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味篇一
鞭炮依然如往年那么的響亮,震耳欲聾,煙花依舊如往年那么絢爛,眼花繚亂,家里的人們依舊如往年忙碌,準備著過年,盼著、盼著、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春節來了,大家伙貼的貼對聯,放的放鞭炮,親戚們也都圍在火爐旁烤火。孩子們都穿著新衣服,臉上露出洋溢的笑容,爆竹聲、鞭炮聲仿佛驚動了整個世界。我便在陽臺上欣賞著熱鬧的夜晚、欣賞著充滿五顏六色的夜晚。
小時候,經常在盼過年,因為那時我覺得只要到過年就有新衣服穿、有很多零食吃、有很多紅包。臨近過年了大人們都有自己的活,只有我跟在媽媽身后,她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媽媽也很煩,于是要我去整理自己的書桌,玩具等一些東西,整理完后我就去找伙伴們去玩了,大家伙那時聚在一起總喜歡玩鞭炮,五毛錢一包、一元錢一包、五元錢一包,大家都舍得買,玩的不亦樂乎。
長大后,覺得鞭炮玩的也很無聊,壓歲錢也不知道要去干嘛,就沒有像以前那樣盼著過年了,在我心中,年味就越來越淡了,就像往年一樣三十晚上吃團年飯,在晚上各家個戶放鞭炮滿煙飛舞。初一在家里,初二去外婆家,初三去姑姑家,初四初五等等去各個親戚家拜年,壓歲錢也是送來送去,最終都沒有賺,也都沒有虧。現在科技發達,社會也不斷在進步,家人、包括親戚吃完飯后就玩手機看電視玩電腦等等,聊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天空煙花依然綻放吃完飯后,我像以前一樣站在陽臺上欣賞煙花,欣賞夜晚。撿起地上還未燃盡的爆竹往天上一拋仿佛世界熱鬧起來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過年不僅僅代表放鞭炮放,拿壓歲錢更重要的是代表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年味篇二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轉眼,20xx年的最后的一天—大年三十向我們走來!
上午9點,我和媽媽、舅舅一家來到步步高超市。超市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有的正在挑選物品,有的正在排隊稱重,還有的在品嘗商家推銷的零食。雖然人擠人,但大家臉上都帶著微笑。我和弟弟妹妹跟在大人后面,東瞧瞧,西望望,興奮極了!11點,大人們撥開一層層人群,滿載而歸。
中午,我和爸爸媽媽陪爺爺奶奶吃飯。下午,來到舅舅家。一推門,天津的.小姨一家,長沙的大姨一家都迎上來。大家熱情地打著招呼。一年未見的弟弟妹妹見到我,興奮地喊著:“姐姐!姐姐!”廚房里,婆婆切菜,舅舅炒菜,舅媽包餃子,公公忙著收拾碗筷,房間里彌漫著一股濃濃的年味。
晚上6點,大家都圍坐在餐桌旁。晶瑩的紅薯粉,家鄉的土雞、土鴨,熱氣騰騰的黃沙魚,美味的扇貝,胖乎乎的餃子……我們這些小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餐桌上的美食,口水早已“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終于開吃了,我們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夾起食物往嘴里放。大人們則邊吃邊聊,大家臉上都散發著幸福的光芒。
一個小時后,最激動人心的活動開始了!你們猜猜,是什么?對了,就是搶紅包!首先,由大姨夫發紅包,大家都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3、2、1!”大姨夫立即點下了發送鍵。舅舅哈哈大笑:“我的紅包最大!”婆婆垂頭喪氣:“我只搶到8分錢。”小姨說:“媽媽,你準備好,我發紅包了。”紅包雨一直下個不停,8歲的妹妹也加入了搶紅包大戰,手氣還不錯呢!
