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過程中,適當參考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語言和思路。需要一些靈感來寫總結?不妨讀一讀以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總結范文。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一
1、讓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組成。
2、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看到一組組成,會想到另一組組成。
3、讓學生在參與學習中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小組合作交流的意識。
理解掌握8和9的組成。
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看到一組組成,會想到另一組組成。
8個小五星,9個小圓片。
練習八的第4、5題。
師:這節課,通過同學們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樣組成的,并且學會了只要記住一組,就會聯想到另外一組。
文檔為doc格式。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二
2、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產生勤于思考、善于發問的好習慣;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系;
1、從微觀上理解溶解現象;
2、溶液與溶質之間的辯證關系;
課件、板書等手段;實驗探究、課堂討論、啟發引導、合作與交流等方法;
板書溶液。
特征:均一、穩定。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三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從學生熟悉的水對生命的重要性引入。學生對水的最直觀的認識是水的物理性質,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生活中水的應用和水的物理性質,在探究中引導學生從化學角度去認識水,強化化學用語和表達規范等相關知識,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認識事物的方法,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試驗探究,明確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讓學生認識到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2.1知識與能力: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氫氣(h2)的制取與物理、化學性質,理解水的組成及其化學式的確定。
2.2過程與方法:通過h2的制取與燃燒、電解水等探究實驗,讓學生感知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體驗通過科學探究獲得科學結論的過程。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了實驗是化學探究的基礎,明白化學與生活是緊密相聯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1h2燃燒的現象及其產物,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3.2通過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實驗,進一步探究水的組成,通過實驗產物的體積比是v(h2):v(o2)=2:1,進一步理解水的化學式――h2o。
h2燃燒,推斷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是理論上的推斷,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實驗充分證實了推斷是正確的,探討并確定了水的化學式。
5.1創設情景引入主題。
[教師](出示燒杯盛裝的水)說出水的重要性,你們對水的了解有多少?
[學生]回答。
[教師]這是從那個角度對水的認識?
[學生]這是從物理性質的角度認識。
[教師]導入新課:水的組成。
5.2h2的儀器介紹和制取原理。
[教師]在了解如何制取氫氣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我手中的這套儀器————啟普發生器,(講啟普發生器的作用)。實驗室是用鋅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現在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為什么不用稀hcl來制取氫氣。
[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大家總結的很好。不用稀hcl的原因正是同學們分析得到的結論,因為hcl有揮發性,制得的h2中會混有hcl氣體而是氫氣不純。(將鋅粒和稀h2so4裝入啟普發生器中,準備制取h2)。
5.3h2的爆炸實驗。
[教師](實驗)大家觀察看到了什么?
[學生]肥皂泡快速上升。
[教師]這說明什么。
[學生]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
[教師](將導管插入水槽中,有大量氣泡冒出)這說明什么?
[學生]說明h2難溶于水。
[教師]你們總結的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且難溶于水是氫氣的什么性質呢?
[學生]是物理性質。
[學生思考討論]點燃前要對氫氣進行驗純,而老師在點燃氫氣前沒有進行驗純,所以發生了爆炸。
5.4h2的驗純。
[教師]氫氣如何驗純呢,如何判斷氫氣是否純凈呢?
[學生]根據課本描述h2驗純試驗的操作過程。
[教師](按試驗要求進行驗純試驗)根據同學的描述,大家判斷現在氫氣是否純凈,是否可以點燃了。
[學生]爆鳴聲小,說明氫氣純凈度高,可以點燃了。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點燃其他可燃氣體時是否需要驗純?
[學生]需要,點燃可燃氣體時都需要進行驗純。
[教師]那么點燃可燃氣體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爆炸呢?我們需要知道另一個名詞————爆炸極限。(解釋)我們現在已知氫氣的爆炸極限是4。0%—74%(體積分數)。
5.5h2的安全點燃。
[教師](點燃導管口的氫氣)同學們觀察火焰的顏色。
[學生]火焰的顏色是淡黃色的,與課本上描述的不一樣,為什么呢?
