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大作家的小老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我從網上查閱了有關資料,這應該是個真實的故事。我讀完文章,感受最深的有兩個方面。
這也將成為我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
首先,我看到了小姑娘娜塔莎的天真無邪。什么叫“天真無邪”?字典上是這樣說的:心地單純,性情直率,沒有做作和虛偽。娜塔莎的這個特點,文章是由表及里,層層展現的。看課文開頭,她一出場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對大眼睛很有神,頭上扎著大紅蝴蝶結,可愛極了。”再看課文第三自然段,她對世界著名作家的態度也是那么自然、率真。“小姑娘竟學著蕭伯納的口吻說道:‘請你回去后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娜塔莎。’在她純潔的心靈里,蕭伯納是個朋友,他們之間沒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是完全平等的。
其次,蕭伯納的品行令人贊嘆。文中開頭就揭示了他的成就——英國著名作家。然而后面的他卻讓人感覺無比真實。他富有童心,會同一個剛剛相遇的小姑娘玩上許久。他會驕傲,臨別時,不忘宣揚自己的成就,期待別人的崇拜、夸贊。更為難得的是,他善于自省。他對小姑娘說的語氣有些自夸,但內容與實際情況沒有出入。而小姑娘出于天真,照搬了他的話。從成人的角度看,是對他的指責,“反將一軍”。他的反應不是“惱怒”,而是“為之一震”,馬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后來還公開承認,并稱小姑娘是他的老師。這是何等的胸襟。他的這種自律、坦誠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小姑娘的天真更可貴。毫無疑問,課文用生動的描寫,細膩的刻畫,富有哲理的話語為我們增添了一份心靈的財富。
這堂課也是圍繞著兩個人物展開對話,小女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孩子們很快就能說出,這個小女孩非常的可愛,你從哪里看出了小女孩非常地可愛呢?孩子們都能找出相關語句,并且能夠說明理由,那么為什么要稱小女孩是大作家的老師呢?僅僅是因為小女孩的可愛才說小女孩是他的老師么?孩子們都說不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小女孩讓蕭伯納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還要從上次的臨別說起呢?朗讀蕭伯納和小女孩的對話,讀出蕭伯納的親切和小女孩的俏皮可愛。從而讓孩子們領會到蕭伯納的品行。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師:“大作家為之一震,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生:“他會想,我恨你!”
這是我在上賽教課《大作家的小老師》時,講到課文的重點部分——讓學生理解“大作家在聽了小女孩的話以后,為什么會為之一震,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從而體會大作家的心胸寬廣以及為什么大作家會稱小女孩是他的老師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可是,當馮朝陽在座位上說:“他會想,我恨你!”時,我也弄不清,自己是沒在意,還是不想引起什么“麻煩”,下意識地躲過去了。
下課后,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突破的還不是很好,于是,每一個環節我都好好地進行了反思。當孩子這一句“他會想,我恨你!”又一次在我的耳邊回蕩時,我用力地敲了敲自己的腦袋,這不正是我突破教學難點的好時機嗎?可我卻讓課堂上這一突發生成的寶貴的教學資源,在自己有意無意的害怕中流失了。
下午一上課,我就說:“早上上課時,馮朝陽小朋友說,大作家恨小女孩,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同意嗎?”孩子們馬上七嘴巴舌地喊到:“不同意,不同意!”我故意皺起眉頭說:“為什么呀?”個個都把小手伸得老高,躍躍欲試。于是,我不緊不慢地說:“別急,馮朝陽既然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大家要打開書再認真地細讀課文,從文中找到證據說服他才行。”哇,孩子們立刻打開書,拿起筆,仔細地讀起來。
我又嘟著嘴巴說:“大家都不同意他的意見,為什么早上上課時,不提出來呢?”孩子們都不好意思地微微一笑,我接著說:“老師也不對,今后,讓我們大膽一些,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不管對與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共同來討論,好嗎?”全班孩子用力地點點頭。
上完青賽課,經過反思,我覺得沒有好好利用這意外、突發生成的教學資源,是我這堂課最大的遺憾。于是,下午上課時,我馬上進行了彌補,利用孩子思維的焦點——矛盾點,充分激發了孩子讀書的欲望,明確讀書的目的,在讀中感悟;激發了孩子討論的興趣,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大作家寬廣的胸襟,學會做人的道理。這樣一來,教學重點得到突出,教學難點得到突破。由此可見,勇敢地面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會讓我們挖掘到我們意想不到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機智地處理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會讓我們的教學更充滿思維的活力;善于小結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會讓我們孩子的學習更洋溢著個性。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一是我讀到了大人應該向孩子學習。這也是這篇文章直接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一眼能夠看到的。筆者與孩子也接觸多年了,其實像這樣的事,在我們的身邊時有發生,但因為我們老師不怎么注意,不用筆記下這個美好時刻,有著類似的感受,也就隨時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學習的事也沒有成為成人的一項自我任務。
