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艾青詩選讀后感篇一
在風雨中永不停息地疾梭
死后
化為夕陽光輝的一縷
可為一綠苔
在黑暗中不屈不折地昂首
枯后
化為清晨露水的一滴
艾青
你是詩歌中的一顆星星
沒有太陽的四射光芒
卻點燃了生命的意義
在那遼闊死寂的天際
執著地
等待著溫柔的黎明
因為你說你沒有忘記
春日里的微風
柔和溫馨
還有那受傷的祖國母親
也許正在寒夜一角受傷哭泣
當秋風飄零大地
你就把自己和詩歌
掛上枝頭
帶著落葉灑向傷痕累累的大地
艾青詩選讀后感篇二
聽說冬季已經過去了。我,伏在幽冷的土地上。
我有一身綠綠的葉子,黯淡,并非那種明麗的綠。聽說有著這樣顏色的植物,宿命里總歸是不可知的黯然。當我悄悄地打量著自己漸漸豐盈的肢體,漸漸忘卻了這輕飄飄的預言。
我是一株美麗的艾青,腳邊的溪流投射著我舞動的影子。思量著,陌上花開后,將會有怎樣的一個男子,緩緩走過我的身邊,彎腰凝視我那時那刻倉皇而迷亂的面容,我將微笑嗎,或者只是低頭,只是柔軟地隨風而動,只是在他轉身后,淚落滿身。
其實,我想含羞垂問:可否伴君歸?相攜羅帳深。
然而,我無法訴說片言只語。我,只是一株艾青。
即使如許的靈性讓我有所不同,而不同只讓我更無望地仰視著衣裙輕拂過我身邊的人們。
2
陌上花事漸盛。游春,踏青,孩子們的紙鷂,大人們的米酒。我脫離豆蔻的稚嫩,出落成出眾的那一株,臨水照影,顧盼間也可動人。
原上走來一個憂傷的男子。
他的憂傷只存在于我與他目光相對的一瞬,我看到他眼睛里一點淡藍色的火焰,在注視我的瞬間,輕輕跳動。于是我知道,我等待的那個人,他來了。
他分開腳邊的蓬草,灰色的長袍溫柔地籠罩著我們。我聽到他一聲若有若無的感嘆。我以為他會吟誦一些什么,然而,沒有。他只是開始采集艾青。
我知道,當他的剪刀把我與根分離的時候,我即將死去,在他的手心里,滲出絲絲的汁液,在枯萎中,成就一株艾青的宿命。
然而,他卻收起了剪刀,對著我微微搖頭,轉身而去。
一念憐惜,淚已紛紛。
怎堪目送他,一步一步走進初春斜陽。花滿路徑,我想他一定記得,我在這里,在溪流的附近。。。。。。
3
他叫蘇軾,采集的艾青,只為祭奠那個叫王弗的溫婉女人。十年青冢,眉山上下當年手植的三萬株松樹是否已經成林?十年生死事,傷心對清明。一脈相思,書及千年刻骨銘心。
斜陽漸冷,我在晚風中悄悄地閉上眼睛。喧鬧已經散去,春游的人們,踩著晚歸的夜歌,走回身所歸屬的那一扇門。
我的枝葉依然青蔥,我依然是陌上最美麗的艾青。可我想做的只是一個女人,即使只讓我輕輕推開他的門,看一眼他書桌前隨意閑坐的身影,我也甘愿就此欣喜地閉上眼睛。
哪里傳來低低嘆息,黑暗中感覺有人托起我的莖葉,嘆道:癡物啊癡物!
我只有點頭,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
面對內心,我不能選擇。我是一株艾青,我愛上了一個男人。我唯一的愿望,只是讓我靠近他,像一個女人一樣靠近。
4
我邁過蘇宅那道矮矮的門檻,院子的角落,一樹桃花,開得正盛。
我感受著用腳行走的不真實。那個女子的切切叮囑猶在身邊:你必須在晨曦初顯之前回去,如果看到了明天的第一屢陽光,你將枯萎在最愛的人面前,一葉一葉凋謝,身落浮塵。
也曾經一遍一遍追問:為什么要幫助我?
她說:難道你這不是在自我毀滅嗎?
她的話,我不懂。我只知道,縱然以我一生,也值得就這樣片刻靠近。
我能成為女人的時間,只有兩個時辰。然而,我已深深感恩。以女人的身心去靠近,便是我清償所愿的宿命。
墻角有一面小小的池塘,偶爾有幾尾魚依偎著游過。我怔怔地凝視著水里那個人影,紅顏娉婷夢正濃,何論無常笑癡心。桃紅色的長裙,和我那張年輕得沒有絲毫歲月痕跡的臉,我凝水而笑,一尾魚在我的笑容之間慢慢地溜走。
不知道哪個房間傳來了孩子的啼哭,一扇門打開了,一個形容尚幼的少女,牽著一個孩子,朝池塘走來,墻角的燈籠,投射來柔和的紅光,身后一個素妝婦人,叮囑著:朝云,天色暗了,小心臺階。
5
我安靜地邁向內院,西邊的小窗,盈盈一點燭光,窗內人的身影,在窗紙上飄移著,仿佛單薄的剪紙,或者零落的樹葉,在燭光的撫慰下溫暖地游離出世。
窗紙上的他,輕輕地舉起筆,久久,久久,凝視,直面著他的前方。然而,卻不曾落下筆去。
我移步入室,一聲“先生”未曾聲落塵埃,他抬頭看著我,兩行清淚,已經緩緩而下。
“你還是喜歡把頭發這樣地垂下來,這樣地落在衣衫上。”,他忽然無力把這句話完整地講下去,只是用手支撐著胸口,筆在一片寧靜中落在了桌面上。
我說:“先生,讓我為你理理頭發,好嗎?”
