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孔子的名言警句篇一
2) 過,則匆憚改。
3)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4)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5)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6)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8)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9)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
10)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11)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12)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3)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論語·子路》
孔子的名言警句篇二
2. 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
3. 辭達而已矣。——《論語·衛靈公》
4. 聞一以知十。——《論語·公冶長》
5. 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 敬鬼神而遠之。—— 《論語·雍也》
7. 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
8. 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貸》
9. 大德必得其壽。—— 《禮記·中庸》
10. 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11.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2.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13. 君子周急不繼富。—— 《論語·雍也》
14. 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
15.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6. 食不語,寢不言。—— 《論語·鄉黨》
17. 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
18. 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
19.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21.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
22. 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23.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24.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25.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語·子路》
26. 不知言,無以知人。——《論語·堯日》
27.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 《論語·陽貨》
28.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29.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30.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孔子的名言警句篇三
2.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譯文: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再用禮儀加以自我約束,就不致于產生叛離之心了。
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譯文: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
4.過而不改,是為過矣。《衛靈公》譯文: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錯誤呢。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譯文: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自己就可以改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譯文: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發命令,人民也會照著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發布命令,人民也不會聽從。
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譯文: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10.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無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譯文: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過大河,這種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謹慎小心,喜歡動腦子想點子來完成任務的人。
11.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論語·憲問》譯文:一個人如果大言不慚,那么,他一定沒有實際去做的志向。
1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泰伯》譯文:《曾子說》鳥將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說的話是善意的。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譯文: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1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譯文: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15.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譯文:君子有三件事情應該警戒:青少年時期,血氣還未養成,要警惕不可迷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爭強好勝;等到年紀變老,血氣已經衰退,要警惕不可貪得無厭。
16.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譯文:主張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謀劃。
1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譯文: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1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譯文: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
1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譯文: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
2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譯文:聽到合乎原則的話,能不接受嗎?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錯誤才可貴。聽到順從自己的話,能不高興嗎?而高興之后能分析鑒別才可貴。而盲目高興,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實際不改,對這種人我實在沒有辦法啊。
孔子的名言警句篇四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不遷怒,不二過。
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0、不學禮,無以立。
11、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2、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5、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8、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孔子的名言警句篇五
2)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3)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4)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5)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7)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
8)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9)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語·子路》
10)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1)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2)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3)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4)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