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在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浴血奮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19萬多名烈士為國捐軀,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供大家參考。
篇一: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在整個抗美援朝中,志愿軍先后有三十多萬名英雄和近六千個功臣集體。很多烈士都沒有留下照片。今天,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他們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連名字也不為百姓所知,可是他們卻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個世界最可愛的人。
每當回想起抗美援朝戰士們的英勇事跡,我就感到十分慚愧。作為一名共青團員,21世紀的接班人,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難題總是容易退縮,而抗美援朝英雄們為了世界的和平,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赴湯蹈火,為國捐軀。相比之下我遇到的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再說,正是因為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為祖國做貢獻呢?
我們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堅強勇敢,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饒、美麗!
篇二: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抗美援朝戰爭是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帝國主義的一次直接的軍事較量。它揭穿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利益,鞏固和增強了新中國的獨立、安全和國防力量,顯示和提高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和世界聲望。
誰在真正維護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一個證明!今天,當朝鮮半島出現和平統一的新曙光的時候,我們紀念抗美援朝,就是期盼人為制造的悲劇早日成為過去,就是堅信正義終將勝利,英雄精神不朽!讓我們永遠記住英雄的志愿軍戰士,用無限的思念永遠懷念他們,寄托我們的哀思!讓我們向所有在這場戰爭中做過貢獻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篇三: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小的時候,常聽爺爺,講的那些人兒。年少如我,哪知他們,付出了些什么。他們就這樣,一笑奔天涯。”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先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他在家書中寫道“到朝鮮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為了讓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們一家過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個啥。”這些帶著硝煙味道的紙頁背后,是一個個鮮活又真實的英雄形象,他們用熱血和生命守護了我們的美好家園。致敬抗美援朝,致敬革命先烈,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篇四: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星轉斗移,時光不老,不知不覺,抗美援朝已經七十年,回想七十年前,美帝糾集仆從國軍,阻擋朝鮮南北統一,北朝鮮告急、平壤告急、中國遼寧丹東告急,一場危機威脅著東北,威脅著剛剛建國不足一年的新中國,為了世界和平、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捍衛國土安全,數十萬志愿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三年浴血奮戰,五次戰伇反攻,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英雄層出不窮,打得豺狼鬼哭狼嚎,上甘嶺上奏凱歌,板門店里簽和約,鐵拳打開世界新和平,立國之戰彰顯民族威,時光匆匆而過去了七十年,讓我們銘記抗美援朝之戰,銘記英雄們血染的風采。
篇五: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20__年,是新中國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并取得偉大勝利的第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即取得的偉大勝利,不僅使朝鮮免遭了侵略者鐵蹄的踐踏、保衛了祖國和世界的和平,同時也有力地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它向美國展示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威武與驍勇善戰,同時向世界宣告了全體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保衛國家的決心。
總書記在重要講話里說到“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景光明。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也就是說我們要積極學習抗美援朝戰爭精神,將它們運用到當下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朝著目標努力拼搏,不斷前進!
當然,世界是各國人民的世界,和平發展,合作雙贏才是人間正道,在這個多彩繽紛的世界里,中國離不開世界的舞臺,希望在更久的未來里,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中國也能更加強大!
篇六: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永垂不朽!”短短幾字卻承載了多少中華優秀兒女的鮮血。七十年前,他們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終于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七十年來,我們從未忘記中國人民受列強侵害之苦,受戰火蹂躪之罪。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景光明。前進道路不會一帆風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
篇七: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參加了公司組織召開的“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學習會活動,對此我感悟頗多。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為保衛本國領土,協助鄰國的正義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盡管中國與侵略者實力懸殊,但中國依然獲得了勝利。這場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志愿軍的付出與犧牲,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新中國成立至今看似短暫的幾十年,其實是無數革命先輩們的付出與犧牲才換來的,如今的和平穩定來之不易,我們更需要倍加珍惜。有人說過,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當肩負起復興偉大祖國的責任,學習本領,助力公司發展;爭做“后浪”,勇于一往直前!
