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方案應該怎么去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一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1、故事錄音。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并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 陽,處處都端陽。
小(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二
活動準備:
1.謎語、詩詞紙條——教師事先挑選一些謎語、詩詞等,打印在彩紙上,并在每個謎語、詩詞的下方詳細地寫上一個獎品所藏的地點(如:獎品在xx教室xx地方),然后根據每個謎語、詩詞內容的多少將彩紙剪裁成獨立的紙條,最后把所有的紙條分別放入用粽葉折成的粽子里,用五彩線纏好即可。
2.射擊氣球板——在教室的一面墻壁上(或用一張超大號的大紙板),做一個上面寫有“粽葉大藏寶”字樣的版塊。在版塊上有序地排列粘好一些吹好的氣球。并在每個氣球下面掛上一個粽子,版塊前用桌子隔出射擊的距離。
活動規則:
1.每個幼兒有兩次射擊機會。如果一次都沒射中者,教師可適當調整桌子的距離,或者請家長配合幫助。
2.活動結束后,給每位參加的幼兒一個氣球做鼓勵。
活動過程:
1.播放《愛乘以無限大》做背景音樂,教師組織幼兒用氣球槍打氣球。
2.每打中一個氣球就可以摘下氣球下面相對應的粽子,并根據紙條上的要求,家長帶著幼兒一起來誦讀或是猜謎語。
3.讀的好或是答對者,就可以按照紙條下的方式去找藏在各地方的寶藏做為獎品了。
活動準備:
1.已煮好的粽子、盤子筷子若干、白糖、飲料。
2.教師事先把“五黃”中的食物以自助餐的形式準備好,放在各個班級處。
活動過程:
1.播放《包粽子》做為背景音樂,教師組織幼兒和家長品嘗粽子和。
2.在家長和幼兒吃粽子時,老師可以講解端午節的寓意。
活動準備:
在參加本次活動之前,通知家長每個家庭準備好自己的拿手菜帶到幼兒園。菜的類別不限(菜可以是家長和幼兒共同來做)。請家長提前給自己的菜寫上小標簽(標簽上寫有菜名和參加家庭)。
活動過程:
1.播放《步步高》做為背景音樂,教師把班級的桌椅放在教室中間圍成一個圈,把所有菜放在桌上。
2.此活動可以和“吃粽子一起進行。
3.在請家長分享之前,教師組織帶菜的家長和幼兒分別介紹一下自己所帶菜的菜名。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三
為了增加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體會親子活動樂趣,增加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幼兒園特舉辦親子活動。
活動時間:4月1號---4月3號
活動地點:幼兒園操場
活動對象:幼兒園全體幼兒及家長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協調性。
2、通過本次活動,增強孩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并能體會親子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照相機
2、游戲材料準備活動過程:
今天我們為中班的家長帶來了幾個游戲活動。希望在游戲中,能夠更進一步的促進您和孩子的默契感,同時也希望大家在游戲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游戲一:
二人三足跑游戲玩法:畫一條起跑線,(每班兩隊,10名家長和10名孩子為一隊)面對面站在起跑線上,家長用一根長帶子將自己和孩子相鄰的一條腿綁在一起,聽到口令后,家長和孩子一起出發,到對面將玩具交給另一隊幼兒后,排到隊尾,拿到玩具者繼續游戲。以先完成任務者為勝。
規則:必須在起跑線后把腳綁好,不準搶跑。若中途帶子散開,應在原地綁好后再繼續跑。
游戲二:
跳羊角球游戲玩法:每班派10名幼兒及其家長參加比賽,家長一隊,幼兒一隊,排成面對面接力賽方式比賽,最先完成的那組為勝。
規則:由幼兒坐在羊角球上,雙手抓緊羊角,從起點出發到終點,將羊角球傳給家長,家長也以同樣的方式返回,遞給下一個幼兒,游戲繼續進行!
