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音樂教案童年篇一
課改以來,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尤其是公開課上,大量引用了美術、影視、戲劇等姊妹藝術與非藝術學科內容輔助音樂教學,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生動也更豐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認地存在濫用、泛用、為形式而用等運用不當的問題,這從根本上忽略了音樂一、主題與背景課改以來,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尤其是公開課上,大量引用了美術、影視、戲劇等姊妹藝術與非藝術學科內容輔助音樂教學,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生動也更豐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認地存在濫用、泛用、為形式而用等運用不當的問題,這從根本上忽略了音樂教學的“音樂本質”。因此,該如何合理、適當地運用姊妹藝術等學科綜合的內容,便成了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問題。
在一節學唱歌曲《過新年》的公開課上,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是學唱歌曲并能歌表演。就這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綜合匯報表演”,為了上出新意我特意安排學生分不同的小組進行剪窗花、畫新年、做賀卡、詩朗誦、編兒歌等活動。由于形式多樣豐富,學生興致勃勃、激情高漲。
忽然,我看到有一個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眼睛里充滿了疑惑。我不動聲色地走了過去,問道:“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嗎?”小男孩眨了眨大眼睛,皺著眉認真地對我說:“老師,我們是在上音樂課嗎?”“是啊!”我好笑地看著他。“為什么音樂課會人那么多人畫畫、剪紙,還有做賀卡的,我覺得這像一節美術課呀!”我半蹲著的身子,因為他天真、樸實的話頓時僵在那里!
對啊!這是節“音樂課”,怎么讓我上成美術課了。回過神來,我迅速走到講臺邊,對已經準備了好一段時間的學生說:“小朋友們,你們都完成了嗎?如果沒有完成的,請下課再去完成好嗎?”“老師!還沒畫完呢!讓我們再畫一會兒吧!”“老師!等會,兒歌還沒編完!”學生都堅持不懈地想要使自己的作品完美無缺。不忍打斷他們,我就焦急地等了一會兒。
過了幾分鐘,他們總算基本完成了。在成果展示的時候,學生個個滿懷欣喜。在音樂聲中,他們有的表演著,有的捧出自己的的作品得意地展示著。“小朋友,老師和同學們都已經欣賞了你的優秀作品,現在請把你的作品等放進去。最后,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歌曲吧!”說著,我就彈起了鋼琴,可很多學生還沉靜在欣賞作品成功的喜悅中,難以回過神來。七零八落地開始表演唱以后,我發現學生裝唱的時候,感情還不夠到位,沒有真正的融入歌曲;表演的時候,很多人的動作不夠協調,也不敢放開地大膽地跳起來。
以上綜合匯報表演這一課堂環節,雖然教師運用了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各種實踐形式剪窗花、畫新年、做賀卡、詩朗誦、編兒歌等,多樣的形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這樣的綜合教學,并沒有完成本課“學會歌曲《新年好》并能歌表演”這一基本教學目標,導致了教師執教的有失偏頗。從本質上說,該教學環節的內容安排與音樂沒有密切聯系,脫離了“以音樂為本”的基本原則,脫離了“音樂”這一課堂的“主線”。
新課程提倡各類學科的綜合以后,音樂教學尤其是欣賞教學中出現了音樂與戲劇、音樂與影視、音樂與美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各科綜合的運用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也是課改帶來的新成果。《新課標》同時也指出“在實施中,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若綜合教學占用過多的時間,引用過多的形式而脫離音樂主線,阻礙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會偏離《新課標》,成為我們教學的敗筆。因此在實施綜合教學時,我們必須注意各科運用的“時機”、“程度”和綜合教學的“運用目的”。
《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所設計的音樂課的任何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為音樂“審美教育”這一核心內容“服務”。加教師在具體安排以上歌曲的綜合匯報課時,可以安排成舞蹈編排小組、樂器伴奏小組、合唱演繹小組等與音樂有密切聯系的教學環節,另外再加入個別非藝術類的教學環節,沒必要用則不用。我認為教師要注意不管綜合教學能引起多大的教學效果,在需要的時候才適時地用;與音樂聯系不太緊密的環節不能安排太多的時間;教學設計更應該圍繞教學的目標、圍繞音樂的目的進行展開,不能為了使課堂看起來光彩奪目而喧賓奪主。
音樂教案童年篇二
《四季童趣》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充滿童趣的歌曲,把孩子們在春風中放飛風箏和秋天打棗、摘蘋果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
因為歌曲中出現了大量的`休止符,而且在后半拍,難度相當大。于是,我采用了“聽唱法”,讓學生在每一次聆聽中帶著不同的問題聽。幾遍下來,我開始用琴帶唱了。在教唱這兩小節時,問題出現了。
2202321|5———|
笑聲呀飛上天
再次翻看教參、分析:歌曲第1—4小節與第5—8小節旋律的變化重復,使得曲調富于跳躍感。那么,造成跳躍效果的,就是帶有休止符的切分節奏了。也就是說,把休止符去掉的話,這種跳躍的感覺就沒有,沒有這種跳躍的感覺,孩子的童真、童趣就不能很好的表現出來。
那么,我是如何解決了這個難點呢?
