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一
人教版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日月潭》。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日月潭的名字的由來和日月潭清晨、中午時景色的描寫,贊美了日月潭的美麗神奇,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今天上的是課文的第二課時,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預設的:
1、學習課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特點。
2、緊扣日月潭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本課語言優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圖像資源和優揚的音樂甚至是教師的語言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欣賞美景,品讀課文,以達到體會畫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的教學理念是:
《日月潭》景色的秀麗和作者的贊美都蘊含于文章之中,隱藏于文字之下。第二段中對日月潭名稱的來歷的理解,我用課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圖片,讓學生一邊感受日月潭的形態美,一邊體會作者比喻的精妙。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時,我覺得若單憑教師講或學生讀,學生只能淺顯地感覺到這句話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卻說不出所以然。這時,我讓學生讀了以后到句子中去找自己感觸深的、感到很美的詞語,再來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漸漸地,那“薄薄的霧、點點的燈光、隱隱約約的感覺”就出來了。在這基礎上再出示照片,讓學生從多媒體的畫面,得到感性的體會。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把自己融如到課文描寫的景色中去。
此外,教師的語言在情境創設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比如就在第二自然段在學生對圖片進行欣賞之后,我的一段話“在一個寧靜的清晨,我們來到日月潭,這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山上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小動物們準備起床了。”把孩子帶到了薄霧蒙蒙的日月潭邊,并拓展說話“我還隱隱約約地看到( )倒映在水中;我隱隱約約地聽到( )的聲音。”這既是低年級學生用規范的句子拓展想象的說話練習,又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清晨日月潭的體會更加深刻,更加立體。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變得自然而然,有感而發。
這節課上,我引領學生充分的與文本對話,讀書的方式多種多樣,讀書的時間比較充分。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抓住了太陽高照,日月潭清晰的美和細雨蒙蒙中日月潭朦朧的美這兩個特點,展開學生多種方式的品讀。先是自由地讀,讀通課文,進而感知內容;然后指名讀,教師適當點撥,激發學生的情感,朗讀就進了一步;再出示感性的畫面,進一步理解課文,使朗讀再上一個臺階;最后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使朗讀得到了升華。這樣層層遞進,學生的情感也呈現出由淺入深的變化,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以上兩點是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整體把握的。但在課堂上也表現出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學習蒙蒙細雨中的景色時,學生指名讀的時候輕輕的、柔柔的感受已經出來了,但是另外的孩子讀的機會太少,以至于到后面兩個景色對比讀和整篇課文朗讀的時候有模糊了。今天就權當一次拋磚引玉的機會,誠懇各位批評指正。我相信自己與在座的.同行一樣,在課堂教學中會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創新,以我們的勤奮、創新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語文學習的樂園。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二
《日月潭》是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整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的專題來組織的,本課教學的情感與態度的目標是要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學生熱愛寶島臺灣和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三維目標的整合,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如臨其境。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教學中,我借助掛圖和多媒體課件,將文本語言還原為生動可感的意想,讓學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對日月潭的風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儲備,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后以讀代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悟、理解,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風光。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要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為此,我設計了指名讀,自由放聲讀,男女生賽讀、找伙伴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在老師適時的點撥和示范下,體會和感悟日月潭的秀麗風光。
發展性評價就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教學評價。教師課堂上的口頭評價以及生生之間的評價,能幫助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是否恰當,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體現評價的真實、真情、平等、啟發和提升,設計了多種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去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如:你讀得真美!老師為你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只要心去讀,讀出來的效果果然不同!”“老師知道你很努力,我們相信,你的付出一定會有收獲的”等。學生在老師的感染下,也能體現出了評價的發展作用,對同學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進意見。“良言一句三春暖”,學生在長期的發展性評價中,膽子大了,能力也強了,對閱讀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小組合作探究有利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嘗試解決,利于提高讀書效率,享受閱讀的樂趣。長此以往,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引導學生走上良性的閱讀軌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課堂自主探究的一種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新理念新要求。為此,在閱讀感悟中我就設計了讓學生在四人小組當中讀書悟與同學交流解決第一課時質疑提出來的三個問題,以提高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深度與廣度。合作后的交流是檢查學生與文本對話階段性成果的一種方式,也是生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在師生的交流反饋中,學生會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閱讀的樂趣。學生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所有的問題都合作、交流、探究中迎刃而解,而且部分學生體會也很深。
此外,實踐積累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標,它能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日月潭》文字優美,如詩如畫,使人入情入境,是鼓勵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雋文。在教學中,我激發學生的積累興趣,教給他們積累的方法,同時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實踐運用。相信,學生的“好詞佳句錦囊”中也存放了不少的“金子”了。
