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預案篇一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我校以《陜西省愛國衛生管理條例》為指導,以保障師生身體健康為重點,不斷改進衛生環境普及提高師生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堅持科學的方法開展除四害工作,把四害危害降到了最低限度,特做以下工作總結。
1、為了進一步搞好學校除四害工作,提高對除四害工作的`認識,學校以認真學習,科學預防,責任到人,堅持工作,定期檢查為目標。并在全體師生中進行宣傳,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的思想,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2、成立學校除四害領導小組:
組 長:
組 員:
學校在每年除四害工作中,加大投入,從有限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來保證除四害工作。例:食堂下水道防鼠網、學校各部門清潔用具、消毒藥水,衛生垃圾桶、滅四害藥品、藥具等。
1、上半年開學、放假學校全面開展除四害工作突擊性檢查。
2、每周進行一次全校性環境衛生大掃除。
3、每月進行一次除四害工作檢查。
1、利用國旗下講話向全體師生進行滅“四害 ”的宣傳,
2、粘貼除四害宣傳標語。
3、醫務室將定期主辦除四害宣傳專刊。
4、開好主題班隊會,把四月份定為愛校衛生月,組織學生開展愛校衛生義務勞動日。
5、組織學生辦除四害小報。
6、開好、上好健康教育課。
7、積極配合社區、居委會經常性開展滅蚊、滅鼠、滅蠅、滅蟑螂工作。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預案篇二
201*年以來,我村以《陜西省愛國衛生管理條例》為指導,以保障全體村民身體健康為重點,不斷改進衛生環境普及提高轄區村民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堅持科學的方法開展除“四害工作”,把四害危害降到了最低限度,特做以下工作總結。
1、成立中心除“四害”領導小組。
2、為了進一步搞好中心除“四害”工作,提高對除“四害”工作的認識,中心以認真學習,科學預防,責任到人,堅持工作,定期檢查為目標。并在全體醫護人員中進行宣傳。
1、全面開展除“四害”工作突擊性檢查
2、每周進行一次全村性環境衛生大掃除。
3、每月進行一次除“四害”工作檢查。
村委會在每年除“四害”工作中,加大投入,從有限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來保證除“四害”工作。例:食堂下水道防鼠網、學校各部門清潔用具、消毒藥水,衛生垃圾桶、滅“四害”藥品、藥具等。
1、利用合理時間向醫護人員進行滅“四害”的宣傳。
2、粘貼除“四害”宣傳標語。
3、宣傳組將定期舉行除“四害”宣傳活動。
4、把四月份定為愛院衛生月,組織全體村民開展衛生義務勞動日。
5、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經常性開展滅蚊、滅鼠、滅蠅、滅蟑螂工作。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預案篇三
我縣今年監測森林面積xx萬畝,主要樹種為云杉、冷杉和少部份楊樹、柳樹。通過我局檢疫人員在下鄉開展檢疫執法過程中對人工林的觀察與到人工林栽植地現地查看,并結合過我站技術人員對巡山記錄的檢查和基層林業工作站的長期監測報告,目前我縣森林長勢良好,沒有受到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
森林病蟲防治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監測并控制好森林病蟲害源頭,是做好森林病蟲防治工作的關鍵所在,做好森林監測預報工作,能使森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局結合今年中央有關領導的批示及全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監測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參照全州林業工作會議安排布暑,今年4月初在開展天保工程建設的時候及時組織林業工作站的工作人員進行林業技術和森林病蟲防治業務方面的學習,對他們進行了營林技術、林業有害生物技術、檔案管理等的培訓,共計培訓人數25人,總計培訓1次。
同時在全縣范圍內強化五個森林管護站(測報點)的森林病蟲監測任務,目標。明確工作任務,對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個人頭上,采取站長負責制開展森林病蟲監測工作,要求發現森林病蟲及時上報和防治,并根據森林管護條例制定了獎懲制度。我站隨時組織技術人員抽查各森林管護站開展監測森林(人工林)情況,對全縣現有森林資源的病蟲害發生進行有效的預測預報和管理,切實把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到了實處。
在森林病蟲調查防治方面,嚴格實行森林病蟲防治目標管理,簽訂了目標責任書。落實管護人員的調查任務和責任,實行月報制度,要求管護人員按時把該本轄區相關資料按時上報我站。由我站技術人員進行資料分析,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檢查、抽查。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達到發現一起防治一起的目的,控制源頭的目的。同時,加強《xx省森林病害防治實施辦法》的宣傳力度,使群眾提高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認識,達到“依法治理”、“群防群治”目的;結合我縣“天保”與“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使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千家萬戶,做到家喻戶曉。