[教師]釋疑。
5.6h2燃燒的實質。
[教師](在燃燒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燒杯)請同學們觀察有什么現象。
[學生]燒杯上有水霧生成。
[教師]這說明什么呢?
[學生]說明h2燃燒產生了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教師]這正好說明水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的。大家能否寫出h2與o2通過燃燒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表達式呢。
[學生](板書)氫氣+氧氣燃燒水。
[教師]用元素符號如何表示這個化學反應的表達式呢?(在下面寫出)。
5.7電解水實驗。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電解水實驗)讓學生觀察。
[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請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個試管中分別收集到的是什么氣體,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你們的猜想。
[學生]交流。
[學生]是化學變化,
[教師]在這個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元素在反應前后有沒有發生變化?
[學生]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元素沒有發生變化。
[教師]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同學們還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電解水的表達式是h2o電解h2+o2。
[教師](總結)。
5.8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
[學生]學生舉例。
[學生]學生舉例。
[教師]我們在實驗中還接觸到象h。
2、o2這樣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我們把它們叫做單質。同學們總結一下單質的定義。
[學生]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
6.1本課為《自然節的水》一章的第一節“水的組成”,課程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了水的組成。改版前的課程中將氫氣的燃燒做為選學內容,認識水直接從電解水入手,改版后將氫氣的燃燒改為必學內容,讓學生從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兩方面去認識水的組成。我認為是這樣設置更科學,更合理,學生可以更全面地接受知識。
6.2引導學生探討液化氣、天然氣使用中的安全防范知識,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常識結合起來,用理論去指導生活實踐,體現了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理念,培育了學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價值觀。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四
3.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
2.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
1.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態度;
2.在教學中滲透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
3.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1.電解水的實驗
2.確定水的組成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2.使學生充分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提問]1.你知道哪些有關水的成語?
2.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水的詩句?
[總結]這么多有關水的成語和詩句,足見人們對水寄予的感情和人們對水的熟悉程度。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
生物體內都含有水,地球上的生物種類千差萬別,但有一共同點:體內水的質量和生物體總質量的比一般都在60%以上。
成年人魚類水母、藻類香蕉、生菜等
65%-75%70%-80%90%以上90%以上
[引入]可以看出水是不可缺少的寶貴的資源,那么你對水的組成,水的凈化,水資料等知識了解多少呢?本單元將領我們走進水的世界,對水進行一個系統的了解。
[分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水曾被看作一種元素,因此他們認為水不可以分解。
[設問]誰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設問]一、水的組成
[演示實驗3-1],取水電解器,加入電解用水,接通直流電源,觀察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和試管內發生的現象。
[現象](1)通電后,兩根電極上都出現氣泡,即產生氣體,氣體都是無色的。
(2)一段時間后,試管1和試管2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
