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一
1、 背誦全文
2、 掌握重點文言詞匯。
3、 分析人物性格。
二、 教學重、難點
1、 對人物性格的分析。
2、 把握故事情節,掌握重點詞匯。
3、 背誦文章。
三、 教學設想
文言文學習應讓學生充分預習,提出疑問,而后根據學生所疑所問,設計教學重點。另外,本文故事性很強,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強化加以把握,而后通過勾畫線連的方式強化背誦。
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師)請同學們在我的敘述中搶答出這是什么書。
它是我國歷史上的一部書籍。??它記錄的是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的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被魯迅評為“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生)?《世說新語》
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世說新語》里的一篇文章,他介紹的就是古代一個聰明孩子的故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 整體感知
(師)首先,老師為同學們范背一下這篇課文。
(師范背全文。)
請同學們為老師點評一下。
我們一起把這篇文章讀一遍。
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生先討論,后點名復述。)
三、 新課教學:
〈一〉齊讀第一句。
1、 解字
生:不是。一個是約定,一個是約定的時間。
師:很好。一個是動詞,一個是名詞。
2、 品句
“去后乃至”是一個省略句,你能補出省略的部分嗎?
生: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師:太丘離開是不是不對呢?
生:不是。因為是友人先不講信用,“期日中”,“過中不至”。
3、理結構
4、引導背誦:
對著上述重點字是背一遍。
閉上眼背一遍。
齊背。
〈二〉我們把元方與客的對話讀一遍。男生讀客的話,女生讀元方的話,老師讀敘述性語言。
1、解字
師:我來看看同學們預習的怎樣,來進行一個小比賽,看男女生誰搶的分數多。
(生搶答)
(1)去:離開?(2)?委:舍棄(3)君:您
(4)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5)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2、品句
師: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客的兩處語言應該分別用怎樣的語氣讀?
生:第一處:詢問,很客氣。第二處:憤怒,音調很高。
師:元方會用怎樣的語氣說話呢?
生:第一處:很有禮貌,客氣的說。第二處:聲調不高,但義正詞嚴。
他們讀的怎么樣?
(生評議。在評議中引導學生把握住人物的性格)。
3、理結構
╱????????????╲??????????╱
4、趣背誦。
〈三〉師:對于元方的回答,客的反映是什么?
生:“慚”,“下車引之”。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元方的話很有說服力,客知道自己錯了。要表示歉意。
師:元方接受了客人的歉意了嗎?
生:沒有。他頭也沒有回就進去了。
師:你對元方的行為是怎么看的?贊同還是反對?我們先來統計一下大家的意見。
看來,有大部分同學認為支持元方,不過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元方做的不好,我們先來聽聽反對的同學的意見。
師:我應為你們的精彩辯論而鼓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看法.元方的行為,是符合他的年齡特點的,當然,我們也希望元方能夠寬宏大量的原諒客人,因為人家知道錯了,我們就可以給別人一個改正的機會嗎。
四、 鞏固把握
(生快速組合,積極要求表演)
學生即興表演。
師:非常精彩!尤其是對人物語言的把握很到位,我們為他們鼓掌。
五、 背誦全篇課文
1、 對照板書背誦。
2、 閉上眼睛,一邊回憶情節,一邊慢慢背誦。
3、 自由鞏固背誦。
4、 自我推薦背誦。
六、 總結課文。
對,不難。只要我們充分預習,用心投入,再加上使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就會成為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了。當然,希望同學們課下還要趁熱打鐵,把文章熟記于心。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二
大家下午好!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懂禮節守信用的優秀品質是本課的重點;
3、教學目標分析
①知識與技能
②過程和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經歷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的過程,利用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過程,學會利用斷句的方法朗讀并背誦課文的過程。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1、故事導入新課
2、整體感知課文
在本環節中,我采用了學生自主閱讀法,教師導學法。根據對教學目標的分析,首先我會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圈劃出課文的重點詞句,這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討論問題
①你能說出尊君,君,家君三種稱謂有什么不同嗎?