(一)加強產地檢疫工作。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產地檢疫率達到100%的要求,我站對xx林業局苗圃、“拉龍”苗圃進行現場產地檢疫,共檢疫了苗圃二個,檢疫苗木50萬株;檢疫藥材2000公斤,辦理調運檢疫證書1份。
(二)加強檢疫聯合執法工作。
。對涉木企業、涉木市場、花卉市場、及我縣重點工程(無電區建設)工程進行了檢疫執法檢查,加大檢疫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和查處偽造、倒賣《植物檢疫證書》、非法調運林業植物及產品行為。復檢云杉苗木21萬株;;嚴厲查處xx縣花卉市場(臨時)的非法交易,批評教育3人;查處成都非法調運花卉植物(種子)1起,警示教育1人。檢疫花卉共計520盆(株),有效的整頓了我縣的花卉市場;及時對我縣的摩托車市場進行了登記檢查,共登記了摩托車經營戶12家。
開展松木制品專項執法行動檢查過程中,檢查使用木質包裝電纜盤、光纜盤、機械設備企業1家,摩托車經營戶10家,家具經營銷售2家;檢查木質包裝電纜盤、光纜盤、機械設備木質包裝57件;無電區建設施工基地2處,走訪施工負責人3人,施工人員12人,簽訂監管責任書12份,檢查電纜盤200余個;在防火檢查站檢查過往車輛30輛;運輸成品家具車輛7車,家具經營戶3家,對他們使用的木質包裝制品的使用進行了檢查,對他們所用的包裝制品處理提出了相關的要求。同時加大了檢疫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和查處偽造、倒賣《植物檢疫證書》、非法調運林業植物及產品行為。
2、加強松木制品的檢查工作要求木材檢查站對進入我縣進行水電、光纜建設等工程建設運輸的木制包裝箱、木制品等進行嚴格檢查,確保外來木制品不帶森林病蟲進入我縣,同時要求我縣各“涉木”使用單位到我站備案,確保使用的木制包裝制品在“森檢”機構的監控下使用。
3、全力配合“天保、退耕”兩大工程的實施。
植樹造林的關鍵“三分造林、七分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顯得尤其重要。四月初,我站配合天保辦、退耕辦,對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所用苗木進行檢查,依照天保辦、退耕辦、對造林地塊的化分依據和對苗木質量的`要求,我站對今年將要用于造林的所有苗木進行了病蟲害檢疫和苗木質量檢查,并對天保工程實施區和退耕還林實施區的苗木調撥進行了登記;同時對我縣森林分布區和達到三年苗木保存率植樹造林區進行現地踏查,了解樹種的生長情況和環境情況。配合天保辦劃定森林管護區,落實任務。實行誰管護,誰負責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工作目標,使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有人做、有人管、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確證森林面積監測率達到85%以上。其次,由局領導組織各股室相關負責人召開專題森林病蟲害防治會議,形成文件,發放到林業工作站,使廣大林業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我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情況,最后由我站統一把關,統一安排,負責森林病蟲害防治指導、調查和防治開展工作。
1、我局森林病蟲害植物檢疫機構已建立,但檢疫人員僅有1名檢疫執法人員從事檢疫工作,負責全縣森林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防治、數據統計、及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開展情況文字編寫等工作。
2、“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在我縣開展以來,隨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面積的增大,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防尤其重要,由于缺乏交通工具和經費不足,影響一些植物檢疫工作的正常開展。
由于我縣偏遠,有森林有害生物普查資質的單位都嫌我縣偏遠,交通不便,不愿意承擔我縣20xx——20xx年森林病蟲普查工作。通過各方面的了解與勾通,最終與承擔我縣20xx——20xx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的xx農大風景園林設計研究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由其單位承擔我縣20xx——20xx年林森林病蟲普查工作,我縣的森林病蟲普查將與我縣二類資源調查工作同步進行。
我局同進對要求承擔我縣森林病蟲普查的單位在今年內至少開展兩個月的外業工作,明年1——8月同步開展、完成我縣森林病蟲外業及內業普查工作。確保我縣森林病蟲普查按時、高質量完成我縣森林病蟲普查工作。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預案篇四
一、農業工作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一是健全組織,明確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農業工作制度,確定了專人負責,并明確各鄉鎮農業科主任、農業技術員及村為第一責任人,各相關科室及相關人員為直接責任人,形成了農業科的齊抓共管、相互配合、上下聯動的農業工作機制。二是建立了農業工作信息庫,每次召開農業技術人員會議都要及時準確的向各村黨工委、和農業科主任提交農業科技信息。
