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的中期,所以把這個節日叫做“中秋節”。
晚上,我們一家坐在客廳里,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爸爸說“月餅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是這樣的,在元朝的時候,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已經做好了起義的準備,但朝廷的官兵查的非常嚴,傳遞消息很困難。軍師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辦法,命令屬下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月餅里,派人把月餅送到每個人家里。很快,徐達就攻下了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朱元璋高興極了,將月餅賞給了大家,并一起吃起來。
吃完了圓圓的月餅,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小區附近的音樂廣場,我站在海邊的臺階上,從海的那個方向望去,卻沒有看到月亮,一回頭,原來月亮在海的背后。
大家都笑了,卻什么也沒回答,因此,我們繼續往前走,
看見了一個人工充氣的巨大的月亮和月亮上趴著的一只玉兔,看到這只可愛的玉兔,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嫦娥奔月”,講的是,從前,后羿與嫦娥是夫妻,一天,后羿去昆侖山朝王母娘娘要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蓬蒙一心想要,最后,嫦娥不得不把不死藥吃下,離開人間。
就是這樣,我們邊賞月邊回憶歷史,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二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奶奶家團圓。
傍晚,夕陽西下,我們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家里充滿了溫馨。在外上學的哥哥姐姐回來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也回來了,大家一起忙著準備中秋節的晚宴。我可不想摻和進去,連忙去一旁玩兒了。這時奶奶開始為觀音、月亮仙等幾大神仙上香,我好奇的湊在奶奶后面,突然,奶奶把我拉到觀音前面,說:“樂,給觀音磕個頭,保平安,考狀元。”雖然平時我很潮,不信什么神鬼,但是今天是傳統的中秋節日,我也要入鄉隨俗。我兩膝跪地,眼神虔誠,注視觀音,磕了幾個響頭,“樂,在來給月亮拜個”啊?還拜呀!就這樣……拜了一通神后,我的腦門紅彤彤的,有些輕微的起包。
“吃團圓飯嘍!”媽媽端著一個巨大的圓餅來到了正廳。由哥哥操刀,嗖嗖嗖,一陣刀光劍影過后,那圓餅被大分八塊。呵,是羊肉餡兒!“武玉鑫,你說一個餅分給九個人,一人能吃到多少塊?”我趁機耍一把哥哥的威風,問我弟弟一道較難的數學題。“1÷9……這根本不能算嗎!”剛上二年級的弟弟自然不知道分數,“胡說!1÷9=1/9!”我反駁到。“我,我還沒學嗎!”弟弟吼道。
也不禁吟誦出蘇軾的那首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三
今天是9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今天早上,一家人起床后便開始了中秋節計劃。爸爸和奶奶兩人合力,一起殺雞。我和哥哥一起打掃衛生。媽媽和弟弟也一起幫忙。
我們在飯桌上聊起了往事,還說到了許多我小時候的事,有些糗事現在聽起來十分尷尬,說得我面紅耳赤的。
下午,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大人們吃吃月餅,磕磕瓜子,嘮嘮嗑。我們小孩子呢,看看電視,玩玩游戲,捉迷藏,跳房子,石頭剪刀布……玩得那叫個不亦樂乎,開心極了。
傍晚,我們姐弟三人坐在田野上的大麥垛旁,太陽已靠近西山,漂浮在天空的云彩,正在變著顏色,給大地穿上了鮮艷的衣裳。村莊的東邊,升起了一個月餅似的圓月,它好像正踮起腳跟,努力地向上攀爬。這時,夕陽的余輝灑在原野上,大地好像披上了金色的地毯。已經掛穗的稻子似乎在向太陽頻頻點頭,戀戀不舍地高喊:“太陽公公,再見了!”余輝透過樹葉,斜射在流動的小河上,閃著奪目的光彩,小河向太陽微笑,好像要高唱一支頌歌,贊揚太陽的功勞。我們都看呆了,都沉浸在如畫的美景中!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四
首先,“中秋”一詞最早來源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
起初,中秋節并不為人所知,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我現在就向大家講幾個耳熟能詳的傳說的名字吧: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
過佳節,吃月餅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吃月餅真正地成為傳統還是因為這件事,請聽我慢慢道來: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后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里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于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才這樣留下來的。
那么,過中秋節各地又有哪些習俗呢?福建省有些地區,中秋之夜有拋帕招親的習俗。東莞有乞月照月爬月的習俗。湖南的衡陽“中秋晚,有送瓜”一事。上海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呵呵,還真是有趣。那么,南通呢?各家各戶要送月餅、藕餅,還有些人會放炮竹,怎么樣也很熱鬧吧!