②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4、課堂小結
5、布置作業
6、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這樣方便學生復述故事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三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能講譯,能理解課文的主旨。
2.積累文言詞語,提高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二.老師范讀,學生齊讀,然后再叫一個學生單獨讀,讀后讓學生評論正誤優劣。
三.學生自學課文并討論。(可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討論)
1.讀懂課文并翻譯。
2.討論“研討與練習”中一、二兩題中屬這課的內容。
3.學生提問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若學生沒有提出以下問題就由老師提問: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
四.先讓學生讀無標點的原文,再叫學生自讀課文,看誰能先背誦。
五.學生課堂做練習,如有時間就課內訂正。(或留作課外作業?。如有時間可讓學生即興表演。)—————下課!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①撒鹽空中差可擬(?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無奕(yì????)??⑤友人慚(cán????)??
⑥雪驟(?zhòu?)?⑦非人哉?(zāi?)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風起(乘著,趁著???)
○3過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丟下?)????
○5講論文義(講解?)(討論??)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驟(?不久,一會兒?)(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棄,即不再等候)(離開,就走了)?
○9與友期行(約定)(同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兒當“子侄輩”講)?
○11下車引之(牽,拉)???○12入門不顧(回頭看)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翻譯:不如(比作)柳絮乘著大風飄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譯:(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好一起走,卻把別人丟下,獨自走了。
愧,便從車上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己的
家門。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劉義慶??(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義?”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④無奕(????)???????⑤友人慚(????)????????⑥雪驟(????)????⑦非人哉?(?????)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2未若柳絮因風起(??????????)
○3過中不至(????)???????○4相委而去(??????)???????○5講論文義(??????)(??????)
○8太丘舍去(??????)(???????)???????○9與友期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11下車引之(??????)???○12入門不顧(??????)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四
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復習效率,下面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了《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理解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希望對同學們的復習能有所幫助。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8.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車引文( )
29.“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慚”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語句回答)(1分)
31.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32.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2分)
28.(4分)(1)約定 (2)才 (3)丟下、舍棄 (4)拉
29.(3分)君:對對方的敬稱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30.(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31.(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為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一)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五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3、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
教學重難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我們學校要求同學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而且要成為具有高尚、高雅氣質的人,并計劃為同學們開設禮儀課。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和這方面有關的一則古代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一)疏通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課文,并圈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2、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并通過交流解決問題。
明確:
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發言提出一些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并總結一些解決字詞的方法和途徑等,如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組詞法等。
1、多媒體顯示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1)、與友期行:約定。
2)、期日中:約定的時間。
3)、太丘舍去:舍,舍棄;去,離開。
4)、尊君在不:通“否”,讀“fǒu”
5)、相委而去:委,丟棄;去,離開。
6)、下車引之:拉。
7)、入門不顧:回頭看。
8)、去后乃至:才。
之:下車引之(代詞,代指元方。)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3、一學生朗讀課文,考慮如何用現代語言復述。
4、學生復述課文;對比復述,補出課文省略的部分。
明確:
多媒體顯示老師的補充省略部分的意見,作強調。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時年七歲,(于)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君)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一學生復述課文,其他的學生聽,提出不同的意見,老師指導點撥,明確統一意見,再請一同學復述,加強理解。
5、集體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1、思考問題:
(1)友人為什么“怒”?元方怎樣反駁“友人”的?
明確:
元方反駁抓住兩點:一為“不信”,二為“不禮”。
引導學生聯系學過的古文說說對“信”“禮”的認識,可聯系“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等。
這樣將文章中的“禮”、“信”和《論語》聯系起來,讓學生理解這里所說的“禮”“信”,是儒家思想的體現。)
(2)從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明確:
懂禮識義,聰明機靈的小孩。)
明確:
多媒體出示無標點的本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3、指導背誦課文。
明確:
指導學生掌握背誦古文的技巧。
三、質疑探究。
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
明確:
老師適當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質疑。如:
陳太丘未能堅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夠守信?