可是,上完了這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強,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是在課堂評價的實施和運用中,我不能適時地為學生作出最適當的評價,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較為單一,評價缺乏實效;而且在自主感悟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引導過多”等問題。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三
【“碧綠”的感悟】:
【美的解讀】
2、“輕紗”:聽完曉琪的一番話,我的腦海中馬上閃現出這么一句話:孩子的能力真的是不可限量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孩子是如何體會的:
我覺得“輕紗”這里也寫得非常美,就像我們在《找春天》一課中講到的: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日月潭被蒙蒙細雨披上了一層輕紗,就變得像春天的小姑娘一樣,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似的,非常神秘。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四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描繪了我國寶島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日月潭。日月潭是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那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作者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日月潭的瑰麗風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一則招聘啟事引入,讓學生當小導游,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讀貫穿全文,采用了“品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在品讀中層層深入。除了引導學生品讀之外,在講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師邊導語“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在不同的時候變化著自己的新裝……”,邊出示微風吹拂下、夕陽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們看著這些美麗的畫面心中又蕩起了圈圈漣漪,對美麗的日月潭又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進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時,我發現孩子們已經被這美麗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勢讓孩子們用自己積累的好詞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們紛紛舉起小手躍躍欲試,有的說“日月潭你什么時候都美啊!”有的說“日月潭景色宜人!”還有的說“日月潭風光秀麗!”孩子們的'情感得以釋放。
在朗讀、理解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你還了解臺灣的什么,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說了一些,這時我也補充了臺灣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圖片資料,使學生對臺灣產生了美好的向往。這時,老師導語“在臺灣也住著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呢!讓我們隔海相望,和他們說說心里話吧!”孩子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他們的情感再次得以釋放。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課堂上要體現民主、開放、平等。學生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在《日月潭》的教學過程中,我還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靈氣、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五
語文姓語,語文課應充滿語文的味道。教學《日月潭的傳說》,我就是本著這種教學思想,力圖體現自己對語文的認識。
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認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于準確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日月潭的傳說》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3、4小節。這樣,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能得到有效保證和落實。
讓學生充分地用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還體現在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內化語言。教學《日月潭的傳說》,完全可以讓學生實踐語言,將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將給別人聽。為了能把故事講好,講得生動吸引人,課堂上進行了一次模擬講故事。先同桌合作,練一練。指名說時,其他同學隨時站起來進行幫助。創設交際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說得主動,聽得有趣。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六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日月潭的環境、形狀、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話,概括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第二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的形狀,通過兩個形象的比喻句:“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寫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清晨,日月潭被晨霧包圍著,朦朦朧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陽高照”、“清晰”寫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細雨”、“輕紗”、“朦朧”幾個詞語點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這樣的對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贊美日月潭風光秀麗、是旅游勝地。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插圖,看圖與朗讀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語言。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處。但是很遺憾,由于課前上不去網,沒有搜集到日月潭的圖片,只憑課本上的插圖,學生的興趣沒能大大調動起來,學生的想象能力沒能拓展開來,說得也不理想。
再講第三、四節時,我請孩子們自由地放聲讀一讀,你覺得怎么讀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讀。讓學生在小組內談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時間、不同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同美感。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七
《日月潭》描繪了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本文的語言流暢優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我在本節課上采用的是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同學感知日月潭的美,從而有興趣深入學習本篇課文。備課時在書本上記得密密麻麻的,仿佛要把整篇課文寫的一絲縫隙都不留,可是慢慢的,我發現自己好像在“背課”,而不是“備課”。也就是說我把我要說的每句話都寫到了書上,把需要重點講的一些字詞或句子畫出來,然后把它“背住”,可是在課堂上實施的時候并不是完美無錯的。首先,有些句子我記不住,像這種背來的句子還是別人家的',別人的想法,不是我自己的,所以用著總是會有點不合適;其次,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情,我所備的課都是在預料到學生能夠回答出來的情況下所備的,可是等到真正在課上講的時候,我就發現,能回答上來的學生少之又少,所導致整個課堂的氣氛不太理想。所以備課,雖然備教材寫教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備學情啊!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八