在別的國家,也有與我國相類似的中秋節,也很有意思呢!
今年的中秋節與國慶節相差兩日,算是有很大的聯系的。中秋節,是團圓的象征,家人會團聚在一起,而遠在他鄉的游子,也會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鄉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今年是中國建國60,在這么重要的一年,在國慶節這樣重要的一天,祖國大陸臺灣還不能相聚在一起,可兩岸人民的回歸熱情絲毫不減,這是多么讓人心酸而又感動啊!
在這里,我有一個不知是否天真的愿望:首先,祝祖國母親60歲生日快樂;第二,希望在國慶節、中秋節那兩天,大陸與臺灣的關系能更進一步,更加融洽!
1、,原因是考生要在同一環境下,作公平的競爭。審題,就是要對試題展現的所有內容作全面、準確的審讀和理解,把命題者的意圖讀出來,把題目的各種限制審清楚,明確要我寫什么,怎么寫,寫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全面領會,深刻把握,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寫作文。高考作文評判明確規定,凡審題有問題的試卷最后得分一般都不超過二類卷最低分。由此可見,審題的準確與否是作文成敗的關鍵因素。立意,就是要作者站在時代的高度,去觀察、認識生活,提煉主題,使主題體現時代的精神,既反映時代,也作用于時代,跳動時代的脈搏,推動著時代的前進。文章的“意”, 其實就是作者在體驗生活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一種思想,是作者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撞擊”的產物,它反映作者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以及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近兩年的作文教改提倡學生寫真實生活、真實自我,有些同學忽視了對文章思想傾向的把握,看問題不全面,觀點偏激,更有甚者由腐敗現象而懷疑黨的領導和黨的政策。盡管當今的中國社會政治清明,言論自由,話說錯了不會追查什么政治問題,但作為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正確的是非觀還是應該有的。這一點必須注意。
2、,也是閱卷老師對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別是自擬題目寫作,閱卷老師很看重考生所擬的標題。俗話說:“秧好一半谷,題好一半文”,可見題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寫正文再擬標題,文章寫好后也許是沒有時間寫標題,也許是忘了補寫標題。雖然評分規定無標題扣2分,但實際結果卻遠非2分。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幾篇寫得較好的作文,按保留標題和隱去標題兩種類型請兩組老師分別予以閱卷,其分數差別一般都在5分以上。這是因為閱卷老師對無標題作文產生了一種心理距離,不知不覺便降低了分數等級。至于如何擬題,我覺得應做到這樣幾條:①確切。指符合文章內容,也指遣詞造句符合規范)。②精練。指標題字數恰當。③生動。指題目能體現出一種活力,具有可讀性,饒有情趣。④新穎。指有新視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夠給人一種新鮮感。⑤有意蘊。指有內在的含義。擬題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運用修辭擬題,可以引用俗語擬題,可以化用古語擬題,可以借用成語擬題,可以套用流行語擬題,也可以巧用其他學科公式或符號擬題等等,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段落:考試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結構。把文章分為幾段更好?千字以內的作文,我覺得分為5-8個自然段就可以了。因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顯得你成熟老練。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寫好。每一段的首句猶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寫好,“眉清目秀”,整個段落都顯著精神。
3、:一類是規定必須寫某種文體,如“寫一篇議論文”;另一類是排除寫某種文體,如“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考生必須按規定的文體去寫。近幾年高考作文題中“文體不限”,讓考生自由選擇文體,這里要特別注意,文體不限不是不要文體,而是要你在選擇了一種文體后,一定要按這種文體特點寫作,要寫什么象什么。不可隨心所欲,寫成不倫不類的“四不像”文章。文章內容方面: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東西,絕對不要寫;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寫;花上幾分鐘,想別人想不到的內容來寫。記敘文最好將主人公設定為自己,用第一人稱入文,讓“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閃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鳴。議論文切忌大話、套話、廢話,要避免空發議論,無病呻吟,濫提口號,亂發號召,空表決心等等。作文可以虛構,“允許”編寫故事,但不等于提倡“編寫故事”,編寫故事要做到“大膽想象,自圓其說”。濫編、胡編,絕對不會得高分。