二)、加快農民增收渠道。今年我縣實施農業科技“千村千村科技示范基地”工程,全縣農民普遍受益,我們在做好本地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同時,及時了解農業科技信息,認真開展農業科技入戶調查工作,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信息。
二)、積極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推廣工作,積極引導農民轉變觀念,開展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為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在試驗示范推廣過程中,我局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積極參與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在試驗中,我們積極配合各相關部門開展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做到試驗有記錄,試驗有記錄,試驗有總結。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加大宣傳。一是成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科主任任組長,副縣長和各鄉鎮黨政領導為副組長,各鄉鎮農業科技站站長為科技示范戶。二是加強農業科技信息宣傳工作,制定農業科技信息公示制度,印發宣傳資料,向廣大農民宣傳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機械,使農民群眾在接受新品種、新技術的同時,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進行宣傳。
二)、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農業科技信息員是農業科技示范戶的直接實施者,為確保農業科技信息的及時公開和公正、公平,我局把農業科技培訓工作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加強培訓力度和效果,通過科技信息員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業科技信息的公開度,促進農業科技的發展。
三)、加大農民培訓力度。一是加強農民培訓基地的規范管理。在今年的培訓期間,我局對全縣55戶新增種植戶、512個農戶進行了培訓,培訓面達到50%,其中:種植戶609戶,農戶培訓率達69%,農戶培訓人次達298人。在今年的培訓期間,全縣共發放農民科技資料3080份,培訓農技人員5060人次。
四)、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期間我縣各種動物疫情的發生趨勢,對此,我局在各村開展了動物疫情的檢查,做到“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科技部門抓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并定期與相關部門聯合對全縣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進行督促指導。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預案篇五
近年來,由于我國環境綠化的需要,森林面積擴大,為林業有害生物繁衍提供了寄主植物,加上氣候條件的惡化與生態環境的破壞,許多地區成為有害生物的多發區和爆發區,對當地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非常重要。
隨著我國綠化工作的推進,森林綠化面積增加,受諸多因素制約,病蟲害也隨之加劇,給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帶來了相應的難度。
1.有害生物危害加重
隨著我國人工造林計劃的逐年推進,造林面積增加,有害生物危害面積也隨之增加。尤其是一些單一樹種的森林面積的增加,為有害生物滋生提供了發展空間,使其對森林的危害加劇,基于林業部門現有的資金、人力、技術等條件,可謂是防治難題。
2.災情加重
隨著化學藥物的大量使用,有害生物的抗藥性增強,造成大量繁衍,對森林造成嚴重的危害;同時,有害生物種類也日漸增加,有些有害生物比較少見,但也能對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給防治工作帶來了相當的難度。
3.潛在的危險
有些病蟲害雖然從目前來看雖然危險性不大,但是具有較強的爆發力,一旦造成災害,難以防治,需要加強預防工作。
4.災情反復
有些病蟲害頑固難治,經常造成嚴重危害。例如,在森林有害生物中,松毛蟲、圓蚧和天牛等病蟲害就相當頑固,很難防治徹底,且容易造成重災情,有的病蟲害甚至年年在不同地區造成災情,防不勝防。
1.監測預報設備落后
我國建立了林業有害生物“一站三網”式的防治體系,督促各地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報,林業部門也設立了一些監測點、預報點,但由于建設的基礎設備落后,缺乏系統的有害生物網絡建設,難以滿足有害生物防治的嚴峻形勢與監測預報工作的現實需要,不能及時、準確根據病蟲害情況進行預報與防治,使得有害生物監測預報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
2.預報監測的技術水平低