[分析]兩極上得到的`氣體分別是什么呢?我們用實驗來探討
[提問]試管1和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
1.試管1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2.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淡藍色,通過預習可知是氫氣,但對氫氣不太了解。
[板書](1)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為氧氣
(2)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一種新的氣體叫氫氣。
[提問]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回答]學生在電解水的實驗中產生了新物質,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五
本節課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學生初步理解了幾十幾的意義,會數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學生經歷了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了計數單位“個”和“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討論“二十九添上一根是多少根?”這個問題時,使學生明確9根添上一根是10根,和原來的幾個十合起來就是接著數的數。
圍繞“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從“幾十幾”的數的廣泛應用認識到學習本課的意義。最后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幾十幾”的數,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在數教室里課桌椅數量時,沒有用到十個十個地數,而是從一數到最后(四十二),也沒有利用好本班的優勢,每小組正好10人,數完10個數之后應該停一停。這樣就能和本課結合,充分結合本課內容。
在復習1根小棒,1捆小棒的過程中,用來略多的時間。在播出的生活中與數有關的場景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感想。這些都有待今后的反復琢磨和改進。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六
1、認識水的組成,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
2、理解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2、電解水所得出的結論。
3、了解化合物,單質的區別。
4、初步學會從微觀角度去分析問題。
難點:化合物,單質概念的理解。對實驗現象的解釋。
1、強化學生的“現象論證-結論推理”的能力。
2、加深單質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學生學會用微觀的角度去分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4、講課的過程中加入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實物練習,可以加深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七
本課教學致力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不斷思考,從而感受到學習的趣味,同時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展示實物和標本,以求有更多直觀認識。在其中適時地介紹給學生一些研究方法,便于有特長的同學在課外能夠自學以至自行進行研究,擴大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科交叉的思想:從語文學習中的詞語入手,通過分析詞義,了解到語言發展和科學進步之間的關系。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科之間的聯系,同時解除學生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認為思考的器官是心臟。
2.俗話說:久病半個醫。人們在面對現實問題時會有更大的興趣和決心去分析它、解決它。介于人們對健康問題持久不衰的興趣,本課從病例開頭,可激發學生繼續進行探究的熱情和好奇心,將教材中資料分析的中的病例依次拿出,請同學進行大膽猜測和聯想,找出各個例子中導致病癥的各種可能性。
3.借用提線木偶幫助學生理解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之間的關系;觀察動物的神經標本和神經細胞的切片則能使學生對神經系統有切實的感性認識,才能真正理解這部分知識。
4.著重介紹給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案例記錄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積累的科學習慣,從而使其更善于自學。
課題第六章第二節神經系統(nervussste)的組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之間功能上的關系;
2.能夠理解神經細胞如何起到結構和功能單位的作用。
能力目標。
1.用所學的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2.培養學生勤于分析、思考問題和大膽假設的習慣。
情感目標。
1.感受并領會到科學研究的歷史性、無限性;
2.養成收集資料和隨時進行科學記錄的愛好。