4、平時在課內外所學的各種開頭結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應試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開頭和結尾,必須做到開頭起筆入題,結尾點明主旨。為了給評卷老師一個好的印象,開頭結尾千萬不要涂抹。有道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有些考生犯“入題慢”的毛病:有的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把本來簡潔的原材料進行擴展;有的開篇擺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來。開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真正應該說的內容卻“千呼萬喚不出來”,有的只是一筆帶過,草草收兵,比例嚴重失調,使老師難以衡量其實際寫作水平。古人寫文章講究“鳳頭”、“豬肚”、“豹尾”,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有些考生作文來不及剎尾,或用一句話硬斷,或點上一串省略號,這樣即使你雕出了“鳳頭”,壯大了“豬肚”,也會因為沒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閱卷老師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首先是看其整體。所以,考生交給老師的無論如何也應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5、不要文白夾雜;不要使用別人看不懂的方言和詞匯;少用長句多用短句;可引進部分時代新詞匯,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詞,引用百姓口頭民謠,但取向一定要積極向上,真正讓語言亮起來。照理說,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似乎不應有字數的限制。但考試作文,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作文,為了達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慮到考試時間等因素,一般對字數都作了規定。我們必須按照規定去做。限最低字數的,一定要寫夠數量或稍微超過50—100字才好。如果字數不足,雖然評分標準規定,不足字數的,每少50字扣1分,但實際情況是,字數不足往往被認為文章內容單薄,分數很難上檔次。限最高字數的,不要超過。否則,給人一種臃腫的感覺,再說,作文寫得長,花的時間多,解答前面的題用的時間少,必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限最高字數,一般就是以作文紙為限,即要在作文紙格子內行文。千萬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討好。
6、一般不要求寫得好看,但要求書寫整齊易辨認,一筆一畫清清楚楚,不寫草字。標點符號書寫也要規范,特別是格式要正確,句號、逗號、問號、嘆號、頓號、分號不要出現在一行之首;引號、括號、書名號前半不出現在一行之末,可以在這些符號后面擠著寫一個字;引號、括號、書名號后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可以把這些符號擠在上一行之末。省略號、破折號占兩個格,不能斷開,寫不下時擠在一行之末。至于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樣,給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整潔與否直接影響著閱卷老師的心理和情緒,書寫工整,卷面清潔,讓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7、,看有沒有筆誤的錯別字,有沒有不通順的句子,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內容。審查發現了錯別字、錯用了詞語一定要修改過來,對于句段該刪的要刪掉,該增的要增補,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潔,使人一目了然。不能因為修改而影響了卷面的整潔。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五
唔,秋天到了,這意味著,中秋節要來了!
這個中秋節,我過得非常開心,想知道我們玩了什么嗎?請等我娓娓道來。
這個中秋節,我們自制了一些美味的月餅,我做了三個,是蛋黃蓮蓉、豆沙和微辣豬肉味。
讓我最為得意的是蛋黃蓮蓉味。首先,我先把面粉和好,再打好咸蛋黃,和蓮蓉,把蓮蓉和咸蛋黃分別煮一下,然后放到一起,把面粉摻上去,印上印花,就大功告成了!
在吃的時候,我把蛋黃蓮蓉味月餅分成三份,一人一份,大家都夸我做得好吃,我心里和吃了蜜一樣甜,真的太好吃了!甜甜的是蓮蓉,咸咸的是蛋黃,再加上糯糯的面粉,簡直是天衣無縫!
