深遠??!
“真餓啊!”剛吃完晚飯的我喊道。“那一會去吃一碗砂鍋面吧!”媽媽邊刷碗邊說道。我就等媽媽這一句話,所以,我們很快向小吃攤出發。
小吃攤上真是熱鬧,人山人海,看似人很多,其實都是一些拉幫結派的一些兄弟,經常在這里喝酒,但我卻不在乎
“老板!給我來一碗砂鍋面!”我喊道?!昂绵?!”老板帶勁地說道。我饞饞地等待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我擦了一把,遏止住自己的饞蟲,控制住自己的食欲。“來勒!”老板喊道。說話間已經把砂鍋面端到我的身旁,我嘴里不禁流起了酸水。我嘗了嘗砂鍋面,味道不錯,油而不膩。配料更是多多,海帶、青菜……等等,面湯更是好喝,喝一口,還想喝一口,直到喝的滿頭大汗才肯罷休。面也不是很多,端上來的那一瞬間,上層基本上都是蔥花、香菜。面條全是隱藏到里邊,仔細一看,看不見,而且還沒有食欲。輕輕的一攪,面便浮出水面,輕輕的咬上一小口,那個滋味,真是好吃。配著海帶、豆腐干在嘴里嚼著更是有滋味。只要吃了一小口,后邊的邊一發不可阻擋,幾分鐘之后,一碗香噴噴的砂鍋面邊一掃而光,在吃些海帶,更是做了一道飯后的'配菜,再喝些湯,更是彌補了餐桌上“湯”的地位。
幾分鐘之內,便把這一碗砂鍋面一掃而光,而不感覺快?!真是美食的誘惑啊
一碗夜宵砂鍋面下肚,滿頭大汗,坐到座位上,消消汗再走。其實,砂鍋面并非用砂鍋碗,而是味道如何,味道不好,用砂鍋碗又有何用?味道很好,不用砂鍋碗,又有什么問題?美食,就是品味道,看外表又有什么用?人也是一樣,看人是看品質,不是看外表,這不正和砂鍋面一樣么?砂鍋面也是注意味道,不注意外表,人也是注意品質,不注意外表。心靈美才是真美,外表美又有何用?
吃完砂鍋面,我走在寂靜的小路上,思考著這個人生哲理,外表美又有何用??花生也是一樣,沒有蘋果、櫻桃那么耀人眼目,但,他卻發揮了它真正的用處,這恐怕就是貢獻美吧?貢獻美高于外表美,高于形象美。和心靈美等價,平等。路上,我一直思考著這個哲理,久久不能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