游戲三:
我給爸爸(媽媽)穿鞋子游戲玩法:每位家長和幼兒參加,首先讓幼兒認識家長的鞋子,然后讓家長將鞋子脫下后放入圓圈內,老師將鞋子打亂,游戲開始,幼兒從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媽媽)的鞋子,并幫家長穿好,先穿好的為勝利者。
游戲四:
拔河游戲玩法:中(1)班、中(2)班各派10組有實力的家庭為代表,以繩子上的紅繩為中心,最后聽教師口令以紅繩在哪方為勝。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四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幼兒的勞動觀念。
2、引導幼兒學會互相幫助。
3、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1、幼兒疊衣服圖一張,幼兒扔衣服圖一張。
2、幼兒穿衣圖一張,幼兒找衣圖一張。
3、紙衣服卡片若干
3、請一幼兒上來示范疊衣服。
4、教師講解示范,教幼兒正確的疊衣方法。
6、指導幼兒疊衣服。教師分發紙衣服,帶領幼兒學習疊衣服。
8、評價。將疊的好的幼兒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并表揚鼓勵。
9、總結,教育幼兒要將物品擺放整齊,午睡時穿脫衣服要互相幫助。
在校午睡或在家睡覺自己學習疊衣服
本次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給與了每個幼兒參與的機會,幼兒的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不足之處就是模型是用紙做的,易碎、易爛。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以下是由本站pq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幼兒園小班端午節親子活動方案,僅供參考。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1、故事錄音。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 陽,處處都端陽。
小(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1、了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游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這項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了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龍舟的特征。
2、請幼兒觀察圖片并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只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最大的龍舟在哪里嗎?引導幼兒了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最大的龍舟。
四、了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劃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劃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后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游戲感受劃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劃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游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后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劃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劃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老師小結:在玩這個游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劃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劃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劃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么出色。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劃龍舟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六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蘊涵著豐富的民俗,吃粽子,吃咸蛋、吃“五黃”,戴五色線,佩戴香囊,賽龍舟等。為了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感受傳統文化的恒久魅力,使其對傳統文化越來越單薄的現代兒童重新認識、接受、喜愛過傳統節日,并希望從小為孩子一生的文化向往奠基,扎下傳統文化的根。我們小班年級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各班開展了實踐動手操作活動《打扮蛋寶寶》。
1、初步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吃粽子、吃學習用“滾貼”的方式,大膽進行裝飾活動。
2、感受參與創造性活動的樂趣,在活動中教育幼兒學習整理物品,注意個人整潔。
1、空蛋殼、記號筆、油畫棒、即使貼、剪刀
2、裝飾好的三個彩蛋。
(一)談話,激發幼兒興趣
(二)欣賞彩蛋,了解裝飾彩蛋的方法。
1、出示三個彩蛋,幼兒欣賞
提問:你喜歡這些彩蛋嗎?它們分別是怎么打扮的?
2、嘗試用“滾貼”的方式裝飾蛋
a:交代要求:
(1)第一步,在蛋寶寶的身上滾上膠水,要求每個地方都要沾上膠水,但不能太多。
(2)讓蛋寶寶躺在裝滿彩色紙頭的盤子里,翻個身,滾一滾跳個舞,讓彩紙均勻地貼在蛋寶寶的身上。
b: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三)彩蛋展覽,相互評價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七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師: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
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八
3月份的上海之行,讓我對幼兒園區角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4月份在我班籌備展示區角活動的這段時間里,我對小班區角活動的開展進行了一些粗淺的思考與探索,今天借這個機會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幫助指導。
區角活動是幼兒自主選擇,自發探索、操作學習的自主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游戲活動。在輕松的氛圍中,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我們小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因為他們能自由地選擇游戲內容,自由地結伴玩耍,自由地探索學習方法。他們能無拘無束的游戲,他們的思維活躍,動手愿望強烈,他們能積極的探索,思考與嘗試,主動的參與區域活動。孩子們獲得的不僅是快樂,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悅。