篇八: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抗美援朝的偉大事跡從來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我輩的和平安逸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聆聽講話內容,腦海里形象的加深了紀錄片內容,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的密切配合,團結戰斗,形成了同仇敵氣,戰勝一切困難和強大敵人的無窮力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其實也需要這種面對困難險情勇往直前的勇氣!很喜歡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這個和平年代,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況已經很少,但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總是有人在,披荊斬棘!而平凡的我們,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個人社會角色,做到“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平凡亦不平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的強大奉獻自己的力量。
篇九: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異國的土地上開啟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篇章。
餓時一把面,渴時一口雪。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國志愿軍物資緊缺,面對敵人的“絞殺”戰術,后勤部門一籌莫展。為了改變落后的運送方式從而更好的服務前線士兵,戰時后勤部一方面投入高炮部隊、空軍部隊阻止敵方的空中封鎖,另一方面將運輸方式由傳統的公路運輸改為機動性更強的鐵路運輸。
起初敵方晚上轟炸完,我們還要整備幾天才能完成線路復原,但隨著一批特殊部隊的加入,形式開始漸漸改變,他們就是鐵道兵部隊。
楊連第,志愿軍一級英雄。1919年出生于天津倉北一個貧農家庭。1949年2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任隨軍職工。1950年10月,楊連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編入鐵道兵第1師第1團1連。11月25日,他隨部隊到達鴨綠江邊,投入到抗美援朝的偉大斗爭中。在朝鮮戰場上,楊連第多次出色完成搶修鐵路大橋的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朝鮮前線的戰斗。1951年7月,在搶修清川江大橋時,楊連第帶領一個排12次搭設浮橋,并創造出“鋼軌架浮橋”的方法,保證了正常施工,使幾次中斷的大橋順利通車。1952年5月15日下午,身為副連長的楊連第帶著戰士們在清川江橋上檢修時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梁移動了5厘米,立即派人抬來壓機準備移正鋼梁。正在指揮部隊起重鋼梁時,一枚定時炸彈爆炸,彈片擊中了他的頭部。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祖國人民的安寧,年僅33歲的楊連第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沒有人會想到,處于全方面劣勢的中國軍隊會比美國人先穿上過冬的棉衣,也沒有人會想到,起初對陣地攻堅戰毫無辦法的中國軍隊竟也有了“喀秋莎”的炮火支援。五大戰役,少不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無畏,但也少不了這只后勤保障部隊的流血犧牲,無數如楊連弟一樣的鐵道兵戰士在朝鮮的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用錚錚鐵骨捍衛物資運輸的生命線,用至死不渝詮釋“做好后勤工作就是一半功勞”。
一戰揚威,穩定家園半世紀,百年雪恥,震懾對手數十年。時光荏苒,鴨綠江邊風景秀麗,炮灰的痕跡隱藏在了不斷流淌的江水里。我們不會忘記,70年前那群勇敢的中國人向強大敵人“亮劍”的勇氣,也不能忘記,先輩們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和平穩定。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鐵道兵團”成了一個小小的符號停在了時間的櫥窗里,和平年代的我們不需為了生存而有太多擔憂,但作為新時代鐵路職工的我們依舊會接過先輩的衣缽,把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努力踐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時代口號,為建設中國的美好明天添磚加瓦。
篇十: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心得體會感悟
七十年前,解放戰爭剛剛結束,在硝煙消散不久的中國大地上,一支中國人民志愿軍橫跨鴨綠江,向著朝鮮方向進發。毛主席的宣言仿佛還響在士兵們的耳畔:“時間要打多久,我想我們不要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后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將來的什么總統,由他們去決定。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1950年11月,刺骨的寒風已經在長津湖肆虐,但突然提前的軍令依舊被徹底執行。還穿著夏季單薄衣物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六連抵達戰場,他們接到了堅守死鷹嶺的任務,而當時朝鮮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四十攝氏度。為了完美地完成這項任務,連隊的士兵在天寒地凍中待了一個晚上,甚至不敢生火取暖,怕引起美軍的注意。彼時戰況對我軍不利,伏擊美軍已經是當時能施行的最有效的打擊方式,連隊身上背負的使命十分沉重。戰士們意志堅強,但單薄的夏裝抵擋不了寒風,即便如此,沒有人從戰場中撤退。
第二日,正面戰場打響了,附近的兄弟部隊卻奇怪地發現,執行防守任務的六連沒有開火。他們派遣參謀打探,迎接他們的,卻是戰壕中仍舊保持著戰斗姿勢的一座座冰雕。原來在一夜的堅守中士兵們居然全部凍死,而臨死前,所有人依舊沒有改變自己的姿勢。
時至今日,距離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年,鋼鐵鑄造的偉人們走了,但由偉人鑄造的鋼鐵留了下來,繼續庇佑著我們。在即將到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周年紀念日之際,我謹以那些中國英雄們的事跡,來緬懷那場慘烈而偉大的戰爭,和戰爭中犧牲的,最可愛的人們。
現如今炮火早已經離我們遠去,這些事跡被輕飄飄的文字記錄,沒有人能看到這些數字背后的血肉。但我們能在20__年吃飽穿暖,走在高速發展富國強民的道路上,是因為腳下踩著的,是先輩用血澆筑的階梯,頭頂上,是沒有戰火的藍天。“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