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一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回韶關探望外婆,恰逢周末,大舅開車陪我們去丹霞山游玩。
丹霞山位于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和仁化縣境內,占地面積292平方千米,距離韶關市區45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廣東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國家級自然遺產地。
一大早,我們從韶關市區出發,大約半小時車程便來到仁化縣境內,在距離丹霞山約三公里處,我看到一幅壯觀奇景:五座形態各異、錯落有致的奇特山峰相互交織在一起,舅媽說:“那是五馬歸巢?!闭娴暮脡延^啊!
當我們到達丹霞山,我被那美麗的景色深深吸引了,難怪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的丹霞山原來這里的地質全是紅色的,遠處看似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雖然丹霞山海拔只有408米,不算高,但它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低參差,許多是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藍天。丹霞山風景區內有20多處景點,其中有陽元山、坤元山等……讓人數不勝數。
首先我們游覽了陽元山,當大家沿著山路向山上走時,會看到寫著“雄峰初露”的指路標志,抬頭望去,即見陽元石的頂峰在花草樹木的掩映間微微顯露,走近看,陽元石更是形神畢露:只見它一柱沖天,高28米,直徑7米。它美麗的景色讓人嘆為觀止,故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 。
走出陽元山,抬頭望去,一幅精美的畫面映入我的眼簾,舅舅說,那是坤元山,它坐落在丹霞山西北面,長1.3公里,最高峰317米,其造型像一位躺著的少女。她枕著江流,鼻梁俊俏,手臂輕柔,雙腿舒展,下顎、胸和腹部等部位所勾勒出的優美線條令人叫絕。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二
我的家鄉在韶關,丹霞山是這里的名勝古跡。
丹霞山位于湖南、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里,距仁化縣城9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羅浮山、西樵山、鼎湖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藍天,無數奇巖美洞,隱藏于山中,景色相當奇麗。因而,有人曾說過這樣過譽的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小石峰、石墻、石柱、天生橋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谷,古木蔥郁,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縱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
方圓290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明末虔州巡撫李永茂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巖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區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游資源豐富,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早已成為著名風景區,而且,沿垂直節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紅色砂、礫巖層暴露無遺,對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是舉世聞名的名山。山東東明的無名山也是如此。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三
五一勞動節,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哥哥弟弟一起去爬丹霞山。
丹霞山地宮園位于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0km2。丹霞山是世界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同時是國家重點風名勝區,國家aaaa級的旅游區。
我們站在山腳下,哇,好高呀!我心里想。我還沒做好準備,哥哥就像一個猴子一樣連蹦帶跳地往上爬了,我爬著爬著漸漸落后于大家了,于是我奮力向上爬,終于追上了媽媽和嬸嬸,又超過了爸爸和叔叔,后來終于跟上了哥哥,我們一其向上爬。媽媽說她和嬸嬸穿的是高跟鞋不能爬。爸爸問我爬不爬,我猶豫了一下,想到上次在龍南我不敢爬山的時后,我又看見了一個挑山工,挑著土向上走去,我心里想,挑山工挑那么重的東西都能挑上山去,我為什么就不能上去呢?于是我定決心爬上去。
