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讀書體驗的歸納和整理,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回味和分享我們的閱讀體驗。以下是一些經典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和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和感悟。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一
不久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中國神話故事》。
這本書一共有27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精彩無比,資料豐富多彩,文字簡單易懂,并且具有極深的教育意義,讓人讀后受益匪淺,同時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里面有許多個為我們所熟知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辟地、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
大禹他為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寧靜地生活,不再受到洪水的侵害,他毅然勇敢地帶領百姓和搞破壞的敵人作斗爭,進取地千方百計想辦法治理洪水災害,他用了長達十三年的時間疏通了九條大河,平息了洪水的危害,而最為可貴的是,為了早日治理好洪水災害,大禹他以往三次經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家門和親人團聚。正因為大禹他有大公無私的忘我精神,所以最終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百姓的愛戴。
從這個故事中,我讀懂了,要想做好并做成一件事,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不怕困難險阻的決心,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從而獲得最終的成功。
對于我們來說,努力了、奮斗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此刻我們僅有好好學習,不怕辛苦、勤學、多問、多練,這樣才能學有所得。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100篇》這本故事書,書中故事富有神奇色彩,歷來是人們所喜歡的,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這此民間傳統故事,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王祥臥冰求鯉》講在很久以前,有一戶姓王的人家很窮,母親靠幫人縫補衣服,兒子王二小幫人放牛、打魚、捉蝦為生。有一年冬天,一連下了十多天的雪,王祥的母親生病了,郎中面帶難色說:“必須要用一斤重的鮮活鯉魚做藥引才能治好病。”于是,王祥在冰封雪地里,不能鑿掉冰塊,怕把魚嚇跑,僅有脫掉衣服躺在冰面上要用體溫把冰焐化,寒冰刺骨,王祥凍得不一會兒就失去了知覺,他的行為感動了上天,感動了神仙,神仙幫他捉到了一條鯉魚,王小兒感過神仙后,立刻回家治好了母親的病。
王祥的愛母親,為母親所做的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我要像王祥一樣,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好孩子,好好學習,勤奮努力,要以優異成績報答父母和教師。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二
威爾遜說“書籍是經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近日,我去書店轉了一圈。想要買些課外的書。此刻,一本名為《中國民間故事》的書吸引我的眼球。懷揣著一份好奇買下了它。帶著一顆好奇的心認真讀完了。最大的感慨便是:中華文化之博達精深!
萬里長城也有人叫八達嶺長城,以往在那一帶住著兩戶人家,分別姓孟和姜。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明白肯定和孟姜女有關。沒錯,我要說的是鮮為人知的她的來歷。話說某年孟家種的瓜秧爬到了隔壁的姜家,并在墻邊結了個瓜。秋收時,這個瓜被一分為二,一家一半。切開時便出來個女孩兒,兩家取名孟姜女。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孩兒長大了,與一個名叫范喜良的喜結良緣。而那時正值秦始皇招人修建萬里長城。毫無疑問,范喜良被抓走了。可憐的孟姜女在洞房之夜失去了丈夫,可見她是何等的悲痛難過。可一向等待的范喜良始終沒有回家,于是她決定去找范喜良。從此便開始了尋夫這路。
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長城腳下,映入眼簾的是官兵拿著皮鞭兇殘的對待那些可憐的壯士,正因為這樣,長城腳下的一堆堆白骨就構成了。如此悲慘的場面,讓孟姜女悲憤不已!便開始拼命的尋找丈夫。可有人告訴她,她要找的人早在三天前已經死了。孟姜女第一反應就是痛哭,于是長城倒了,露出了她丈夫的尸骨。作為一國之王的秦始皇聽說這事豈能不生氣,便處死了孟姜女。從此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感人故事便在民間傳開。
關于牛郎織女,都是婦孺皆知。而我看完這則故事后,覺得主人公更應當是牛郎身邊的那頭憨厚忠誠的牛。那個憨厚樸實的孩子敵可是哥嫂的霸道,便只得了一頭牛和一點田地后被哥嫂趕出家門。
某天黃牛,哦不,應當叫神牛。當它對牛郎說該娶媳婦的時候,牛郎無奈自我的窮困只得搖搖頭。老黃牛便為他支招。牛郎有幸娶到了仙女織女,有情人終成眷屬。牛郎與織女不但在一齊了并且還有了孩子。
可好景不長,王母得知這事,無疑是雷霆大發!捉走了織女。而老牛為了牛郎能追回織女,犧牲了自我。這張充滿神力的牛皮助牛郎飛上天去尋找織女。
傳說之后牛郎和他的兩個孩子變成了星星,最中間的就是牛郎星。而織女也變成了星星。他們相隔一個銀河的距離。而之后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他們才能借喜鵲搭建的鵲橋見上一面。
小時候聽老人說,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坐在葡萄架下能夠聽見牛郎和織女的談話呢。遺憾的是,關于這個傳說,我一向沒有得到驗證,當人們在感慨牛郎織女的悲慘感情時,我卻佩服老黃牛的默默奉獻。留下的一段傳奇佳話是他們的,他什么也沒有。
每一個簡單的小故事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然后檢討自我,完善自我。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必須要在書中讀自我,在書中發現自我,檢查自我!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三
據說,在遠古的時期,西王母生了二十三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取名瑤姬。瑤姬長得又白又嫩,皮膚像水豆腐似的;腰肢又細又柔,像柳條迎風擺動。西王母非常愛她,成天把她關在瑤池宮中。
可是,聰明美麗的瑤姬,是個賢德善良,有理想的姑娘。她不肯像籠中鳥兒一樣被關在瑤池里。她時常偷著出去游玩,凡是神仙去過的仙境,她都去了。只差海洋和人間沒留下她的足跡。
她的父親東王公知道了女兒的行動,就對西王母說了。西王母派了一個名叫黃魔的侍臣,把瑤姬叫來。
西王母厲聲責問她:“誰讓你跑出瑤池的?”