夜深了,我洗好澡,躺在床上,看著月亮:月亮又大又白,還被一圈黃圍繞著,真美!似乎還散發著淡淡的月餅的香味,真像個大月餅呀!我聞著這個“大月餅”發出的味道,進如了甜蜜的夢鄉。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六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的中秋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由民俗學家寫到紙上便是幾句空空的“傳統佳節”、“歷史悠久”、“傳說眾多”,但這是紙,不是我們的中秋節。中秋節應當是活的,它不應當成為一紙空文,讓后人只能從文字來體會這番佳節滋味。從我們的手里,我們的腳里,我們的頭里,從我們身上各個地方,傳達出一句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街道“我們的節日 中秋節”活動總結
6.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作文
7.我們的春節作文
8.我們的節日作文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七
不知不覺,中秋又至。坐在院子里,遙望夜空中那一輪皎潔明月,我又想起了以往中秋節的快樂時光。
我記憶中的中秋節是在三歲,年幼的我哪里懂得中秋的含義,只記得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和圓圓的月餅。我圍著媽媽轉來轉去,希望她能給我一塊月餅。媽媽給了我一塊我最喜歡的蛋黃餡的月餅。我心滿意足地坐在沙發上,吃著甜甜的月餅,看著喜歡的動畫片。那時,在我心里,中秋節就是那又甜又圓的月餅。
此后的中秋節,我都是在美食中度過的。六歲時的中秋節晚上,吃過飯后爸爸媽媽站在陽臺上賞月。我擠過去問:“月亮有什么好看的?”媽媽一把摟過我,告訴了我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還教我好幾首關于月亮的古詩。小小的我雖然似懂非懂,但和爸爸媽媽一起望著圓圓的月亮,我感受到了中秋節的美好和快樂。
時光飛逝,轉眼我今年已經十歲了。中秋節前,奶奶告訴我:“爺爺可能要在醫院里過中秋節了。”不能和爺爺一起過節,我心里有些難過。可中秋節晚上,輸完液的爺爺還是堅持回來和我們一起過節了。爺爺看起來氣色不太好,可心情很不錯。吃晚飯時,我問爺爺:“您不是住院嗎?怎么能回來了?”爺爺笑呵呵地說:“我跟護士請假了呀,再說一家人不團圓還能叫中秋節嗎?”我聽了爺爺的話點了點頭,“團圓”這兩個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晚飯后,一家人吃著月餅,聊著家常,其樂融融,我也更明白了“月圓人團圓”的含義。
在古代,中秋人們更注重的是各種祭拜儀式,后來有了吃月餅及賞月的'習俗。我想,現在的中秋節更主要的意義在于:忙忙碌碌的人們在這一天放下手頭的工作,好好的和家人相聚在一起,聊聊家長里短,分享各種美食。
希望以后的每一個中秋節,我們全家人都能團聚!
我們過中秋節實用篇八
唔,秋天到了,這意味著,中秋節要來了!
這個中秋節,我過得非常開心,想知道我們玩了什么嗎?請等我娓娓道來。
這個中秋節,我們自制了一些美味的月餅,我做了三個,是蛋黃蓮蓉、豆沙和微辣豬肉味。
讓我最為得意的是蛋黃蓮蓉味。首先,我先把面粉和好,再打好咸蛋黃,和蓮蓉,把蓮蓉和咸蛋黃分別煮一下,然后放到一起,把面粉摻上去,印上印花,就大功告成了!
在吃的時候,我把蛋黃蓮蓉味月餅分成三份,一人一份,大家都夸我做得好吃 ,我心里和吃了蜜一樣甜,真的太好吃了!甜甜的是蓮蓉,咸咸的是蛋黃,再加上糯糯的.面粉,簡直是天衣無縫!
夜深了,我洗好澡,躺在床上,看著月亮:月亮又大又白,還被一圈黃圍繞著,真美!似乎還散發著淡淡的月餅的香味,真像個大月餅呀!我聞著這個“大月餅”發出的味道,進如了甜蜜的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