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它們可以是對成功的總結,也可以是對失敗的反思,更可以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為助力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家校合育,健全家校聯系平臺,5月3日,我校召開了關愛未成年人工作推進會,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李亞在會議上號召全體黨員提升服務意識,進一步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扎實開展線上線下“關愛幫扶”活動,引領帶動廣大教師、家長將“健康育人”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為有效開展好結對幫扶工作,全體黨員干部在學期初的摸底、排查、了解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為幫扶對象量身定制“個性化”幫扶措施,于5月3日-4日完成一對一結對幫扶學生的常態化家訪活動。在家訪過程中,黨員干部一是把黨的聲音傳播好,積極宣傳國家惠民助殘政策;二是悉心溝通交流,向家長真實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并細致了解孩子們在家學習、生活狀況,針對孩子的'問題委婉指出、正向引導,與家長共商對策;三是對經濟特別困難或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通過一定的物質資助、心理健康輔導等形式,幫助其提高生活質量,解決學習外的“后顧之憂”;四是承擔好宣傳督促職責,提醒學生及家長非必要不離鹽,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家校攜手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認真組織開展家校、師生、親子“傾聽一刻鐘”談心交流活動。
班主任、任課教師在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下積極行動起來,向家長講解有效親子溝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大意義,引導家長通過每天“傾聽一刻鐘”,增進和孩子之間的彼此了解,并以此為契機,多多參與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來,用傾聽的方式走進童心世界,營造溫馨、安全的家庭氛圍,助力孩子走上正確的成長軌道。
校園的角角落落都是學生心靈的棲息地,也為談心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老師們帶著同理心,以朋友拉家常的方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心聲,為他們排憂解難,有效引導緩釋不良情緒。
家長們紛紛響應,都能夠放下手中的事情與孩子親密聊天,孩子也很享受父母與自己平等溝通的過程,感受到尊重、包容,敞開心扉,把自己的開心事、煩惱與憂慮,一一跟父母道來。一刻鐘高質量的陪伴,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最后的深情擁抱,更是傳遞給彼此濃濃的溫暖和愛意。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工作是一場溫暖的堅守,需要我們用心傾聽,用愛助航。相信在這個溫柔“征服”的道路上,家校攜手共育,將滴水穿石的恒心、牽著蝸牛散步的耐心、促進每一個孩子成長的責任心一以貫之,必定會傾聽到每一朵花開的聲音!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近年來,榆陽區始終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緊緊圍繞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這條主線,探索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模式。
榆陽區常住人口96.76萬人,其中未成年人口19.83萬,占總人口的20%。為了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我區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成立由常務副區長任組長,民政、教育、公安、檢察等29個職能部門為成員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整合優勢資源和力量,合力推動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落實見效。
“榆陽區通過不斷創新工作載體、夯實保護陣地、加強部門協同等方式,織密織牢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網,全力呵護未成年人向陽而生、健康成長。”區民政局局長、區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尹絢斐說。
未成年人保護,就是要讓每名孩子,在平等的關愛中身心健康、自信前行。為此,榆陽區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在各鄉鎮、街道設立未保工作站,對全區330名孤困兒童實行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定期走訪、精準關愛,讓孩子們切實享受未成年人保護政策下的暖心服務。同時,全面落實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擔任“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開展“檢愛同行,共護未來”專項行動,夯實司法保護職責,常態化開展“法律進校園”,深入推進“紅領巾法學院”品牌創建活動,推動在校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品牌化、體系化、專業化、社會化發展。
我區堅持“德育為本,和諧育德”,緊抓重要時間節點,以黨史、團史、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運用紅領巾講解員、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紅領巾心向黨”“紅領巾大講堂”“學黨史 強信念 跟黨走”“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等主題實踐活動,持續厚植未成年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平。
同時,發揮“共青團+慈善協會”公益聯合體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未保工作。實施“情暖童心城鄉手拉手送溫暖”“微心愿”等關愛項目,深化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暖冬行動”,建設“公益微超市”“平安小課堂”,打造“童夢空間”“禾苗課堂”“公益小天使”等品牌公益項目,創辦家嬰幼兒成長驛站,組建講師團開展走訪慰問,以真心溫暖童心,以愛心守護童年。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任重而道遠。榆陽區將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壓實工作責任,完善隊伍建設,不斷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同時我們也真誠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來,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用心用情呵護他們,努力讓未成年人在榆陽這個充滿關愛和溫暖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長。”區民政局局長、區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尹絢斐說。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3名同學發言。結合相關法律常識進行點評。
2.結合案例講解相關法律常識,讓學生體會懂法,守法的重要意義。同學們,不認識文字的或不會學習的人現在被稱為文盲,那么不懂法律的人被成為什么呢?對,是法盲。那么,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沒有文化或不懂得學習,就會落伍于時代,成為時代的棄兒。那么,法盲的在現代社會的處境又如何呢?大家不妨聽個小故事。(未成年人不懂法失足的案例一,具體內容略。)請同學們談談體會。
