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范和提示,它體現著演講的目的和手段。那么你知道演講稿如何寫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勵志演講稿篇一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夠用心,也夠勤懇,卻沒有被提拔,甚至連贊賞也沒得到。我們可能牢騷滿腹:“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每一個員工的升職加薪都會經過一個考核期,如果做得夠好,卻沒有得到升職加薪,那肯定是處在被考核期。所以,還是耐心地再等上一段時間吧。如果連等待的勇氣都沒有,就只能被替代了。
職場競爭慘烈,當職場趨勢從企業端的“終身雇用”變成個人端的“終身就業”,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即將或剛出校門走向職場的大學生唯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方能穩操勝券,乃至無可替代。人的學識、修養、經歷、地位不同,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職場里,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經濟學里有個“替代效應”。生活中,替代效應非常普遍。如蘿卜貴了多吃白菜,大米貴了多吃面條。買不起lv,用仿lv替代。h7n9瘋狂,不吃禽肉禽蛋,吃牛羊肉來替代禽肉禽蛋。在職場,既不要不平ceo拿百萬元年薪,更不要慨嘆“老板翻臉比翻書快”。如果不想被替代,只有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實現在職場中的價值,也只有讓自己變身成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員工。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僅僅在于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要成為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人,至少要“敢想”。如果連想的勇氣都沒有,還會有行動?俗話說:“天使之所以能飛得很高,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這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只有“敢想”的人,只有有目標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地拼搏。哪怕這個目標只是個短期計劃,還是一個僅僅兩三個月的短期計劃,也比沒有計劃的碌碌無為強得多。
職場如戰場。任何機會都不會光顧庸人,也不會光顧只做大事的牛人。工作中,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小事,大到“盒飯”小到“拖布”皆是“文化”和“規則”,都必須學會。卡耐基說過:“人性的弱點并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盡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于完善。”即,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自我分析,徹底地搞清楚“我能干什么”。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使自己能力與潛力達到最佳。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小事之中見修養。所以,必須要克服“不值得定律”這一人性的弱點。也不要自詡自己多么有個性,“90后”的個性和脾氣,“80后”、“70后”、“60后”也有,不要拿“二”當個性,“拒訂盒飯”沒錯,但它有悖常理。職場不是校園,從大學校園走向職場,既要學會隱忍,也要學會付出,不經意地付出也能“好風憑借力”,送你上青云。否則,只能被淘汰出局。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其大意就是在潛意識中,人們習慣于對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一個值得或不值得的評價,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或不值得做好。這是我們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人性的弱點。從家庭到校園的20多年,不少大學畢業生一直是“享用”者,被“呵護”者,以至仍有“驕子”的期許。進入職場,作為社會人,人人都得學著有所擔當。尤其是剛進入用人單位的大學畢業生,一定要從最瑣碎、最基礎的“小事”做起,如果“小事”不想干,還由內而外的“狂傲”,說好聽點是年少輕狂,說難聽點是自以為是。
職場就是如此的現實,沒有幾個人能一步登天,也沒有幾個職業如想象中或外人看起來那么美好。更莫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最不容易適應的并不是業務,而是處理各種職場人際關系的方法。有時候,領導在提拔某個員工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他的工作作風、辦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假如某一天,領導把你叫進辦公室說,某人那個計劃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你來幫他完成收尾工作吧。你絕對不能懊喪,你的機會來了。反之,一個不屑干小事或替他人做嫁衣的人,領導也不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
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但是,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只習慣于用道理來說明問題,而忽略了“事實”。大學生活固然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然而課堂里所學的東西沒有經過現實的打磨,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構成,具體的工作細節、流程,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積累,并獲得成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方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所以,不要趾高氣揚地告訴別人,“讀那么多年的書,就是要獨當一面”!