瑤姬說:“瑤池像個囚籠,我不愿意像小鳥一樣成天關在里面。”
西王母知道瑤姬的性格倔強,不容易說服她。于是,便對東王公說:
“把她送到一位嚴厲的仙師那里受教吧!”
東王公點了點頭,西王母就把瑤姬送到三元仙君的紫清闕受教去了。
瑤姬在紫清闕用心學習,三元仙君把變化無窮的仙術,全都教給了她。
瑤姬學到了變化無窮的仙術之后,西王母封她作了云華上宮夫人,要她主管教導仙童玉女的事情,并且派了一群侍女,還有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幾位侍臣給她。
瑤姬把變化無窮的仙術,傳授給了那些侍臣侍女,他們有了仙術,也都不愿死守云華宮。一天,他們便騰云駕霧,到沒有去過的東海游玩去了。
他們一起來到了東海,在藍色的大海里,看到了紅霞萬道的太陽,聽了雄壯咆哮的海濤,他們也變成各種各色的龍、鯨,魚、蚌,在海里盡情地歡游。最后,他們結隊游到了東海龍王的水晶宮,看過了龍王的珊瑚床,珍珠冠,瑪瑙桌子,碧玉毯,作了東海龍王的貴賓。東海龍王看到瑤姬長得美,就向她求婚。
但是,瑤姬不喜歡龍王。為什么呢?因為她看見龍王每天掀起怒濤海浪,發起狂風暴雨,摧毀田園,吞食行船和旅客,給人間造成了許多不幸和災難。于是,她謝絕了東海龍王,帶著侍女和侍臣,騰云向西飛去。
他們飛過萬水千山,來到了巫山上空,看見十二條蛟龍,張牙舞爪地在天空追逐游戲,攪起了猛烈的大風,吹得天昏地暗,把人間百姓和牲畜,卷到空中跌死跌傷;樹木,房屋和莊稼,被風沙走石打得稀爛。瑤姬看了非常氣憤。云游間,她立刻按住云頭,用手一指,天空響起了陣陣滾雷,將十二條蛟龍打了下去。
一會兒,天朗氣清,人間有了暫時的平靜。但是,十二條蛟龍的尸體,卻塞住了長江,堆成了三峽的崇山峻嶺,一峰更比一峰高,高峰鉆入天空。好像許多把鋒利的刀叉,插在白云里一樣。
人間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那日夜不息奔流的長江水呀,沒有泄流的水道。一霎時,就向人間的田園,城市,水林沖去,不久就把現在的四川地方,匯成了浩瀚的海洋。
正是這個時候,夏禹在治理了黃河之后,從涂山(古書說就是現在的重慶南山)順流而下,趕到巫山來了。
夏禹滿以為人馬一到,就能開道疏水;但是,山堆得那么高,水漲得那么猛。夏禹急了,在夔門的赤甲山頂上,搖身一變,變成一只黃熊,撲通一聲,跳到水中去了。
黃熊這樣拱那樣拱,把鼻子和嘴巴都拱出了血。可是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而且水勢越來越高了。
夏禹急了,又站在赤甲山頂上,高聲叫喚,把他得力的伙伴黃牛叫來了。那黃牛一見水勢嚴重,就撲通一聲跳下水去,用雙角奮力觸山,想開出一條河道。但是,它觸了許多時候,那些蛟龍變成的堅硬山石,把黃牛的兩只犄角都觸彎了,可是,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而且水勢越來越高,快要淹到赤甲山頂了。
夏禹急得沒法,失望地坐在山頂上,對著滔滔的洪水嘆氣,想不出開鑿河道的辦法。
神女站在云中,見了人間的慘景和夏禹的窘相,便派黃魔、虞余、狂章、大翳、庚辰、童律六位侍臣下去。幫助夏禹治水。黃魔等六位仙臣下來和夏禹見了面,便趕緊施展仙術,召來許多天兵天將,用雷去炸山石,用電去推泥沙,用火去燒海草。夏禹的隊伍,擔任挖掏水溝的工作,花了許多時間,才把三峽的河道鑿成,壅塞的洪水,一下子得到暢泄,滾滾江水,向東海流去。
夏禹從黃魔口中,才知是神女派他們來幫助他治水的,于是便跑上巫山,找神女致謝。心想看她是不是三頭六臂。
神女知道夏禹的意思,趁他上巫山的時候,忽然化成晶瑩的青石,立在夏禹面前。夏禹東找西找,怎樣也找不到她。
青石忽然化成一道青煙,飛到天空凝成一團一團的青云,罩在夏禹頭上。夏禹東找西找,怎樣也找不到她。
青云忽然變成了細雨,一絲一絲地落在夏禹的周圍。夏禹東找西找,怎樣也找不到她。
細雨忽然化成一條游龍,旋舞在巫山峰頂。夏禹東找西找,怎樣也找不到她。
游龍忽然化成了一只白鶴,悠然自在地繞著峽谷飛翔。夏禹東找西找。怎樣也找不到她。
夏禹找得氣喘汗流,心里不耐煩了,便向在他身旁發笑的童律問道:
“我看她是個狡猾怪誕的女人吧?”