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實例使學生完成對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大膽假設的科學探索和創新精神。
教學難點。
預測使學生認識到神經系統在身體中的切實存在并能和日常生理活動聯系起來。
解決重難點的途徑。
1.課堂上不斷設置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2.利用相應的教具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多用實物和標本增加感性認識。
教具提線木偶;動物的神經剝離標本;投影片;神經細胞永久切片;顯微鏡。
板書設計第二節神經系統(nervussste)的組成。
導入在學習語文時,我們常遇到這樣的詞“心想事成”“言為心聲”“心潮澎湃”等等。請同學解釋一下這些詞的意思。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同學們是否發現這些詞的不當之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今天我們知道了,思考是由腦這個器官來進行的,而不是心臟。在腦的指揮下,在神經系統其他部分的天衣無縫的配合下,我們得以順利完成各種生命活動。解剖開人體之后,我們是否能看到它們?是什么樣子的?位于人體的什么部位?早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就有大膽的科學家開始偷偷地解剖尸體,進行探索,到今天,經過上百年的實驗和積累,我們對于神經系統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分享前人的研究成果。(板書標題)。
進行資料分析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開始,而疑問產生于生活。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能一眼就看出原因的問題,便會引起我們的思考,從而去探究它。這里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看起來是有些奇怪的,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學生活動]。
讀教材第97頁《資料分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并對問題作出假設。
(每個小組分析一個病例,給出假設性的解釋)。
討論完畢后,請同學對以上發言作出小結。
小結:1.神經系統控制身體的各個部分;2.神經系統中任何部分的損傷都會影響正常的生理活動;3.如果神經系統受傷,即使器官完好無損,也會不能工作,等等。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八
人鐵、銅、鋅、錳、鈷、釩、鉻、鉬、硒、碘等十余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鈉、鉀、鎂四種元素約占人體中金屬離子總量的99%以上。它們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人體之中,當膳食中某種元素缺少或者含量不足時,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在這里為大家介紹幾種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1.氮。
氮是人體必需的定量元素之一,也是構成蛋白質的重要元素,氮占蛋白質分子重量的16%~18%。蛋白質是構成細胞膜、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主要成分。動植物體內的酶也是由蛋白質組成。此外,氮也是構成核酸、腦磷脂、卵磷脂、葉綠素、植物激素、維生素的重要成分。由于氮在植物生命活動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因此人們將氮稱為生命元素。植物缺氮時,老器官首先受害,隨之整個植株生長受到嚴重阻礙,株形矮瘦,分枝少、葉色淡黃、結實少,子粒不飽滿,產量也降低。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物質,有多種蛋白質的參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續。例如,有血紅蛋白;有生物體內化學變化不可缺少的催化劑——酶;有承擔運動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體蛋白等等。各種蛋白質都是由多種氨基酸組合而成的。氮是各種氨基酸的一種主要組成元素。
2.鈣。
鈣是人體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含量僅次于碳、氫、氧、氮,正常人體內含鈣大約1千克~1.25千克。每千克無脂肪組織中平均含鈣20克~25克。鈣是構成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它參與人體的許多酶反應、血液凝固,維持心肌的正常收縮,抑制神經肌肉的興奮,鞏固和保持細胞膜的完整性。缺鈣會引起軟骨病,精神松弛,抽搐,骨質疏松,凝血機制差,腰腿酸痛。現在人們的意識提高了,都注意對鈣元素的補充了,缺鈣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人體每天需補充0.6克~1.0克鈣。
3.磷。
磷是人體的常量元素,約占體重的1%,是體內重要化合物atp、dna等的組成元素。人體每天需補充0.7克左右的磷。
4.鐵。
鐵是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鐵的攝入不足會引起缺鐵性貧血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鐵元素的補充,缺鐵的人可以在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鐵較多的食物。