他安靜地躺在我的膝頭,我打開他束發的巾,一頭長發溫暖地散落開來,暗生白發的兩鬢,是恩愛刻骨之后的徹痛,還是銘記歲月里種種磨難的印痕!
木梳梳理過他的千千發絲,窗外隱隱誰家犬吠,我知道,夜已深。
然而,他不曾想要離開我的膝頭;而我,寧愿不醒。
艾青詩選讀后感篇三
持著清晨的幾顆星點。
在不遠的天邊,
橘紅色的云朵從山的那頭悄然飄來,
它帶著苦悶而又帶著欣喜,
帶著惆悵而又帶著眷戀,
縈繞在星點周圍。
像是極度思念這片被星光照得透白的大地,
這片愛得撕心裂肺,
愛得痛徹心扉的故土。
頃刻,一輪鑲著金邊的冬日從海邊升起。
水中的魚兒失去了溫暖的光輝,
化為塵白的骨骸深深的嵌入礁石,
沒入水霧中的軀干依然執意堅挺。
熱情明亮的紅色熏染著天空,
被晨風肆意掠過的海面多了幾道褶皺,
那鮮紅的顏色像是黑暗中的一盞油燈,
它筆尖般的大小卻將拉上黑幕的夜晚照得通明。
旭日跳出海面,
像是一只有著凜冽目光的蒼鷹,
撲閃著一雙羽翅不停的迎著寒風飛去。
漸漸的,黎明的光芒撒滿冰冷刺骨的土地,
投射進低矮的土墻,
照亮門前那一株垂斂的野菊,
喚醒破柴房里酣睡的家犬,
通知貪睡的人們:
湮沒的形骸正慢慢浮現,
指腹般的油燭探明了方向,
太陽,正從那東方升起!
光明,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
艾青詩選讀后感篇四
所謂國人有夢,則中國有夢。中國人的夢想便是中國的夢想。若談中國的夢想,必定要談到艾青。這個詩作中充分地描寫著一代中國人的夢想和命運的詩人,用簡單而又生動的筆觸,將周遭最低層人民的夢想反映得淋漓盡致。這樣一種對于中國夢的體現,也是對當時時局的一種體現。
從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讀來感到昂揚向上的《給太陽》,再到包含著作家深情,時時刻刻體現著自己希望能為祖國盡一份力的《煤的對話》,無不反映著詩人希望警醒世人,希望讓周圍的所有人團結起來,為自己的祖國盡一份力的愿望。而這樣的愿望在那個的年代,便是所有國人的中國夢,是所有愛國青年的中國夢。
有人曾經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因為在的年代,需要的不一定是一支筆書寫千秋,而更可能是武生一身戎裝,披掛上陣馬革裹尸。然而,他們卻錯了。因為正是由于,正是由于人心不穩,才應該在這樣的日子里擁有一種共同的夢想,為了這樣共同的夢想而去奮斗。
而艾青,恰到好處地反映了那個年代里,所有國人的中國夢。他用樸實的筆法將這一切書寫出來,再讓這一切進入所有中國人的心間。
每一首詩,都浸潤著詩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著他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當中進行的,對世界和國家的反思和思考。而反觀當今,雖然我們處于和平盛世,但心中的夢想卻不可缺少。少年有夢,則國家有夢,這并不是一紙空談。“中國夢”的提出然所有人開始認真審視夢想這一個永恒的話題,也讓中國開始位置思考。而讀罷艾青詩選,我對夢想又擁有了新的理解,發現其實不論如何,夢想才是人的心中最不應該缺乏的東西。
所謂夢想,就是拼盡全力為之奮斗的東西。而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可能思考一些遠大的問題太過遙遠。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在這樣的美好年華中努力學習,盡力做到為著自己的夢想而奮斗。然后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真正的國之棟梁。
艾青詩選讀后感篇五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著一副圖: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干,我知道當時的人謬的很辛苦,糟糕。
打開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著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作于抗日戰爭初期。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里,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著,想為國家做點什么,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己比作一只鳥。鳥在這個生態環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會飛翔,圍繞著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但是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唱不出優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著,這是它用生命發出來聲音,抒發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著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只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時,將自己也與著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愿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雨所擊打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雨所擊打,無休止吹刮著,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著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斗精神;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表達了人民對那里的向往。
最后一節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深沉一詞,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緊跟著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涌動著,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著。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于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