我開始爬了,開始很輕松地爬上去了,可是到了一線天的時候被卡住了。因為我上次在龍南也是被一線天卡住的??墒俏蚁氲搅颂羯焦つ菆猿植恍傅木駮r,我又來了勇氣,我又爬,最后我終于爬上了山頂,看完了風景,我們準備下山了。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一下山果然是這樣,往下一看,哇,好高呀!我拼命抓住護攔一步一步地走下了山,我感到我的腳在顫抖,我慢慢地下了山。然后我們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丹霞山。
這次爬山不既快樂,而且還讓我的膽量增加了很多。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四
我的家鄉在澤國,它是一個名聲不大的小鎮。但是,在這個小鎮里,有一座非常美麗的山——丹崖山。
春天,這座山是綠色的,各種各樣的小野花長得十分茂盛,綠草一大片一大片地長出來,布滿了這座大山。
夏天,滿山的松樹開出了金黃的松花。風兒一吹,花粉紛紛揚揚,落在小草上,灑在巖石上。那滿山遍地的'野果,像是哪個搗蛋鬼,用竹竿把它們捅下來似的又像是哪個小男孩兒,爬到樹上把這些果子摘下來,放進自已的袋子里。可是果子太多了,袋子放不過便滿了出來,撒在了地上。
秋天,這座山是紅色的。山上的楓樹葉,轉眼間變成了一枚枚火紅的郵票,那郵票就像是秋姑娘,給夏叔叔的信,讓他回家好好休息。由她來接班。
冬天,這座山是白色。這時的山溝里便會堆著一層厚厚的白雪,那雪把整座大山給遮住了,像大山新買的白大衣。在樹林里,其它樹的樹葉都落了下來,而松柏卻仍然綠油油的,迎風斗雪。
丹崖山還有美麗動人的故事。山的半山腰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橋,叫"臥龍橋"。相傳有一天,一位小龍女來到人間,她看見在丹崖山角下有一個地主地打罵一個男仆,還不給男仆工錢,小龍女十分同情這位男仆,她便想辦法去對付這位狠心的地主,從地主那里把錢給弄回來,拿給那位男仆,男仆感激小龍女便同小龍女一起過日子。可是好景不長,這事被玉帝知道了,他氣急敗壞,便叫小龍女回來,可是小龍女不聽,玉帝便從天上扔下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成了一座橋,剛好壓在小龍女的身上,小龍女頭在橋南,尾在橋北。人們紀念小龍女,把這座橋叫做"臥龍橋"。
嗨,家鄉的丹崖山,讓我驕傲讓我自豪。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五
今年過年,爸爸媽媽帶我去了丹霞山。
接到奶奶后,媽媽也把二姨叫下來了。我們便出發了。車子行了一個上午,吃過午飯,買了門票,我們便踏上了丹霞山。
我們沿著公路行到了第二站索道,我們吵著要坐索道。爸爸說了一個方案,要叔叔帶著我和表哥上索道,在那長老峰的頂峰等他們。我瞬間就改變了主意,因為我怕與他們失去聯系,走丟了。于是我又坐車坐到了下一站,長老峰的路口,看著那湖里的船,我就想坐船了,可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就只好去長老峰玩了。路上有著許多古樹,還有一些松鼠。我和表哥拾起一個松果,留下來當紀念。走到了山的半山腰,突然表哥看到了一個東西,“哇!陽元石?!蔽覀冏吡艘粋€叉路,去了陽元石的觀景處。仔細看不過就是一塊大石頭而已,沒什么稀奇。隨后又走上了上山的路。過了沒多久,走到了山頂,看著那連綿的起伏的山巒,望著那丹霞山下的美景,我真高興地蹦了起來。而山下一些景區,我都給忽略了。山頂的一個亭里有一把大鎖,旁邊一些鐵鏈像是被封印起來了。而鐵鏈上有很多鎖??赡苣抢锏娜藗儼炎约簮圩鎳男纳畈卦阪i里,用鐵鏈把他們給連接起來。在山頂玩了一會后,天黑了,我們也該下山了,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第一站,找了個旅館。在那里吃過晚飯,便入睡了。
天亮了,我們去坐了竹筏,便回家了。
這次去丹霞山,我們玩得非常開心。這次旅行讓我終生難忘。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六
談起丹霞山,人們難免會想到徐霞客。當年,徐霞客寫出了聞名中外的游記后,文中記載的景點都相繼熱鬧起來。而地理上的“丹霞地貌”就是以丹霞山命名的。國慶假期中,我也有幸去丹霞山一睹真容。
丹霞山的面積并不是很大,山也不是很高,從山下向山頂仰望,山頂上生長的植物覆蓋了大半個山頂,只是在靠近絕壁的地方才看不見樹木。頂處露出一大片夾雜白色的棕褐色石頭,仿佛是一個藝技不精的理發師給客人理的頭,一邊十分的長,另一邊又剪得光溜,一點頭發也不剩。
從山下出發,地面上鋪了一層木板,有些許綠色的小點從木板縫隙中探出頭來——這是四葉草,據說如果能找到三葉草,人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走了兩三分鐘,山的陡峭又降低了,木板路的右側出現了一個小湖泊,湖里還有幾條魚在游動。湖邊長出了一叢茂盛的蘆葦,一只麻雀飛入蘆葦叢中與另一只麻雀嬉戲。對面山的倒影映在水中,微風吹過,山的影子也在蕩漾,仿佛湖水在不停地清洗著黝黑的影子。我的眼前是一片綠,山是綠的,水是綠的,在它們的映襯下,天更藍了,太陽在西邊的天上掛著,像橙紅色的一個火球點綴在天空中。青山綠水,藍天紅陽,這是一幅多么美如畫的風景??!
