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八月十五節(jié)日篇一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圓,所以中秋節(jié)又稱“團圓節(jié)”。
月亮也富有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描繪了一幅幅廣為流傳的圖畫。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唐玄宗漫游月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唐玄宗興起月宮之念,于是天師做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守衛(wèi)森嚴(yán),無法進入。這時,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精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日后,唐玄宗回憶嫦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的必備食品。
那天,我剛放學(xué),就被媽媽拉到超市去買月餅,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高檔的盒式月餅。緊接著,是散裝月餅,有豆沙的,有棗泥的,有五仁的,還有巧克力的`,咖啡的,真是多不勝數(shù)。
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媽媽說:“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據(jù)說是在元末流傳下來的,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lián)合反抗力量,但官兵搜查嚴(yán)密,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恩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制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yīng)。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jì)念這一功績,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也就傳了下來。無論月餅源于何代,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愿。”原來吃月餅還有這些意義,我以為中秋節(jié)吃月餅只是為了品嘗月餅的美味呢。
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合家團圓的日子,看著天上的月亮,讓人們會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八月十五節(jié)日篇二
今天是中秋節(jié),月兒真圓。
“宇宇,傻什么呢?快來吃飯!”媽媽在叫我。
我跑下樓梯,坐在奶奶身邊。奶奶又在用手帕不停地擦拭著那張“全家福”。經(jīng)過歲月的沖刷,它巳經(jīng)變得很模糊了。
照片上,有爺爺、奶奶、伯父、爸爸、叔叔。
是啊!月亮真圓。“晴空護玉盤”。今夜的天空分外潔凈,沒有一絲云彩,只有一輪皎潔明亮的圓月,默默地掛在天暮上,我看著它,它看著我。
我凝望著月亮,呵,真圓,萬家團圓的日子啊!家家戶戶都圍在桌前,熱熱鬧鬧地吃著團圓飯。而我家。。。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此時此刻,叔叔也許正在凝視著月兒,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吧;或許他正默默地吟誦著“低頭思故鄉(xiāng)”的名句哩!或許他在虔誠地祈禱著“明月照我還”。。。可叔叔是個兵!縱然是月圓之夜卻難圓回鄉(xiāng)夢,縱然是思鄉(xiāng)之時,也難解思鄉(xiāng)情!為了祖國的安寧,依然扛著鋼槍,挺起胸膛的又何止是叔叔一人!
月緩緩地在云里移動,大地被這坦蕩、圣潔的光驚懾住了,萬物默默地承受著月光的洗禮。這時的月,純潔、明朗、冷峻,卻不失溫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八月十五節(jié)日篇三
漆黑的夜,一望無際的天空中暗藏著幾顆星星,風(fēng)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我站在陽臺上,癡癡地望著十五的月亮。
今天是中秋節(jié),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在談?wù)撝粍t新聞:中秋夜七點十三分的月亮最圓最亮。我家陽臺朝東,是賞月的好地方。我早早地跑到陽臺上,這時,月亮被深厚的云層遮擋住,東面的云朵中只能看到一圈光環(huán)。我想象著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神話傳說,心中充滿期待。也不知過了多久,月亮還是沒有現(xiàn)身,我忍不住瞄了瞄時鐘,已經(jīng)過了七點十三分!我既失望又焦急。
大約過了幾分鐘,云朵漸漸散去,月亮露出了小半張臉,在云層中若隱若現(xiàn)。我心中飄進了一絲希望,祈禱著月亮快點出來。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沒過一會兒,月亮又被云層擋在了身后。等了幾分鐘,也沒見它有什么變化,我開始不耐煩了,氣沖沖地進屋去吃月餅。五仁是我最愛吃的月餅,我拿起一小塊,輕輕咬了一口,美味香甜,綿軟帶酥。細細品嘗,會分辨出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的不同味道。我原本生氣的心情漸漸平撫了,月亮被我拋到了九霄云外。就這樣悠悠忽忽地過了一個小時,我忽然想起了中秋的明月,懷著一絲希望,來到了陽臺。
