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演講稿素質教育篇一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內誠于心、外信于人》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說:“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史,廣為流傳。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對于我們來說,誠信更多的是體現在日常的工作和與人相處的過程中。
我們的老師常說:一個人的誠信比專業能力更重要。誠然,專業能力是很重要,但是能力不足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將勤補拙。而誠信不足,必將無立足之地,再出色也于事無補。
所謂“內誠于心”是指內在的一種品質、信念;“外信于人”是指在與他人或社會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行為及其價值指向。所以“誠實”和“守信”是相互統一的,守信是以誠實為基礎的,離開了誠實就無所謂守信。“狼來了”的故事人人皆知,那個放羊的小孩最終為他自己的不誠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在別人眼里他已經沒有誠信可言。
我常常會想起一個古老的故事:古時候,一國王為了挑選一位誠實的男孩做他的繼承者,便把煮熟的種子發給每一個小男孩,并特意指出誰種出來的花最美,誰就能繼承王位。半年后,幾乎每一個人都捧來了一盆五彩奪目的鮮花,只有一個男孩子,低垂著頭,捧著只裝有泥土的花盆。于是,這個誠實的男孩就理所當然成了國王。
故事很簡單,卻告訴了世人一個深刻的道理:擁有誠信,終將擁有機遇和成功。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班級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班級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就必須有良好的誠信形象。
樹立誠信意識要從每個人做起。高明權主任在一次會議中指出:“一個學生,如果缺少誠信,就會影響班級的形象,影響學校的形象,降低學校的競爭力。”誠信說到底已經不是個人的事情了,我們不僅要“誠于心”、“誠于班級”,還要“誠于學校”。對學校的誠信,表現在尊師守紀、熱愛學習,不做有損學校利益的事情。
誠信意識需要得到廣泛的普及,這不是一種思維,而是一種自覺的理念。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遵守對別人的承諾開始,攜起手來,共同創建開滿誠信之花的校園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演講稿素質教育篇二
大家好!
同學們,記得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這句話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道德的重要性。
道德,就好似一個人的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就無生命可言。道德其實無處不在,它就在我們身邊,近得觸手可得!道德是最美麗的花朵,最圣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一滴水蘊藏著大海的本質,一束光反射了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提高分辨是非、區分善惡的能力,才能有正確的道德選擇與正確的道德行為,成為真正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道德是最美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的清香;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會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會收獲一個品格。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會傳遞著豐富的道德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舉手投足的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這樣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一次次地得到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湖。
同學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向著人生的前方大步流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演講稿素質教育篇三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聞名,無論是古代各民族之間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亦或是現代各國之間的乒乓外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無不證明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那么為什么我們會成為禮儀之邦呢?我認為是因為公民的素養,公民素養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大的基石。“四書五經”一直是古代文人的最基本教科書,其中就包括《禮記》,一本就詳細講了“禮儀”方面問題的書。禮儀作為多數人必須掌握的一個方面使公民素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也是漢成為中華大地第一個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的“開元盛世”也是一樣,上到君王,下到貧民百姓,禮儀素養滲入每個家庭里,并發揮著重要作用。“康乾盛世”的時候,不說士大夫貴族,就是田野里的放牛兒郎,都在嘴里吟誦著從學堂聽來的“三字經”。
如此可見,公民的素養是國家強大最重要的因素。你可能不需要滿腹經綸但一定要有禮貌、有素養,待人處事體現家教,體現一個家庭的素養。成龍演唱的《國家》里有一句歌詞“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因此,每個家庭的素養提高了,國家的實力也定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民族的復興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從幾年前中國孩子在金字塔上刻字,到20__年中國球迷出國看球自覺收拾自己位置上的垃圾;從大學生扶跌倒老人被訛錢,到洪水中好心路人撈起被沖走的嬰兒;從對跳樓者的起哄,到勇敢接住墜樓的孩子;從冷血旁觀,到理性分析;表面上是公民素養的提高,背后是中國國力的提升和中華民族的復興。
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一個公民素質的低谷時期,而這個時期是在我們經歷了西方不懷好意的侵略以后。文人學者帶著傳統的、中華的素養去友好地對待外來者,卻發現不僅沒有被以禮相待反而還讓那些外來侵略者得寸進尺,所以多數人干脆拋棄原來的傳統,使公民的素養到達了一個低谷,之后的是對傳統素養的又一次更大規模的破壞,使我們的公民素養達到了一個谷底。實際上,國力的衰弱并非是因為傳統素養的束縛,而是因為“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沒有開拓眼界,才造成與世界脫軌的情況。因此我們既要保持自己優良的傳統,也不要籠統排外,要吸收外國的優良文化。
演講稿素質教育篇四
她有一頭黑發,一雙小而迷人的眼睛,一張小嘴,一個矮個子。她是一盞明燈,偷偷指引著我們————這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師:王老師。
王老師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師。她平易近人,雖然是班主任,但很少批評同學;她善解人意,連老師都會站在我們的角度思考;她知識淵博,即使什么都知道,也從不擺架子。
人們把他們的老師比作蠟燭和園丁。這些比喻自然而親切,但我覺得我的王老師更像是一本多功能的書。在課堂上,她是一本書《百科全書》。所有的問題都會向她解決,大家都會服氣;上課的時候,王老師成了《幽默大全》這本書,經常用一些比喻,諷刺的話讓我們發笑;在生活中,王先生自然成了我們的《三十六計》。同學之間難免會有一些沖突,作為班長,我也經常會不知所措。這時候王先生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學生解決矛盾。王老師還是一本《思想品德》。她不僅會教我們文化知識,還會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演講稿素質教育篇五
有素養的觀眾首先要安靜。一定自始至終地保持安靜。就算是一群好朋友坐在一起,也不應在此喋喋不休地聊天,哪怕是竊竊私語也不應該,因為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看演出,哪怕是輕微的響動也會影響周圍的觀眾。同樣,每個班里的節目都是經過很漫長辛苦的一段時間排練出來的,像舞蹈,合唱等。四十多個人都集合在一起多不容易啊,大家相互配合,相互指正,最后才出現了一個節目。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表演者在舞臺上辛苦的表演,如果有人在下面吵吵鬧鬧,臺上的人會是什么心情。
有素養的觀眾要學會尊重。就拿前幾天的“因為愛”小樂團在小禮堂演出時,有些同學等到開場后才匆匆趕到,在通道間來回穿梭,有些同學就坐后與旁邊的同學聊天,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觀看。更有些同學因為趕時間,在演出未結束時就背著書包走了。這時臺上的演員怎么想,也許在他們演出最興起的時候走了,他們多失落啊。
有素養的觀眾要學會文明。文明的觀眾不要喝倒彩,這個方面在我們這次藝術節里做的也不錯。同學們都是真誠的去為選手們喝彩。許多同學一到看球賽時就情緒激動。大家都為自己的隊伍加油助威。運動員們也奮力地爭搶,奮力的得分。裁判們也仔細地判罰。但是這樣,也會有失誤發生,這時,就有些同學會與裁判及對手發生口角,甚至有不文明詞語出現。這其實是很影響場上隊員的心情的,他們會有更多的壓力,以至水平不能發揮到最好。進而兩敗俱傷。
生機勃勃,楊柳依依。在這個五月,希望大家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觀眾,一起觀看接下來的一次次活動,創造出良好的氛圍。
謝謝大家!