路的高度又上升了,對面的山頂越來越近,山頂的樹木越來越清晰。終于,我到了一個平臺,右側有一個路標,路標指向前方,上面寫著三個大字:陽元石。
來到觀景臺,我從下向上翹望,陽元石聳立在對面的山上,像一根柱子,讓人不禁想起女媧補天的傳說,那可能就是頂著天的柱子吧。
走過觀景臺,木板鋪的路變成了石頭制成的階梯,路變得難走了。走了大約半小時,道路突然開闊了。左側是一處懸崖,頭頂上也有一塊巨大的石頭。頭頂上這塊有點讓人感到壓迫,似乎隨時會掉下來。其實腳下的與頭頂的兩塊石頭是一塊,因為風化作用,中間一部分凹陷下去,遂形成了一條這樣的通道。沿著這條路,右拐,階梯幾乎是直的,登上后,順著這條路來到了一座亭子前,亭子后樹木茂盛,前面則是一處斷崖,從崖壁向下鳥瞰,山下道路依稀可見,但不是很清晰。
四周都是山。山上山下幾乎都是綠色的,只有懸崖是棕褐色的,還夾雜著一些白色,許是大自然氧化造成的。在山下時,我并沒有看見懸崖上有多少植物,結果站在山頂,我發現有一種紫色蘭花在懸崖的石頭上隨風搖曳,獨自舞蹈,生命的頑強讓我震撼。
我意外發現,石壁是一環一環的,一層一層堆成一座山,就像是一座高樓,由多層樓組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奇跡。
丹霞山,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大自然的匠心造就了這里的美,我感受到了她的神奇與瑰麗。大自然真是一位大師,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七
要說起老家的著名景點,我不得不提起美名遠揚的——丹霞山。
盤縣丹霞山是位于貴州盤縣城關鎮以南20公里處的水塘鎮內,該山海拔1888米,孤峰高聳,氣象雄奇,山頂有寺廟一座,為護國寺,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清代幾次維修,已頗具規模。
丹霞山的歷史悠久。護國寺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初為道教"玄帝宮"。天啟二年(1662年)毀于戰亂,建殿道人不知所往。天啟四年,海玉又名"不昧",俗姓金安徽人,原為明朝將軍。經其苦心經營十余年,寺宇初具規模,是為丹霞山開山之祖。崇禎十一年(1638年),大地理學家,旅游探險家徐霞客親臨丹霞山考察。在影修和尚的陪同下,徐霞客考察了此地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等情況,并將這些資料一一載入《徐霞客游記》,大大提高了丹霞山在全國的知明度。
丹霞山上最為出名的便是護國寺,護國寺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水塘鎮的丹霞山上,距老縣城城關鎮17公里。丹霞山海拔1888米,石灰巖地貌,溶洞遍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宜于林木生長,古有"林海"之稱,為自然的動、植物園。走上去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頓時覺得心曠神怡。
為了欣賞到美輪美奐的山中風景,我們每次去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一路上風景優美,旖旎風光洗滌著我們心中的負擔。爬到護國寺時,從護欄往下一看,哇!那么高!我們欣賞著風景走上來,現在站在這雄奇的高山上真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走進寺里,大師們認真的、虔誠的朗誦著佛經,莊嚴的感覺使我們心里的.包袱重重落下??粗袷ゲ豢汕址傅姆鹣瘢藗儾桓掖舐曅鷩W,抬著清澈、虔誠的雙眼諦視著佛像。
不知不覺中,我們游完了所有的景點,我們要離開了。
對丹霞山的依依不舍轉化成了努力學習的動力,只有努力學習,成為國家棟梁,別人才會知道我的名字,才會知道我是哪里的人,將家鄉發揚光大,讓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家鄉有一個充滿神圣的地方!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八
傳聞廣東有一地,一地有仁化縣,一縣有一江,名湞江。湞江,仁化縣之中,有一山,名丹霞山。
因山為紅色砂礫巖而成,又以赤壁丹崖為特點,如赤城層層,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故將此山名為“丹霞山”。
丹霞分三層,三層之中有建于北宋的錦石巖石窟,夢覺光,通天洞及百丈峽這些峻秀之景。亦有龍須澗,似九龍之峰(九龍峰),仙居巖,霧隱巖,乘龍巖,祈龍巖,以及特點之一陽元石,北邊的坤元山,天生橋籌十幾處景點。
二零一一年一周末,父母帶于我和哥哥弟弟來此山。
繼于上走,見人爬崖,欲試,父母不允。
于是乎,折回,往另一邊爬去。
日落黃昏,山間蒙上夕陽之色,紅綠交換,卻不混。反之,是一個日落美景,毫不差于海邊落日。
