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篇一
2016年高考復習已經(jīng)開始,古詩文一直是高考語文考試的重點,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復習高考語文,小編整理了2016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匯總,供同學們參考。
1、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4、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揚州慢》)
5、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
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1、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賈誼《過秦論》)
12、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折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13、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14、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16、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潛《歸去來兮辭》)
17、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潛《歸去來兮辭》)
18、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19、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1、慮雍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2、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2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2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
2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
26、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27、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項脊軒志》)
28、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29、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姚鼐《登泰山記》)
3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32、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屈原《離騷》)
3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34、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離騷》)
35、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3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37、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3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孔雀東南飛》)
39、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40、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篇二
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一起來看看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篇三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8.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9.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10.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1.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12.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13.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4.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15.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