具體說來,青少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如下幾點,即知法懂法,守法護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識,明確自身享受的權利和應當承擔和履行的義務,懂得運用法律作為最有效的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同時,做到以法律為準繩,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自身年齡和身份的事情。
4.通過這節法律課,希望大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在學校做好學生,進入社會做好公民。
5.布置作業:同學們以周記的形式,談談學習法律常識的體會。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市婦聯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作為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平安攀枝花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工作,在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提高家庭教育整體水平,促進兒童發展等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加強宣傳,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良好氛圍。以重大活動為契機,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知識搶答等形式,廣泛宣傳兒童相關知識宣傳教育,教育廣大學生知危險、會避險,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0000余份,開展法治宣傳教育56次,指導開展演練16次,強化學生法治觀念,努力營造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良好社會氛圍。
二是依法維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制定《攀枝花市加強預防和控制0-18歲兒童傷害死亡工作方案》《攀枝花市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攀枝花市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計劃(20xx—20xx年)》,落實工作舉措,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近年來,市婦聯受理未成年人權益上訪案件54件次,其中涉及未成年人撫養權、探視權28件次、咨詢親子關系13件次,人身權益案件9件次、困難求助4件次,通過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帶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心理關愛輔導+家庭教育輔導的工作模式,上訪案件全部辦結。同時積極向省婦聯爭取中彩金法律援助項目資金,與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合作,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5件,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三是豐富活動,營造健康成長家庭環境。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常態化推進家庭文明創建。聯合市紀委監委機關、市扶貧開發局等部門持續深入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通過評選表揚一批先進典型家庭,吸引了廣大群眾和家庭積極參與,在全市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家庭環境。近年來,共評選各級各類最美家庭7000余戶。
四是搭建平臺,推動家庭教育工作。推動實施《攀枝花市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xx——20xx年)》,堅持開展家庭教育線上線下家庭教育公益活動。組織家庭教育講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咨詢師、幸福使者通過母親課堂、家長學校、兒童之家等平臺開展系列家風家教公益講座。近年來,共舉辦線上線下家庭教育公益講座、親子實踐活動近20xx場。向全市廣大家庭推薦家庭教育讀本20余本,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知識技能,提高全市家庭教育水平。
五是立德樹人,加強兒童發展工作。開展系列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挑戰自我、增強接觸社會的智慧。開展“暖冬行動”夏令營游學活動,牽手愛心媽媽,營造有利于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優良環境。推動中小學生公民道德建設,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全市共評選優秀小公民330名。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學校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主渠道,對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負有重要責任。長期以來,桃源小學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作為首要任務,常抓不懈,著重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熏陶人、以切實可行的行為規范引導人、以活動為依托,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成良好的社會宣傳氛圍,有效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學校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每學期召開專題會議,將工作責任落實到每位教職員工,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活動、“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經典誦讀等系列活動,使未成年人在參與活動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遠離不良文化的侵蝕。
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每學期召開“掃黃打非”、“護苗綠書簽”、安全教育等主題活動,邀請法治副校長到校進行專題講座,幫助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全面了解法律常識,提高法治觀念,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按照課程的要求開設健康教育課之外,還開放心理咨詢室,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健康講座、線上線下主題班會等宣傳教育活動,家校攜手,讓學生調整好心態,學會保護自己,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校園勞動文化的浸潤、社會勞動氛圍的熏陶、家務勞動勞動的體驗,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積極勞動、團結協作的精神品格,在勞動中磨礪意志品質,弘揚勞動精神。
桃源小學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學校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多渠道、多舉措推進“學校+家庭+社會”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網絡,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用愛托起孩子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