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一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贊美中秋圓月。
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并稱三大節。這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臺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也就是公歷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說。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征團圓。在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在現代,中秋節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著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著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著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料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扎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日氣氛。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二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三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今天我和家人們吃團圓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菜,美味可口,爸爸夾了我最喜歡的菜夾到我的碗里,我覺得很溫暖很幸福!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圓,”這話很有道理。我吃完飯站在陽臺上,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亮終于升起來了。他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朵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就在騷那間月亮的顏色變淺、變白了!它高高的升起來,圓的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的一道道光。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了多少人的豐富想像,嫦娥,因偷仙丹,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里,玉兔在廣寒宮里為嫦娥搗藥……
看著這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來,她那慈祥的面容又出現在在我的面前,我的眼睛濕潤了,奶奶好像在我身邊歡度佳節。這不正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嗎!我嘴里嚼著月和家人看著那圓圓的的月亮,它好像一個大月餅,等著我們去吃慢慢的,月亮好像要走了,時間過得好快,月亮小姐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我會記住這個美好的夜晚。
啊!中秋你給我們帶來了一家的團圓歡樂!給我們帶來了詩情畫意!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祝福!中秋,我喜歡你!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四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什么樣的習俗呢?是什么原因使得其成為團圓節日呢?國內外民俗學的相關研究很多,而且很深入,但是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本文著重從起源、習俗、象征意義、相關傳說等方面,從民俗學、社會學的角度,由現象深入本質進行剖析,在前人很多研究的基礎之上,得出自己的結論。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并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為人們重視。
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五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都會選擇和家人團聚,圍桌吃著月餅賞月,歡聲笑語!
我們一家先是回到家中邊吃飯邊賞月亮,我們吃的有雞肉,有羊肉,可以說應有盡有,大家邊吃邊聊天。我看著又圓又亮的月亮,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一直疑惑不解,我就問媽媽:“為什么一到中秋節月亮就會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媽媽聽了回答我:“太陽和月球位于相反的方向,地球恰好處于太陽和月亮中間,所以中秋節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聽了之后,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呀!看著月亮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月到中秋分外美。
吃完飯,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這時我想起了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水調歌頭》其中的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爸爸聽了之后連忙鼓掌說好,然后爸爸和我說起了中秋節的來歷,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聽了爸爸說的話,我的知識又增加了一點。
我太喜歡中秋節了,因為中秋節不僅可以賞月,吃月餅,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六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日子——中秋節,媽媽說,今年的中秋節在你外公、外婆家過,我和姐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在中秋節下午的時候,我們就乘著車向外公家奔去,只見他們早在門口恭候我們大駕光臨。剛進門,外婆和媽媽便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和外公則在屋子里有說有笑的;而我呢?正和姐姐興高采烈的玩游戲呢!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把桌子搬到外面,桌子上擺滿美味的飯菜。等到月兒出來時,我們便打算大開“吃”戒,這時,我說:“既然現在是中秋節,那么我們每人說一句與月亮有關的詩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爸爸首當其沖,“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和媽媽也不甘落后,“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外公外婆也緊隨其后,我這時說:“既然大家都說上了,那么就吃吧!”頓時,盤子里的飯菜一掃而空。
中秋節的星空是多么的美啊,中秋節的晚上是多么的美啊!這將是我一生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七
中秋節,每到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與家人共賞那皎潔的月亮,中秋是團圓時節,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潔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層厚厚的冰霜,月是對親人懷念的寄托,很多古代詩人都用月亮寄托過內心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用月亮表達內心的情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用來抒發內心的憂愁。
每逢八月十五時,家家戶戶都忙里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氣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節的夜晚,大家都會紛紛的將桌子、椅子、月餅、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里,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里賞月。
一起說笑、一起看那艷麗的月亮、一起分享著零食。可中秋時,“月餅”是不可少的。月餅分有各種各樣的,有多樣式、有多種味的。月餅有圓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黃的、香芋的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愛豆沙和蛋黃陷的,最愛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黃月餅味道很美味,吃起來也挺油膩的,味道特別柔軟的。豆沙月餅好像里面是裝的紅糖,一般人都不愛吃這味,因為太甜了太膩,我比較愛吃甜的`。香芋月餅特美味,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們都比較愛吃水果陷的月餅,可我最不愛吃那種口味,因為水果陷的月餅吃起來不太松軟,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會吐出來。人都有個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這樣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餅口味陷了,賞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說有笑了。
這就是——中秋節的風俗了。
中秋節民風民俗中秋節民風民俗篇八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月餅濃濃的香氣伴著喜氣洋洋的氣氛,使人感到愜意極了。而也就在今天晚上,我也將同爸爸、媽媽、舅舅、舅媽、外公和外婆一起,品嘗美味的月餅,觀賞今天的中秋之月。
我坐在房間里一邊看電視,一邊時不時地往窗外望去,看看他們來了沒。過了一會兒舅舅和舅媽來了,外婆和媽媽就在廚房里開始演奏起“廚房交響樂”了。我立馬放下遙控器,跑到廚房一看,啊!這么多我喜歡吃的菜呀!有美味的河鯽魚;油光閃閃的紅燒肉;煎得嫩嫩的小青菜……終于開飯了,我看著一桌美味的菜,口水早已“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沒等外婆說開飯了,我就已經狼吞虎咽地開始吃了。我們一家團團圓圓地吃完飯后,最具有節日特色的點心來了,就是月餅。我們吃完月餅,我們送外公和外婆回家。
到了晚上,我們該走了,雖然沒有跟他們一起看月亮,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是會有的吧!果然,不出我所料,不僅有圓圓的月亮,還有用絲絲云層組成的水墨畫。這景色讓我想到一首詩:“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圓圓的明月不就像詩人所描繪的,一個巨大無比的玉盤嗎?
中秋,是一個團圓的日子,比起那些流浪的人、在外工作不能團圓的人,我們一定要珍惜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