紅綠交雜,夕陽溫柔于林間,似撫摸山間。另一邊,未曾見夕陽之色,但一邊紅綠交雜,盤根錯亂;另一邊卻綠色一片,好一幅美景。
餓,下山。
夕陽已落,余暉依舊于天上,不肯離于,見山,更峻,更峭,無一例如,世間美景莫過于此。
歸回,乃戀戀不舍
此時,山下層仿佛已消失,唯間上層,“赤壁~山間墨?!?/p>
漸行漸遠,消失于眼前。
回家,依舊回味無窮??凑掌?,丹霞山出現于眼前,如海市蜃樓般,若隱若現。
今日之旅,見一山,名丹霞,風景秀麗,景物峻秀,令人回味無窮,若此為世外桃源,也不為過。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九
五一勞動節,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哥哥弟弟一起去爬丹霞山。
丹霞山地宮園位于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0km2。丹霞山是世界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同時是國家重點風名勝區,國家aaaa級的旅游區。
我們站在山腳下,哇,好高呀!我心里想。我還沒做好準備,哥哥就像一個猴子一樣連蹦帶跳地往上爬了,我爬著爬著漸漸落后于大家了,于是我奮力向上爬,終于追上了媽媽和嬸嬸,又超過了爸爸和叔叔,后來終于跟上了哥哥,我們一其向上爬。媽媽說她和嬸嬸穿的是高跟鞋不能爬。爸爸問我爬不爬,我猶豫了一下,想到上次在龍南我不敢爬山的時后,我又看見了一個挑山工,挑著土向上走去,我心里想,挑山工挑那么重的東西都能挑上山去,我為什么就不能上去呢?于是我定決心爬上去。
我開始爬了,開始很輕松地爬上去了,可是到了一線天的時候被卡住了。因為我上次在龍南也是被一線天卡住的??墒俏蚁氲搅颂羯焦つ菆猿植恍傅木駮r,我又來了勇氣,我又爬,最后我終于爬上了山頂,看完了風景,我們準備下山了。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一下山果然是這樣,往下一看,哇,好高呀!我拼命抓住護攔一步一步地走下了山,我感到我的腳在顫抖,我慢慢地下了山。然后我們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丹霞山。
這次爬山不既快樂,而且還讓我的膽量增加了很多。
丹霞山丹霞山的篇十
媽媽帶我去游覽了被世界稱為世界地質公園的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韶關仁化縣,是廣東省四大名山之一。那里古木參天,林木茂盛,有著獨特、迷人的美景。
我們坐車來到丹霞山門口,一下車就被那雄偉壯麗的山門吸引住了,山門全部都是由紅石砌成的。放眼望去,全山均是紅色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景色奇麗無比。難怪明末巡撫李水茂曾這樣形容它: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為丹霞山。
陶鑄游丹霞后,曾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來贊美它。后來覺得應該謙虛一點,就改了兩個字:桂林山水甲天下,尚有廣東一丹霞,可見它有多美!
本來我們想一大早坐纜車到長老峰的觀日亭看日出的,可是老天不做美,下起了雨,這個雨時下時停,但不大,并不影響我們的游覽計劃。
我們來到陽元橋上,一眼望去,只見一排山峰酷似一人躺在那睡覺,媽媽告訴我那是睡美人峰,我發現她頭部有一片樹木就像她綠油油的頭發,凹凸有致的身軀,脖子上也長了許多樹木就像戴著一條翡翠項鏈,我驚嘆大自然的神奇,一座山峰竟然形成了一個睡美人,太神奇啦!
由于陰雨天氣我們先不去參觀長老峰,改為參觀陽元山,這座山并不算高,但它的形狀令人稱奇,不得不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嘆為觀止!
看完陽元山,我們登上令人神往的天生橋,也叫通泰橋。天生橋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就是自然形成,無需人工建造的一座堅固的橋,任憑風吹雨打,它仍堅強的站著。據說,走過這座橋,可以萬事亨通,身體康泰,前程似錦。我站在通泰橋上,覺得自己宛若升仙,放眼望去,一座巨大的曬布巖猶如一本無字天書展開在我面前,讓我再一次細細品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畫卷!
從通泰橋下來,我們乘索道去了長老峰的觀日亭,站在觀日亭上,連綿不斷,奇峰兀立的山脈盡收眼底,那個感覺真是美妙極了!
長老峰的自然景觀數不勝數,有一線天,寶珠峰;有混元洞,古墓;還有挑戰你膽量的丹梯鐵索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你有空到丹霞山走一走,保證你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