5.鈉和氯。
鈉和氯在人體中是以氯化鈉的形式出現的,是調節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和維持體液平衡的作用。人體每天必須補充4克~10克食鹽。
6.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不僅會影響兒童的生長和智力發育,造成呆小癥,也會引起人甲狀腺腫大。在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因為長時間不吃食鹽而患上了甲狀腺疾病,現在我們所吃的食鹽中都加了碘元素。
為了您身體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請注意飲食的平衡,特別是要注意上述元素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銅、鉀、鎂、氟、硒、鋅等)的補充,只有身體的各種元素都不缺乏,你的身體才會更健康。
人體構成生命的化學反應。
期表的稀疏采樣。
一些較為突出的代表被稱為宏觀營養素,而那些僅出現在百萬分之一或更低水平的代表被稱為微量營養素。
這些營養素具有多種功能,包括骨骼和細胞結構的構建,調節身體的ph值,攜帶電荷和驅動化學反應。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經為12種礦物質(鈣,鐵,磷,碘,鎂,鋅,硒,銅,錳,鉻,鉬和氯化物)設定了參考日攝入量。鈉和鉀也有推薦的水平,但它們是分開治療的。
但是,這并不會耗盡您需要的元素列表。硫通常不被提及作為膳食補充劑,因為身體在蛋白質中含有大量的硫。
還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硅,硼,鎳,釩和鉛-可能起到生物學作用但不屬于必需品。
“這可能是因為實驗證據尚未確定生化功能,”俄勒岡州立大學萊納斯鮑林研究所的維多利亞德雷克說。
有時候所有人都知道,當他們的飲食缺乏特定的非必需元素時,實驗室動物表現不佳。然而,鑒定元素賦予的確切益處可能是困難的,因為它們很少以純凈形式進入身體。
美國飲食協會全國發言人christinegerbstadt說:“我們不把它們視為單一元素,而是將它們視為復合物中的元素。”
正常飲食由數千種化合物(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組成,其作用是正在進行的研究的研究。現在,我們只能肯定地說20個左右的元素正在做什么。這是一個快速的概述,括號中的體重百分比。
氧氣(65%)和氫氣(10%)主要存在于水中,占體重的約60%。幾乎不可能想象沒有水的生活。
氮(3%),包括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以及構成dna的核酸。
鈣(1.5%)是人體中最常見的礦物質-幾乎全部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鈣最重要的作用是身體功能,如肌肉收縮和蛋白質調節。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的飲食中沒有足夠的元素,身體實際上會從骨骼中吸收鈣(導致骨質疏松癥等問題)。
磷(1%)主要存在于骨骼中,但也存在于分子atp中,atp在細胞中提供能量以驅動化學反應。
鉀(0.25%)是重要的電解質(意味著它在溶液中帶電荷)。它有助于調節心跳,對神經中的電信號傳遞至關重要。
硫(0.25%)存在于兩種氨基酸中,這對于賦予蛋白質形狀很重要。
鈉(0.15%)是另一種對神經中的電信號傳導至關重要的電解質。它還可以調節體內水分。
氯(0.15%)通常在體內被發現為負離子,稱為氯離子。該電解質對于維持流體的正常平衡很重要。
鎂(0.05%)在骨骼和肌肉的結構中起重要作用。它還有300多種必需的代謝反應。
氟(0.0037%)。除了防止蛀牙外,它似乎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重要性。
鋅(0.0032%)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必需微量元素。幾種蛋白質含有稱為“鋅指”的結構,有助于調節基因。眾所周知,缺鋅會導致發展中國家的侏儒癥。
銅(0.0001%)在各種生物反應中作為電子供體是重要的。如果沒有足夠的銅,鐵就不能在體內正常工作。
碘(0.000016%)是制造調節代謝率和其他細胞功能的甲狀腺激素所必需的。碘缺乏會導致甲狀腺腫和腦損傷,這是世界上許多地方的重要健康問題。
硒(0.000019%)對某些酶是必需的,包括幾種抗氧化劑。與動物不同,植物似乎不需要硒來生存,但是它們確實吸收了硒,因此在富含硒的土壤中種植的植物有幾種硒中毒現象。
鉻(0.0000024%)通過與胰島素相互作用來幫助調節糖水平,但確切的機制仍未完全了解。
錳(0.000017%)對于某些酶是必需的,特別是那些保護線粒體-在細胞內產生可用能量的地方-來自危險的氧化劑的酶。
鈷(0.0000021%),這在蛋白質形成和dna調節中很重要。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九
[演示提線木偶,模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的關系。]。
仔細閱讀教材98頁圖中的文字,了解大腦、小腦、脊髓和神經的功能,用這些知識再次分析97頁的資料。
如果我們對生物體進行解剖的話,能看見神經系統嗎?它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展示動物神經剝離標本,觀察白色的神經和灰白相間的腦和脊髓。]。
用顯微鏡觀察神經細胞永久切片。
在顯微鏡下,我們看到了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的形態。
[出示神經細胞的模式圖]。
請仔細觀察神經細胞的結構有什么特點?是否和它的功能相適應?
神經細胞也叫神經元。由突起和細胞體兩部分組成。
突起又分軸突和樹突兩部分。軸突外表有一層髓鞘包圍,組成神經纖維。
請同學。
根據你所了解的知識和神經原的特點,推測并想象一下神經細胞如何進行工作?