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常與其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系。孤身為事業闖蕩的大學生們,初入職場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難題,多少會感覺到有點不適應。但是,職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動改變自己的人,一種是別人要求他改變的人。我們大多數人屬于后者,屬于碌碌無為的后者。而主動改變自己的那些人,因為敢于擔責而成長最快,也最受用人單位和老板喜歡。他們也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勵志演講稿篇二
首先請允許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國王某日清晨獨自漫步于自己的花園中,竟發現了園中幾乎所有的花草樹木都一一枯萎凋殘了,花園成了一派死寂、毫無生機的花園。在萬般詫異戶,國王詢問園門口的一株橡樹為何落下這般景致。原來,橡樹因為抱怨自己沒有松樹挺拔高俊,頓生厭世之情,不愿活命了。
松樹呢,又怨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結出豐腆的果實,也不愿再活下去了;而葡萄藤也準備自盡,因為它日夜葡甸在地上或別的樹上,自己不能直立于世,又不能像桃樹那樣,開放出鮮艷可人的花朵……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在垂頭自怨,恨己不如人。
“尊敬的國王啊,我確實不曾對自己失去信心,哪怕一絲一毫的灰心失望也不曾有過。我雖然卑微,卻知道如果您需要橡樹、松樹、葡萄藤或者桃樹,您都會分別去種植的,而且我也知道您對我的要求是:做好一棵微小而不懦弱的心安草。這樣,我才毫無厭意地做著我自己。”小小的心安草平靜而認真地對國王說道。
心安草是睿智的。它沒有追風逐影,沒有過分地崇拜他人,沒有自怨自艾,更沒有奢求自己變成他人,所以它存在;它沒有在追尋他人的歷程中失掉自我、毀掉自己,它明白它只能成為它自己,所以它存在。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株可愛的心安草,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誕生到底意味著什么,要知道我們如何得到健康的成長,要知道怎樣謀求獨立,要知道面對他人的優點、面對自己的缺陷的正確方法,要明白做好一個真實上進的自己的重要。
每一個人都應該是為了其應具有的地位和應發揮的作用而誕生的;每一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尊嚴、背負著自己的使命而降臨于天地之間的。我們沒有理由對自己失去信心,沒有理由自我墮落,也沒有理由成為他人的影子。我們應該做一個完整的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獨立的自己。
也許,我們身上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以致因此而喪失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只要我們不讓這些固有的缺陷滋長,同時加固和充實自己的優點,我們就一樣能以驕人的成就屹立于世。而當我們一味詛咒和埋怨自己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的時候,我們就將連這些優勢也喪失殆盡,一無是處,為人所鄙棄。
其實,在我們自怨自艾的時候,別人也在羨慕著我們自己的優勢。松樹不是被橡樹羨慕嗎?葡萄藤不是被松樹羨慕嗎?桃樹不是被葡萄藤狡慕嗎?羨慕別人和被別人羨慕,本來也極正常,我們所有人身上的優勢都與國王花園里的植物一樣,被別人羨慕著。
但不太正常的是,某些本來被別人羨慕的人卻在羨慕別人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使自己陷人了一種無盡的深淵而無法解脫、難以自拔。只有心安草,沒有自慚自損,沒有在盲目崇拜中要求自己成為別人,它只在履行自己生存的使命;它看到了別人的優勢,但它更懂得別人有無數,而獨立的自己卻只有一個。于是,國王的花園中,萬物凋零,唯獨這株心安草還這么生氣勃勃地生長著,不斷地吐露著芬芳。
古人說,知足常樂。這種“知足”,蘊含著深邃廣博的人生哲理。認清自己、不菲薄自己、做好自己、走穩自己的路,就是拯救自己、善待自己。如果每一個人都像一株心安草那樣,即便卑微,也能固守自己的使命,做一個永不言棄的真實的自己。那么,那位國王的花園將永遠不會荒蕪,這個世界也將是一個花香鳥語的世界!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篇三
大家上午好!