友人知錯而“慚”說明友人是什么樣的人?
元方最后“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討論,老師點撥。
明確:
學生可以自由提出問題,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一要求老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以便掌握情況;二老師要能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歸類。
學生對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老師應引導他們積極的爭辯,尤其是“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屬于無禮,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
四、學習體會。
1、請學生談談從這則故事里學到了什么?
明確: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暢談,老師引導。
五、字詞積累練習。
加點字?字?? 義?含有該字的成語
期?約定?
舍?舍棄?
顧?回頭看、看?
這個環節主要是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五、課后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的字詞練習。
2、完成表格。
加點字?字?? 義?相同字義的成語?不同字義的成語
期?約定??
舍?舍棄??
顧?回頭看、看??
3、閱讀《世說新語》里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么?
①捉:撿;拾取。②席:坐具,用竹篾、蘆葦等編織而成。③軒冕:這
作者郵箱: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六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以家庭親情為主題的課文。這篇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聰穎機智的,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可見父子情深。這篇區別于其他幾篇之處在于它告訴了人們一個道理人必須明禮誠信。
《陳太丘與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門是因為:這一則記陳紀雖然是記陳紀七歲時的故事,也表現了他的'聰敏,但主要是寫他懂得為人的道理。無信無禮二詞為全篇核心,可見作者的寫作目的大旨在借陳紀責客用背面敷粉的方法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一)太丘怒。友人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二)友人怒,惡語傷人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元方怒。表現在兩個方面:
1、對友人無信無禮斥責。
2、對下車引之作出入門不顧的反映。
基于以上的分析設定本篇的教學標有三:
a、積累文言詞語。
b、培養語感,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c、通過對本文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明禮誠信很重要,進一步陶冶性情。培養健全人格。
依據課程標準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目標b和目標c為教學重點,目標c為教學難點。
《陳太丘與友期》是敘事性的。其中有包含著議論的內容。這也正是《世說新語》記事的特點。也就是說靠它來發展學生思維。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方式,確立為誦讀討論誦讀從而收到書讀白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背誦全文任務。
根據課程材準要求: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采用:
1、自主學習方法。
2、誦讀品味法。
3、圈點評注法。
a、設計原則:
手段: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動。
b、教學環節設置如下幾個方面:
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檢查預習,掃清障礙。
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選點重敲,總結歸納。
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激發情趣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諸葛子瑜之驢這一少年機智使父親擺脫窘境的故事。明確人物,孫權、諸葛瑾、諸葛恪。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們今天學習的《陳太丘與友期》又將講述一個怎樣的經典故事呢?師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掃清障礙尊君在不?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誦讀文本,整體感知。使用圈點評注的方法,找出喜歡的語句。
1、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生討論,師生明確:元方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無信、無禮句可以顯見。
2、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生討論,師生明確:過中不至可見其無信,對子罵父可見其無禮。友人慚可見其知錯能改。
生討論,師生明確:友人在元方指責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過中不至四字不可刪去。因為友人失信的依據。
選點重敲,總結歸納:明禮誠信乃為人之本。
板書設計:(略)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七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板書課題:?陳太丘與友期?到底講了什么內容?預習時看懂了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一生復述課文內容,其他同學仔細聽,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讀課文,疏通詞句。?
1.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先自由讀,易于品味、揣摩?
(2)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討。?
(3)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后語氣的變化)?
四、合作、探究幾個問題:?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積累有關成語、名句。?
五、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六、作業?