知識小結。
[學生活動]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畫出本節課的“知識腦圖”。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畫。然后全班一起補充黑板上的腦圖至較為完整。
教學生如何收集資料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肯定還有好多疑問。但是學習是無限的,探索也是無限的。許多科學家的成功關鍵在于能做有心人,善于收集資料,勤于記錄。他們一般都會在身邊準備一個小本子,將自己感興趣的,自己覺得有用的東西記錄下來。不知不覺中就有了厚厚的一本又一本的寶貴資料。我們同學是不是也可以向他們學習呢?要知道,一個生物愛好者是應該隨身帶著記錄本和筆,隨時記下身邊自己感興趣趣的現象。
如果你要做這個工作,你將如何設計自己的記錄本呢?(討論)。
訓練每位同學準備一個記錄本,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或資料收集。每隔2個禮拜與老師交流一次。
課堂主要提問1.在學習語文時,我們常遇到這樣的詞“心想事成”“言為心聲”“心潮澎湃”等等。請同學解釋一下這些詞的意思。
2.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同學們是否發現這些詞的不當之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3.仔細觀察神經系統的分布有何特點?
5.請仔細觀察神經細胞的結構有什么特點?是否和它的功能相適應?
6.推測并想象一下神經細胞如何進行工作?
課后記。
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是有關生理結構組成及其功能的知識,我們的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組成神經系統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在身體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認識他們的功能。所以學生在學完此課之后,應該至少有如下收獲:第一層次:對著別人的身體或自己的身體能指出大腦,小腦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經分布于全身各處;第二層次:知道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在功能上的差別;能夠想象由神經細胞如何組成神經系統,如何作為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層次:會用以上的知識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2.本節內容教材上提供了許多實用和生動的資料,比如說97頁上的資料分析中的病例、98頁上的圖片等等,在教學中巧妙地使用這些資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十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6和7的組成。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重點:了解6和7的組成。
三、教學難點:怎樣有序地把6的5種組成方法擺出來。
四、教具準備。
小棒小圓片小三角形。
五、設計思路。
1、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小學生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時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說一說自己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如何用數表示周圍的事物等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不僅讓他們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通過充分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掌握6和7的組成。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3、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鞏固反饋階段設計聽一聽、猜一猜、涂一涂等有趣的游戲活動,在活動中不僅發揮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又鞏固了所學知識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愉快。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悟數是可以分的。
2學生自由發言。
(我有6個圓片,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小小組有6個人,教室里有6扇窗戶……)。
方法1.男生3個,女生3個。
方法2.扎辮子的一個,沒有扎的4個。
方法3.戴紅領巾的四個,沒有戴的一個。
方法4.穿校服的有兩個,沒穿的有3個。
(二)第一次實踐操作,初步了解6的組成。
2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從小棒、圓片、三角形中挑選6個先擺一擺,再把擺法寫下來。
3反饋、補充。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如何進行有序地擺。
1、師:剛才有的小朋友擺了一種,有的擺了兩種,也有的擺了三種,那怎樣把這五種擺法一個不漏的把它擺出來呢?有沒有好的辦法,我們一桌上的小朋友可以先商量商量。
2、同桌學生討論方法。
3、學生具體操縱。
4、反饋。
5、師:你覺得用這兩種方法去擺好嗎?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這是學生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次操作。要求更進了一步,要把這五種擺法一個不漏地全擺出來,讓學生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感悟到有序地擺,也就是怎樣擺法的優化過程,這個環節是整堂課的難點,學生這個過程掌握得好,7的組成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方法遷移,掌握7的組成。
2、學生動手操作。
3、反饋(指名學生說,其余學生根據他的擺法說出7的組成,教師板書)。
(五)游戲活動,鞏固強化。
1、游戲:比一比,看誰的小耳朵聽得清楚,聽得仔細。
師: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的小耳朵聽得清楚,聽得仔細。
(教師分兩次在水盆里扔小石塊,如第一次扔兩塊,第二次扔四塊,學生聽,操作4次)。
師:哪個小朋友把第一次聽到的和第二次用幾可以分成幾和幾來說一句話嗎?
2、游戲:猜數。
師:小朋友聽得真仔細,接下來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做一個猜數的游戲,感興趣嗎?現在我手里有7粒彈珠,老師把眼睛閉起來,但是我能馬上猜出你拿了幾顆。
(師生互相猜學生互相猜)。
3、涂色。
師:你能給蘋果娃娃涂上兩種漂亮的顏色嗎?
