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的教育演講篇一
學生甲:父母離異,撫養權歸父親,父親與繼母再婚,繼母帶個姐姐,母親與繼父再婚,繼父帶個弟弟,母親與繼父又生個妹妹,妹妹未到1周歲。盡管撫養權歸父親,可父親無正式工作,平時寄宿學校宿舍,只有周六暫住姥姥家。對于這個學生來說,連最起碼的每月生活費都是個難題,兩邊要錢都湊不夠,對孩子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曾在成長與反思本上質問他父母為什么要生他。
學生乙:父母之前都有各自的家庭,分別離婚后結合生下學生乙,母親常年在北京打工,父親在邯鄲打工,現與父親一起生活。表面看這個孩子整天嘻嘻哈哈,可是脾氣非常倔強暴躁,曾與兩名任課老師發生沖突。
下面我說一下我對特殊家庭的孩子的教育舉措:
1.建立班級檔案制度,積極規范管理。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家庭情況、個性特點、特殊經歷、興趣愛好、理想追求、社會交往等),在接新班開學當天,就讓學生填寫基本信息登記表,建立專門的特殊學生的檔案(當然有的特殊家庭的孩子從信息表中也顯現不出來,需要后期的細致了解)。它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又能使工作有案可查,并為以后的工作總結出經驗,對特殊學生的教育就能“對癥下藥”,成效巨大。據我的經驗,凡特殊家庭的孩子絕大多數是不希望同學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的,所以班主任要注意對情況的保密。
宿舍的同學告訴我,我知道后立刻去藥店給他買了燙傷膏,并跑到他們宿舍親自幫他涂到腳上,然后給他家長打電話把他接回家養傷,我當時還不知道他家庭的特殊,但是這個舉動好像奠定了我和他溝通的基礎,后來在他的成長與反思本上得知了他家庭的特殊性,而且了解到這個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都難解決,我積極地為他申請貧困生補助,作為一名男生他沒好意思當面說感謝,而是在成長與反思本上寫到“李老師,我一定會報答您的”,我回復“老師不用你報答,好好學習就是對老師的報答,以后有需要幫助的地方盡管跟老師說”。學生乙與學生丙的家庭條件也比較差,我也積極為他們申請了貧困生補助。因為我與他們建立了感情基礎,他們能聽得進去我的教誨,因此對他們的教育才顯得很順暢。
3. 建立溝通制度,積極嘗試心理咨詢。談話是與學生最好的溝通。面談、成長與反思談、qq談、email談等形式多樣,均可視情況而定。針對特殊學生具體的表現,分別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耐心細致談話,對他們的進步及時肯定和表揚,對他們的錯誤進行及時批評,幫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及危害,促使他們提高認識,并且對他們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規范他們的行為。當然談話內容是否切中要害,談話時機是否最佳,這是談話是否有效的關鍵所在。也可借助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當然除了與學生的溝通,也需要及時與家長溝通。
5.建立信任激勵機制,積極倡導自我教育。從心理學觀點看,對學生的信任激勵,能使學生排除心理不安全感。除此之外,還可積極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嘗試讓特殊學生參與日常管理,比如學生甲很有責任感,有組織能力再加上很有學生緣,學生乙在體育和音樂方面很有優勢,所以這兩名同學在班級擔任學生干部。對其中表現出色的特殊學生應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喚起人實行自我教育,才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愿我們的信任能給中學階段的他們添上一雙隱形的翅膀,讓他們更好地走過迷茫,走向成長!
