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陶淵明的飲酒詩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一
魯迅說: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盛世唐朝,登峰造極的不過兩樣,一是貞觀之治,二便是唐詩。
說起唐詩,便不得不說說李白。詩仙李白,可謂唐朝詩作頂峰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他的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因此,他被譽為“詩仙”?!肮P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李白的詩最貼切的寫照。我愛他的豪邁,愛他的狂放,愛他不拘于世俗的性情,愛他追求自由的超脫。
李白性情開放,不拘于內心,所以他的詩歌便也承載了他濃烈的激情。在他的詩中,你也可以體會到他的心地純潔,胸懷開闊,憎愛分明。他高興時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憤時要“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嬉笑怒罵,無所避忌。
除卻李白之外,唐朝的詩人也多得數不勝數,而杰出者更是多得令人驚訝:詩杰王勃,詩骨陳子昂,詩狂賀知章,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囚孟郊,詩奴賈島,詩豪劉禹錫,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詩雄岑參,七絕圣手王昌齡,七律圣手李商隱,五言長城劉長卿。唐詩的輝煌就在這些人身上閃耀。
李白生于盛唐,唐詩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走向頂峰,而與杜牧合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生于晚唐,時正值安史之亂,政治腐敗,朝堂紛亂不斷,憂郁綿長,含蓄婉約的李商隱的詩就這樣橫空出世,代表作《錦瑟》中“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朦朧的追憶著已過的年華,只有“只是當時已惘然”了。而他的無題詩深情綿邈,微婉蘊藉,情景迷離,辭藻瑰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深沉而細膩,寓意雋永。
晚唐過后的宋詞元曲興起,詩歌逐漸走向衰落,詩的造詣不及唐朝半分。待到民國之后,多的則是汪國真,戴望舒之類的散文詩人和現代詩人,更加難以尋覓唐詩的韻味與旋律,詩再也沒有唐詩那樣的精髓,字里行間的詩氣消失殆盡,一切好詩到唐而已,已被作完,其后之作,不過爾爾。
陶淵明的飲酒詩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二
每當聽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蔽揖颓椴蛔越南肫鹜陼r的傻事。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媽媽總是教我背誦詩歌。久而久之,我能背誦幾首古詩。每當親戚稱贊我是“小詩人”時,我的心就好像沾滿了蜂蜜。中秋節那天,媽媽教我讀李白的《靜夜思》,告訴我李白是一位著名的詩人。當他寫詩時,他會喝酒。飲酒后,他的詩有“神仙”之氣,所以大家都叫他“詩仙”。媽媽在旁邊說,我的心在小算盤里:如果我能寫幾首詩,我就不能出名了嗎?我可以在我朋友面前!從這一天起,我就開始計劃如何喝醉。
吃晚飯時,爸爸紅光滿面,邊喝著酒邊哼著曲兒,樣子樂開了花,準是遇到啥好事了。于是,我想了許久,決定采用“迂回戰術”。我笑嘻嘻的問:“爸爸,酒好喝嗎?”爸爸連說好喝。我急忙說:“那酒到底是什么味道???爸爸,你給我說說唄!”眼看我就要把爸爸問倒了,我連忙趁此大好趨勢,接著說:“讓我嘗嘗吧!”酒差點兒就到我手上了,只見,爸爸雙眼一瞪:“小孩子家的,喝什么酒?去去去!”哎,第一次計劃失敗。
家里有客人,客人給媽媽倒酒,但媽媽說她的酒量不好,即使她喝雪碧,她也會醉的!當我聽到這個,我有一個鬼主意:不要再喝葡萄酒,最好有一個“雪碧醉人”吧!睡覺前,我喝了一大瓶雪碧。結果,我一首詩也讀不懂。相反,我整晚都呆在廁所里。這樣,我的第二個計劃就白費了。
兩次失敗并沒有使我灰心喪氣,我依然等待著機會,想著那酒。機會果然來了,爸爸竟叫我去買酒。我一路上又唱又跳,向商店跑去,看著那一瓶瓶啤酒,我興奮過頭,把錢丟下就跑回了家里。我躡手躡腳的走進自己的房間,把門也鎖上了,我坐在凳子上,輕輕翹起瓶蓋。一股醉人的酒香飄了出來,我拿起酒就往嘴里送。哇!好難吃哦,又苦又澀!管他三七二十一,我一口氣喝了好幾口,喝酒計劃成功了。可我總覺得頭暈暈的?“哎呀,不好!”隨著我的慘叫聲,我倒在了床上。
后來,爸爸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撞開了緊鎖的房門,把我送進醫院,得知我是因喝酒而醉暈的,讓他哭笑不得。
我可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此刻還是會小聲的問爸爸:“爸爸,我夢里念出詩來了嗎?”“沒有呀!”爸爸笑道?!鞍〃D―”我倒在了沙發上。媽媽見了,不禁捧腹大笑。
陶淵明的飲酒詩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結廬在人境為何沒有車馬喧,請用詩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么?(3分)
14.心遠地自偏(1分)
15.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16.不能。見表現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3分)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鉆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里沒有什么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愿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么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么能做到這樣?而后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靶倪h”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于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么,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面強調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里,就變成論文了;真正地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地。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地清淡而閑適地狀態,也是山地靜穆而自在地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地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出,融合成一支輕盈地樂曲。所見地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地嵐氣,在夕陽地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地美,而成群地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地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地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地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地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詩地總結: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地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地語言來表達。實際地意思,是說人與自然地和諧,根本上是生命地感受,邏輯地語言不足以表現它地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地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蘊卻很深,需要反復體會。對于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歷豐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象——“心遠地自偏”?!安删铡彼木?,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采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于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廬人境,而采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后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么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陶淵明的飲酒詩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四
飲酒其二賞析,這首詩通過比喻揭示了社會善惡不分的現實。本文飲酒其二賞析由小編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這是陶淵明田園系列系列組詩的第二首。其原文如下:
陶淵明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飲酒其二翻譯:
據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
聲名百世怎流傳?
