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篇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分配率是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沒有足夠相關的生活經驗和類似的認識,因此比較難于把握,數學教案-乘法分配率。故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索問題,通過學生互動,發現規律,提出設想,驗證結論,最后靈活運用結論解決問題。
由于平時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一部分學生還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借以帶動全班的學習,所以我決定創設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操作、交流突破難點。
1.動手“做”數學;
2.充分發揮“兵”幫“兵”的作用;
3.組織學生解決問題。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牽著學生走的教學行為。
學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的,因此要組織好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善導,體現學生會學,并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強化學習興趣,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
1.自制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與課題相關的練習(以“小靈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發興趣,并配備音樂調節情緒,同時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書設計加大課堂密度)。
2.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授將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嘗得津津有味,但學生跟著做卻無一不上當,因為教授伸進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說明觀察的重要性,告誡學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認真觀察,這其實也是一種思維品質。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兩根,圍成一些圖形,說一說你用哪些簡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總長度,從中發現什么。
學生:(3+2)×2=3×2+2×2
師:你們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
①通過計算,知道結果是一樣的;
②無論怎樣擺,都是4根小棒,所以總長度是不變的。
(通過學生的擺和說,引導他們向乘法分配率的表達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進行類似上面的操作。
學生:這樣擺比較有規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總長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讓學生把有規律的擺法投影出來)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學生擺攏以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觀和評價。讓學生把有規律的做法進行實物投影,并介紹想法和發現,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乘法分配率》。
學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發現規律,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說出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自由說,教師把有代表性的寫在黑板上。)
…… …… …… …… …… …… …… …… ……
5.小組討論。
(1)根據以上算式的特征進行討論,討論后以小組的形式發表見解;
(2)師生共同歸納各種見解: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等于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分析:綜觀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是牽著學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強加給學生的,故學生就容易出錯,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應該從直觀思維入手,而以抽象思維結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了。
1.自學書本;
2.質疑,提出新見解;
3.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互助作用,以點帶動全班的學習)
4.教師:用公式怎樣表示乘法分配率?談談你的看法。(要求學生正確讀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進行簡便計算。)
5.形成性練習: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學生想辦法,學生說思路,學生評,學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學生以談體會的形式進行,包括方法、感覺、情感和態度方面)
說明:這些題目學生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計算的,目的是訓練發散性思維,提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法上充分發揮“兵”幫“兵”的指導作用。
(同位互說,或者小組商量,再發言。)
1.基礎題:第66頁第4、7題。
2.思考題:第66頁插圖。
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篇二
向著明亮那方———
沈陽路小學 雒雪嬌
暑期培訓的時候有感于俞正強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中的建模思想,竟然可以如此的“萬變不離其宗”。當俞老師把經典模型夯實了以后,其它的變式模型就變得那么“信手拈來”,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在俞老師的詼諧和幽默中輕松掌握了植樹問題的知識主次。
這樣的建模給我震撼,更給我想要嘗試的勇氣,借于老師聽課之際,我嘗試了在乘法分配律這一難點上進行變式向基本模型靠攏的建模,然現實就是這么殘酷、想法就是這么理想化,最終我失敗了,失敗的很徹底,不僅丟失了原有的理念和方法,還讓自己陷入了“學虎不成反為犬”境地。
一、完全以我為中心的數學建模——束縛了孩子的思維靈性
數學建模對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有效的建模要在學生的有效思考、探究、經歷后,在積累了足夠的活動經驗后逐漸清晰起來。
面對我這樣的窘境,于老師的“放手”一詞一語中的,如果我能講這課后移變成歸類復習復習課,拋棄做題與講題的機械重復,而是選擇放手和孩子們在一起探索與發現的基礎上,有基本模型開始不斷變身,并和孩子們一起解開每一次“變身”的面紗,最后利用命名環節的設計有效的幫助孩子們對各種變身進行歸類與記憶。
如此一來,相信孩子們有了課堂上一起探索的活動經驗和充滿挑戰的思考體驗,對乘法分配律的各種“變身”一定會多一份自己的“再理解”與“再記憶”。
二、不再吝嗇自己的笑容——努力把微笑還給課堂
不,我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我要改變,我要重拾我的童心般的微笑,重拾我當年的初心。因為我相信:微笑是有神奇的力量,它就像是一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樣,能時刻滋潤著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老師的笑容更是代表著對他們的一種理解、一種信任、一種寬容!
最后我想起了一首小詩,與大家一同分享
向著明亮那方
金子美鈴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葉子
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
----灌木叢中的小草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燒焦了翅膀
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
----夜里的飛蟲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
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鄉村的孩子們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們啊!
住在地球每一個角落的孩子們啊!
我要說,向著明亮那方,哪怕是失敗的遍體鱗傷,也要向著心中所想大膽嘗試——致奮斗在教學一線的同仁們。
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篇三
乘法分配率是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沒有足夠相關的生活經驗和類似的認識,因此比較難于把握,數學教案-乘法分配率。故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索問題,通過學生互動,發現規律,提出設想,驗證結論,最后靈活運用結論解決問題。
由于平時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一部分學生還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借以帶動全班的學習,所以我決定創設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操作、交流突破難點。
1.動手“做”數學;
2.充分發揮“兵”幫“兵”的作用;
3.組織學生解決問題。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牽著學生走的教學行為。
學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的,因此要組織好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善導,體現學生會學,并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強化學習興趣,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
1.自制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與課題相關的練習(以“小靈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發興趣,并配備音樂調節情緒,同時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書設計加大課堂密度)。
2. 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授將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嘗得津津有味,但學生跟著做卻無一不上當,因為教授伸進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說明觀察的.重要性,告誡學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認真觀察,這其實也是一種思維品質。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兩根,圍成一些圖形,說一說你用哪些簡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總長度,從中發現什么。
學生:(3+2)×2=3×2+2×2
師:你們是怎樣發現的?
學生:①通過計算,知道結果是一樣的;②無論怎樣擺,都是4根小棒,所以總長度是不變的。
(通過學生的擺和說,引導他們向乘法分配率的表達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進行類似上面的操作。
學生:這樣擺比較有規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總長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讓學生把有規律的擺法投影出來)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學生擺攏以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觀和評價。讓學生把有規律的做法進行實物投影,并介紹想法和發現,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乘法分配率》。
學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發現規律,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進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說出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自由說,教師把有代表性的寫在黑板上。)
…… …… …… …… …… …… …… …… ……
5.小組討論。
(1) 根據以上算式的特征進行討論,討論后以小組的形式發表見解;
(2) 師生共同歸納各種見解: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等于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分析:綜觀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是牽著學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強加給學生的,故學生就容易出錯,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應該從直觀思維入手,而以抽象思維結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了。
1.自學書本;
2.質疑,提出新見解;
3.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互助作用,以點帶動全班的學習。)
4.教師:用公式怎樣表示乘法分配率?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學生正確讀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進行簡便計算。)
5.形成性練習: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學生想辦法,學生說思路,學生評,學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學生以談體會的形式進行,包括方法、感覺、情感和態度方面)
說明:這些題目學生是可以用多種方法計算的,目的是訓練發散性思維,提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法上充分發揮“兵”幫“兵”的指導作用。
(同位互說,或者小組商量,再發言。)
1.基礎題:第66頁第4、7題。
2.思考題:第66頁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