在預報監測中,對新技術的應用不足,不注重進行新技術研究,不重視對已有的生物防治技術進行推廣應用,從而造成在防治時,采用傳統的防治手段,大面積噴灑劇毒農藥造成病蟲產生極強的抗藥性,環境污染加劇,誤傷誤殺了大量的害蟲天敵,形成林業生態的惡性循環。
3.預防機制的協調能力差
林業管理部門之間在有害生物預防方面缺乏協調,造成各個管理環節脫節,造林環節不重視苗木是否有病蟲害,育苗環節缺乏對造林環節有害生物防治的考慮,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缺乏統籌的預防機制,造成病蟲害預防工作的難以有效開展。
4.檢疫工作不到位
部分林業部門的產地檢疫落后,難以適應現行檢疫的需要;相當部分的林業部門沒有設置檢疫檢查站,造成苗木在調運過程中,缺乏檢疫,給病蟲害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
5.防治經費短缺
由于防治經費短缺,造成林業整體減災能力差。有限的經費使林業部門缺乏資金購進基礎設施,難以進行基礎的測報與防治工作;缺乏必要的檢疫設備,沒有資金購入必需的交通通訊工具等,也缺乏資金進行防治技術研究,先進的技術成果也難以在林業系統得到有效的應用推廣。
1.加強對有害生物防治的認識
首先要認識到有害生物防治是對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持,是維護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次,加強有害生物防治可以減輕危害造成的損失,可以減輕國家的經濟負擔。最后,加強有害生物防治是當前林業部門發展的需要,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需要。因此,各地政府要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視,加強領導,給予林業部門充分的資金支持,規劃好本地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奠定監測預報工作的基礎
一般來說,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重在預防,加強監測預報工作是做好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礎。各地應該切實改善監測預報工作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購進監測預報需要的儀器和設備,憑借領先的監測預報技術,建立起系統的監測預報網絡,以便防治工作能夠實現準時、全面的監控林業有害生物的動態,從而可以根據有害生物的具體情況確定相關責任人、管理權限、防治方法等,使監測預報工作能夠發揮應有的效用。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調查研究,及時發現有害生物的分布情況、危害程度及潛在的危險,積累相應的有害生物資料,建立防治措施數據庫,以便能夠利用系統的功能,及時對出現的災情進行處理,有效減少危害可能造成的損失。對從事有害生物防治監測預報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業務素質和能力,以便能夠利用先進的技術和高素質的人才,建立監測預報工作的快速預報反應機制,準確、及時地做出病蟲害的監測預報。
維護現有的'林業基礎,選擇良種壯苗,推廣混交林,實施防治工作的全過程控制,統籌考慮林業個部門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責任,使各部門能夠協調好防治工作。研究相關有害生物預防技術,采取相應措施維護林業對有害生物的自然抵抗力,實現有害生物防治的良性發展。推進對友好型農藥的研究,盡量減少對劇毒農藥的使用,以便減輕環境污染和對有害生物天敵的危害,加強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積極采用已有的生物防治技術,并研究和探索新的生物防治技術。
4.加強檢疫工作
隨著地區、國際間交流的頻繁,加劇了有害生物的傳播。因此,要根據我國檢疫法規,嚴格規范國內外種苗的產地檢疫和調運過程的檢疫,做好有害生物防治的檢疫預防工作。加強對檢疫法規的宣傳,增強人們植物檢疫的認識,使人們配合檢疫工作;設置檢疫檢查站,加強對運輸中的林業苗木的檢疫,從而避免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播;加強對林業苗木的產地檢疫,在缺乏檢疫檢查站的地區,尤其要加強產地檢疫,以免危險性有害生物傳播源蒙混過關;加強對國外林業苗木的復檢,防止檢疫工作不全面造成有害生物傳播。
5.加大經費投入
加大經費投入是增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能力的基礎。采取“以地方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經費投入原則和“誰經營,誰防治”的防治責任制度,國家引導,鼓勵集體、個人等多渠道的經費投入,為有害生物防治籌措足夠的經費。遵循“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建立相應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從中提取相當比例的資金作為有害生物防治經費。
林業資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由于人類對林業資源的破壞性采伐及過量噴灑農藥,削弱了林業資源的自我防控能力,造成林業資源種類減少;同時也造成林業害蟲天敵逐漸減少,造成有害生物時常成災,影響林木的正常生長。因此,今后應該加強林業的無公害防治,減輕劇毒農藥的使用量,維持林業中有害生物的天敵正常生存,以便利用生態平衡達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