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篇一
一開始翻看《親愛的漢修先生》,我隨便一看,感覺沒啥意思,就扔一邊去了。媽媽看到,親自認真讀了,認為很有趣,建議我好好看看,我才將信將疑地讀下去。
讀完了,我才知道,這本書寫的是一個普通小孩鮑雷伊成長的故事。從小說中知道,鮑雷伊從孤獨、不快樂的小孩變成了一個陽光的男孩,那是因為他旁邊有許多幫助他的好心人。
還有他的爸爸也改變了很多。從一個健忘、不守信的爸爸變成了一個守信、按時來看望鮑雷伊的爸爸。給他最多愛的是媽媽,在他每次傷心的時候都安慰他,尤其是那次好伙伴愛狗“土匪”丟了,爸爸和別人家的小男孩吃比薩的那次,媽媽給他講了很多道理,給他買了桶炸雞,陪他在海邊看浪花。
正因為有這些人的愛和幫助,才溫暖了鮑雷伊的心,把他變得善良了、會理解人了。
他的成長不僅僅體現在性格上,也體現在他的寫作方面。他從一個寫日記只會蹦出一句話來的人變成了“小作家”。從他的寫作成長中,我學習到了一種好的方法。就是漢修先生給他建議的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多寫、多觀察、多思考。寫文章不一定是虛構,只要把自己經歷的告訴大家就很不錯了。
我也要學習鮑雷伊,我也要嘗試一下漢修先生說的那種做法,我還想試著回答漢修先生的十個問題呢。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篇二
如果你的父母離異了你會怎么想?如果你一直討厭寫作,那么通過什么方法又能讓你愛上寫作呢?如果別人傷害了你,你對待他的方法有多少種呢?通過閱讀《親愛的漢修先生》你都能獲得一些啟示。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子——鮑雷伊,他的媽媽生下他后就一直努力工作,他的爸爸是一個四處奔波的卡車司機,后來還離開了他和他的媽媽。全書就是以鮑雷伊寫信和日記的形式展開,講述了他的生活和成長經歷。
鮑雷伊開始不喜歡寫作,寫日記和信只能寫上兩句,還有錯別字。后來慢慢地寫長了日記,卻還是全是廢話。最后他變得會寫日記和信,并愛上了寫作。通過勤加練習,他獲得了年度刊物入圍獎。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漢修先生是最大的功臣,是他不斷鼓勵和肯定鮑雷伊,讓他喜歡上了寫。每當看到鮑雷伊的寫作有進步,我在心里就為他高興。
鮑雷伊也是一個能夠說出自己心中感受的孩子。他不怕漢修先生批評他,大膽地說出了自己對漢修先生的看法。他更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的離異給他留下了很大的心靈陰影,但是他不,敵視自己的父母,而是試圖以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對于丟午餐事件,由起初的怨恨,到想辦法抓住小偷,再到最后對小偷的寬容和原諒。這一步步的變化,讓我看到了他的成長,作者對于他的內心變化寫得很細膩感人。讀到這些時,我覺得他很堅強,也懂得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現在,這本國際大獎小說被我擦干凈,放在了書柜,但它依然在時刻提醒著我要寫好作文,愛上寫作;時刻指引著我要孝順父母、理解父母;時刻教導著我要更加以己推人、寬容愛人。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篇三
讀了《親愛讀的漢修先生》這本書后,我很喜歡這本書,應為這本書勝過所有的作文書是我的寫作水平大大提高。
我喜歡鮑雷伊的優點是:他肯自己動手實踐作午餐防盜警報器,他原先不會寫信、回信經過和漢修先生寫信、回信鮑雷伊漸漸的學會了寫信、回信。還有鮑雷伊自己回答漢修先生的十個問題。
我喜歡漢修先生的優點是:是他教會了鮑雷伊學會了寫信、回信。我還發現第一篇信中有一個錯別的字就是他把朋友的“朋”寫成“明”有了,后來老師教了一個方法記住朋字:好朋友連續兩個月都不會吵架。
三月二十六日,鮑雷伊寫過這樣一段話:有些同學很生氣,因為他們的作品沒有得獎,或者沒有被印出來。他們說他們再也不寫任何東西了我覺得他們的想法很愚蠢。我聽說真正的作家寫出來的東西有時候也會被退稿。我想,人沒有一帆風順的。即使得不到學習標兵,我也要努力學習。(人沒有一帆風順的),這一句話值得大家學習。
鮑雷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
我寫的不是太感動,這是我的感受,同學們,趕快寫一寫你的感受,讓我看一看吧!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篇四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叫《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貝芙莉·克萊瑞先生寫的,它榮獲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書中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的內容是:有一個叫鮑雷伊的男孩,他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師給他們讀了作家博德·漢修先生寫的一本叫《狗兒快樂秘訣》的書,他很喜歡這本書,所以他主動給博德·漢修先生寫信,和漢修先生通過書信聯系起來。后來漢修先生建議他要養成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所以他開始寫日記了。他每天都把自己以及身邊發生的事情寫在日記本里,遇到困難就給漢修先生寫信訴說,尋求幫助,因此他的作文水平漸漸提高了。
書中說到:鮑雷伊的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因此他失去了很多父愛,爸爸經常不守信用,屢次傷了鮑雷伊的心,但是,小鮑雷伊并不是,敵視自己的父母,而是試圖從父母的角度理解他們,從而自己的內心也變得釋然了。
書中還說:鮑雷伊的午餐經常被偷,因此他發明了防盜警報器,把它安在午餐盒里,雖然沒抓到小偷,但他還是說:“我很慶幸我不知道那個小偷是誰,因為我還得跟他(她)在同一所學校上課。”這足以看出小鮑雷伊在生活中逐漸成長,變得會寬容別人了。
我們沒有和作家通過書信聯系起來的機會,但是我們可以靠寫日記來提高作文的水平,如果每天都寫日記,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變成一位像漢修先生一樣的大作家,即使不能,我們也會從中得到成長。
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勤動手動腦,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學會寬容別人,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篇五
假期間,我讀了一本[美]貝芙莉·克萊瑞所寫的一本,是《親愛的漢修先生》。
《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故事的主人公雷伊是一個六年級學生,他在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書,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與他聯系。