二是我讀出了大人對孩子缺少一種尊重,也太把自己當作大人了。蕭伯納代表著成人,代表著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雖然也喜歡孩子與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們老師其實對待孩子多也如此。
三是那位小姑娘回蕭伯納的那句話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創造力的,孩子是無畏的……我進而想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會怎么向她媽媽說今天的事?她會直接把她的回話告訴其媽媽嗎?如果直接告訴媽媽,媽媽會作出什么反映呢?我想大多數的母親肯定會批評孩子不懂禮貌,名人效應不是今天的產物,追星不是今天的產物,愛名人名星不只是屬于年輕人,青年老年群體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親自然會把其上升到道德上來對待孩子。因為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要注意這一些。因此,想到這兒,我個人認為,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會主動地說今天她和大作家蕭伯納在一起玩。
四是蕭伯納的感悟給我許多啟發。蕭伯納從這件事上收獲到“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對任何人,都應該平行相待,永遠謙虛。這就是那位小姑娘給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師。”也許編者的意圖也就是把這句話傳給孩子,讓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遠謙虛”是多么的重要!但思來想去,感覺這篇文章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別忘記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說,我們向孩子學習什么?——孩子其實也是人!想到這里,感覺到這一課好像對小孩子學習意義不大,好像是對我們成人進行道德教育。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首詩叫《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其實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說小孩小,要比小孩還要小),他創辦“小先生制”在中國教育史上非常有影響。其實孩子也是師,因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師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實也是人!孩子其實也是師!
值得探索的第一課時教學——《大作家的小老師》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這是一次參賽課,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之前沒有與學生進行接觸,所以我設計了課前談話的環節,一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打基礎,二來將“教”這一多音字的教學提前滲透了下去。
檢查生字詞的自學是第一課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平時的教學流程一般是出示詞語,指名讀詞,分段指名讀全文。這樣的過程過于程式化,所以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檢查預習效果。在認真研讀教材之后,我找到了兩個典型的句子:一是蕭伯納暗想的話。這是個長句子,學生在斷句上有困難。二是小姑娘學著蕭伯納語氣說的話,這句話中不僅包含著8個生字,而且蕭伯納說的話與這一句話句式相同,讀好這一句其實讀好了兩句文章中重要的句子。這樣就節省下了時間去理解文章內容。
為了突出重點,我將文章做了處理。小姑娘的外貌描寫我放到了介紹小姑娘身份時就進行了教學,突出了小姑娘可愛的人物形象。在三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主人翁蕭伯納的身上。
另外,在生字教學上我也動了腦筋。在介紹人物身份時,就伺機指導學習了“蕭”“納”“豪”“娜”“莎”“聯”“科”七個生字,有的采用范寫的形式,有的強調字形,有的指導讀音。
本節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體會蕭伯納對小姑娘所說話語的真正用意,感受他的童心未泯及其幽默的本意。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蕭伯納為什么要這樣說?”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的意見出現分歧,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兩種意見不統一,究竟蕭伯納是什么用意呢?引導學生讀“暗想”一句,通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清楚蕭伯納本以為自己的介紹會讓小姑娘激動、興奮,能讓小姑娘為和大文豪玩了好久而自豪,然而小姑娘出乎預料的表現使蕭伯納為之一震,從而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蕭伯納本意的引導不夠深入,在學生有所感悟時沒有能夠抓住關鍵處加以總結提升,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理解不夠到位,這是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