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牽掛在遠方我牽掛遠方的你篇一
我是一株小小的蒲公英,身著白色的衣裳。我嬌小的身軀里有大大的夢想,我的故鄉在遠方。
我現在在寒冷的北方,而南方的溫暖才是我的故鄉。在哪兒,我將迎著晨光、伴著夕陽種下自己的夢想。
我一直在飛揚,一直在向往。我越過江河,跨過山崗。我曾被雨水打濕,通體冰涼,但我不怕,因為有陽光;我也曾被風吹到角落,我也不怕,因為我有翅膀;我還被頑皮的小朋友抓過,把玩過后扔在地上,我仍然不怕,因為我擁有堅定不可動搖的信念——只要有風,不管是微風還是狂風,都將變成我的力量。
雖然我很小,雖然我一貫被視為弱不禁風,但是你們忘了啊,我的夢想始終充斥在我的心房。我小小的身軀,我白色的衣裳,我大大的夢想,最終會書寫出一篇華麗的篇章。
我是不幸的,在我一步一步向故鄉前進時,被有可愛又可恨的風帶回了出發的地方。好冷,我的身上結了霜。但我決不放棄,堅信陽光會賜予我溫暖,撫平我身上的傷。
過了好久好久,久到我都忘了自己還在空中飛揚。身下的景象熟悉又陌生,但卻始終沒有故鄉的清香。我飛揚,繼續飛揚,不斷飛揚,直到我瞧見了蘇杭。她們還是那樣年輕,那樣漂亮。喜悅溢滿了我的胸膛,我的家鄉,我的夢想,就在前方。
我不再徘徊,不再惆悵,只一心尋找那熟悉的香。明明故鄉就在眼前了,我為什么還感覺路程那么漫長?我知道了,是思鄉心切啊!我努力地尋找那縷清香。忽然眼前一亮,看見了那個我魂牽夢繞了很久的身影,那身跟我一樣的白色衣裳。
她是我最親密的伙伴,是那朵為了完成花的莊嚴使命而開花的野百合。她令我心馳神往,心神蕩漾,她就是我的希望,我的夢想。
我的牽掛在遠方我牽掛遠方的你篇二
我的故鄉是南通一個不起眼的一個小鄉村。那里,看不見高樓大廈,只有那或高或矮的平板瓦房散落在農田間;附近沒有超市,連買一根針都要跑到十里外的小鎮集市上。故鄉雖然沒有大城市那般繁華與便捷,但在那兒生活的日子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一段記憶。
放學后,我和小伙伴們時常結伴來到樹林里,書包一落地,大家就開始爭先恐后地搶占“領地”。有的爬上樹,愜意地躺在枝丫上,往嘴里扔一顆野果,瞇著眼睛細細品味它的味道;有的坐在樹下,望著從樹葉的縫隙里透過來的陽光,側耳傾聽鳥兒們悅耳的歌聲;有的則躺在草叢中,嗅著泥土、青草、野花的混合芳香,閉上眼睛想想一天中發生的趣事,全然不顧泥土弄臟了自己雪白的衣服……即使在家做作業倦了,也可以望一望窗外那遍野的綠色和藍天上悠悠飄蕩的白云。在人聲鼎沸的集市小鎮上,買上塊脆餅或糖糕,趴在爺爺那彎曲的背上,急不可耐地往小嘴里塞;或者摘根狗尾巴草,一路邊嚷邊跑,直到摔個跟頭才肯罷休。
然而現在,這一切的一切都已變得那么遙不可及,我所擁有的只有無盡的思念。記得也是在這樣一個細雨迷蒙的日子,我們全家窩在集市的一個小攤上吃餃子。當聽到長輩們在談論送我去上海讀書時,我異常興奮。一想到將要去到那么一個繁華有趣的地方,我就坐不住了,立刻一躍而起問道:“什么時候出發?”話音未落,我便聽到了爺爺奶奶那微弱的嘆息聲。我不明白為什么,只意識到自己問了個不該問的問題,便怏怏地坐下了。
我的牽掛在遠方我牽掛遠方的你篇三
我獨步田野,想尋找一絲春的足跡,池塘里飄浮著許許多多被丟棄的農藥瓶和化肥袋,閑適的心情一下子墜落到了谷底。據村民們說,近幾年來,害蟲日益增多,糧食產量逐年減少,每年的晚稻總要打五六次農藥才能保住。可是兒時的故鄉卻不是這樣的。每年春節來臨之際,我總要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因為回到故鄉就像回到童年般那樣美好。
山是花兒們的天地。瞧!它們一個個爭奇斗艷,傾吐芬芳。這么漂亮的花們,當然是女孩們的飾物了。她們捧著一大把一大把的野花,或扎成“花帽”戴在頭上,或將其擰出的花汁涂在臉上、手上,連蜜蜂、蝴蝶都圍著她們打轉兒。
我的牽掛在遠方我牽掛遠方的你篇四
一個人在喧囂的城市中,人們忙碌的身影,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現,抬頭仰望天空,只覺得自己像只井底蛙,看到的天空是如此的狹窄,兩旁高聳的建筑壓的我喘不過氣來;夜晚的霓虹燈,讓黑夜不再黑暗,取代了漫天的星星,人們的夜生活更是豐富多彩,這是我夢中的故鄉嗎?很顯然,不是,我所尋找的故鄉應該是青山綠水,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走吧,繼續尋夢吧!
我的牽掛在遠方我牽掛遠方的你篇五
你給了那么多人希望,自己卻最后走入了絕望。
——題記
初識三毛,是通過《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這本書。居然有人,在沙漠之中活的如此精彩。看完整本書之后才看封面的作者簡介,原來荷西先生,于六年后和朋友游玩時死在了他最深愛的大海懷里。對這個女子的欣賞中,不覺多了幾分憐憫,多了幾分心疼。
深愛三毛,是通過《親愛的三毛》這本書。她對學生說:“如果天下諸神,都背著人行走,那就不必創造我們的手和足了。”她對絕望的婦女說:“如果自殺可以解決問題,那世界上沒有活人。”她對正在服刑之人說:“還有愛,一定要好好堅持。”她愛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來信她都真誠并且慷慨的提出問題所在與解決方法,就算病著,累著,也一直再給人們希望。
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一直再給別人希望的人,自己卻走入了絕望。91年一月四日,三毛于醫院自殺。像白落梅說的,多希望是一場誤會,待詮釋清楚,生命還可以重來。有多少三毛的浪花,聽著收音機的報道,孤獨的哭泣到天亮,或枯坐到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