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職德育教育先進事跡篇一
一、中職學生德育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教育者的認識不足
大多數教師都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其他教職工只是配合而已。古人說的好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說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解決疑惑,還有傳播道理、道義、道德,讓學生樹立“道”的信仰,提升個人品質內涵和人格素養。也就是說,教師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讀書、怎樣選擇性的看世界。每個教職工都有義務和責任教育學生,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二)德育載體單調,內容枯燥
德育教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總稱。而我們現在的德育教育只是片面地強調了政治教育,忽視了道德規范、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沒有很好的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方法過于簡單化,載體單調,內容枯燥,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效果較差。多數人進行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空洞隨口說教,沒有認真結合一個時期和階段德育教育工作的任務和實際,沒有認真去研究學生的特點結合實際要求,與實際脫節,目標不明確,計劃性差,盲目性比較大,效果也比較差。
二、抓好德育教育的對策和措施
(一)拓寬德育渠道,豐富德育載體
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開展有層次性的德育教育。德育過程與人的心理過程是大致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德育過程有一定的層次性。所以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學生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班級、不同活動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德育目標、內容和措施,才能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中職學生大多數在十六至十九歲之間,我們應著重做好學生“五愛”教育,養成文明禮貌,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培養誠實正直、積極上進、自尊自愛、堅毅勇敢的良好品質和較好的生活管理能力。當他們從一名中學生轉眼成為一名中專生時,對新的校園,陌生的同學,他們心情激動,理想很高,對中職學習有新鮮感,對老師的服從意識較強,應以行為習慣的訓練為重點。一進校門就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軍訓,通過軍訓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軍事常識,增強國防意識、規范言行、端正思想、強化“鐵”的紀律,然后進行“學生守則”等教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其次,對中職學生還需要從情感和意志上下工夫,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如:班務會、演講、參觀、義務勞動、運動會等形式對學生寓教于樂。
(二)摸清學生實際,對癥下藥
根據學生的家庭狀況,開展針對性的德育教育。目前中職學生的教育對象主要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都被家人溺愛,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不愿吃苦,不愿付出,要把這樣的學生培養成材,除了在教學上狠下工夫以外,還得在德育教育上花大力氣。我們要引導和幫助他們從身邊小事做起,整理內務、搞好衛生、在勞動中認識勞動的價值,體驗勞動的艱辛,學會珍惜勞動成果。為了使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我們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法律意識、創新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具備愛崗敬業和良好的社會公德。
(三)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與實踐鍛煉
德育教育的對象是學生,讓學生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體,參與到學校教育管理的每個環節,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讓其自我表現、自我認識、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改進。只要學生有正確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有效的抵制各種不良現象和不良思想的影響。實踐鍛煉就是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的思想、培養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強化對道德認識,堅定信念。
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育人工作。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僅為素質教育打下堅實基礎,而且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添新的活力。工作中應以育人為目的,不斷豐富德育載體,拓寬德育渠道,充實德育教育內容,更新德育教育觀念,尋求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從而獲取最佳的德育效果。
中職德育教育先進事跡篇二
淺談中職生德育教育
摘要:二十一世紀人才標準的第一條,就是要具備良好的人品。在國家大力扶持中職教育的前提下,面對中職生所出現的德育方面的問題,各中職類院校都相應的采取了一些積極的策略。文章認為,研究學生德育方面問題,對各中職院校和工廠企業乃至國家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關鍵詞:德育教育;中職;問題
一、中職教育現狀及分析
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部分,是專門為企業及工廠培養有一技之長和一專多能的勞動者服務的。它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辯證唯物主義表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改革開放”的同時也帶來的它的負面影響:拇指時代、網絡泛濫等等。中職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抵抗能力弱,叛逆心和好奇心相對較強,心理不夠成熟。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致使中職類學校校園內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上網成癮、打架、缺乏學習自覺性、談戀愛、隨口罵人、不尊重老師及同學、隨地扔垃圾等等。
筆者認為,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卑心理嚴重,學生看不起學校,更看不起自己。
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屬于中考“失敗”者,他們在家長的眼里都是“不成器的孩子”,導致了大部分學生自卑心理嚴重;社會上也有很多人對中職院校的看法存在偏差,從而影響了學生們對學校的看法;相當一部分學生上學是因為年齡不夠打工,而并不是因為想真正的來學知識,這種觀點不僅學生有,部分家長也有。
(二)學生沒有學習目標及生活目標,沒有學習任何知識的積極性
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征是:思想波動大,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容易出現沖動、固執、攻擊、嫉妒、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本身就是一群“不愛學習”的孩子,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漫無目的,而且為了彌補心理空虛,他們逃課,流連網吧,談戀愛,甚至用偷盜、搶劫等行為尋求“刺激”。
(三)心理不夠成熟,道德觀狹隘,思想偏激
由于中職生的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品行不良的學生就容易出現道德情感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他們認為的講義氣,愛面子,但是缺乏真正的正義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甚至部分學生認為勤儉節約,遵守法紀是沒本事的人才做的事。
(四)招生不易,學校對學生過分遷就,致使學生自由散漫
由于學生及家長對中職教育認識不全面,導致中職院校生源出現問題,以至于中職類院校將學?!吧虡I化”,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商業理念,學校對學生過分遷就,對學生違紀處理過于寬容。本著招生的目的,大部分學??浯笪磥淼木蜆I前景,以至于引起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及責任感。
(五)大多數學校只重視專業課,德育課程跟不上,形式化嚴重
提高就業率是每個中職學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學生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養;部分學校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學生年齡雖大致相同,但情況卻有很大的不同。
二、針對中職生德育方面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展現教師個人人格魅力,充分體現教師的表率作用
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苯處熑烁聍攘Φ牧α渴蔷薮蟮?,對學生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以震撼人心的影響和沖擊。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因此,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是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而作為教師贏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盡可能的用自己的行動去引導學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改革德育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課堂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要求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不要將活動停留在口頭上是中職院校課改的重中之重。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是提高學習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學??勺屢褏⒓舆^實習的高年級同學用他們親身體驗來告誡低年級同學,或者由校企結合的企業領導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用真實的例子來教育學生。
(三)開展多彩的社團活動,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知識讓學生明真正“忙起來”
學校應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豐富的美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提高他們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得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如籃球協會、歌舞社團、國旗班等,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信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四)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學??衫脗鹘y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作為契機,開展思想教育專題活動,如愛校愛家活動、感恩教育等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中職生的自卑心理比較嚴重,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以鼓勵教育為主,適當運用批評教育,教師贏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學會并掌握批評與鼓勵教育的“度”,使之更好的為德育工作服務。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專門的師生道德交流機制
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求教師和學生人格平等,教師要尊重學生,將學生視為人格獨立的個體,學生也不必盲從教師(但是不是說學生就可以不尊重教師,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專業知識和人生閱歷要比學生豐富的多,在這一點上學生和老師是不對等的。)。學校可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定期對學生做心理輔導,健全學生的心理機制。中職生處于青春期,容易沖動,遇事走極端,所以學校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機制,如當面談心、電話、短信、網絡等,范圍也不能只局限于師生之間,還應包括學生與家長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學生與企業之間等等,這樣學生的思想活動才能被家長和教師掌握,對學生的德育培養才能有的放矢,才更切合實際。
中職生的德育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反復的、漸進的進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具有耐心、信心和毅力,不懈的創新和嘗試,創出一條真正的中職德育新路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