醫生這一特殊角色,應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利用班集體的優勢和特點,向學生們進行心理教育,使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心。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特殊家庭子女就會擁有屬于他們美好的未來。
愛的教育演講篇二
【案例背景】
“大學校”整合教育資源在最近一段時間是一種趨勢,這樣使教育資源整合優化,同時有利于集體教學。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性,在提高辦學條件的同時,對合校時在校的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0xx年12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也經歷了自己職業生涯的一次大的變動,合入了中心中學。我們這次是在學期中間進行的整合,這樣無疑對學生,老師、還有日常的教學形成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學生,突然要面臨新的環境,新的老師,他們很難立刻從原來的環境和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很難融入新的集體,很難接受新的老師。我在合校之初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
【案例主題】
一封信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運用恰當的交流方式與學生交流,靠真誠的心走進學生心里。
【案例內容】
話,而是看著學生在那里說。這時教室里安靜了許多,這方法還可以。就這樣在沉默中度過了后來的半小時。下課鈴響了,當我走出教室時,發生了一幕讓我感到特別傷心和羞辱的事情,我剛出了教室,學生就“砰”的一聲關上了教室的們。他們這是在向我宣戰呢?同時我也想到,我可能在他們心里是個不受歡迎的老師。回到辦公室,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嘩嘩的流了出來。從教這么多年,一直受到學生喜歡和愛戴,像這樣的成為學生討厭的對象還是第一次,感動特別的失敗,我再也不想管他們了。
晚上回到家里心情還是不好,向家人抱怨如果不是合校也不可能碰到這樣的情況。家人開導我說“合個校,你都成了這樣,那學生更受不了”。就是這一句話讓我平復了自己的心情。是呀,我作為一個成年人就這樣不適應,更何況是這些處在青春叛逆的孩子。我怎能和他們計較呢?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如何和他們處理好關系,盡快進入正常的教學,否則就會耽誤這些孩子。
我仔細分析了這些孩子,他們雖然有些調皮,但他們非常的天真,純潔、善良。以前經常惹原來的老師生氣,但現在還懷念自己原來的老師。他們的本質,品性并不壞。只不過是很難快速的接受我。我想只要我能真誠對待他們,就能打動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里。現在學生和我是敵對的,我想課上我給他講什么,他們也不會聽進去。要想使他們靜下心來,和我進行交流,應想一種他們想不到的方式。于是我想到了寫信,隨著信息時代的盛行,書信已經被人們淡忘,但是書信卻使人能靜下心了,聆聽、感受信的內容。說干就干,我用自己的真情給學生寫了這封信。
同學們,你們好
雖然每日都與同學們相見,但我還是選擇這種特殊的方式,懷著復雜的心情,與同學們交流。
“砰”的一聲巨響在身后響起,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回到辦公室,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委屈,眼淚奪眶而出,自己工作十年,也受到許多學生的愛戴,如今竟成了不受歡迎的人。還沒有與同學們進行深入的交往就已經被舉止心靈之外。此時內心非常難過,一是,因為如果得不到同學們的認可,就很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最重要的是這樣下去會害了同學們,其中的厲害老師在課上已經講過。
同學們,其實這次合校我們的境遇是相同的,你們離開了原來的教你們的優秀的老師,有許多的舍,我也是離開另外原來的學校以及原來的學生,十分的難別。但是這就是現實,不是你我所能改變和左右的現實。這是對我們的一次考驗,我們必須勇敢面對。人生之路很長,并且崎嶇不平,這只是這條道路上的一個小洼,如果我們連這都不能跳過,我們又能怎樣迎接更大的挑戰,又如何在我們漫長的人生之路上繼續前行。我們生存的環境在不斷改變,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我們只能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其實,第一節課,我就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活力和朝氣。你們有的漂亮,有的瀟灑,有的積極,有的大膽,這都是我欣賞,喜歡的,我當時就想,我們一定會把語文課上好。第二節課,雖然不十分愉悅,可是我卻從同學們身上看到了純潔真情和善良,這也讓我對能與同學們融洽相處有了極大地信心。同學們其實你們對以前老師的依戀和愛戴,讓我感動,我想如果我把最大的愛心給同學們的話,我會換回你們的真情的,你們說是嗎?我真希望能走進同學們的心靈,能成為你們的摯友。
充滿了厭惡之情。可是今天發生的事情讓我想了很多,同時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必須振作起來,我應該堅強,因為我有你們,你們需要我。此時此刻我對上班竟有了期待。你們又換回了我的熱情。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當然,這個比喻并不恰當,但是我覺的通過這次的插曲,我們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深。
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為什么用這種方式與大家交流呢?主要是因為我是個性情中人,我害怕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希望同學們也能不你們的真心話寫給老師,只要我們把心放在一起一定會碰撞出美麗的火花。
此時,12點的鐘聲已經敲響,你們可能已經進入了夢鄉,可我卻難以入眠,以為我正期盼著明日朝陽的升起,能立刻走到我們的課堂上。
你們的語文老師 20xx.12.15.