童律笑了一聲說:
“這是因為你還不懂一切都會變化的道理。難怪你看不出青石、白云、細雨、游龍、白鶴是她變成的。”
夏禹問童律道:
“我到哪兒找她領教呢?”
童律向頂峰一指說: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不就是她的仙宮么!”
夏禹抬頭一看,剛才還是光溜溜的山峰,突然出現了云樓彩臺,玉石仙宮,雄獅守門,天馬引路,他跟著童律走進宮去,看見神女坐在青龍白虎侍衛著的寶座上,這才吃了一驚,趕緊向她拜謝,向她請教。
神女請夏禹坐下,誠懇地對他說:
“你在治水方面有些功勞,但還該懂得天地間萬事萬物變化無窮的道理。譬如渡大海不知道用船,過泥沙不知道用板橇,走旱路不知道用車,走山路不知道用轎,那就會在陸上受困,水里受淹,要想開鑿千百座山谷,疏通千萬條河流,是很費事的。”
神女說著,又叫容華侍女,打開紅玉箱兒,取了一部黃綾寶卷送給夏禹,并說:
“這寶書能夠給你各種知識和一些驅使虎豹,制伏蛟龍的方法。但還需要更多的神和人的力量,才能疏通九河。所以,我再派庚辰,虞余兩位侍臣幫助你治水。”
夏禹接過黃綾寶卷,謝了神女,便和庚辰,虞余下山,一起造了船,橇,車,轎。又經過許多年,才把九河疏通了。
神女在峰巖奇秀、山水美麗的巫山,玩了幾天,本來打算回西天去了。但是,她留下了,而且一留就是幾千年哩。
原來是:有一天,神女站在巫山頂上,突然發現有些獨木船在上首的夔峽和下首的青灘遇險;許多旅客和舵工被惡水吞沒。她仔細觀看,才知道七百里長的三峽河道里面,存留著一千多處直立的,橫臥的,高高低低的大小礁石,造成了危險兇惡的灘、磧、壩,漕。張著惡魔般的巨嘴,貪婪地吞食著來往的行船和旅客。
神女趕快向天空招來了一隊隊的神鳥,叫她們飛翔在七百里長的峽谷上面,引導著來往的行船,通過不易辨認的航道,保障了來往行船和旅客的安全。
神女還不放心,朝夕站在巫山頂上,向著峽谷觀望,又發現許多兇惡的虎豹,成群結隊地在山里橫行,人民被嚇得躲在石洞里,不敢出來耕種。于是她趕緊招呼侍臣,天天給人民驅逐虎豹。
人民歡天喜地走出石洞,種地的種地,打柴的打柴。但是,神女又發現山上常常缺乏雨水,影響莊稼的收成,便又奔馳在峽谷上空,行云施雨,保證莊稼人得到豐收。
人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峽里的瘴氣,常常使人患著沉重的疾病,神女便到山峰水邊,播種藥材,減少人民的痛苦。
就這樣,神女終日忙這忙那,竟然忙得忘記了西天,也忘記了自己,不分晝夜地站在巫山頂上,四處眺望。
久而久之,她化成了俊俏的神女峰,那些侍女侍臣,也變成了望霞,翠屏,輕云,松戀,仙集,聚鶴,凈日,上升,起云,棲鳳,圣泉,登龍等峰,像屏障一樣地圍繞著她。她們把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寄托在三峽的山光水影里。
三峽里的老百姓,永遠銘記著神女,尊稱她為妙用真人,給她修了一座凝真觀(又叫神女廟)。廟旁那塊平曠的石頭,就是她時常站著眺望的石壇。壇邊有一叢竹子,像掃帚似的低垂著,搖曳不停地把飛落在壇上的枯葉和灰塵,掃得干干凈凈,不讓她沾上一點污跡。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四
我最喜歡的是阿凡提的。因為他是一個機智勇敢,不畏權貴的智者,他智斗愚蠢的學者、捉弄貪婪的國王、整治狡猾巴依,然而最讓我稱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種機趣、幽默、詼諧的品格。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深受我喜愛的原因。我喜歡的不止這一個,還有一個呢,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倉頡造字。他訪遍了山川脈絡的樣子,尋遍了鳥獸魚蟲的蹤跡,通過描摹繪寫,創造出種種代表不同意義的文字。倉頡造字的故事反映了勞動人民杰出不凡的創造力。可以說沒有倉頡,就沒有現在的文字倉頡使中華民族明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里包含了許多豐富的歷史知識,我很喜歡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讓我愛上了讀書。(李雨澤)。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五
今日,我看完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不僅僅明白了許多優美動人的中國民間故事,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感動著。