青春因夢想而激揚,我們展示個性,張揚,用我們的文字講述我們的時代。很高興,今天我能夠有機會站在這個演講臺上,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一年來當記者的快樂生活。我當小記者已經有三年多了,今年可謂是我參加活動最多的一年。事實上,這一年來我們有著許許多多的優秀的活動,我們采訪,我們參與,我們用我們的筆記錄我們的經歷,我們用我們的頭腦傳達我們的思考,也許這并不能在考卷上給我們多出幾分,但是,我們的人生這份大大的檔案上卻添上了不同尋常的一筆。我們訪問農村,看到新農村的種種的變化,感悟祖國、家鄉的經濟發展;我們遠赴北京,體驗20xx奧運前的古都風采,明白我們人生的積極的意義;我們在休博會期間采訪,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人文魅力,挖掘蕭山作為吳越之地的歷史沉淀和如今我們生活的高品質之美;我們和老外一起過中秋,在交流的歡樂中學習著,我們的一言一行成為世界了解我們蕭山的一扇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的體驗和收獲,然而我們所參與的、得到的還有更多。因為它,我們得以用我們稚嫩的詩,描述我們的夢;用我們清新的散文,抒發天地的情;用我們紀實的報道,講述他人的傳奇。
在一次次的鍛煉的過程當中,我們學會相信,只要努力,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得了自信的人。因為這一片給我們展現自我才華的土地的存在,我和很多人一樣,離我們的文學夢,更近了一步。通過小記者團,我們這些寫作愛好者用文字相互結識與理解;通過小記者團,我們很多人愛上了那種等待與驚喜的感覺;因為小記者團,我們心中那顆文學的種子開始萌芽,也許有一天,我們之中有的人會走上這一條充滿了美和荊棘的道路,追隨著我們的天賦,去成就我們少年時的夢。
就這樣,認識文學和新聞,并且,不知不覺愛上他們。從前,這里有“80年代后”,現在是“90后”,過不了多久,就會有“00后”,我們長大了,但“新生代”一直會有更多的新生代的少年懷著文學夢走進來。今年,我們有很多新的同伴來到這里,我相信,在接下來的1年,一定會是更加豐富多彩的一年。那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篇四
下午好!
為了今天的演講,為了“為青春領跑”這個題目,我特意穿了條紅色的短裙,因為這樣顯得年輕、充滿活力,好為青春領跑。其實,我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還是不完全一樣的。我覺得,只要是我是一名老師,不管我是高是矮,是老是少,都應該做學生思想的導航者,精神的風向標,青春的領跑人! 當然,有今天這個認識是原因的。讀高中的時候,我在一所不錯的學校就讀。那里有業務最好的老師,但高中三年,我過得特別郁悶。因為在老師眼里,只有分數,沒有學生;感覺老師是那樣的高不可攀,遠不可即。那時,我就想,如果將來我能做老師,我一定不能那樣。
后來,我真的做老師了。從走上工作崗位的是“我的責任”。
不把責任推出去,而是攬過來,這,就是我對學生思想引導的核心,道德教育的方向。
為青春領跑,還要做學生精神的風向標。
曾看過一篇xx,說的是一位厚寬仁慈的婦女,她千辛萬苦為一個小孩治好了腿病,可是這孩子最后卻進了監獄,判了死刑。這位善良的婦女悔恨地說:“我太急于讓他能跑了,而忘了告訴他奔跑的方向。”是啊,奔跑的方面比能跑更重要。
朋友們,我真的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被我的學生感動,是他們讓我更加清楚了為青春領跑的深遠意義,是他們,讓我奔跑在這條陽光路上,不愿停步。
為青春領跑,更要教學生辨別青春的顏色,走出青春的迷途。很多人都說,青春是美好的,年輕就是資本,我們的孩子也就這樣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多么美好呀!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拔節著年輕的骨胳,鼓脹著無比的自信。然而,米蘭·昆德拉卻說:青春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它是由穿著高筒靴和化妝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舞臺。是啊,天真充滿了幻想,激情孕蓄著不安,純潔摻雜了迷惘,稚嫩飽含著瘋狂。新潮的時裝,時髦的發型,電子游戲,rap霹靂??騷動在胸膛撞擊,熾熱在盡情宣泄。不說別的,單說一個情感處理問題,就足可以讓老師把心操碎。
老師,什么是愛情?我不明白我愛他什么,更不明白他又愛我什么。我說:你們愛的可能是愛情這兩個字!
老師,愛情很美嗎?嗯!但學生時代的愛情之花開在心底,也許才是最美,因為只有這樣,它才永不凋謝,才夠你一輩子回味。
老師,你最欣賞什么樣的愛情?在晚霞中兩頭白發變成金色的和諧,那是我心里最動人的愛情圖畫。
老師,你看上去感情很豐富,你一定談過很多次戀愛吧?