(六)課堂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得開心嗎?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各數的過程,感受100以內各數的大小。感受100以內各數就在身邊。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獨立地數100個物體,知道10個一是10,10個十是一百,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
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數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幫學生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教學難點是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度。
課前準備。
小棒、皮筋、黃豆、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猜數、初步感知。
師:小朋友們喜歡溫順可愛的小羊嗎?瞧,這么多羊,想來數數一共有幾只嗎?(出示:草原上有20只羊在吃草。)。
生:草原上一共有20只羊。
師:草原上有來了一大群羊,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現在草原上大概有幾只羊了。
生1:比20只多得多。
生2:大概有100只。
…………。
生:數一數。
師:你們會數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擺小棒數數教學例1。
1、借助小棒數數。
師:請同桌合作一起數一堆小棒(剛好100根),比一比哪組數得又對又快。
生合作數小棒。
師巡視,注意學生的不同數法。
2、交流數數過程。
生:1個1個數。
生:2個2個數。
生:5個5個個數。
生:10個10個數。
3、理解10個10是100。
師:我們有什么辦法使別人一看就知道有100根小棒?
預設:
可以先數出10根,捆成1捆,就是1個十;再數出10根,捆成1捆,就有2個十了;3捆就是3個十......一直數出10捆,就是10個十。
師板書:10個十是100。
師:10個十是100,我們還可以怎么說?
生:100里面有10個十。
4、數主題圖中的.羊。
生:數出10只圈一圈。
學生邊數邊圈。數好后集體匯報交流。
5、再次感受100。
(1)師出示以10顆為一堆的100顆黃豆,讓學生快速地數出有多少顆,然后把100顆黃豆堆在一起,讓學生感知。
(2)師出示以10個為一堆的100個小正方體,讓學生數出后也堆在一起。
(3)比較100根小棒、100顆黃豆、100個小正方形,雖然看起來有大小、感覺上也有多少,但實際數目是相同的。
(三)擺小棒突破難點教學例2。
1、猜小棒數。
師:同學們還想不想再來試試自己的眼力?師拿起事先準備的35根小棒讓學生猜。教師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等詞來幫助學生猜。如:當學生猜到25根時,教師可以用“再多一些”來提示。
2、數小棒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師:我們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使別人一看就知道是35根小棒呢?
生:可以每次數出10根捆一捆,一共有3捆還剩5根。
師:請大家快速地在桌上擺出35根小棒。你會接著往下邊擺小棒邊數到42嗎?
學生動手邊擺小棒邊數,反饋學生數數情況。
生:39根小棒,再添1根就又得到一個十,所以下一個數就是40了,接著數41、42。
師: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么做?(引導學生把10根小棒扎一捆)。
3、練習數數。
(1)師:請你接著邊擺小棒邊數從42數到51。
指名說說自己是怎么擺、怎么數的。
(2)完成書中做一做。
師:請你們用小棒快速擺出56,然后數到63,再從63數到72。
指名演示數數的過程,集體評議。
(四)鞏固練習,展示數數本領。
師:同學們在這堂課中的表現真好,老師獎勵大家來做幾個數學游戲,喜歡嗎?
1、數字接龍。由一個學生說一個數,其余學生開火車接著往下數5個。
2、反應訓練:按要求搶答,每次只接1個數。1個1個數(59、79、29),2個2個數(48、68、78、88),5個5個數(95、35、70、85),10個10個數(10、60、90)。
3、實際生活中數數,提問:我們班有多少同學?添上老師呢?(齊數)得出:數數時既不能多數,也不能少數。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數了100以內的數,大家學得非常認真。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來結束我們今天的課。
生:我奶奶今年59歲。
生:我姥爺61歲。
……。
板書設計。
數的組成。
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十二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學情分析。
我班共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部分前,已經能數出100以內的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也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沒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數學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觀察能力。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100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禮物,表現好的同學會得到一顆星星。(展示100顆星星)聰明的孩子,請你試著估計一下,大約有幾顆?并說明理由。
揭示有100顆星星。(讓孩子們說出估算的方法)。
想一想:如果把這100顆星星送給全班同學作禮物,每人一顆夠不夠?為什么?