這本書里記載著許多故事,如《孟姜女》、《嫦娥奔月》、《明珠》、《日月潭》……。
讓我覺得最感動的就是日月潭了。這個故事講的是太陽和月亮被兩條惡龍吞下去了,叫大尖哥和一個叫水社姐的人,看見沒了太陽,人們生活得那么艱辛,便想要去殺了惡龍。于是他們挖出了阿里山腳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刀,殺死了惡龍。之后他們一向守著大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化身成了兩座大山,設置的大盤也變成了日月潭。一開始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差點哭了出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舍小家保大家的品質是多么的高尚。
讓我覺得最好看的就是《魯班將錯就錯了》。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魯班真聰明,一個柱子少了三寸,下頭就用一塊三寸大石頭來頂著。這樣的法子,說不定一萬個人里面也沒有一個人能想出來呢!我真期望也能像魯班這么聰明,這樣說不定下次就能考進寧海最好的高中了呢!
這么好看的書,你也來看看吧,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六
俺亳州人特別喜愛芍藥,不單因為它的根能入藥,花兒好看,還因為有一段優美的傳說。
唐朝武后當皇帝時,亳州城東住著一位姓白的花匠。白花匠年輕英俊、勤勞善良,二十多歲還沒說上媳婦。爹娘替他著急,他卻不焦不躁,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除了下地干活兒,就是侍弄花草。春天他給花草施肥,夏天他給花草澆水,秋天他給花草剪枝,冬天他給花草培土。他的房前屋后也都是花兒,春有春蘭,秋有秋菊,夏有荷花,冬有臘梅。莊戶人雖說日子苦點,可有花花朵朵作伴,有蜜蜂蝴蝶起舞,倒也得到不少樂趣。
在所有的花草中,白花匠最喜愛一種花:春二三月,紫紅紫紅的花芽兒破土而出,它長得又粗又壯,很快長成一蓬蓬,像一叢透明的紅珊瑚:“紅珊瑚”越長越旺,又很快地變成一叢綠瑪瑙。不久花兒含苞了,花兒咧嘴了,花兒又開放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心,色彩十分明麗。花兒叫什么名字?不知道,那是他從渦河灣里尋來的野花。他去請教私塾老先生,那位老先生就給花兒起了個名字叫“灼花”,后來又把火字旁的“灼”改為草字頭的“芍”,芍花算有了名兒。
再說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后,胃口越來越大。御花園雖有數不清的花兒朵兒,卻不知足,非要把天下的奇花異草都搜進皇宮,以供享樂,還要把天下的花師花匠弄進皇宮,專為自己種花兒。
這一天,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來到亳州,他聽說白花匠種了許多花兒,又是個侍弄花兒的把式,就騎著高頭大馬去了。他到那地方一看,呀,眼都直了:花兒真多,味兒真香,開得真好!特別是那一株芍花,他見都沒見過。他心想若是帶回皇宮,老姑娘準喜歡。她老人家一喜歡,我武三思更抖了!于是,他對花匠說:“種花的,算你小子走運,明天隨我進京獻花兒,便可在宮中謀個差事。”知府一聽,也跟著和:“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還不趕快謝過大人?”白花匠說:“俺不去,這花兒俺留著看哩。”
武三思一聽,臉一下子拉長了:“種花的,這是皇上的意思,你敢抗旨不遵嗎?”他拿出圣旨抖了抖,對白花匠說:“限你明天一早,帶上花兒到州衙聚集。”
這下,白花匠嚇得沒神了!哭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來到州衙,后來又進了皇宮,當了御花園的花師,他那棵心愛的芍花也種在御花園里。
御花園里的花兒真多,天南海北的名花都有,白花匠一見就愛上了這些花兒。清早他給花兒除蟲,晚上他給花兒澆水,晌午頂著日頭給花兒鋤草,夜晚他披著月光在花間散步。他一天到晚不愿閑著,因為他一閑著就想家;二老爹娘誰照顧呀?宅前屋后的花草誰侍弄呀?地里的五谷雜糧靠誰種呀?為這他愿一天到晚干活,干活可以暫時忘掉許多煩惱。
功夫不負苦心人,那滿園的花木也長得特別喜人,遠遠望去,像一尺云錦,花兒水靈靈的,葉子支撒撒的,別提多好看了。