一、對小班區角活動的一些認識
小班的幼兒由于動作、語言、認知等方面能力的發展,逐漸習慣與同伴及成人的交往,并開始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幼兒在交往中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常常以滿足自我需要為唯一標準,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正處在直覺行動期,好模仿,喜重復。因此,我們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為幼兒創設可以觸摸、傾聽、觀察、擺弄、操作的教育環境,將幼兒的無意識活動納入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中。從兒童心理學看,幼兒對客體的認識始于幼兒對客體的活動。幼兒對客體的活動不僅是幼兒認識的源泉,還是幼兒思維發展的前提。幼兒思維的發展在本質上是幼兒自身不同水平活動內化的結果。也正因為如此,幼兒園區角游戲活動是幼兒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幼兒滿足生活需要欲望的本能,能促進幼兒運用工具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能促進幼兒語言與認知能力的發展;能促進幼兒適應環境能力的發展;能促進自我概念和交往能力的發展。總之,幼兒的一切發展幾乎都存在于活動過程之中,而幼兒的活動形式最重要的就是幼兒園的區角游戲。區角游戲活動包含著生動豐富的信息,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現有的發展水平,幼兒參與游戲活動同時蘊涵著多種學習。因此在活動中,幼兒不僅能獲得知識、經驗,還可以獲得技能和交往的提高。
陳鶴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著手玩的。必須有許多玩具的東西來幫助才能玩得起來,才能滿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為重要。”這說明材料與幼兒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個體性的區角游戲活動正可以滿足幼兒的這一需要,這是因為:1、它為幼兒創設了獨自活動、平行活動、小組活動的空間,幼兒在區角中的活動是相對獨立的,同時也不拒絕幼兒對同伴和教師行為的模仿。2、它為教師與幼兒一對一、面對面地進行個別交流創造條件,教師可以直接觀察了解幼兒對材料的使用、經驗的積累、情緒的體驗等各方面的反饋,并據此開展指導。3、它重視幼兒的獨自游戲和平行游戲,鼓勵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
《新綱要》明確指出,兒童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開展活動的,而區角活動的意義不僅在于引導幼兒通過對活動材料的擺弄、操作,激發其探索欲望,滿足幼兒親身嘗試的需要,幫助幼兒鞏固和驗證他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信息,更在于可支持幼兒去發現和發展更深層次的內容,主動獲得經驗。在活動中,教師是活動材料的提供者、活動過程的觀察者、產生困難的幫助者以及成功的欣賞者和鼓勵者。
二、小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幾個顯著特點:
1、區角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明顯增強,樂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活動。
2、初步出現合作行為。在建構區、娃娃家幼兒間的交流增多,但幼兒間的合作屬于結伴游戲。
3、“喜新厭舊”表現較明顯。對新鮮的材料和事物能靜下心來操作,一旦過于復雜或一旦完成任務后就不愿再次操作,在活動中持久性較差,這時需要教師給予適當幫助和支持。
4、幼兒間的爭吵增多,對于喜歡的物體未能擺脫自我為中心及對活動的需求日漸增強,在材料的使用過程中發生爭吵。
5、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區角活動內容的拓展,幼兒相互間的交往行為也逐漸增多,在區角活動中較活躍,但自控能力較差。
三、區角活動的實施
1、常規的培養
區角活動常規的養成是有效開展區角活動的前提。在創設了活動區域,準備好活動材料之后,我們先在班上進行了區角活動的常規介紹。讓孩子們認識各個區角的標示,如一個紅圓圈表示一個幼兒進入,介紹提示卡的用處,工具的擺放與收拾整理,重點說明名片夾的使用、各個區角的游戲規則。理論教導之后最重要的是實際操作中的具體指導。我們在每個開放區角的當天早上準備好一張桌子放在門口,用于擺放幼兒姓名數字卡和名片夾。孩子一入園到班即在桌上找到自己的姓名數字卡和名片夾。姓名數字卡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學號和姓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孩子的進步,我們可以逐漸把姓名數字卡更換為數字卡、姓名卡,讓孩子在每次的取卡過程中認識鞏固自己的姓名、學號。名片夾則是孩子進入區角的憑證。當孩子熟悉了自己的姓名、學號后,名片夾可以用姓名卡、數字卡代替。更換經過幾天的具體訓練、個別指導、集中小結,孩子們都能較好的遵守規則,比較有序的進行區角游戲。
2、教師的指導
《新綱要》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角活動中,幼兒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因此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成為幼兒的好朋友、好伙伴,與他們平等相待。
(1)教師是觀察者。要更好地指導幼兒進行區角活動,首先要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活動,準確地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關注、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兒喜愛玩的,什么是他們不喜歡玩的,然后根據觀察所得,考慮教師在哪方面給予幫助,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或向幼兒提出有效的.建議。切忌在幼兒活動時,教師以“導演”的身份控制游戲活動,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標準去要求幼兒。這樣會剝奪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打斷幼兒活動的思路,造成活動的停頓。應保證幼兒在游戲中有自由選擇和自主決定的權利與可能。而不能急于求成,要學會等待,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言談舉止,先貫徹再指導或處理好活動中的主客體關系,給幼兒自由選擇和自己操作的權利,使我們組織的活動成為幼兒“真正喜歡的活動”,而不致使活動失去“靈魂”。
(2)教師是參與者。在區角活動中不但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和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還需要教師在了解和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參與活動,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議、評價等方式影響帶動幼兒的游戲并巧妙地把教師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幼兒自身的意愿。在活動中,切忌用“你必須要這樣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指令,企圖以自己的意愿去控制幼兒的活動,去抑制幼兒創造性、積極性的發揮,從而出現皮亞杰經常說的“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的創造力的發揮。”而應機智地引導游戲的過程,協調幼兒同伴間的相互關系。