老師,男孩子一定要長得很高大嗎?請問你的先生有多高?等等,等等。
我把這些討論寫成xx,記得那篇《我和學生談“戀愛”》發表后,收到了很多陌生的來信,其中有封信,讓我一輩子都不能忘記。信中寫道:我是一個因為談戀愛被學校開除的女生。回來大半年了,也被父親關了大半年。要是我早讀到你這篇xx,我就不會是那樣的了;要是我的班主任早讀到了,他也肯定不會那樣對我??我忘記不了那封信,淺藍色的信紙,端正的字跡上面是點點淚痕??她說她很喜歡唱歌,是班上的文娛委員,我不知她現在過得好不好,因為那年她才十六歲。哦,還有瀏陽的一位女生、深圳的兩位在工廠做事的女孩兒。感謝她們,正是和她們的交流讓我明白了:沒有交流,談不上真正的教育,更無法為青春領跑。
剛好,前幾天我過了四十歲的生日,在盤點我人生的收獲時,讓我欣喜不已的,不是發表的幾十篇教書育人論文,不是整箱的獲獎證書,也不是被提名為全省高校優秀心理輔導老師、全省首屆大學生政治思想工作十佳候選人、青年骨干教師訪問學者等等,而是學生在短信、在博客、在信件中對我的認同、鼓勵和贊許;是和學生結下的一段段深厚的友誼。
老師,三年來,我一直想擁抱你,你是我最親的老師。這是易朝暉說的。
正是這些真誠的話語,讓我有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心甘情愿;也讓我有了“三尺講臺萬丈空,桃花源里自耕農”的知足與竊喜;更讓我有了“桃李報我山河麗,我付桃李一生情”的豪情滿懷。
朋友們,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來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來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來詠唱我有崗位。但作為一個熱愛教書的人,我有的,是最真誠的期盼:“如果我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一次都可以自由地選擇職業,那么,我將一百次選擇教書。因為,我愛教書,我愛學生,我愿意和孩子們一起,為青春領跑!謝謝!
勵志演講稿篇五
詩人艾青說過:“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的,我們也愛這土地,是腳下的沃土孕育了我們蓬勃的生命,年輕的我們,無怨無悔地選擇了將青春奉獻給這片深情的大地。以下是留學網為您整理的國土資源勵志演講稿范文,供您參考!
國土資源勵志演講稿:青春的力量
有人說:青春是一道絢麗的風景,還有人說:一串跳動的音符。每一個人都有一段青春,青春是躁動的,青澀的,青春也是熱情的,生動的。而我們,正是處于青春期,青春的我們,是時代的精英,是事業的精兵,是宏偉藍圖的繪制者,也是為國奉獻的普通一兵。立足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們迎接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我們盡情的.展現著自己的才能與激情。
詩人艾青說過:“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的,我們也愛這土地,是腳下的沃土孕育了我們蓬勃的生命,年輕的我們,無怨無悔地選擇了將青春奉獻給這片深情的大地。
開篇:調查研究,是我們工作的起點。愛崗敬業,是我們理智的抉擇;勤奮忘我,是我們的工作準則。
無數個日出和日落,青春的我們扛起信念的鋤頭,用虔誠去開墾這片沃土,播下一個個綠色的希望,不祈望湛藍的天空能飄過七彩雨,只奢望晶瑩的汗水能滋潤干涸的麥田。
面前有“干勁”,學習面前有“鉆勁”。青春的我們,認真而不敷衍,踏實而不輕浮,奉獻而不索取,真實而不虛偽。面對時代的挑戰,我們決不退縮;面對繁重的工作,我們決不推脫。我們年輕,富有旺盛的激情,富有神奇的構想,我們要把青春的活力化為創造的靈感,去感知時代的脈搏,去體現新時代的特征。
挺一挺青春的身軀,露一露青春的微笑,生動每一枚深深淺淺的足跡。在春天,我們踏踏實實地耕耘著這就是我們!擰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道閃電,就是一堵火墻;聚在一起,我們就是整個星空,就是一輪金光四射的太陽!這太陽......就是我們青春的力量!就讓我們將青春的力量聚集起來,朝著更高的藍天去展翅飛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