可是那棵芍花呢?卻長得干巴巴的,白花匠一見就難受。他知道那是起的時候動了根兒,走在路上傷了枝兒,再加上不服水土――唉,花兒也和人一樣戀著亳州的水土哩。
白花匠難受,對芍花格外愛護。天天挑水澆,一邊澆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葉兒返青,別再想家。
他澆下一瓢水,那花兒咕咕喝完了,小葉兒支撒撒地泛綠了。
他又給芍花追肥,一邊追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長大,
趕緊發棵,別再想家。
他追上幾遍肥,又松松土,芍花舒舒服服地挺挺腰,真地發棵了。
他又給芍花除蟲,一邊捉一邊唱:
芍花芍花,快快開花,
有我作伴,別再想家。
他一遍遍捉蟲,汗珠叭嗒叭嗒掉在花枝上,花枝上很快抱滿了花骨朵。
眼看花兒要開了,白花匠卻累病了。這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朦朧入睡。他夢見芍花開了,粉紅的花瓣,金黃的花芯,從花芯里走出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長得比九天仙女還俊。她手托綾帕,冉冉地走到床前,白花匠連忙問:“姑娘,你是誰?”
“我是芍花仙子,是花王的小女兒。”
“你來做什么?”
芍花仙子說:“你為俺操心勞碌,累病了,俺擰下一支花根為你治病。”說著,眼里閃出淚花。
只見芍花仙子擰下一條根,白花匠一見,一哆嗦,心想十指連心,那該多痛啊!他感激地看著芍花仙子,見她那月白軟緞花鞋上滲出一點殷紅的血跡,他正想起身道謝,芍花仙子雙手遞上繡花綾帕,轉身走了。白花匠望了一眼繡花綾帕包著的花根兒,連忙起身追去。
他追呀追呀,一直追到芍花跟前,那女子忽然不見了。他輕輕地撫摸著花朵,又輕輕地扒開花根,果然花根上有擰掉的痕跡,那受傷的地方還濕漉漉地往外冒水呢!
白花匠哭著回到屋里,哭著煎藥熬藥,哭著把藥服下。這藥真靈驗,第二天病就好了,為了記著芍花仙子的恩情,他把芍花改名芍藥花。從此,他對芍藥花更加看重了,有什么心事總愛給她說。他真希望能和芍花仙子天長地久呆在一塊兒,一輩子侍弄芍藥花,他心里也高興。
暑往寒來,花開花落,轉眼冬天到了,御花園里百花凋零,一片肅殺景象。偏巧武則天又動了游興,帶著文武百官、宮娥彩女來御花園賞花看景。她一進御花園,立即來了氣兒,叫過白花匠問道:“白花匠,這花兒怎么都敗了?”
白花匠小心回稟:“萬歲,天有四時,月有圓缺,眼下已到十冬臘月,花早該謝了。”
武則天說:“不行。朕要看花,傳我的口喻園中百花,都要連夜開放,抗旨不遵者,一律治罪!”
第二天一早,武則天賞花來了,那臘梅花迎合圣意,冒雪而開,被封為花魁,杏花開得慢了一步被貶到民間,牡丹花才冒出芽兒,被貶到洛。芍藥花和白花匠卻不見了。
白花匠和芍藥花哪兒去了呢?他們連夜逃出皇宮,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回到亳州。白花匠又把那棵芍藥花栽在自家宅前,說來也怪,芍藥花回到了故土,長得真快,轉眼間發芽了,長葉了,開花了。花兒一開從里面走出年輕美貌的芍藥仙子,她對白花匠笑了,白花匠對她也笑笑,他兩口兒成了親。他倆一塊種地,一塊兒養花,一塊兒撫養子女,他們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白芍”。為了逃避官府追捕,也為了讓兒孫不再被選進皇宮,每逢花開時節,他們將花掐去,光長根兒好給百姓治病。老百姓愛芍藥花,把掐掉的花泡在瓶子里,也有種在家前屋后讓她開花的。后來越種越多,亳州的芍藥天下聞名,成了亳州一大特產。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七
讀完《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民間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魯班學藝》我深深的被魯班的刻苦學習、耐吃苦的精神所感動。這是我特別喜歡他的兩大原因。
一是魯班刻苦學藝。當師傅收他為徒時,他一學起來就是全神貫注。我是個小學生,即將升初中。只有現在努力學習,將來才可以貢獻力量給祖國。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向魯班學習這種刻苦的精神。學,就一心一意地學,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以為自己有點小聰明,就不勤奮學習。
聰明,只要不畏辛苦,才能登上科學高峰。變成第一!