①?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八
1.解釋下列加點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與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車引之( )
2.“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慚”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語句回答)(1分)
4.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5.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2分)
參考答案(10分)
1.(2分)(1)約定 (2)才 (3)丟下、舍棄 (4)拉
2.(3分)君:對對方的敬稱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3.(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4.(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為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一)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九
《陳太丘與友期》處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情感與態度:學習古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教學重難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學生基礎差,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
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古文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注意語言品味,語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礎上突出文體色彩,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
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朗讀法: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
合作法: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點,進而形成開放式話題。
范讀,引導學生勾畫重點詞語。1、聽朗讀。
2、自主學習課文。
3、朗讀。
4、掌握重點字詞。
5、初步疏通文意。
6、復述課文。
7、表演課文。1、出示教學目標。
2、多媒體顯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詞。
提出問題。1、小組討論。
2、集體朗讀課文,培養文言語感。
3、指導背誦課文。1、出示問題。
1、老師參與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質疑。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點撥。1、學生討論,提出可探討性的問題。
2、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老師點撥。
1、完成表格。
2、閱讀《世說新語》里另一個故事,你從中學習到了什么?多媒體出示拓展訓練。鞏固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同時適當的擴大知識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這堂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將“禮”、“信”和《論語》聯系起來,體現了文章中人物思想之“本”,使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做到深入淺出。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就不會因為只解決一篇短小的文章顯得單薄。
2、去掉文章的標點符號,還古文之原貌,請學生朗讀。這一設計使學生更多的認識了古文,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反應較好,較新鮮。
3、對于課文的研討,設計由學生自己討論出問題,再討論解決問題,突出體現了兩個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強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符合課改的要求;而老師參與討論,并適時點撥、引導、小結,體現了師生交流,由于學生是在沒有框架的情況下發問、研討,這就對起引導作用的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學生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充分發揮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的主體性。
5、花較短的時間,請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進入文本,再從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在整個課堂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沒有了老師最后“力盡聲色”、略顯乏味的小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使整個課堂凸現“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6、作業的設計,講究了課內、課外的銜接,講究由淺到深,講究運用、積累知識。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陳太丘與友期說課稿ppt陳太丘與友期行說課稿一等獎篇十
互動設計果時間條件允許,可讓每位學生再闖一次關,以鞏固記憶效果。
2、帶領學生闖第二關理解關。
(1)、聽朗讀錄音。
(2)、模仿錄音比賽。
(3)讓學生以課本劇形式完成對課文大意的掌握。
(4)、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對文意的理解。(用課件出示4道練習和思考題,對理解情況檢查可放在第三關)
3、學生闖第三關鞏固關。
(以小組為單位選題,其中每組必選兩題,如果回答錯誤,其他組可補充回答,對難以掌握的題可重復回答,剩一道題可給積分落后組,或同名次組。如果時間條件允許,也可讓學生自主再闖一次,以加強記憶。)
4、宣布比賽結果,優勝組抽獎。(只有三次機會,如果第一次抽到最高獎,將不再給機會。抽獎時,抽獎人必須簡要說出該畫面人物的有關知識。)
三、作業。任選畫面中出現的人物
將其故事寫在作業本上并講給他人聽。3、學生以比賽形式闖第一關。
4、教師帶領學生闖第二關。
5、學生聽錄音。
6、學生模仿錄音比賽。
7、演課本劇。
8、小組討論完成4道思考和練習題。
9、以組為單位闖第三關。
10、教師宣布比賽結果。
11、學生抽獎。
12、布置作業。
教學任務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詞語解釋,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結合文中人物語言、動作,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教程與方法1、以游戲形式來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1、學習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優良傳統,讓學生明白“尊人就是尊自己”的道理。
2、通過對英雄少年的了解,培養學生愛國情感。
重難點1、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
教法“競賽制”教學法
課前準備教具補充材料
flash課件
教
學問題與情景師生行為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課前經典誦讀少年英雄故事引出本文。
二、以比賽形式完成對所有知識點的掌握。
1、出示課件,讓學生闖第一關字詞關
說明:這是對預習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測,可在兩組學生中選一人闖關,如1、學生課前兩分鐘經典誦讀。
2、教師出示課件。
反思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