年味篇三
小時候,最喜歡我國傳統節日--春節,當然最喜歡看的節目就是春節聯歡晚會了,當時對于我來說所有的節日都和春節比不了--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玩得不亦樂乎。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漸漸的對春節失去了興趣。親戚們一個個忙的都沒法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雖然餃子依然包,春聯依舊貼,鞭炮不讓放,但總覺得春節越來越沒有什么意思,越來越沒有年味了。但是我經常這樣想如果再這樣下去,不出幾年,中國人可能會忘記春節這千年習俗。不過今年的除夕夜改變了我的想法。
大年三十,一大早的來到了奶奶家,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貼春聯,掛福字,在大家忙碌的身影中漸漸透露出一股年味。
中午,吃飯時,大家暢談今年的所有的喜怒哀樂,也同時憧憬明年的美好未來,大家一個個敞開心扉,雄心萬丈!突然樓下放起像征辟邪的鞭炮,我又從飯的香味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下午,大人心血來潮的架起了麻將桌,輸贏不重要,主要玩的是心情。大人架起了麻將桌,小孩呢?有的放鞭炮,有的看電視,還有的聯機打王者榮耀。大家就這樣開心的度過了大年三十的下午。
晚上,我們全家人坐在沙發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傳來一陣陣笑聲,把我們笑得前仰后合。在新年來臨前我們到樓下放煙花,恰好也有人放煙花,我們便和他們一起放,我們和別人的煙花在空中交繪出一副美麗的圖畫。在這濃濃的火藥味讓我聞出濃濃的年味。
現在是令人激動又緊張的時刻到了,離新年的鐘聲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說新年快樂,拜年,給親友們發短信,打電話祝福。
我很高興,因為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并沒有遺忘千年的傳統,依然可以感覺到過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團團圓圓。
年味篇四
年味當然就是吃團圓飯的味道。這是年的味道,所以非常香,因為年味就是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頓飯的味道。
過年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頓飯,那桌子上的飯菜又多又香,我光是站在一邊看著,口水就快要從嘴里流出來了。
但是最香的并不是這一桌香噴噴的飯菜,而是臉上都掛滿了燦爛笑容的這些和藹可親的家人們。他們平時都很忙,我們也沒有很多機會見面,只有過年的時候我們才能一起吃頓飯。對我來說,這就是最香的年味。
年味不只有一種,那種年味就是小孩子們經常收到的紅包。相信那些收到紅包的人一定會非常開心的。
這些小朋友說的話都有一股年的味道,這年味是甜的。
年味篇五
每憶起那座小村莊,總會聞到絲絲縷縷家鄉味,從我記憶深處傳來。
家鄉味是秋日清晨蕩漾在空氣中桂花香。爺爺家院子一角有一株銀桂靜悄悄地生長。一早,一股濃烈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覺地,從門縫里擠出來,從未掩好窗戶里鉆進屋里,似乎無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膩人,只會讓你一夜好覺后倍感神清氣爽,還夾雜著一點點早晨濕潤空氣,毫無遮攔地直直地鉆進你鼻孔。這香味時常會使你忍不住順著香味去尋它出處,好讓你盡情地享受一番。
這香味,是約莫在清晨可以聞到,那是它最香時候。也許還在夢中朦朧著,只聽見姑父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準備去剪枝。我便時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插在花瓶里供養起來。這花香沒有城市里有時香沖鼻,花朵也沒有城里迫不及待地想從綠葉中凸顯,它們只是隱在葉子中,星星點點,不顯山不露水,只由你順著味道探尋。
家鄉味是豬圈草棚里臭烘烘,陰冷味道。這味道雖不好聞,但時常伴隨著我愉快童年回憶。草棚里幾頭小豬擠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味道大概是源于墻角那堆黑漆漆東西吧。偶爾會有幾只睡過了雞從草棚里不緊不慢地踱著步過來。有一次,姐姐帶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豬。不好聞味道始終彌漫著,可樂趣卻絲毫未減。白菜一扔進豬圈,幾只窩在墻角小豬慢悠悠,搖搖晃晃地走進,只聽得一聲聲嚼白菜脆響,歡樂極了。
家鄉味是大鐵鍋里炒出飯菜香味。黃昏時分,池塘邊、小山坡上,家家戶戶煙囪里都冒出來白煙,有時候會有些發灰,如同水墨在洗凈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線條。一走進廚房,大鍋里翻炒著菜,香味總會讓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顏六色食材在鍋里跳躍著,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燙到而跳著腳。鍋里還冒著點點火星,如同夜空中火焰般璀璨發光。廚房里當然還會有嗆人濃煙味。姑姑總是端著板凳,坐在灶臺后,一面添著柴火,一面與我們聊天。香味與煙味混雜在一起,讓我一邊流著淚一邊仔細嗅著各種菜香,既滿足卻又難以忍受。可每當菜端上桌,一股溫暖香味撲鼻而來,只讓人心生對家眷念。
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山珍海味,聞過再多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家鄉味。
年味篇六
春節來到了!