(3)教師是指導者。在用心地觀察、適時地參與幼兒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應作為指導者,在幼兒需要幫助時,教給幼兒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激發幼兒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活動的質量;教師的指導應有的放矢,而不是沒有重點,沒有觀察作鋪墊,在每個區域都是走馬觀花般地“游導”。恰當的指導一定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并注意在活動常規、語言交往、知識技能、創新性和堅持性的全方位指導,如此才能有效地循序漸進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指導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加強指導語的藝術性。對不同層次的幼兒所采取的指導語也不同:小班幼兒年齡小,對語言理解力差,教師在用語言指導時力求突出直觀性、趣味性,即教師要運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對于語言有了一定發展能力的幼兒,運用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指導孩子們主動參與活動。
(4)教師是評價者。活動后開展的評價活動是教師指導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評價的形式和內容要反映出教師是否促進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在評價過程中還要多鼓勵幼兒自己的游戲成果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有針對性的評價,有利于深化活動內容,并為下次游戲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將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指導和活動后的評價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自我發展,促進區角游戲水平的不斷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九
重新站上講臺,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學校里上公開課,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做準備。在一番對課文和相關資料的細致研讀后,大致的教學思路逐漸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講的東西很多,但要上好課顯然不宜面面俱到。本著“一課一得”的有效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學習精彩的場景描寫”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案并付諸實施。
臨到上課時,教室后面坐著的一排老師讓我的學生們多少有些緊張,我自覺準備還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勵他們。整節課基本上順利地按計劃進行,也基本達到我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但課還沒上完,我已經有了遺憾之感。因為臨場發揮的能力和經驗的欠缺,交流討論場景鑒賞和實踐場景描寫兩個板塊完成得比較倉促,未能達到應有的程度和水平。
第一、語文課應該實現內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我想,為人、為文固然要追求文質兼美,上課也應該以此為旨歸。而我這節課在處理內容和形式時有些偏頗,執著于窮盡對描寫手法的鑒賞,而對課文本身的核心內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我卻未能加以強化,這是一處不容忽視的敗筆。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內容的傾向,多配的動畫圖片有點喧賓奪主。
第二,語文課應該實現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著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為例子,系統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節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于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扎實。在隨后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第三,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理解。
再次回望開公開課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種無形的壓力,然而也深知這些壓力正是成長的契機。我想,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端午節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篇十
學會觀察,學會反思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師只有具備了觀察反思的基本素養。才能捕捉幼兒游戲中的問題,引發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對游戲進行合理化的指導,推動游戲向著更高的水平邁進。
我帶的是小班孩子,通過觀察發現:我們小班孩子角色意識差,常常熱衷于一些重復性動作和言語,而且易受各種因素干擾,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在能力上,小班孩子與大班孩子有著很大差別,尚處于啟蒙階段,小班孩子天真好奇豐富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對他們來說充滿了誘-惑,游戲時及其投入和逼真。在觀察到如上現象后,問題便接踵而來,在這群剛剛停止哭鬧的孩子中開展生成性主題游戲可行嗎?看著他們稚拙的動作,能否順利實現主題目標在游戲中的合理滲透?如何從無目的的搬弄玩具過度到區分角色游戲?能否讓幼兒嘗試廢舊材料及小工具的運用?于是這些點點滴滴分門別類的問題進發了我們的思索,激起了我們大膽探索的熱情隨著主題開展的進程,我們小班游戲《泡泡吧》《小吃屋》等生成游戲應運而生,這些表現在小班同樣可以開展。比如“娃娃家”從一開始的分組擺弄玩具到區域平行游戲,再到掛著標志牌“各司其職”,解決了游戲的平穩過度。“小吃屋”剪貼餐盤則證明了小班幼兒已能逐步使用一些工具材料動手制作。在這里,由觀察引發思考進而大膽嘗試,每一處都將教師的創新能力體現的`淋漓盡致。
通過在我們小班游戲的活動中認識到:觀察是問題的源泉,反思是發展的動力,邊觀察邊反思;能幫助教師樹立問題意識,尋找解決之道,提升教育智慧,做一個有研究、有思想的教育者。
讓我們的教師在游戲的組織過程中不斷深入觀察尋找問題,剖析現象,在無數次的反思斟酌中獲得自身的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