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奶奶年齡大了,慈祥和善的臉上已經蒙上了一層歲月的輕紗。她滿頭銀發,粗糙的手像枯樹枝般布滿了歲月痕跡。但是她的目光是那么清澈,她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充滿了活力。
一次國慶假期,我們回到了奶奶家。一進院子,看到奶奶正站在二樓的陽臺上擦玻璃。一樓的玻離早已經被擦拭得一塵不染,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見到我們,奶奶立馬放下抹布,到院子里來迎接我們。奶奶一邊抱怨沒提前通知她,一邊一手一個行李拎到了房間里。接著又在廚房里忙忙碌碌,不一會兒就做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看著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奶奶欣慰地笑了!
只見奶奶背上背著竹筐,一只手握住玉米稈,另一只手熟練地掰開玉米皮,拔掉上面的穗子,把金黃的玉米扔到筐中,緊接著又掰下一個。轉眼的功夫到了中午,玉米已經裝了滿滿幾十個籮筐。放眼望去,地里的玉米已經下了一大半。而奶奶滿頭大汗,晶瑩的汗珠順著奶奶布滿皺紋的臉不停地滾落下來,她用毛巾一擦,毛巾被汗水浸濕一大片。
奶奶就像個機器人,永遠不知疲倦,操持著家里的一切。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從小,我就被放在奶奶家寄養,跟著奶奶,漸漸的也跟她一樣知道節約。
奶奶喜歡大自然,熱愛土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令她心曠神怡。
奶奶老當益壯,每天都步行到鄉鎮的市集買蔬菜。她從不搭乘計程車去,奶奶認為汽車所排出的廢氣會污染環境,雙腳才是她最好的交通工具。
奶奶非常節約水和電,她認為無節制地用水和電太不應該。每當我不小心忘了把水龍頭或電風扇關上,奶奶都會立刻提醒我,要我改正。
奶奶收集了一些自家和別人家不要的舊衣服。她常常把這些舊衣服縫補好,折疊整齊,拿去送給窮苦人家。
奶奶不亂丟棄垃圾,她把垃圾分類收集,有的用土埋,有的交給收集廢品的人,常常能賣得幾個錢,補貼家用。
環保不需要你做出多么偉大的事情來,只要關注身邊的小事,隨手關個燈,隨手將垃圾扔進垃圾筒,節約用水,這些都是環保所要倡導的。看來奶奶才是一個正懂得生活的人。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暑假中,為了和我從小在東壩一起長大的`朋友團聚,只要沒有出去游玩的計劃安排,我就在奶奶家里度過。
“奶奶好!”甜甜地叫上一聲奶奶,聽的奶奶心花怒放:“哎!冰冰又長高了!”奶奶急忙從廚房迎出來,雖然已年近七旬,但精神頭還在,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兒在緩緩釋放。你想問為什么這么說?原 因只有一個——慢。奶奶不論干什么都不慌不忙,不論有多大的事,她也不會慌亂,有條不紊,勤奮地、慢慢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
奶奶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努力的、勤奮的……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奶奶是一個勤勞了一生的人,每天從早忙到晚,一刻也閑不住。她已年逾古稀,一頭短發像罩上了一層白霜,一雙大眼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嘴角微微一啟,就會露出親切的笑容,一雙粗糙的手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皺紋。
暑假,我去奶奶家玩。一天早上,我被“沙沙沙,沙沙沙”的聲音吵醒了,起先我不在意,繼續睡我的覺,可這種令人惱火的聲音還是在不停地糾纏著我,騷擾著我。
我終于忍無可忍了,剛準備大喊一聲,卻看到了奶奶的身影。我睡意頓消,咽去了嘴邊的話,坐起看奶奶究竟在干什么?只見她一會兒弓腰細掃,把臟的地方掃得一塵不染,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一會兒又大面積地掃,很快掃完整個屋子,仿佛花了很長時間。奶奶越掃越有勁,越掃越激動。整個世界對她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奶奶才停下來,對著能照出人影的地板癡癡的笑。
我們家每個人的鞋墊都是奶奶一針一線納出來的,每一雙鞋墊都包含著奶奶對我們深深的愛。
瞧,奶奶總是閑不住,她只要一有空就收集自家破布頭,用面粉調成的漿糊,把破布頭一層一層糊在木板上,大約糊三毫米厚,放在太陽下曬干,然后把它從木板上揭下來放在床下壓幾天,用事先準備好的鞋樣拓在上面,用剪刀剪下來,奶奶戴上老花鏡、頂針,嫻熟地穿好針線,一針針、一線線納起了鞋墊。
納鞋墊很費工夫,要經過好多種工序,一雙鞋墊,需要一周時間。一周后,一雙漂亮的鞋墊就完工了,放在鞋里,腳踩上去軟軟的特舒服,加上奶奶親手做的鞋墊我心情特別歡快。
我的奶奶就是這樣一位勤勞的人,我要和奶奶一樣勤勞,一樣愛護家人。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奶奶對我的真心照顧跟愛護已十余年了,在這期間唯一忘不了的是奶奶日漸消瘦的臉龐,日漸白稀的頭發,那雙日漸粗糙且布滿皺紋的手。
從未仔細地看過奶奶的這雙忙碌與勞累了大半輩子的手。
是媽媽那雙溫暖而細膩的手,使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步;是爸爸那雙有力而結實的雙手教會我做人的道理;是爺爺這雙大而有繭子的手讓我懂得了更多的堅強。
回過頭再來瞧瞧奶奶的手:整只手基本上干燥得失去了水份,手背上有些灰斑點,指甲與皮肉的縫隙之間有著難于洗去的土地的顏色,也許只有抹上不少的潤油膏才能使手有點光澤、水分與活力吧!
在家里最有文化的是爸爸跟媽媽,而最沒有文化的則是奶奶,她大字不識幾個,記得曾經我問奶奶您為什么不去上學呀?奶奶勉強地露出笑意告訴我說:“不是不想,而是家中太窮,兄弟姐妹有不少,所以按照當時的思想觀念,把這個讀書的機遇讓給了家中唯一的大哥。”因此,奶奶對我說,她這雙手什么都能給我,唯一給不了的是知識。
現在看來,奶奶的手讓她證明了她的付出,她的手飽經風霜,不但粗糙,到了冬天甚至會有些干裂,但是手上在田里勞動時不小心留下的傷疤,至今依然依稀可見。
啊,一雙多么勤勞偉大的手創就了一個如此偉大的奶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