課文內容分析: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的代表性風景名勝,每當我們看到“日月潭”這三個字,心中總會蕩起一圈圈漣漪,因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們日夜思念的臺灣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是因為它“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然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被光華島分成兩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與中午兩個特寫鏡頭來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風姿,令人陶醉其間,流連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霧的籠罩下,晨星、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渾然一體,好一幅天然渾成的畫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陽高照,就是一幅明麗的山水畫;“要是下起蒙蒙細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話中的仙境”了。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上課時引導學生積累課后所列詞語外,還請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寫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狀、名稱的由來,描繪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學時教師主要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借助錄像,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相信學生能夠理解詞句,如臨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風光。本課的教學主要以朗讀為主,朗讀本文要懷著無限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讀出對日月潭的由衷贊美之情。邊讀邊想象描述的景物,讀出景物的美。讀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狀特點,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據它的形狀特點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霧的特點,“薄薄”、“隱隱約約”讀得輕一點。讀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時,音調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艷麗之美,第二句要舒緩,聲音較虛,突出下雨時日月潭的朦朧之美。
感想: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這堂課我借助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日月潭,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如:“薄薄的霧”這個詞語,學生通過看圖感悟到霧的美、薄、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設想問學生:“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為什么?”同桌討論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是設想往往與現實不同,可能問題在學生的基礎與教師的教法上,我會今后注意摸索。《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后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了而沒有“會學”。
不足:在教學時,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沒有范讀感到很遺憾,覺得學生的朗讀比較少,忽略了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的情景,這是本堂課我認為最失敗的地方,今后我一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多朗讀,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來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在本堂課中,我重復性的語言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日月潭》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二年級日月潭課后反思篇九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為它在祖國的寶島,是因為它“那里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那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然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被光華島分成兩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尊重學生的讀書體驗,注重情感的生成。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書與形象的圖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體現學習的主體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于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如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時,抓住“你喜歡什么時候的日月潭?為什么?”這個問題,讓各學習小組學生分組學習交流,再請代表發言,根據學生的回答確定教學內容。通過合作學習,變傳授為自學、變講為導,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是在匯報學習成果時如果我能多請幾名代表交流會更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我讓學生想象黃昏時日月潭的美景,接著給他們欣賞幾幅黃昏時的日月潭圖片。讓學生欣賞后進行說話訓練黃昏時的日月潭怎么樣?有的說:“黃昏時,日月潭變成金黃金黃的了,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輕紗。”有的說:“黃昏的時候,金色的陽光照在湖面上,銀光閃閃,美麗極了!”還有的說:“黃昏,日月潭和周圍的建筑變成了金色,好像穿上了一件金色的衣服,亮晶晶的`,十分動人。”隨著孩子的回答,不時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掌聲。這樣的設計不但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能力,還讓學生學會表達交流,正確運用詞語。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上,采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默讀、指導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例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由學生默讀,理解本段內容,再讓學生看課件,讓學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來,然后帶著感受再讀課文,逐步引導學生將課文的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在讀中使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在本課教學中,多次利用了圖片,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充分利用好圖片,把看圖與朗讀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語言。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老師在教學中,體現了這一理念,例如:在教學3、4自然段時,讓學生小組自由讀書思考,讀自己喜歡的景色,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在解決疑難中大膽創新,從低年級就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及主動探究的能力。并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6、總結全文時:分層作業,既有基礎部分:讀(有感情地讀課文)、抄(摘抄好詞好句);也有課外拓展部分:查(查找有關日月潭的傳說)。
7、教師的過渡語和體態語言的運用得加強。俗話說:上好一節課容易,但要上好每一節課很難。我們應關注細節,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備,多思,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