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統一長度單位教案篇一
:教材第2頁例1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合學生親身經歷不同測量工具的合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和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突破重點。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估測意識。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將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
學生準備:學生尺、剪刀、寬1厘米的白紙條、1角的硬幣、回形針、小刀、棱長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學過程
課堂導語:同學們,比一比粉筆和回形針,哪個長,哪個短?粉筆和鉛筆哪個長,哪個短?
一會說粉筆長,一會說粉筆短,這是為什么呢?這根粉筆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統一長度單位。(板書課題)
(1) 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讓學生討論,想辦法,小組交流。
(2) 匯報交流,分組活動。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用1角的硬幣、手、三角形學具、方木塊等作為工具測量,下面就請同學們分成5人一組,和老師一起測量課桌的長度。更多
測量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3) 小組交流。
讓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測量結果。顯然,同學們和老師的測量結果不同。
(4) 質疑問難。
為什么我們測量的都是課桌的長度,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為什么同學們一拃一拃地量,老師也一拃一拃地量,結果也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漸明白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作為測量標準,所以量出的結果不同。
那么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用相同標準進行測量)讓全班同學選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測量課桌的長度,并匯報測得的結果。由此歸納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5) 活動延伸。
①用回形針測量數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一個文具盒的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測量結果。(數學課本的寬是5個回形針的長,文具盒的`長是5個小刀的長)
師:數學課本和文具盒不一樣長,為什么它們都用5表示?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集體交流。
②歸納升華。
同學們,數學課本的寬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樣的,它們都用5表示是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標準。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長、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測量。
(1) 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么?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內容。
(2) 歸納強調。
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要用統一的標準去測量。
一測量課桌的長。(分組活動,匯報交流)
二用回形針測量數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
s("content_relate");【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之統一長度單位】相關文章:
1.《長度單位》教學設計
2.《長度單位》的教學設計
3.人教版數學教案
4.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
5.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6.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答案
7.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中考練習題
8.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優質教學設計
9.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