第二天上課,我一開始沒有講課,而是把這封信給了班長,讓她念給學生聽,學生們很好奇,聽的非常認真。當讀完時,班長已經泣不成聲,底下的同學也是都趴在桌子上嗚咽不已。我這時只給學生說了一句話:“同學們這都是我的真心話”,然后開始上課。這節課課堂效果非常的好,學生都學的特別認真。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我和學生的關系越來越好。
【案例反思】
不意。學生肯定會以為老師在下節課會因為生氣批評他們,內心也有了應對老師的策略。當時上課時我沒有直接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而是交給了班長一封信,這是學生始料不及的,學生絕對想不到,每天相見,老師還會給他們寫信。同時書信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交流方式,他們對老師信中的內容充滿了好奇。因此,當班長在讀信時,學生放棄了內心的抗拒,能心平氣和的認真聆聽信中的內容。對教育學生起到了好的教育效果。 與學生的交流方式很多,其特點是多樣性、實用性、靈活性、可變性、廣泛性,不同的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要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多了解學生的個體和群體狀況,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就如醫生給病人看病,要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二、用真誠的心對待學生。真誠是心靈溝通的橋梁,駕馭真誠,才能迸發出信賴的火花,對于十幾歲的中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叛逆,思想不成熟。但是,他們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如果老師以真心、誠心相待,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尊重,并且也會把真心坦露給老師。信是我在晚上用了兩個小時寫成的,也是在情緒激動時寫的,內容全是我的肺腑之言。所以學生才能感受到那份真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是老師與學生心靈接觸的過程,真摯的師生情孕育在愛心和真摯之中,這是教書育人的哲理。
愛的教育演講篇三
往往犯錯的孩子總會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也許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狡辯。如果我們“蹲下來看孩子”,和他們保持一樣的高度,才能真正尊重、理解、寬容他們。
[教育案例]
一場突如其來的“挑戰”
20xx年9月,剛送完畢業班的我接手了全校有名的問題班——六二“特班”,班級中令前幾任班主任頭痛的“頑皮生”就有后幾個。面對這樣的集體,我心中充滿了矛盾:領導將這項任務交給我,是對我工作的信任與肯定,但是面對他們,心中難免打怵,如果管理不好這個班,家長失望,領導失望,自己更失望!就在如此矛盾之時,我想到常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永恒就是美麗,執著就是藝術,平凡造就偉大。于是帶著這句話,我滿懷信心地走進六年級二班,開始了我新的挑戰。
一天自習課,正當我在專心批改學生的語文作業時,陳濤氣急敗壞的走進了教室,在我身邊嘟囔了幾句,沒等我明白事情的緣由,他丟下一句話:“你不解決我自己解決。”氣沖沖地去找閆虎大打出手,被后面坐的高個男生拉開,他又摔門揚長而去。看到這一幕,我頓時覺得手腳發麻,頭上冒汗。大家也屏住呼吸,等待著事態地進一步發展。
了,明明自己做錯在先,還敢理直氣壯地找來他的母親。與家長溝通后,也認為孩子有錯,讓他道歉,陳濤不但固執己見,還與媽媽頂嘴,被氣得面紅耳赤的媽媽狠狠地打了他兩拳,便生氣地離開了,留下了陳濤在座位上失聲痛哭。此情此景,我心中感慨萬分。
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事,晚上我奔走在閆家與陳家。與雙方父母進行了一番交談,孩子終于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錯誤,并樹立起要與同學和睦相處的意識。在臨走的時候,陳濤居然主動就早晨無禮的行為向我道歉。回家的路上,雖然天色已晚,但陳濤最后的那句話“老師,你真好”令我的心里無比甜蜜。
從那以后,陳濤變了。課堂上,他能專心地聽講;操場上,他能和同學和睦的相處;勞動中,他能任勞任怨。
[自我反思]
“有容德乃大,無私品自高。”作為一名老師,就要有容人之量,用寬容打開學生的心扉;用寬容培養學生的自信;用寬容撫平學生的創傷;用寬容激勵學生進取、自強不息。
[教育延伸]
只要我有能力工作,就要工作的精彩;只要我有能力體驗,就要體驗班主任的甘苦;只要我有能力付出,就要在崗位上嘔心瀝血。”我想這就是我對班主任工作的一點點激情吧。雖然不知這點兒激情的回報值有多大,但與學生們相處這么久,我深深地知道:“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這便是我最大的幸福。
愛的教育演講篇四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精神的食糧,終身的伴侶,最真摯的朋友。
當我走進《愛的教育》這本書時,里面的故事一個又一個都是這么地讓人感動今天我就選出一篇故事簡單地講述一下吧!
有一位校長從不罵人,對學生和藹可親。當學生們因為搗亂被叫到校長室時,校長并不訓斥他們,而是拉著他們的手,耐心地開導他們,告訴他們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教導他們做個好孩子,知錯改錯。他說話和顏瑞色。學生們從校長室出來時,眼睛都哭紅了,比受罰還難過。為了學生,校長操碎了心!還有這位校長本想辭職為了學生不辭職了!多么偉大的愛啊!
我在講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吧!
記得我小時候拉肚子!要打掛針,而那時候是晚上,小時候的我非常好動,連睡覺時都要動!媽媽怕我把針頭動出來頭上起一個包腫起來就把我抱在懷里輕聲唱歌給我聽,等我睡著后她又抱著我坐了一夜!早上時早已抬不起腿了!
父母的愛多么偉大,多么熱烈,養育之恩無以為報!
愛的教育演講篇五
徜徉在無垠的書海中,形形色色的好書像磁鐵般吸引了我。而一本《愛的教育》更是在萬千好書中脫穎而出,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亞米契斯創作的一本日記體小說,記述了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和他的同學們10個月的生活和學習的故事。全書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主人利柯的日記,一部分是主人公的爸爸、媽媽、姐姐寫給主人公的信,還有一部分是老師交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愛一直洋溢著整本書,書中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里融入了世間最偉大的愛:師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頌揚了愛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
《愛的教育》一書上每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同的愛,讓我覺得世間處處有真情。其中《意外事件》最讓我感動,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勇敢地跑到車前救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贊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看到這,我心中真是傷感與歡喜交集。
《愛的教育》讓我懂得生活中處處充滿愛,處處有真情。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一定會感受到愛,感受到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