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詩教學策略心得篇一
彭水三日行讓我享受了一場視聽的盛宴。對于民族經典文化——古詩文的教學怎樣才能上得入情入境,怎樣才能把精短的文字上得有滋有味,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古詩文品出其中的韻味,怎樣才能讓語文課有語文味。諸多問題,一直以來都讓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感謝領導給了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心中的種種疑惑有了答案。
一、讀得正確——讀得字正腔圓;
二、讀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三、讀出畫面——讀得有情有味;
四、讀懂詞人——讀得余味深長。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老師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學習輕松愉悅,師生關系非常融洽,課堂的生成也十分精彩。
第二,方法的指導不必可少。教學古詩文時巧妙的方法指導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抓關鍵詞、抓典故、創設情境、學會聯想想象等。z老師在教學《出塞》悟詩情這一環節時,學生自身閱歷難以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涼無奈,于是就創設情境,展示了一幅邊關地圖并在上面依次標注秦朝到唐朝的幾個朝代,讓學生明白一千多年來邊關戰爭從未停止過,進而知道這萬里長征不但路途長而且時間久,同時讓學生想象明月下還未還的征人的親人們都會做些什么?學生入情入境中想象也真實感人,自然而然戍守邊關的那種悲涼無奈就領會到了。
第三,要學生對一首詩文解讀透徹可變換教學設計并拓展相關資料進行輔助教學。有時候我們孤立的學習一首詩,往往不能深入理解詩人的情感,這就可借助與此相關的詩作加深理解。比如上海籍z老師在教學王維的《少年行》其一時,她的設計非常新穎。在理解詩歌時她說有人說王維的《少年行》其一在語句的先后順序上存在問題讓學生調換順序試試。然后引導學生從絕句的特點:押韻和內容(先寫景敘事再抒情)上與原詩對比,在對比中學生順利理解了那種瀟灑豪邁的少年俠氣并對絕句的知識有了進一步了解。這還不夠,接著籍老師又逐一鏈接了《少年行》其二、其三、其四中表現俠氣的詩句和關于王維及唐代尚武風氣等相關背景,讓學生輕松自然而深入的理解了這“俠氣”。由王維的“俠氣”上升到唐朝一代人的“俠氣”,再到當今少年也需要這“俠氣”。詩歌的內涵解讀得非常透徹豐富。
第四,教師個人素養非常重要。要教好古詩文,作為教師本人必須有深厚的功底和知識儲備。如我們學校李春麗老師的課《由飲酒其五走近陶淵明的隱逸世界》設計大膽,立意深遠。若李老師沒有對陶淵明的詩作和其本人進行深入的研究是不敢駕馭這樣的課堂的。
總之,教學古詩文時要抓住其教學精髓,即:趣為先,讀為重,悟為本,法為旨。這樣才能引領學生走近詩人的精神世界,把古詩文教學上得有滋有味。
古詩教學策略心得篇二
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 ,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古詩教學策略心得篇三
古詩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增強文化素養;有助于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
那么,在教學中,怎么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呢?
一、結合寫作背景,挖掘主旨。
詩必有感而發,優秀的詩作都是詩人感情被現實生活激發點燃后抒寫的。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生活及個人際遇、經歷、創作意圖、個性氣質不同,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
白居易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寫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抒發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則反映了詩人在長安受排擠被放逐后東游齊魯時追求自由的心情。這一類詩歌教學,需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人的感情脈絡。
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圍繞重點詞句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無題》詩,詩眼就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抓住這兩句誘導,可以提挈全篇,領悟詩人忠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極其完美地表達了詩人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得比較含蓄。教學時,必須啟發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怎樣才能進入意境呢?這就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象,引發學生體驗、感受、聯想和想像,從而拉近古代和現代的距離,賦予古詩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魚之江海中,自有無窮樂趣,而后發現情致理趣所在。如“古道西風瘦馬”、“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來激發學生審美的興趣,從而引導他們一步步地深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
四、反復吟詠,從感性意象到達理性領悟。
學習古詩必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首先要使學生對詩歌充分感知,通過誦讀,在頭腦中想像,逐步形成詩歌所表達的整體形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階段過后,則要使情景完美統一,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對詩歌的理性認識。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兼及寫景與記事兩個方面,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十句重在送別,但送別又始終不脫離雪景。全詩用了四個“雪”字:送別前的雪,餞行時的雪,送別時的雪,送別后的雪。一幅幅鮮明的畫面,猶如電影的遠鏡頭、中鏡頭、特寫鏡頭,交替使用,錯綜多變,波瀾起伏,點染出塞外風光的綺麗,為讀者熔鑄了美好的意境。為了啟發學生想像,不妨設計如下提問:“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點?一個“卷”字刻畫了什么景象?一個“折”字使我們看到了什么情景?一個“即”字則又道出詩人怎樣的心情?一連串的問題,打開了學生想像的翅膀,使他們看到了一幅邊地漫天大雪的壯麗景象……通過這些形象,感性認識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認識。教師可根據詩中的“胡裘”、“錦衾”、“角弓”、“鐵衣”皆軍幕中實有事物,展開問題提問:詩中是通過胡裘、錦衾這些高級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凍硬以至無法控制,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著身來表現邊地的奇寒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說明了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詩中的描寫加以補充擴展,漸入詩的意境,從對自然景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悟出哲理。
