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詞夢江南篇一
(一)通過誦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當堂背會課文。
(二)鑒賞課文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先鋪寫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寫法及其表達效果。
(三)鑒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一)《哀江南》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后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發,動人心魄。
(二)《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這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想,表現了昔日神圣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
(一)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東曲阜)人,清代戲曲作家、詩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實際共44出),寫明末復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愛。成親之日,侯方域贈宮扇給香君作為定情之物。奸黨余孳阮大鋮為了拉攏侯方域,出重金置辦妝奩,被李香君堅決拒絕。阮大鋮惱羞成怒,對侯、李施加種種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揚州,投奔愛國將領史可法。阮大鋮仰仗權奸馬士英的勢力,逼迫李香君嫁給新任漕撫田仰,香君誓死不從,將頭撞破,血濺宮扇。侯方域之友點血在宮扇上畫成一枝桃花,所以稱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滅后,侯方域在棲霞山同李香君相會。這時,復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愛國將領史可法也壯烈犧牲了,他們相對嗟嘆,百感交集,懷著亡國之恨,割斷情根,雙雙出家。
劇本“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李愛情故事為線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獻資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動亂的社會現實,譴責了南明王朝昏王當朝,權奸掌柄,爭權奪利,置國家危亡于不顧的腐朽政治。
(二)情節結構。
《哀江南》是傳奇《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后重游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課文由七支曲子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后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沉郁、悲愴的基調。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重點寫明孝陵、明故宮的殘敗和秦淮一帶(包括長板橋和舊院)的冷落。通過對比,突出地表現了南明興亡的歷史變遷,寓寄了無限懷念故國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聲,寫蘇昆生憑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哀痛。結尾“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詩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點明全篇主旨。
(三)曲詞鑒賞。
通過對曲詞的鑒賞,主要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尾聲多用對偶、排比的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帶花桃”,描寫蘇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來的形象,點出他在南明滅亡后隱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頭秣陵重到”,“猛抬頭”三字不僅可以使人想見蘇昆生心懷亡國之痛、低頭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轉,表現了他的感情的急劇變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發現“秣陵重到”的情態。“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滅亡之前和滅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時間界限,引出蘇昆生目睹的南明滅亡之后南京的凄涼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懷舊傷今的寫景抒情基調。“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寫的是蘇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這里一連用“殘”、“廢”、“瘦”、“空”四個詞作修飾語。以“殘”修飾“軍”,使人想見敗軍潰逃的情形,這是虛寫,是因“廢壘”這一眼前實景而引起的聯想;“殘軍”與“瘦馬”也是虛實相對,前者為眼前之未見,后者為眼前之所見;昔日用于戰爭的“壘”“壕”,如今已“廢”“空”,又襯之以臥在空蕩蕩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馬,更顯凄涼。“村郭蕭條,城對著夕陽道”,本應是游人如織、笑語喧嘩的古城,如今卻是只剩“蕭條”,夕陽古道上,連個人影也見不著。這些描寫生動具體,寥寥數字,就真切地呈現了南京城郊戰后傷痕累累的凄涼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寫的是長板橋邊的景象。長板橋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風景十分優美,如今卻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橫跨青溪的半里長橋,如今已沒有一片紅板,而且秋水長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見剩下的一株彎彎的垂柳。夕陽殘照本來就顯得冷冷清清,而這夕陽殘照下的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與“一樹柳彎腰”互相映襯,愈顯冷清;一個“剩”字,尤其意味深長,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時過境遷、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這里只略加點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畫面,把人帶入十分悲涼的意境,用筆極簡,造境極精。
【離亭宴帶歇拍煞】一曲三個“眼看他”的疊用;使音韻整齊,語氣貫通,加重了語意,給人以今昔變化之大之快的生動快感。“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等對偶句、排比句的運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齊、節奏鮮明,語勢貫通,產生了情聲并茂的強烈表達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這套曲子先鋪寫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這是我國古典戲曲常用的藝術手法,它與詩歌的借景抒情有著明顯的不同。
以劉禹錫的《烏衣巷》為例。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為描寫南京現在的凄涼景象,借以抒發興亡之感,但《哀》與《烏》寫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寫整個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宮、秦淮一帶等各處的景象,是全景式的描寫;《烏》只寫烏衣巷一帶的景象,以小見大。《哀》與《烏》兩者都描寫了現在的凄涼景象,但《哀》比《烏》的今昔對比更顯露,更鮮明。《哀》在主要描寫現在的凄涼景象的同時,也有對過去繁華景象的描述(“俺曾見金陵玉階鶯啼曉,秦淮水謝花開早”“眼見他起朱樓”);《烏》只描寫現在的凄涼景象,對過去的繁華景象僅以“舊時”二字略加暗示。
抒情也不一樣。《哀》傷古懷舊,悲嘆南明王朝的衰亡,抒發親身遭受的亡國之痛,表現了深沉的故國情懷和強烈的民族感情;《烏》詠史懷古,以煊赫世族的沒落表現六朝的興亡,抒發對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的感慨,寓寄了應從中汲取歷史教訓的深意。《哀》先集中筆墨寫景,寓情于景,景中見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烏》“用筆極曲”,詩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于景物描寫之中。
詩詞夢江南篇二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眼中的江南,似乎成為了我心中的江南應有的樣子,江南美景常入夢,使我心馳神往。
昔時的江南。吳儂軟語在耳邊縈繞,青石板鋪就的小道上,隨處可見撐著油紙傘的窈窕身影在悠悠漫步。蜿蜒的河流穿城繞巷,叮咚的河水滋潤著沿岸的人家。
猝然間,夢醒了,我不知何以表述內心的澎湃,只得長嘆一聲——
能不憶江南?能不憶江南!