這首詩通過對善惡報應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實,并決心固窮守節,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p>
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無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始人。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
陶淵明的飲酒詩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五
人世浮生一夢,繁華紛擾浮沉,聽見的聲響迷迷亂亂。但——
我聽見了,用耳朵用心靈感受到了,世間最純粹的聲響。
那是詩的語言,是詩的聲音。
從產生于勞作中最早的詩歌,僅僅八字,“斷竹,續竹;飛土,逐宍.”的《彈歌》,又經歷歷史之船的漫無目的的探尋,我們驚喜地收獲了第一本,也是無可超越璀璨文化的結晶詩集——《詩經》。
暢談男女愛恨,人民苦愁的巨作,就那樣悄無聲息的結合。盡管已經無從考證其究竟是何人所編,但是,我們無可否認它獨特的歷史魅力。“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睅拙淇芍^是朗朗上口,僅僅十六字就表現了君子美好少女的愛戀追求。其中字字的斟酌搭配更是絕妙!雖然最初編出這首詩的人很可能只是出身平民,但是在這首詩的光芒下,當今的眾多“才子”們也只能黯然失色,實在是可悲可嘆矣。
詩作為最精妙的語言,我們可以把它當做歷史來解讀。擁有“詩史”之稱的杜甫便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從詩的字句標點之間,能看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更能看出詩人當時所想,當時所望,從而推斷出當時的文化風貌。即使不是杜甫,很多詩人一時有感而發寫下的詩作也是值得借鑒的,甚至包括一些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的小人物,都或多或少寫過一點詩。這種情況在李世民改革科舉,將詩經納入考題之后,尤為顯著。所以唐代及它之后的歷史,我們可以挖掘出更多深層的東西。
我們學習或者鑒賞詩歌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有的時候語言就是那么奇妙,有的句子就那么觸動心靈,而這之中很多就出自于詩。讀詩、學詩我們不能只是浮于表面地寫詩,寫一些華麗辭藻堆砌而成的空架子。詩的存在也代表了很多東西。要想解讀透一首詩,需要查明和它相關聯的各種事實、人物經歷等,同時這些記憶又可以成為我們更長久的記憶儲備。而從詩里,我們可以借著詩人的眼睛看當時的社會。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從詩中發現語言的變遷。
從甲骨文,再到金文小篆經歷了很久的時光,但是當文字真正發揮了表明意思的作用后,詩詞就如海浪一般席卷中原。詩詞的字里行間之中,更是有著對文字的自我的理解,所以才會有不同文字的出現和演變,才會有語言的不同。
花開花落,自有起因結果,語言的出現和演變,我想也是順其自然的產物。然而,詩歌卻是特殊的,好似無數顆沙礫里璀璨重生的那一顆珍珠。
陶淵明的飲酒詩提到了哪些人生感悟篇六
1.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悠然灑脫的心境,讀出詩歌的情感。
2.將誦讀與傳統吟誦相結合,通過品讀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3.體悟陶淵明擺脫世俗名利的羈絆,回歸自然田園,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度。
重點:以品帶讀,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
難點:理解陶淵明遠離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度。
誦讀法、吟誦法、品析法、小組合作法。
1.激趣導入:
以酒引入本詩。
2.初讀感知,“酒”意微醺。
(1)學生自由誦讀。
(2)全班齊讀。
3.品析感悟,“酒”后心聲。
(1)【小組合作交流】品析詩意,思考如何讀出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朗讀技巧:語氣、語調、重音、語速。)
預設:悠然_____南山(換字品析)。
描繪寫景句的畫面,感悟意境及情感。
(2)拓展思考:請結合理解,為本詩再擬一個題目。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擬標題的方法。教師簡單講解“飲酒”為題目的妙處,落腳朗讀要讀出酒后的逍遙自在,無拘無束,語速舒緩,語氣輕松愉悅。)
4.吟誦品味,“酒”韻悠長。
【小組合作讀】設計一個誦讀或吟誦展示。(個人及小組形式均可)
(幾位同學展示其他詩歌的吟誦。)
教師指導吟誦本詩方法:依字行腔,依義行調,入短韻長。
(小組合作展示誦讀或吟誦。)
全班一起吟誦。
唐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