轉眼間,六年級到了,雷伊因為父母離異轉學了,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和漢修先生聯系的更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說出了他父母離異的實情、自己轉學后的寂寞與無助。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來往,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的文筆---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做卡車出游的文章得了榮譽入圍獎,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作家的信心。
這本書中,雷伊的媽媽讓我很感動,她能正確地引導孩子,讓他樂觀、堅強地面對人生,她說過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媽對她人生堅強的態度也對雷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還覺得漢修先生是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教雷伊怎樣做,可以提高作文水平,把雷伊當作自己的朋友,還告訴了他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把自己平時經歷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都寫下來,這也是在鍛煉我們的寫作能力。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篇六
自從老師給我們推薦《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回到家后,我就叫媽媽幫我把這本書買回來。開始的時候,我對這本書沒什么感覺,所以看完第一遍也不是太懂,于是我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終于把這本書看懂了,我也從中感觸頗深,獲益匪淺。我覺得,我和書中的主人公雷伊,也從陌生人變成了好朋友。
主人公雷伊十分調皮,經常搞一些惡作劇,但從他給漢修先生寫的信里看出:他又是一個內心善良的小男孩兒。雷伊原先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可是父母親在他小時候的時候離婚了。
雷伊的性格內向而安靜,在 學校也不大引人注目,但是他很喜歡讀漢修先生寫的書。他常常給漢修先生寫信,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他不但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而且從漢修先生那里獲得了許多的幫助。
漢修先生不厭其煩的給小主人公回信,但回信在書中并沒用寫到,我相信,漢修先生的回信一定很精彩!
現在,《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無時無刻的陪伴著我。有時媽媽喊我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回答她一句:飯可以不吃,但書不可以不讀滴!媽咪!
我喜歡讀這本書,我希望書里的主人公每天都陪伴著我。我很喜歡雷伊,從他的身上我學習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決心要向雷伊學習,學習他的堅強,學習他的懂事。
親愛的漢修先生讀后感篇七
《親愛的漢修先生》講述的是一個名叫鮑雷伊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
鮑雷伊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狗兒快樂秘訣》,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來往,鮑雷伊不但學會了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理解了爸爸媽媽離異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愛,而且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一篇描寫他和爸爸坐卡車出游的文章,使他獲得了小作家征文榮譽入圍獎,同時更加堅定了他要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單純的孩子。通過書信的方式,他與漢修先生傾訴自己的煩惱,以及憂傷與孤獨,并在署名中寫了“討厭你的”、“還在生氣的”、“學生”、“最忠實的粉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十分豪放,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后面的閱讀中,漢修先生也給了鮑雷伊一些寫作、閱讀的建議:多聽多讀多看多觀察。這一系列的建議給了鮑雷伊很大的幫助,因此,他寫了一篇優秀的文章:《卡車上的一天》。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敏感的孩子。親人離開的痛苦會讓一個孩子頃刻間長大,這成長的代價是痛苦,因這悲傷太過綿長……在圣誕節的時候,等爸爸一星期電話卻沒等到的鮑雷伊,主動給爸爸打電話,卻聽到了另一個男孩的聲音,他倏然掛斷了電話,因為他害怕,他害怕他的爸爸不再愛他和他的媽媽。他一直都渴望爸爸媽媽能重新和好,回歸以前的生活,但現實殘忍地告訴他:不能。
在我眼里,鮑雷伊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何為成長?何為長大?成長,就是踏著荊棘一路高歌,哪怕是鮮血淋漓,也要走到底。面對父母的離異,他勇敢地接受,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挫折,“我每次望著海浪,都會覺得不管事情看起來有多糟,人生還是可以走下去的。”媽媽的這句話也一定在鮑雷伊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成為他堅強的后盾。
漫漫人生路上,有的人,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秋葉靜美。在鮑雷伊的成長道路上,漢修先生、法蘭德林先生、校長、圖書管理員、爸爸、媽媽等給予了他一些幫助,為他的夢想開啟了希望的窗戶。
成長,一個殘酷的話題,有一個人在成長,就有一個人在老去,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啊,新一輩的人出生,他們擁有的時間很多,但年老的這一代獻花卻正在枯萎。
鮑雷伊通過歲月的洗禮,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解了父母不能共同相處的原因,接受了漢修先生的建議,堅定了成為名作家的決心。
我們也因該同鮑雷伊一樣,遇到困難不退縮,堅強面對,勇敢克服,理解他人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