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寬容和包容的感悟篇一
大家好!
很榮幸作為代表在班會上發言,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理性之力鋪人生大道包容之心納百川之流”。
同學們,有一幅圖,圖中二人對一個數字是“6”還是“9”各執一詞,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不能包容不同的觀點罷了。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是對的,就認為別人是錯的,對人對事少了理性的眼光、包容的態度。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客觀理性之態度、包容不同之胸懷。對事,為理性包容;對人,是海納百川。
同學們,理性即理事,理事彰其智,這是一種換位思考的睿智!
有了理性的思考和判斷,也許圖中的6、9之爭會變為6、9并舉,物理學史上沸沸揚揚大爭了300年的玻爾之戰,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從湯姆遜到康普頓這一場動搖整個物理界,傾動所有物理學家的世紀混戰,最終由玻爾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宣布結束,結果一片嘩然,一一波與粒居然共生,而量子力學也在雙方的糾纏中得到了發展。由此看來,和生萬物,同則不繼。自然界告訴我們,沒有任何兩邊相同的樹葉,甚至沒有一片擁有相同兩面的樹葉,但他們都是樹葉。我輩青年更應有這份科學的理性與情懷,少一點固執己見,多一些理性判斷和換位思考。
同學們,包容即容人,容人見其仁,這是一種海納百川的氣概!
包容是文化之爭的博采眾長,是相爭不下時的換位思考、換角度思考。古有齊桓公任用差一點將自己置于死地的管仲為相,除了心胸寬廣,首先在于他能換個角度,站在齊國霸業的角度來考量人才,終成一代偉業、一代名君。包容之心,不僅是不計前嫌的容人之量,更體現為換個角度看人看事的理性清明。不僅表現在生活之中處理人際關系時的包容寬厚,更體現在文化方面的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的態度,有在科研領域借鑒國外優秀科研成果并用于發展自身的積極作為,擁有寬容之心,容下歧見方可納百川。
同學們,理性包容,是一種治國經邦的格局!
當下,這理性包容已不再單純的屬于人際關系的處理,也包括國際關系以及國政的方方面面。中美關系僵化,美方單方面首先發起貿易戰,《白皮書》言:“這種貿易行為美方是不理性的。中方在處理該事件時,考慮到從利益角度它該不該做,從中美關系來看它能不能作,一直保持理性分析。在生活中亦如此,多了理性的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更顯美德。有了包容和理性,還能助力人生鋪展,描繪燦爛的人生畫卷,更能促進國家發展與和諧。
同學們,惟理性之光可以驅散無盡的認知黑暗!包容理性才能成長為成大事之人。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畢!
寬容和包容的感悟篇二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孔子:“老師,世界上有沒有哪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包容。
包容,是一種美德。
藺相如面對傲慢的廉頗將軍,處處謙卑和退讓,維持了與廉頗之間的團結,用他的包容既保全了趙國的國家利益,更留下了“將相和”的動人故事。三國時期,在諸葛亮去世后,蔣琬擔任蜀國丞相,他包容孤僻的、不善言辭的屬下,不與屬下計較,留下了“宰相肚里能撐船”的美言。
歷史人物早已作古,但他們包容大度的美德故事卻流芳百世。
包容,也是一種智慧。
齊桓公包容了與自己有過一箭之仇的管仲,任用他為宰相,在管仲的輔佐下,最終成就了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千秋偉業。清朝康熙年間,有一個在京城擔任禮部尚書的官員,名叫張英,他用一份包容大度的家書巧妙地化解了家人與鄰居之間因建房屋、爭地皮互不相讓而產生的矛盾,家書是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他包容鄰居,要求家里人把墻往后挪三尺,最后鄰居被感動了,也把墻往后挪三尺,兩戶人家之間留下了六尺的巷子,重修于好,結為世交,留下了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六尺巷傳奇”。
放下吧!包容吧!善待了別人,也釋懷了自己。包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給被包容的人,也賜福給包容的人。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包容絕不等同于懦弱和膽小,更不是無原則的退讓和縱容。對于超越道德底線、泯滅良知的行為,我們應該堅持原則,絕不包容,大膽地指出并勇敢地與之作斗爭。
老師們,同學們!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可是一個懂得包容的人,他的心能夠容得下整個世界。因為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共勉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盧梭的一句名言:包容是痛苦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
包容,讓生活更美好!