第二點:“大徒弟用斧子掙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們心里刻下了一個名字,魯班卻愿意學二徒弟。”這句話說得不錯。從前,我常常在想,等我長大了,就去賺錢,賺錢來造一座高樓,過上最幸福、最甜蜜的生活,那該多好啊!可是,讀了《魯班學藝》我感到很羞愧。我應該學魯班,長大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血汗為人民創造幸福,用自己的雙手,在“人們心里刻下了一個名字”。
《中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發形式世世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字樣式。它以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用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實生活的認真與思考。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八
《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中一共有20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精彩無比,資料豐富多彩,文字簡單易懂,并且具有極深的教育意義,讓人讀后受益匪淺,同時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中國民間故事中那些主人公的優秀品質,讓我感受到了真、善、美。其中最讓我受益的是《魯班學藝》,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魯班決心上山拜師學藝,經過重重考驗之后,將教師傅五百年沒用過的工具磨得像新的一樣,最終成為了我國偉大的發明家、創作家。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恒心,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所以,以后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魯班一樣,堅持不懈地朝著目標努力前進。
《中國民間故事》不但讓人見識了它的獨特風采,又給我增添了不少勇氣、信心和耐心。我也相信,這些植根于民間的故事,能夠口耳相傳,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九
富蘭克林曾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本學期,我們在教師的陪同下,共同閱讀、交流、匯報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
民間故事在各民族間廣泛流傳,書中那些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故事中那些主人公的優秀品質,讓我感受到了真、善、美。其中最讓我受益的是——《魯班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魯班決心上山拜師學藝,經過重重考驗之后,將教師傅五百年沒用過的.工具磨得像新的一樣,最終成為我國偉大的發明家、創造家。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恒心,就沒做不成的事,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所以,以后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魯班一樣,堅持不懈地朝著目標努力前進。
讀完整本書,我仿佛整個人已經融入了進去,那些生命力頑強的故事在吸引我的同時,還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必須要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期望沒讀過這本書的你,有機會去讀一讀,相信你讀完后必須會和我一樣受益匪淺。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十
讀了“精讀百書”中的《中國民間故事精選》這本書我受益非淺,里面每一個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想忘也忘不了。
一打開書,里面的第一篇文章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狼來了》這篇文章雖然我聽了很多遍,但還是沒有聽膩。故事說一個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說謊捉弄人,等真正遇到危險的時候,人們卻不再相信他,沒有人愿意幫助他,放羊的孩子后悔莫及。幸好他逃的快,沒被狼咬到。小朋友,你們可不要像那位小孩一樣撒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說謊,要做個誠實的人。
我們應該誠實一些,不要因為無聊而戲弄別人。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像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次我把家里的杯子打碎了,外婆問起,我便把罪名栽贓給妹妹,害妹妹挨打。結果我把杯子打碎的事,不知外婆是什么時候怎么知道的,外婆就把我的零花錢扣了。外婆還說:“如果當初你主動承認了錯誤,我也就不會把你的零花錢扣了。”《狼來了》這個故事還只是這里面的一篇,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
例如《神農嘗百草》、《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很多令人難忘的民間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同學們,讓我們在課后精讀百書,讓“精讀百書”豐富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素養、純潔了我們的我們的靈魂。讀《中國民間故事精選》后感讀了“精讀百書”中的《中國民間故事精選》這本書我受益非淺,里面每一個故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想忘也忘不了。
