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苦讀勤學的勵志故事簡短篇一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人苦讀勤學的勵志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囊螢是指晉代的車胤由于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指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來看書。
車胤就很愛學習,但由于家庭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學習。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車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見到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芒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猛然想出了一個辦法: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于是,他找來一個白絹口袋,然后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強可以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些來當作燈用。由于他勤學苦練,終于有所作為。
同是晉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于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每天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這樣讓時間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
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東漢時期,有個著名的政治家叫孫敬。他年輕時十分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一個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讀到晚,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的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另一頭系在頭發上。當他打盹的時候,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是有名的政治家。蘇秦年輕時,由于學問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開始發奮讀書。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天半夜,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非常調皮,不喜歡讀書,經常逃學跑到街上閑逛。
一天,趁老師不在,李白又悄悄溜出門,在街上東瞧瞧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
沐浴在暖和的陽光中,聽著小鳥快樂的歌唱,聞著隨風搖擺的花草的清香,李白陶醉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呆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他來到山下小河邊,在一個破茅屋門口,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道:
“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驚奇地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他轉身跑回了學堂。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s("content_relate");【古人苦讀勤學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古人勵志的詩句01-26關于勤學勵志的名言02-11關于古人勵志的詩句05-30關于勤學勵志的古詩句11-30勤學勵志的名言15篇10-21勤學勵志演講稿11-03關于勤學的勵志名言語錄10-21勤學勵志手抄報的內容02-17勵志勤學國旗下演講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