寬容和包容的感悟篇三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學校給我這么個機會,能在這里發言。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學會包容》。
我們大家能夠來到實驗中學任教,實在是一種緣分,我們要珍惜這種緣分,同事之間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包容是一門學問,學會包容的人,就學會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樂!包容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華,讓你的心靈得到凈化!
我們作為教書匠,圖的就是平安、快樂、和睦相處。看到實驗中學里的同行門能夠這樣和睦相處,實在是一種幸福。
寬容和包容的感悟篇四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包容》。
我們大家能夠來到鎮中讀書,實在是一種緣分,我們要珍惜這種緣分,同學之間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包容是一種文明與素質的表現,它能產生團結的力量,它能使人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增強,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當中,總是少不了包容和大度。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包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他無處不在。在自然中因為有了海洋的不棄滴水,才有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波瀾壯闊。歷史長河里,因為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才有了蜀國天下三分有其一。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誰都難免會犯錯,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諒解,需要的是包容。過分的指責與責罵,常會令我們感到無地自容,因此還會激怒我們犯下一個更大的錯。而當我們在犯錯的時候,別人給予我們包容與理解,我們會感到的溫馨,自尊心也得到了體諒,自尊心不容我們再去犯錯了。
包容別人的`過錯,不是欣賞別人的過錯,也不是成就別人去犯錯、鼓勵別人去犯錯,而是允許別人的過錯,讓別人更好地改過,而不是對他的指責、更不是對他人的冷嘲熱諷!
羅丹說過:"把愛拿走,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包容也是一樣的,如果將包容拿走,這世界上不知會有多少破碎的友誼等待重組,不知有多少破碎的親情等待重溫,不知有多少破碎的和平等待重補。所以,讓我們都將心里的那一份包容抓住,不要讓他溜掉。
包容是鎮中精神的特征,包容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一種氣質。同學們,別讓“包容”這顆充滿智慧的種子在心里擱置太久,時常給它澆澆水,讓它享受陽光吧,它需要長大。慢慢的,會發現,包容別人,自己是快樂的。我們作為鎮中的學生,看到同學們能這樣和睦相處,實在是一種幸福。
同學們,讓我們都做會包容的人吧,為我們鎮中的溫馨和諧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和努力。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們是鎮中的學子。學習是我們的天職,成才是我們的方向,多一份努力,少一份后悔,我們八年級八班全體同學,面對國旗莊嚴宣誓。
我宣誓:
以博學為標,以篤行為志,以尚德為榜, 以崇知為樣,對人感恩,對己克制,對事盡力,對物珍惜,刻苦學習,明禮誠信,加強鍛煉,全面發展。
宣誓完畢。
寬容和包容的感悟篇五
大家好!
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學會寬容別人,也是學會善待自我。包容是什么?包容是讓被一腳踩扁的紫羅蘭,在硬鞋底留下淡淡的芳香。包容是什么?包容是讓被議員們諷刺的林肯,在宴會上給予微笑的謙讓。包容是什么?包容讓被廉頗挑釁的藺相如,能夠不怒不驚,仍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種能讓我們的心靈活的自由與解放的精神。那怨恨又是什么?怨恨則是一種只能讓我們的心靈永遠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感覺。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個假期的早晨,我在電梯間遇到了一個大哥哥,他邊走邊看手中的報紙,并沒有看到對面的我。盡管我盡我最大的可能給他讓地兒,但無奈,電梯間的空間太小,我們還是撞在了一齊。
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座溝通的橋梁,它是丑陋的食物露出完美的一面;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門學問,它告訴人們:學會包容的人就等于學會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也懂得歡樂;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包容別人的過錯,不是欣賞別人犯錯,也不是成全別人犯錯,更不是鼓勵別人犯錯,而是允許別人犯錯,給予別人一個更好改過的機會!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寬廣的胸懷,是深沉的涵養,是洗去怨恨的圣水,是吹散痛苦的春風,是通向歡樂的地圖,是暖人心扉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