詩詞夢江南篇三
生活在江南一個不起眼的小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書中的江南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總想著有一天也能煙花三月下揚州,去領略碧波蕩漾,柳絮飄飛,煙雨蒙蒙,古鎮青石。
說起來,我也住在江南,可我從未感到過江南那如水的氣息,那些文人騷客興筆拈來的詩詞歌賦在這絲毫得不到體現。
不經意間有些許怨恨,卻也說不出是什么。興許是看多了書中那美不勝收的江南,總覺得它應該有著“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動人。春天應該是“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輕盈;夏日應該是“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秀麗;秋季應是“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的輕悵,冬日應是“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的素美。
可當樹木增加了十七年的年輪,我依舊感覺不到,我看到的只是幾片單薄的新芽在春天依舊干冷的風中瑟瑟發抖,汽車呼嘯而過,揚起一陣塵土;我聽到的只是幾聲單調的知了,驕陽似火,無情的舔噬著空氣間的水汽;我觸摸到的只是如糙紙般的枯枝殘葉和翻卷的樹皮,不時地幾場小雨更添一分陰冷;我發覺在樹枝上孤獨的幾朵臘梅花苞只是凝固在那,不見其綻放,冷風呼嘯,卷夾著灰塵與石子,吹得人生疼。
這哪是我的江南,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叫囂著不愿承認。
可我又該到哪去找尋?瀲滟西子,平湖秋月,橋弄亭堂,這些古巧與秀美是屬于蘇杭的;纖云弄巧,飛星傳恨,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西湖邊,水漫金山,雷鋒塔下素珍許仙情動天地,這也是屬于蘇杭的。那么,屬于這小小的城的,屬于我的江南又在哪呢。
內心深處有一小小的聲音在呼喊,在召喚著我去仔細看看這座養育了我十多年的小城。
我終于認真省示,走出家門,走過每一處土地,去看,去聽,去找尋“江南”的蹤跡。
我看見元暢樓上艾青題的那幾個蒼勁的大字“八詠樓”,古老的墻壁上殘留著易安“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蕩氣回腸的詞。我看見婺江邊垂柳綠意盎然,聽見鳥雀在綠蔭間合鳴,悠閑的路人在石子路說笑著,我忽而發現一個不同的江南,她不像行如弱柳扶風的黛玉,有著玉成天然的柔美,她有著屬于自己的俠骨和微澀的青綠。
我聽見鳥雀互鳴,聽見人們的歡聲笑語。這片小小的土地上雖然沒有管瑟琴弦撩動人心,沒有美麗的傳說和華麗的詩句,但也曾孕育過杰出的詩人,他們不是生活在唐風宋雨中,沒有“春將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朝生”的良辰美景,他們在艱苦的環境卻依然有詩情,更有堅毅的血肉,在寒冷封鎖著中國的時候,依然向太陽,把靈魂沐浴在陽光中。這里沒有如水的江南風情,卻有著民族的靈魂。
我突然展開笑靨,我曾經執著的追求了十七年的江南,堅信只有水鄉古鎮,曲院風荷才是江南的氣息,忽而發現我一直迷茫著,我僅僅只是沉浸在詩詞里那被美化過的江南臆想里,忽視了身邊,忽視了生活中潛藏著的江南,這獨特的,有著血肉的,屬于我的故鄉,屬于我的江南。
什么彩舟云淡,星河鶩起,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人間美景就交與蘇杭吧,金華這座小小的城市只要一條并不清澈的婺江溫婉的流淌,樹木花草肆意的彌漫著大片大片的綠意便足矣。
我走在路上,看兩旁的法國梧桐慵懶的沐浴著陽光,看天空中散落著幾朵白云,我忽而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我的江南,屬于我的那平凡而閑散,卻有著血肉有著純粹的靈魂的江南。
詩詞夢江南篇四
晚意微醺,秋水輕寒。夕陽斜,灑了一江的波影。
烏蓬槳聲,漁歌悠悠的南去;穿過那尾小小的拱橋,瀲滟了江南的含蓄。粉墻黛瓦的小樓倚靠在水邊。那青山綠水給江南的.含蓄,添了幾分悠悠的醉意。
漫步江南。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韋莊的菩薩蠻在心中縈繞,那江南的水韻便壓出來了。風追煙花雨,洇染了詩意。你醉臥江南煙雨,提筆,聞著那若有若無的墨香,便沉淪在江南里了。醒了,才發現早已提出了;,詩的句句、字字,無不是江南。
江南的小橋,構成了獨特的江南水鄉風情,如詩如畫。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女子,總是在恬靜的古鎮,幽深的古巷里追尋著江南女子如同迷朦飄渺、如同蓮花般清新雋永,超凡脫俗的迷夢。
細雨迷蒙,你踏一葉輕舟;撐一把紙傘,在那拱橋底下淺笑盈盈;墨發飛揚,眼眸里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閑愁;衣袂翻飛,飄逸的似雨中翩飛的蝶兒。
你打從江南走來,在雨中在纏綿的雨中,如春雨般輕盈的你,輕輕地走進我的心中,如江南的春雨淅淅瀝瀝悄無聲息。水秀山清眉遠長,歸來閑倚小閣窗。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
聞聽江南是酒鄉,路上行人欲斷腸。誰知江南無醉意,笑看春風十里香。
“初見驚艷,再見依然”,初見,驚艷。驀然回首,笑語盈盈。
到底是你醉了江南,還是江南醉了你?