1)聽——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
2)跟琴唱——熟悉全曲,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感覺,對錯的地方不及時解決。
3)對比唱——解決難點
4)動作代替00——點頭、吸氣
難點就這樣被我們學生輕易地解決了。
音樂教案童年篇三
我認為音樂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識譜問題和喊唱問題。
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們感興趣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無趣,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學生普遍喜歡唱歌詞,不喜歡唱歌譜,有的學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詞、旋律的能力相當強,但是讓其唱譜卻感到吃力。
教學時我認為應該提高學生識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若能對歌譜感生興趣、喜愛唱譜,那學習歌譜就不會被動。因此我采用游戲法,幫助學生識別音符的唱名和時值。
在音樂教學中首先要有正確的音樂教學目標并且表述應明確、具體和簡潔,主要涵蓋本課時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過程及要達到的程度和水平。教學目標由單向變成多維是音樂新課程同傳統音樂課程在目標上的另一個重要區別。以往,音樂教學目標重點關注的是知識與技能方面,例如,“學習sol,mi兩音,能夠唱準它們的音高。用sol,mi兩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創造簡單的旋律”,“指導學生準確和諧地唱好這首歌曲。通過欣賞及講解使學生掌握大合唱的有關知識,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標缺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過程與方法”維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 “知識與技能”維度。正確的目標確立方式應該是三個維度的表述。
在音樂教學中,經常聽到學生唱歌不是唱出來的,而是用喉嚨“喊”出來的。這種歌聲聽似熱情高漲、情緒激動,具有 “響亮”的效果,但歌唱的持久性差,不柔和,蒼白,歌聲缺少美感。在教學中應向學生講明大聲喊唱是不好的歌唱習慣。然后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聲音訓練,注重閉口音的發聲訓練,用“lu”字哼唱,創編一些簡短的曲調,學生易接受又愛唱,聲音也易得到統一。在歌唱中對同學們加強集體觀念教育,講清全班就是一個整體,如一個合唱隊,要求整齊統一。如果為突出個人而大聲喊唱,就會破壞全班歌聲的統一和諧,讓學生注意自己的聲音融于集體的歌聲之中。
音樂教案童年篇四
這是一節小學三年級下學期的歌曲教學,本課以“春天”為主題,通過學生“說春天,模仿春天的聲音,唱春天,表現春天”等幾個環節的落實,讓學生通過說說、唱唱、演演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春意盎然的音樂世界。
從一開始我就選用了學生所熟悉、喜愛的歌曲《小雨沙沙》作為律動音樂,激發學習興趣。這一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接著聽賞了歡快的《嘀哩嘀哩》,通過讓學生聽激發了學生找春天的興趣。課堂導入是這樣的:春天的朋友們想和我們開個音樂會,他們組成了一支春之聲樂團,今天他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節目,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因為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大部分同學也會唱,因此我要創設情境,吸引學生。)
由于每個學生的條件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有時會超出教師的預想,這是教師預料不到的,因此,教師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時刻以“學生為主體”,能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不足之處是孩子在演唱個別樂句時唱得不夠準確,需要多加練習。另外在唱幾個像聲詞的強弱的時候,唱得很模糊,因此我就讓學生學會有節奏地讀歌詞,這樣下來效果好多了。其實這點并不是很難,關鍵是學生不夠認真,想著自己會唱了,連課本都不看,可見學生的態度是不夠端正的。
歌曲唱會后,為了讓學生完整的記住歌詞,我想大家都喜歡樂隊組合不是,我就問學生一個樂隊都需要那些人組成呢?當時大家被我的問題難住了,我接著就引導大家,在這場音樂會里誰是樂隊的主唱,誰是樂隊的鍵盤手,誰是激情的鼓手,誰又是忠實的fanas呢?這下學生明白了,七嘴八舌就說開了,雖說課堂有些亂,但是孩子們思考了認真地去想問題了,這就是進步。其實,作為老師我們就是要這樣一步步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才會圍著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對歌詞進行連線,效果很好,歌詞很快就記好了。
孩子們很喜歡音響探索的游戲,聽的時候也非常地認真,能很清楚地從生活中找到相像的聲音加以模仿。我舉了很多自然界中的風聲、雨聲、雷電聲、流水聲等等。讓學生來模仿我的節奏,我稱為是“照鏡子”的游戲,我用鼓打了一串節奏,讓學生來模仿大家的興趣很高,剛開始有同學老出錯,精神不夠集中,但通過幾次反復的打大家都打得很整齊,有些同學為了讓我聽到他的聲音故意打的特別響,手都打疼了,可見大家的興趣多么強烈,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執著,今后可多讓孩子創造性地模仿各種聲音。
