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話劇《雷雨》作品分析 雷雨話劇解析篇一
在整部劇的內容上,嚴格遵循“三一律”。《雷雨》描寫兩個家庭中的八個人物,在一天的時間里牽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說是剪不斷,理還亂,人物的對白之中句句都埋藏著悲劇的種子,最后悲劇爆發在一場傾盆的大雨之中。劇中糾纏著周樸園與繁漪,周樸園與侍萍,周樸園和魯大海三對主要矛盾。嚴酷的現實讓四鳳無法承受,她沖向花園,碰到漏電的電線而死,周沖去救她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了,兩個婦人瘋了。整部戲的八個人物中有三個人物以死亡而告終。死亡自此成為了曹禺劇作中揮之不去的情節。這樣的內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對人性的摧殘和虐殺,痛斥了資本家的虛偽和兇殘,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劇命運的根源(封建等級意識),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常的悲憫情懷。
《雷雨》在結構上,大致有如下特點
一、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富有傳奇色彩
二、結構嚴密,集中緊張
三、明暗雙線,縱橫交錯,引人入勝
在三十年前舊景重現的基礎上,將戲劇矛盾推向高潮,爆發了一連串的慘劇,劇中八個人物的命運有交織也有不同,但都還是逃脫不了“悲劇”二字。 劇本以扣人心弦的情節,簡練含蓄的語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極為豐富的潛臺詞。如刀刃一般在讀者的心弦上緩緩滑過,那抖顫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當然本劇在導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極大的功夫的。本劇導演不惜濃墨重彩,極力用音響和燈光渲染了整個舞臺上的悲劇色彩。而演員也是使勁渾身解數去刻畫人物的語氣語調,眼神和氣息。
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一臺悲劇。曹禺的這一臺《雷雨》演的是家事,卻處處都是國事的影子。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網絡,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在二十四小時內得到了爆發,重重懸念和伏筆在狹小的戲劇舞臺上以一場傾盆的雷雨得到爆發,讓人回味無窮。
《雷雨》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作者對舊家庭的生活非常熟悉,對所塑造的人物有著深切的了解,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相當準確。周樸園的專橫偽善,繁漪的乖戾不馴,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雷雨》接受了希臘命運悲劇的影響,洋溢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劇氣氛。作者善于把眾多的人物納入統一的情節結構之中,制造出一個又一個緊張的場面和強烈的戲劇沖突,再加上語言的活潑和生動,使《雷雨》獲得空前的成功。
當我看完《雷雨》時,我想到康德的一句話:“惡折磨我們的人,時而是因為人的本性,時而是因為人的殘忍的自私性。”當我們摘下玫瑰色的眼鏡看看這個現實的世界,就在我寫了上面的這段話的時間內,世界上又發生了多少戰爭、暴力、搶劫。
提到善惡,正如一千個觀點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目中也許會有一千個善惡標準。曹操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路易十五也說:“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這就是人貪婪、罪惡的本性。
周樸園是一個人物。我對他的評價,僅此而已,他是在那個年代中最典型的標本。整個故事交織著人類的貪欲,而周樸園在人類無節制的欲望中,將他的本性發揮得淋淳盡致。蘩漪,就像是一片黑暗中的一團烈焰,她的可愛正是因為她所表現出來的“不可愛”。她真切得看到了周樸園惡的本性,她以她無力的抵抗,表達她的不滿。可結果呢?而周萍、周沖、四鳳三個完全無辜的孩子,他們是受害者嗎?他們的死,是蒼白的,也許僅表示了他們的“憤世嫉俗”,他們無法去抑制這個本性惡的世界,死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
在這樣一個貪婪與罪惡同飛的社會,我們對“人性本惡”的社會應持一種理性的認識。認識“性本惡”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一種進步,是人類對自己本身的自省。就如從他律走向自律,從執法走向立法是人類的一種進步一樣。讓貪欲在無節制中得以抑制吧!
正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