大街上的樹上掛著橫幅。上面寫著:“祝全國人們平平安安回家,快快樂樂過年。”家家戶戶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束束彩旗插在郁郁蔥蔥、密密麻麻的草叢里紅的、黃的、藍的、粉的、綠的……每到晚上燈籠中間的燈泡就會亮起來,像深夜里幾顆璀璨的明珠。是幸福和團圓的代表,家家戶戶門前掛上了一副對聯兒,上面寫著:“壯志興家家富貴,雄心創業業輝煌。”你知道為什么人們都開燈嗎?有這么一個傳說:每到除夕夜的時候,天上的祖先就會降落到人間,看看人們過年過得怎樣。三天不能掃地,因為人們怕給祖先弄臟衣服。許許多多小朋有上街買鞭炮,買好了就放。
劈里啪啦,劈里啪啦!響個不停。過年那么好玩,得放煙花,我就叫媽媽一起和我去街上買。我們買了喜羊羊、甩炮等。買好了正好是傍晚了,我就和媽媽一起抬著頭看著天空!“砰、砰、砰……”的聲音就像在敲鼓。我我們倆開心的笑了!它也像美麗的鮮花,顏色各異、形態不同可漂亮了。“看那有朵粉紅色的百合花,那有一朵黃色的菊花看那又有一朵紅色的玫瑰花……。”我說。媽媽點了點頭,沒有說什么。
你知道為什么人們春節都放鞭炮嗎?因為古時候有一個怪物他叫“年”兇惡無比。除夕就下山吃人,人們紛紛逃竄,有一個老爺爺,他告訴老婦人。年最怕火光、鞭炮。最后人們放鞭炮把年趕走了。
過年還要穿紅衣、掛紅福字、掛中國結……快過新年時人們還會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掛上彩燈、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可熱鬧了。
我喜歡過年,喜歡放鞭炮!喜歡聽年的故事,更喜歡和其他小朋友們嬉笑打鬧。
年味篇七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吃著團圓飯,分享著自己在外面的點點滴滴,分享自己一年的樂與苦,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每人的心里面,年味兒都各有各的味兒。而我家,每逢過年都是熱熱鬧鬧的,家人都會團聚到一起。我家的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大人們塞給小孩子手上的紅包;就是媽媽忙前忙后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
每次回到家,總是可以見到我家門前的那一對春聯,是我的外公親手寫上去的。大家都會夸贊我的外公。門口的燈籠掛的老高,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家人的笑臉。可以看到兄弟姐妹們都聚集在一起說說笑笑,可以看到小朋友們在幫助大人們進行大掃除。
我媽喊著“開飯了開飯了”,不一會,桌子旁邊都坐滿了,桌子上便擺滿了大魚大肉,令人口水直流,這真是豐盛,我們家人邊吃飯邊夸贊我媽。不得不說,每到了過年,所有的煩惱事都能被拋之腦后,然后歡歡喜喜過大年。
春節那一天,我起得很早,想去探望我在深山里的爺爺,我拿好了鞭炮和錢紙,和大人們一起進了山,走了很久終于找到我的爺爺,想在春節這一天給我的爺爺送去光明,好讓爺爺能夠回家看看。
一晃眼,春節就過了。這個春節我覺得過得很快,經歷了許多,也增長了不少見識,我認為無論是大街小巷中來往微笑寒暄的人,或是這每家每戶與我們同時守候的同一件事,都象征著一個獨一無二的年。
年味篇八
離開喧囂繁雜的城市,拋開瑣屑多樣的煩惱,讓我們迎來一股又一股的年味。
回到老家時已經是二月七號啦,還有十天就過年啦。在這段時間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先從吃說起吧,俗話說得好“胖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有口福”。沒錯,這句話是個真命題。聽我的胖表哥說:“過年前幾天呆在廚房是個最好的選擇”。聽了這句話后,我的嘴每天都是圓鼓鼓的,說話時還會有香氣飄出。豆腐是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但是外面買的豆腐又不好吃,所以我的外公和外婆就在家里做豆腐。做豆腐有五步。第一步——泡,要把黃豆泡上很久,等它發脹的時候就好了。第二步——磨,用機器把它磨成豆糊緊接著第三步——把豆糊放在煮開了的水中,等幾分鐘,把豆糊用過濾網過濾,再放在水中煮,就成了我們經常喝的豆漿了。把豆漿放在室外(一般在冬天)冷卻,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吃到豆腐皮,先用手在豆漿上摩擦,就可以發現豆漿上有一層薄薄的皮,然后用手一拎就可以吃了。其實吧豆腐皮曬干就可以吃到腐竹。等它冷卻后放一些石膏粉在里面,豆漿就成了豆腐腦,最后把豆腐腦放進模具里就行了。外公外婆做的豆腐很鮮,但我最愛吃的是外婆做的炸豆腐。當外婆炸完豆腐后,我就會偷偷的拿幾塊放在裝有醬油的碗里,然后放一把辣椒末,把醬油和辣椒末拌起來然后把豆腐戳開,露里面白花花的水豆腐然后蘸一點調好的料。吃下去,又辣又鮮,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不過很可惜,只有家鄉才有這么好吃的豆腐。
吃得說完啦,再來說說玩吧。過年最大的樂趣之一莫過于放鞭炮了,基本上每家每戶都要放。一般的小孩子放鞭炮只是點火之后就站在一旁看,而像我一樣在農村的小孩子,就比較有野性,比較猛。比如,把沖天炮不朝天扔,而朝狗,豬,牛扔。一放就趕快逃,看著那些動物被嚇得屁滾尿流,上蹦下跳,我和我的小伙伴就樂呵。過年樂趣之二——收紅包。過年最開心的事就是把紅色的紅包打開里面還是紅色的。小時候父母騙我們,除夕時要守歲,這樣紅包就會生仔,可我從沒看我的紅包鼓起過,但我每年都是一直沒睡的。為了使自己沒睡意,我必須早點樂子,今年我和我的表哥玩《三國殺》一直“殺”到天亮。
年味不僅僅指好吃的菜,也不僅僅指一些習俗,我覺得只有和親人在一起“年味”才會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