本節課我嘗試由淺入深,通過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感受春天。整個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通過聽、動、唱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民主教學是營造綠色教學的生命線。上完課,我就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是——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我們老師往往想民主教學,但又不敢真正做到民主。擔心學生放了收不回,又擔心學生不能勝任民主的學習方式,還擔心自己控制不了民主的教學局面。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在探索春天的音響時,讓學生用人聲來模仿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雷電聲、流水聲等等。學生的模仿真實惟妙惟肖、五花八門。因此,越是民主的課堂教學,越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也越會表現自己。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學生才會感到心理的安全,才會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
在音樂新課堂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積極創造學生樂于參與合作的情境,努力激發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和愛學的強烈學習欲望,精心設計教學情景,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促使學生做好合作的學習準備,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音樂教案童年篇五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后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在開學以來的六年級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分組討論,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六年級的學生即將步入初中,到新的環境中去,因此在課堂上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還是至關重要的,這樣長期下去,就會對他的生活習慣和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還在課本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增添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邁入校門,還未形成“集體”的觀念,多以自我為中心,而因年級低很難開展課堂討論,所以通過歌曲學習,如《你、我、他》、《上學歌》、《巧巧手》、音樂劇《小熊請客》等,就可以抓住其中的“團結、友愛,互助”的中心進行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
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在教材內容的限定下,發展故事情節。如音樂劇《小熊請客》中小狐貍的角色,因為教材中的定位是貪吃、懶惰、不團結的“反面”角色,小同學們都不愿意接受它。可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小狐貍不僅在小貓、小黃狗、小雞的批評下慚愧的低下了頭,還被小熊連同其他伙伴一起邀請到家里做客,最終學生們說:“小狐貍知錯就改,是好孩子”、“我們可以原諒它”等。結果,這個“小狐貍”從“反面”角色搖身變成了最具挑戰性的角色,也成了學生們最關注的角色。這樣的設計,使故事產生多種結果,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教學目標得到解決。
上課前,我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并寫了詳細的教案(包括過渡語言等)。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達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基本達到。
一節六年級的課上,音樂教室里飛進了一只大蝴蝶,學生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向蝴蝶了,當時正在進行課后的綜合訓練,我自行設計的根據節奏填歌詞的活動,見到此景,我靈機一動,便引導學生發現大自然的美,以“自然”為主題來創作歌詞,結果,真的有一部分學生以“蝴蝶”為題,創作出了歌詞。這樣不僅使課堂學習變的生動,結合了實際,也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與藝術的關系。
教學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后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在小學一年級《生活里的聲音》一課中,我帶來了自己的水杯,問學生如何能夠讓它發出聲音?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敲打,有說拍,有說摔碎,最后我引導他們分成小組討論,每組至少說出兩種讓水杯發出聲音的辦法,然后派代表到前面演示(當然,除了那種“摔碎”的方法)。然后帶領學生進行“藏寶”游戲,既一個學生藏“寶”,另一個學生找“寶”,藏“寶”的學生關注找“寶”的學生,同時還控制鼓聲,當找“寶”學生靠近“寶藏”時,他就用強力擊鼓,表示危險和緊張,離“寶藏”遠時,就弱擊,培養了學生對聲音的覺察能力。
通過反思這一課后,我認識到要善于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巧妙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經過教學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作為一名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音樂教案童年篇六