一打開書,里面的第一篇文章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狼來了》這篇文章雖然我聽了很多遍,但還是沒有聽膩。故事說一個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說謊捉弄人,等真正遇到危險的時候,人們卻不再相信他,沒有人愿意幫助他,放羊的孩子后悔莫及。幸好他逃的快,沒被狼咬到。小朋友,你們可不要像那位小孩一樣撒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說謊,要做個誠實的人。我們應該誠實一些,不要因為無聊而戲弄別人。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像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次我把家里的杯子打碎了,外婆問起,我便把罪名栽贓給妹妹,害妹妹挨打。結果我把杯子打碎的事,不知外婆是什么時候怎么知道的,外婆就把我的零花錢扣了。外婆還說:“如果當初你主動承認了錯誤,我也就不會把你的零花錢扣了。”《狼來了》這個故事還只是這里面的一篇,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例如《神農嘗百草》、《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很多令人難忘的民間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同學們,讓我們在課后精讀百書,讓“精讀百書”豐富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素養、純潔了我們的我們的靈魂。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十一
這次我要講的是趙州橋的傳說。說起趙州兩座赫赫有名的石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是石家莊的標志。相傳城南的石橋是魯班修建的,城西的小石橋市他的妹妹魯姜修造的。它們可謂是建橋的經典之作。
傳說有一天,魯班帶他妹妹游玩來到趙州,眼看就要到趙州了,可是有一條渡河橫在他們眼前。寬闊的河面上只有兩條小船,每次只能搭載幾個人,而坐船的人卻有很多。于是魯班問旁人為什么不搭建一座橋,人們笑道:“這河寬十里,能在我們渡河上修橋的人還沒出生吧!”他聽到這話十分難受,決定要給趙州人修好這座橋給人們帶來便利。他的.妹妹也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展現自己的才智以超過哥哥,所以她提議要和哥哥比賽,分開修橋,一個在城南修,一個在城西修,規定從天黑開始,天亮雞鳴時收工,如果誰沒有修建完工就算輸了。于是他們開始比賽,到了午夜時分,妹妹已經修建好了,她悄悄到了城南卻發現一點變化也沒有,哪里有橋的影子,正當她感到納悶,她遠遠看到南邊有個人影正緩緩向自己趕過來,只見魯班的身后跟了一大群綿羊,十分熱鬧,走近再看,后面所謂的綿羊居然是一塊塊潔白如雪的石頭,它們好像有生命一樣動著。魯姜心都涼了半節,想這么靈性的石頭造出一座橋該是多么結實多么雄偉啊!她趕緊趕回城西,對著自己的石橋又經過一番修刻,每個圖案都栩栩如生,大放光彩。她這才自信起來。這時候她一看時間快到了,而哥哥也造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橋頭兩塊石頭沒有鋪好。她計上心來,捏著嗓子學著公雞喔喔地叫了起來,魯班以為時間到了,一著急匆忙把兩塊石頭往橋頭上一放就算是建成了。
短短一夜時間趙州就建起了兩座石橋,不僅轟動了遠近各地,就連蓬萊島上的神仙聽了也十分震驚。其中一個神仙張果老不太高興以為魯班在弄虛作假,他決定騎著毛驢親自下凡去看看,路上碰到柴王,又邀他一起去瞅瞅,于是柴王推上金瓦銀把的獨輪車,載著四大名山,浩浩蕩蕩來到了趙州橋上。張果老在橋上大聲地問道:“這橋是誰建的?”魯班趕緊說是我建的,請問有什么問題嗎?張果老指指自己的毛驢,又指指柴王的小車,傲慢地說:“沒什么,我就是想問問,這橋能不能撐得住?”魯班說:“您盡管過吧,如果這都走不過,我的橋不是白白建造了嗎?”張果老和柴王剛上橋,石橋就開始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塌了,魯班趕緊跳到橋下雙手撐住橋身,這才把橋托穩了,橋身經過這么一壓,反而更加結實了。到現在你還可以在橋底下找到魯班的兩個手印呢!張果老和柴王爺好不容易過了石橋對魯班說:“真可惜,有眼無珠啊!”魯班心中十分羞愧,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了出來,悄悄放到了橋邊,然后離開了。魯班可謂是木匠界的鼻祖,所以現在木匠干活的時候,平準掉線都只是單眼吊線。
這個傳說雖然是人們虛構的,但是魯班建造的趙州石橋給趙州人們帶來了便利,到現在也成為了中國的名橋之一。我不但從這里了解到了趙州橋的由來,也感悟到了做任何事一定要穩穩當當、穩打穩扎,不然一個不小心有可能就前功盡棄,得不償失。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十二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閱讀欣賞外國名著,小說,散文,而漸漸忘記了屬于咱們中國的語言藝術,民族藝術,為了再次感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精選》這本書。
一開始,我并不了解民間故事。這本書的導讀為我詳細地介紹了,原先民間故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創作和傳播主要依靠于勞動人民之間的口耳相傳。而民間故事傳承的強大的力量,能夠同風俗習慣相比擬,因為這是種靠行動、語言的團體傳承,所以具有著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民間故事中的很多篇章成了后是作家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懷著一份期待與激動,我開始從第一個故事細細閱讀起,沒翻幾頁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本書,有我很小時候就明白,并且常常聽大人講的故事,比如狼來了,東郭先生和狼,這些故事雖然十分簡短,但卻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許多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無一不性格鮮明,惹人喜愛,并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夠讓我們明白許多簡單的小道理。比如狼來了就讓我明白了小孩子不能撒謊,撒謊的后果就是羊都沒了,經濟造成嚴重損失。東郭先生和狼告訴我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壞人,要時刻堅持警惕心啊。書中也有許多讓我感到無比的故事,比如寶蓮燈,懂獸語的海里布。寶蓮燈中,三圣母和劉彥昌這段超越界限,愿意付出生命的代價的感情讓我震撼。沉香為了拯救母親,不怕危險,歷盡千辛萬苦,更讓我感動。懂獸語的海里布中的海里布也讓我十分敬佩,他為了保證其他人的安全,不惜出賣了密碼,之后拯救了其他人,卻犧牲了自我,成為了一尊石像。當然,也有許多我以前聞所未聞,讓我大長見識的故事,比如李白求師,李白乃一代詩仙,在文學領域上可謂無人可敵,可他居然也為了尋找高人請教而放棄了欣賞美景,等待了五天五夜,這種虛心請教,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佩服。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十三