演講稿素質教育篇六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品位經典》。
卡爾維諾曾在《為什么要讀經典》中提出這樣的定義: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的讀”的書。而后他又說:經典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經典是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
也許是因為太年輕吧,我實在無法理解究竟什么樣的書才能被稱之為經典。在我看來,那些能讓我怦然心動、與之產生細微情感共鳴的書,就是我的經典。每當我從厚厚的復習資料中翻出心愛的散文時,總會有一種親切感。總為那些溫馨、樸素的文字而心動。日日夜夜,我在書中尋溯著沉睡在心底的聲音。
我與讀書,其實是一種關系。用心感受,是我讀書的方式;思考生活,是我讀書的結果。在小學,我所讀的書并不多,一些感恩的書籍是我貧乏讀書世界的全部。我可憐的在那些敘說母愛如何偉大的窄小感動中進退,直到有一天,我認識了張曉風。
就像寶玉初見黛玉一樣,不見眉眼,不見肌膚,只是神情恍惚地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他又解釋道:“雖沒有見過,卻看著面善,心里到像是遠別重逢一般。”張曉風的文字對于我就是這樣。她的文字,像冬日和熙的陽光,一直照到我內心的陰暗處。在她的文章世界里,沒有污穢,沒有喧囂,只有寧靜,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
從生活的每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出發,引發對生活的點點思考。在張曉風的文集里,我找到了自己最本真的愿望和快樂。
或許是處于叛逆時期的原因吧,最近一直不太愿意與家人溝通。聽著媽媽在緊鎖的房門外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叫我出去吃飯,我卻更加心煩。無意中看到了書桌上那本只露出小小的一個角、被一大摞作業壓在最底層的張曉風文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抽出來。被繁重的學習任務踩在腳下的我,已記不清有多久沒再理會它了。但那熟悉的文字卻依然使我感到溫暖。那篇簡短的《尋人啟示》使我沉思了良久。張曉風在《尋人啟事》中說:孩子長大了,必須有所承受,有所承載,我所熟知的一度握在我手里的那雙小手有如飛鳥,在翩飛中消失了。從她的這句話中,我讀出了一個母親面對成長中逐漸變化的孩子的悵然和無奈。我的母親不也如此嗎?面對這樣一個自閉叛逆的女兒,她有多少無奈和悵然啊。輕輕地打開門,我知道該怎么做了。像曉風說的,一個吻,一個擁抱,都是母親莫大的幸福。
演講稿素質教育篇七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好!
提高文明素質,改掉不良習慣,勢在必行
我們要參與到“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中。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活動中帶個好頭。要從具體的事情抓起,把“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從長遠著眼,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日常的具體行為抓起。
抓好“十不”以改掉不良的惡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即不隨地吐痰便溺;不亂扔臟物廢物;不說粗話臟話;不亂貼亂畫;不攀折花木;不損害公物;不違反交通規則;不打架斗毆;不吸煙;不沾染黃、賭、毒。
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通過開展“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強科普和法制教育,深入學習宣傳《管理守則》,《文明守則》等,不斷提高文明道德水平,增加自我保護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堅持同封建迷信、反科學、偽科學和邪教做斗爭。
要選準切入點,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使“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貫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要把“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與“文明行業”活動結合起來,做到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要從現在開始,從自我開始,要從一點一滴抓起,常抓不懈。一切遺風陋習要堅決改掉,一切高尚的道德風尚要大力弘揚。做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要 修身養性,讓自己擁有一顆愛心。愛心能使自己高尚,快樂,能讓別人愉悅,享受。要確立合適的積極的人生目標,讓自己擁有一個通過努力可以達成的理想和目 標。與社會共進,與集體相融,不孤傲也不喪失原則。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點,確定自己獨特的人生目標,然后在目標的指引下,一步步努力實現,不要 操之過急,更不要總是追求“最好”,也不要模仿他人隨便確定自己的目標,無論是為了求知,為了真情,還是為了影響力,財富,創新,道德等等,我們對自己要 有正確定位。
我們要爭取做一名優秀的大學生,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