通過實踐活動,現在我就從優勢和不足這兩方面來談一談。
本次活動目標是幼兒能夠合著音樂的節拍創編各種搓元宵的動作以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在前反思中我就是想期望通過活動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在音樂的伴奏下創編撮元宵動作,培養愛勞動的好習慣,增加參與活動的自信心。現在看來幼兒還是能夠比較大膽地在音樂伴奏下創編各種動作,這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因為上一個活動我們進行了實踐活動《搓元宵》,所以他們才會有這么豐富的搓元宵動作,才會真情地流露出“揉,揉,揉成團。 搓,搓,搓元宵”等等語言。當然,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如何與節奏相符的困惑。當幼兒說出某個動作后我就及時地配上語言節奏,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動作,感受并表現音樂的強弱、快慢。幫助幼兒理解動作與節奏的關系。
材料:為了能夠引發孩子的搓元宵經驗,使活動的過程更加富有生活性、情景性。我和幼兒共同收集了許多的搓元宵活動的圖片等,引導幼兒說出搓元宵的相關內容。一方面可以增強情境性,另一方面達到調控的作用。
方法:在這個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中,我努力將孩子們推向前臺,采用讓孩子教孩子的方法來豐富自己的舞蹈語匯。我自始自終在觀察孩子動作的基礎上對孩子的動作用語言、節奏、肢體來擴大與提升。同時,為了防止動作的枯燥,我抓住孩子的瞬間引領他們兩兩搓,不同方位的搓。并在語言節奏的支配下盡可能地使孩子的動作與音樂相穩合。在以往的舞蹈教學中,印入我腦海的目標是通過多種方法讓孩子學會舞蹈。而如今通過對二期課改精神的學習與實踐,我懂得了會學遠比學會來得重要。因此,在活動中不注重技能的掌握,而是讓幼兒自由探索習得的經驗。
我能撲捉孩子的瞬間,引領孩子進行兩兩合作、互相搓。滿足了他們的愿望。音樂結束時小朋友集 體做湯圓的造型,把活動推向了高潮,整個活動氛圍很好,孩子們情緒高漲。
整個活動中我有些著急,體現在當幼兒還沉浸在自主搓元宵的快樂時我應該順應孩子的需要,再讓他們體驗一次。
音樂教案童年篇七
做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
這一課里出現了要求學生進行二聲部練習的音樂實踐活動。我在備課時已經作好了思想準備,不要對剛接觸二聲部的學生報太大的希望,二聲部的訓練是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盡管如此,在教授時我還是被學生弄得焦頭濫額。本來唱得很好的高低聲部,一但合起來就是變音變調。看來以后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應先給他們多練習音程,多聽聽合唱歌曲,在大腦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這樣有助于學生二聲部歌曲的演唱訓練。
在學習樂理知識的時,從基礎抓起,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學生逐漸就會有進步的。我還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學生讀譜能力有明顯提高。
音樂教案童年篇八
《快樂的舞蹈》一課旨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識和方法進行感性表現,充分宣泄他們的快樂情緒。能讓學生在快樂的音樂舞蹈聲中畫一副快樂舞蹈的圖畫,并在繪畫中感受舞蹈的快樂。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以回憶和模仿結合的方式,用速寫的形式畫出人物的動態。
首先,從備課,準備教具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與設計;從教學過程來看,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與教學形式,來引導與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習目標比較明確。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能夠抓住學生的心理,以舞蹈視頻為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讓學生模仿舞蹈動作時能讓學生直觀的看到人物舞蹈動作的姿態。示范畫也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色彩的運用和構圖。本節課也相應的存在一點遺憾,歸納如下:首先,在導入部分,在學生模仿時如果能用課件出示幾種舞蹈動作的圖片的話,學生就有了一個參照物,便于學生模仿。其次在示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紙的顏色的選擇,以至于后面的學生根本就看不清楚看的什么,所以示范這里沒有啟到相應的作用。再次,在評價作品部分,有時,同學們往往不能準確地描述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需要老師及時的用感性的語言和動作進行引導,特別要對畫面人物夸張的動作和華麗的色彩進行分析和強調。對于舞蹈者的特點,應讓同學們去發現和總結。在讓學生評價時應積極地鼓勵學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用語言表達出來,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
藝術課程是美術老師和音樂老師共同面對的新的課題,上好藝術課程的前提是具備良好的藝術修養,因此美、音教師要不斷地豐富自己所欠缺的相關知識及相關的課堂教學經驗。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駕輕就熟,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突發現象,成為學生心目中具有權威性的藝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