2、在具體情境中復習20以內數的數法。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草原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去大草原看一看。
書本第33頁百羊圖,藍天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靈聰聰和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這時來了兩群羊(20只),小精靈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忙:同學們,你們知道來了多少只羊嗎?(學生數完后點名回答)。
3.整體感知100有多少。
在學生觀察、估出小羊的只數后,請學生回答估的結果。
4、總結、揭示課題。
剛才有很多同學猜大概是100只,老師也認為大概有一百只,但是不是真的有一百只呢?你們會數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數和數的組成。(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交流數數方法。
(1)師:每個小組桌子上都有幾種東西(學具,數量都在100以上),也請小朋友數一數,每人選你喜歡的一種,正好數出100,還要想辦法,怎樣擺放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學生操作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100根小棒、100顆小石頭、100顆花生、100個練習本、100塊糖)。表揚在數數過程中合作得好又數得準的小組,然后請幾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本組的數法。
(可能出現情況:1個1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師:怎樣數出100的?(一個一個地數,10個放一堆;兩個兩個地數,20個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數,10根扎一捆……)。
你數出的100里有幾個十?(或幾個二十?幾個五十?)。
(3)師:很多同學選擇了10個一堆或10根一捆進行數數,覺得這樣又好數,又非常清楚。
請觀察一下,十根扎一捆,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貼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來的?(10個一是十,有10個十,10個十是100。)。
(板書:10個十是100)。
(4)小結:10個十是100。
2、做一做。
(1)完成教材35做一做第1小題。
學生邊擺學具邊從五十七數到六十三,再從六十三數到七十二。(指導學生每數滿十就扎一捆或放一堆,滲透組成知識。
(2)從七十二數到一百。(同桌一個接一個地數)。
(3)完成做一做第2小題。
數一數小豬吹了多少個泡泡?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數泡泡。
反饋:一個一個地數、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
講授35頁例2:
(1)師:手拿7捆小棒,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七十根。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一捆小棒是1個十,7捆小棒就是七個十,7個十就是七十。
說一說:七十是()個十組成的。
(2)師:那現在我需要46根捆小棒,應該怎么擺呢?請同學們幫我用你們的學具擺一下。
生:拿4捆再加6根。
師:為什么這樣拿啊?
生:應為4捆小棒是4個十,6根小棒是6個一,合起來就是四十六。
說一說:四十六是()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3)完成35頁例2的做一做。
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全班訂正:三十五是()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3、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說出兩位數,另一個人說說它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然后互換。
三、鞏固與發展。
1.數一數,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1)我們班有()人,男生()人,女生()人。
(2)我們班有()張桌子,()椅子。
2、搶“100”的游戲。
用對口令的方式,一人說一個數,另一個人接著說下一個數,看誰說到100誰就算勝了。組織學生做這個搶100的游戲,一方面提高學生數數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數數活動中探索100以內數的排列規律。
教師和組成教案設計(優質13篇)篇十三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引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6和7,說一說你觀察到身邊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來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蘋果和人像掛圖。
老師這有6個蘋果,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幫我分一分,有幾種分法嗎?
小組互相討論有幾種分法?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學生匯報,師板書分法。
2、總結分法。
看到這些分法,你能發現什么?我們可以將這些分法總結成這樣3種。
看到每一組,你可以想到什么?
匯報分法,師板書分法,看到每一組,還能想到什么?
三、游戲鞏固。
1、猜數,師左手拿幾個蘋果,右手和左手合起來是6個,知道右手是幾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