不知不覺,午夜時分了。月亮爬到了我的頭頂上,它還是那么圓,那么亮。再過一會兒,月亮將走到西面,我在陽臺上就看不見它了。
八月十五節(jié)日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在北方的咸陽市。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鄉(xiāng)下人。小時候,就聽奶奶講過八月十五很有意思。可是奶奶卻不告訴我是怎樣的有意思,她大概是想讓我去體會發(fā)現(xiàn)吧。漸漸的我長大了,對鄉(xiāng)下的風(fēng)俗也了解了一些。
過八月十五是家鄉(xiāng)人最喜歡的節(jié)日。過八月十五的前一天也就是十四號,村里要請楊陵、鳳翔燈城市的戲班子來村里,十四號晚上就開始唱戲,還演著關(guān)于神、鬼的電影。
我們村是一個大村,人多,很熱鬧。到十五號鄉(xiāng)親們互相買不同的月餅又互相贈送,到十五號晚剛剛天黑,大人們便把自家準(zhǔn)備的月餅、點心和一些水果五個或一堆三個一層地擺在桌子上,然后把桌子端上院子里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桌子周圍不能有垃圾,臟物。
奶奶說有了臟物就是對月神——嫦餓的不敬,這就是第一環(huán)持月餅前先敬月亮。
然后全家老少,帶著香火和月餅到廟里敬神,敬神得從最大的玉皇大帝開始,直到最后的一位神,當(dāng)然帶的月餅也是輪流敬。
有一次,我看見奶奶敬完了最后一位神,走到廟院里拿著一根點燃的香對著天上說,各路菩薩保佑我們?nèi)移狡桨舶病>赐晟窕氐郊乙呀?jīng)10點多了,我們就開始吃月餅。
每個人拿一個,然后兩人對換,奶奶說這是因為神給予每個人的好東西不一樣,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兩份好東西。
最后還得留三個月餅。奶奶說三個月餅中最大的代表嫦娥,其中兩個代表廣寒宮的.每一位仙女,他們會保佑我們平安的。
家鄉(xiāng)人過八月十五把傳說中的神與節(jié)日聯(lián)系的很緊密。吃完月餅后,全家每個人要對月亮磕三個頭以表誠意,心愿。最后要留下一個人在院里看守月餅,并等到月亮下去了以后才可進屋睡覺。
第二天清早吃完飯,每個人要講一個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方能去廟里看戲。戲班子從十四唱到十六號。聽說這是歡迎神仙的到來,與神仙分享八月十五,最后一天唱是為神仙送別。
家鄉(xiāng)的八月十五的確與眾不同,幸運的話請你也來我們家鄉(xiāng)過個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節(jié)日篇五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八月十五望明月,又是一年月圓時!
月似玉盤,鑲嵌在黑緞般的夜幕中,很圓很亮,真是應(yīng)了那句——“月到中秋分外明”。
于是想起了小姨在家的時候。每逢中秋的晚上,萬籟俱寂,月色美好,月光溫柔,“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外婆這時總會把各種口味的月餅整齊地擺放在盤子里,等我們圍過來,她老人家這才把圓圓的月餅切成均勻大小的細塊,像花瓣一樣地擺放著,煞是好看。大人們卻并不急著拿著吃,她們聊著天,笑著看著我們爭先恐后搶食,欣賞我們那生怕吃虧、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的饞相。
此時耳邊似乎回響著我和小姨吃著、鬧著,小院灑滿了家人的快樂笑聲,呵呵!
小姨已離開湖北老家多年,本來說這次能回家過節(jié)的她,還是因為工作原因沒法如愿,外婆的欣喜也由此變的失落,小姨的心情也是如此,她很想家卻不能回鄉(xiāng),只能遙寄月餅表達思念。
八月十五節(jié)日篇六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是人們團聚的日子,又稱“團圓節(jié)”。中午,我們一家人去爺爺家吃飯。
一進門,便看到大包小包的禮物堆積在地上,原來大家都已經(jīng)到了。屋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洋溢著節(jié)日的氛圍。
因為工作原因,我們之前家庭聚會時,人員總是到不齊,不是誰出差了,就是誰單位有事,不能赴約。大概是老天有眼,今天所有人員都到齊了。大家坐在客廳里聊著天,好不歡快。看到一家人談笑的身影,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快樂,溫暖的感覺涌上心頭,心里就像有一股溫?zé)岬乃^。
“開飯了!”奶奶喊道。我飛奔到餐桌,望著那香噴噴的飯菜。有魚、蝦、鴨、雞和5個素菜,還有3個湯,就像是滿漢全席,這肯定是奶奶的功勞,我摸了摸扁扁的肚子,大吃起來。“慢點、慢點,有沒有人和你搶。”奶奶勸我,眼里滿是慈愛。奶奶看到我對她做的飯菜那么肯定,肯定很高興。
吃飯時,一家人坐在大桌子前,聊著天,男人們聊著股票行情和最近的新聞;女人們聊著孩子,聊著家庭;而我們這些小孩子,聊的都是開學(xué)后的新鮮事。
爺爺也宣布了一個令我們興奮的好消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就要出版了。還有,前段時間,伯伯把爺爺?shù)臅〞竦骄W(wǎng)上,現(xiàn)在,竟有人來求字一幅。
飯后,奶奶和媽媽端來兩盤月餅,奶奶告訴大家:“每個人都要吃月餅,因為它代表團圓。我按人數(shù)分好了,一人一份,不多不少。大家點點頭,一人拿了一塊,一會兒,兩盤月餅全被我們吃光了。
到了回家的時間了,我依依不舍地與爺爺奶奶告別,坐車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