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谷鳥的傳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座山,山里住著幾戶人家,日子都過的挺清苦,唯獨王老漢家有一點家產。王老漢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剛,小兒子叫博古。王剛勤勞,博古懶惰。可是博古是王老漢與后妻張氏的兒子,張氏一心想趕王剛走,好讓他的親生兒子獨占那些家產。她便想了一個方法:讓他們倆去山上種豆子,誰種的豆子發芽了,誰就回來。張氏給王剛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卻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種下去,王剛的豆子發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發芽。于是,王剛下山走過一條小溪時,游來一條小魚,小魚十分喜歡這個勤勞的小伙子,忽然變成了一個姑娘,想和他結為夫妻。而博古卻還留在山上,最終被餓死了,他靈魂化作了一只布谷鳥。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天道酬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王剛的后媽張氏,為了讓親生兒子得利,想把王剛趕走,結果失去了她的兒子,后悔莫及;博古本質懶惰,還受了他母親無端庇護,結果餓死了;王剛善良勤勞,神仙都保護他,還愿意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嫁給他,讓王剛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要向王剛學習,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誠誠實實做人,老老實實辦事。
中國民間故事傳統與讀后感大全(14篇)篇十四
《中國民間故事》是廣大人名群眾以自發形式世世代口耳相傳的一種文字樣式。它以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幻想,用。
散文。
的形式講述了勞動人民對現實生活的認真與思考。它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抒發了勞動人民的淳樸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一般來講,民間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民間童話等多種形式。
中國民間故事經過了廣泛的采集、選擇,在流傳、講述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人的加工與琢磨,其中許多故事成了人們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倉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相傳他是皇帝的史官,為了研究出簡單又容易的記事方法,他悉心觀察天上星術的分布情況,訪遍了山川脈絡的樣子,尋遍了鳥獸魚蟲的痕跡,看盡了草木器具的形狀,通過描摹繪寫,創造出種種代表不同意義的文字。
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食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織女便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據說在這天晚上,人們還在能在瓜果架下,聽到牛郎和織女的脈脈情話呢!牛郎和織女的美麗故事深入人心。
像這樣反映勞動人民反抗封建禮教,表達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傳說還有很多。如白娘子和許仙斷橋相會、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戰法海、法海將白娘子鎮壓在雷鋒塔下的動人傳說;還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同窗苦讀,不服包辦婚姻,堅貞不移雙雙化蝶的佳話。這些故事在民間曲藝和戲曲中廣為傳唱,成為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文藝作品。
維吾爾族的阿凡提是一個機智勇敢、愛憎分明、不畏權貴的的智者民間流傳的關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智斗愚蠢的學者、作弄貪婪的國王、整治狡猾的巴伊,他辛酸地諷刺、嘲笑甚至咒罵這些偽道學家、守財奴、貪官污吏、體現了積極的去惡揚善的精神。然而最讓人稱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種機趣、幽默、詼諧的品格,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故事會如此地深入人們喜歡的原因。
中國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共同創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的根基,有著各自獨立的的民間文學,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民族情感,作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著永恒的藝術魅力。中國民間故事蘊含著英雄主義、樂觀主義、人道主義等崇高的思想與美德,給人以知識、教誨、鼓舞和希望。
今天,我讀了一本《中國神話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神話故事,共有29篇。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這些神話故事中我最喜歡農嘗百草;上古時,人類不懂醫藥,因此得了疾病也沒辦法醫治。有一年流行瘟疫,大地上橫尸遍野,哀鳴一片。南方的炎帝不忍人類受疫病的折磨,到處去嘗草藥。可是,嘗草藥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有時會中毒,炎帝會用神力把毒素排出體外,漸漸地,他的身體越來越來差。有一次,他一不注意嘗了斷腸花,最后斷腸死去了。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覺得炎帝是一個不怕死亡,為百姓著想,值得我們敬佩的神。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有我許多我喜歡的故事。又比如說盤古開天辟地: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沒有分開的,人類的老祖先盤古睡了一萬八千年,醒來時看見周圍烏黑一片。他從身邊拿出一把斧頭對準一個地方猛砍下去,透出了一絲光,盤古又是一陳猛砍,天和地分開了。盤古頭頂天,腳踏地,不讓它們再合起來,從此天地不再全起來。盤古倒下死了,他的身體變成了自然萬物。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盤古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神。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無限魅力,讓我對中國歷史產生了興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