顯然,以上幾種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詩的教學都要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學生才會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鑒賞,有的放矢,讓學生發現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古詩教學策略心得篇四
今年學校給我們大班布置了古詩特色教學。對于古詩我們大班的幼兒們來說則是已經是非常的熟悉了,為了把古詩教學上好,我自己先給自己上了一課,我記得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兒的大腦,就是要開發幼兒的智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聰明才智,引導他們積極地思考和主動地探索。于是我借鑒了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大腦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幼兒獨自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機會,從而為幼兒營造了無限開闊和想象的空間,能讓一個不認識字的幼兒通過畫面就能“讀”出古詩大意。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么,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幼兒們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吟誦古詩,需要的則是反復不斷、要有感情。古詩的圖畫形式多樣,而孩子們讀古詩的熱情和不斷發現其中的樂趣,會讓你見識到什么叫“百讀不厭”。回顧這個學期的古詩特色教學工作,可以說是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每周的1節古詩特色活動課,對幼兒來講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1節課,可是對于我這個教者來講卻是比較難上的1節課,因此認真備這1節課,寫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務。我常常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教學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時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節課幼兒都有一定的收獲。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為了讓更多的幼兒們了解認識。
例如我在教幼兒們學習古詩《秋夕》時,先讓在幼兒們初步的理解詩意,我們老師最要注重讓孩子們進行反復不斷地、有感情地吟誦。在反復的感情誦讀中,孩子們會積極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中,探索古詩的意境美。我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幼兒的想象力則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我們教師的古詩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的行為,應充分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精神,古詩課堂提問才能由教師的單方面的行為真正變為師幼共同的行為,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功效哦!
再次我們在古詩教學時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要過“細、全”,在教學中首先幫助幼兒們集中精力領會詩文的大體意思,讓幼兒們很快進入角色。如果過全過細的介紹作者與時代背景,一是會轉移幼兒們的注意力,正確的方法是選擇與該古詩有密切關系的且有助于幫助理解詩意的內容,左右重點的介紹,使幼兒們了解詩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啊,古詩教學所給予幼兒的不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細節的領悟和心靈的體會……幼兒們在與古詩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
古詩教學策略心得篇五
語文學科知識博大精深,浩瀚縹緲。上好一節語文課,首先要擴展思路,不拘泥于課本,爭取做到立足課本高于課本。注重發展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堂思維,利用課本內容多多擴展課外知識,注重自己知識的培養與積累和提高。教師首先要有語文狀態,關注自身的語言美和教學的詩意化,注重教師的語言味道,例如讀書要讀書語文的感覺,改變平鋪直敘的白話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從專業化知識水平角度充分挖掘自己的語文知識素養,多多參讀語文文言文,課外讀物,現代文學作品。
做語文教育,貴在做實,在做老師的過程中,要腳踏實地的培養自己的知識,向別的教師請教學習,追求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但是無論如何改變,都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和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因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都是最堅實的業務基礎知識。
余教師講的教學設計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設計。一,從結構清晰進行教學設計,例如從讀、品、寫三方面進行設計,從而使語言學、用,能力訓練,知識能力充分得到運用和鍛煉;二,從教材處理進行教學設計,如從教學創意、文筆探析、局部精讀三方面深入分析課文,做到不浪費每一個句子、段落做到詳略得當,從課文概說、選點講解分層次理解內容;三,從學習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如有的課文較為短小精悍且易于理解,則主張學生自讀自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生的性格差異性從而達到見仁見智的效果,教師加以引導達到正確的思想感情教育目的;四,從課堂活動進行教學設計類似活動有:朗讀訓練、課堂作文、讀背積累等形式來進行教學設計,達到一個充分高效的利用課堂時間的效果;五,從綜合學習來進行教學設計,如,每節課規定學習任務,記住一點知識、美詞,品味一些雅詞雅句,從新溫習經典段落,這部分的教學設計適合用于復習。
從板塊結構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但是切記不要把自由討論代替個人思考,爭取每人都能獨立完成教學任務。要把學生分類化,初二正是扎實基礎和提升能力的時間,所以這二者是不可分的,不論是學習能力還是扎實基礎,都應該同時提高。爭取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把每一個孩子當成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一樣,增補、刪減,只要用心必有收獲。我作為一個剛剛從事教育事業的新老師,肯定是缺點多余優點,所以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從優秀教師那里學習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自身踏實努力勤奮刻苦,多多培養自己的知識能力,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培養自己教師愛人的思維,爭取把每個學生派樣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學有所獲,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