詩詞夢江南篇五
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江南地區的開發還是本課的難點。
討論法、問題導學法
]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多媒體
]1課時
新授課
1、復習提問上節內容:三國建立的基本情況
2、導入新課:
回顧上課的內容,想一想:三國鼎立局面能否長久?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3、講授新課: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既然三國不能長久,那是怎樣結束的?(學生讀書思考并回答)
說一說,西晉是如何建立的?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嗎?
想一想:為什么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學生討論,引出少數民族內遷)
分析:民族內遷的意義。(課外延伸)
二、淝水之戰
用成語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戰。
學生讀書回答: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各自擁有的兵力、最后的結果
如何?戰后南北雙方狀況如何?引出東晉、南朝的建立。
動腦筋: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么?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根據你的所見所聞,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經濟更發達?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達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出示材料(材料一:見課本提示框。材料二,見課本p129。)
引出江南地區開發的有利條件(地理條件、政治條件)和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
4、全課小結:指導動手學生整理本課的歷史線索。
5、作業設置:想一想,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
一、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都:建康
二、從420年到589年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些朝代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原因:
a、北方人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許多良田
詩詞夢江南篇六
白頭老叟泣且言:
祿山未亂入梨園。
能彈琵琶和法曲,
多在華清隨至尊。
是時天下太平久,
年年十月坐朝元。
千官起居環珮合,
萬國會同車馬奔。
金鈿照耀石甕寺,
蘭麝熏煮溫湯源。
貴妃宛轉侍君側,
體弱不勝珠翠繁。
冬雪飄飖錦袍暖,
春風蕩漾霓裳翻。
歡娛未足燕寇至,
弓勁馬肥胡語喧。
豳土人遷避夷狄,
鼎湖龍去哭軒轅。
從此漂淪落南土,
萬人死盡一身存。
秋風江上浪無限,
暮雨舟中酒一樽。
涸魚久失風波勢,
枯草曾沾雨露恩。
我自秦來君莫問,
驪山渭水如荒村。
新豐樹老籠明月,
長生殿暗鎖青云。
紅葉紛紛蓋欹瓦,
綠苔重重封環垣。
唯有中官作宮使,
每年寒食一開門。
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標志,此后這個一度繁榮富強的王朝走上了下坡路。此詩通過與天寶老樂師的對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亂前后數十年間社會的巨大變化。昔盛今衰,國家治亂,皆從天寶樂叟的對談中娓娓道出。
詩詞夢江南篇七
我的家鄉是煙臺,那里盛產海鮮、水果等。最有名的是蘋果,來過煙臺的人就一定吃過蘋果。另外,海鮮也非常可口,那是因為我們煙臺離海很近。煙臺的四季更是美如畫,非常引人注目。
春天,泉水叮咚,清風似水,白云點點,碧空如洗。美麗的景物煥然一新。草綠油油的,花紅彤彤的。冰雪融化,那寒冷的冬天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夏天,天氣炎熱,熱得人們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海邊成了人們的游樂場,人們在海中游泳,歡笑聲震耳欲聾。再看海面,一陣陣海浪像一個個田徑運動員,奔跑到沙灘里。風小的時候,海面上很平靜。風大了,海面就洶涌澎湃千萬里。海浪嘩嘩的響著,像一首動聽的鋼琴曲。
秋天,人們最喜歡的蘋果熟了。秋風把一片片樹葉吹落在地上,就像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地毯。無邊無際的稻田里,蘋果熟了,梨熟了。站在遠處,可見人們興高采烈地摘蘋果……然后背著大籃子高高興興地回家。此時,燕子飛向了南方,螞蟻已經鉆進土里,準備冬眠。
冬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天上轉眼間下起了鵝毛大雪,城市里、鄉村里一片白茫茫的。在草地上、學校操場上……到處有孩子嬉笑玩雪。孩子們有的在滑雪,有的在堆雪人,還有的在打雪仗。孩子們一起玩著,開心極了。
我愛我的家鄉—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