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案篇一
《識字7》是形近偏旁比較識字。課文配有四組插圖,與四組詞語相對應。所以,教學時,我指導學生一組一組地看圖練習朗讀詞語,并結合圖畫上的事物、情境練習說話,加深學生對所指事物的直觀感受。然后聯系所帶偏旁的.本義,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裙子、褲子、襯衫、教室、鳥窩、窗戶、窟窿”這些事物由于學生比較熟悉,直接通過圖畫和實物來認識。“神話、祝福”進行適當的講解,如“神話”,講了插圖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及前面學到的《沉香救母》的故事來理解,還有學生補充了自己所知道的神話故事,如《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祝福”通過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的美好祝愿來理解,聯系到圖中的福星為人類降福。通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朗讀詞語時,讀出輕松、舒展的語氣。四組詞語連起來有韻腳,通過示范朗讀、啟發想象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熟讀成誦。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案篇二
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假如識字教學只是單純為識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一個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們約好要到郊外去旅游,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縮短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并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與熱情。讓學生盡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新課程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生字,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利用本課的插圖,請學生看圖說話,結合學生的說話內容,隨機教學字,這樣使學生的識字教學與語言的學習同步。即發展了語言又認識了生字。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案篇三
孩子們好不容易搞清楚了漢語拼音,緊接著便是那么多的字寶寶等著和他們交朋友了。數數看,一篇課文除了幾個四會字以外,還至少有十來個二會字。往往一節課下來,光學會這些二會字,就把孩子們累得不行了,而且還有一部分學習態度認真,但資質一般的同學根本不能掌握。最要緊的是時間也不允許,基本上一篇課文按排兩課時,這樣才能正常完成本冊教學內容。剛進入識字、課文教學時,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往往備了兩課時的內容,結果用了三個甚至四個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為什么會這樣呢?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于是到別的班聽課,學習各種課堂識字、鞏固生字的方法以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招數,一一在自己的課堂上試用。效果稍有改善,但一節課下來仍完成不了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課后,跟同級的老師們交流上課情況,沒想到他們也有這樣的苦惱。看來,不僅僅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了,主要問題還是要掌握的內容太多了。
針對這樣的客觀因素,我們該怎么辦呢?想來想去,只能試試其他的辦法了。于是試著周末布置預習新課文的家庭作業:讀通課文,圈出生字,初識生字。沒想到回來后,再上課,效果居然好了很多,并且能在限定的時間內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于是,在每次上新課前,我都會抽出一節課給孩子們預習兩到三篇課文,在預習的時候,引導孩子們進行合作,并讓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幫助有困難的孩子。上起課來,孩子們輕松了,我也輕松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啊!
看來,對于一年級上學期的小朋友,只要是學完了拼音,就可以開始教會孩子們預習了,這樣上課就可以節省圈生字的時間。另外,有的小孩預習時很用心,可以記住一些生字,到了上課的時候,任務就輕了,而已經認識的字就等于是進行復習鞏固了,如此又可以減少復習的時間。這樣做不但能加快學習進度,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還能讓孩子們從一年級起就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和自主學習新知的意識。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案篇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小學一年級應該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給學習的愿望。因此,識字教學必須博采眾長,綜合、靈活應用多種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開發識字潛能。在這節課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編一編。讓學生自己編字謎編故事,幫助記住漢字。如學習“寶”時,一個學生就編出了字謎:家里藏了一塊玉。(寶)
2、找一找。在學過的生字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發現,給字歸類尋找學習規律。
3、比一比。比較“已”和“己”。
4、換一換。通過換一換偏旁計生字。如:請-情-清-晴-精-睛,通過換偏旁比較,學生既明白了形旁表意,有記住了這一組形近字。
5、賽一賽。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比一比誰認得字多,讓學生開展認字比賽。
識字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放手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創造性的識字,就會驚喜的發現孩子的思維之廣闊。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案篇五
《口耳目》一課是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的第二課,課文內容是運用“象形字”這一造字方法來指導學生歸類識字。課文識字任務比較重,需要孩子們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還要認識一個新的筆畫。如何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認識這些生字并且記住他們呢?我們組內的老師在課前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情,由于在進行這一課時,我們拼音部分還沒有完全結束,學生對于識字方法知道的很少,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注意讓這些生字反復重現,來刺激孩子們的視覺,讓他們在一節課內爭取熟記這些生字。同時考慮到現在的學生與以前我們教過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差別,他們在學前都有一定的識字基礎,有的學生已經能認20xx多個字,少的也能認識200多個字,這就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帶來一定的挑戰,如何能夠分層次教學?如何能讓他們繼續保持高漲的識字熱情?這也許是我們教學設計的難點所在。針對這些難點,我們組內的老師充分研討,精心設計,通過上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在知道要上識字寫字課的時候,我們就考慮到孩子們年齡小,對單純文字的東西可能會不感興趣,而《口耳目》這一課共十二幅漂亮的圖,十二個生字,那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象形字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快樂,同時會激發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記住十二個生字,于是我們就決定教學這樣的課文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這課完全可以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到獨立學習的快樂,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好的基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們自學這些生字,看看圖畫,認認象形字,讀讀拼音,記住他們。由于孩子們有學前的基礎,因此這個環節在教學中學生掌握還不錯,能夠自己看書認生字。
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把游戲引入識字教學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穿插了諸多游戲來調味課堂,例如,我指你舉(老師指象形字,學生舉起相應的生字卡片)、大家比劃你來猜(指五官)、兒歌誦讀等,其本質都是識字,復習生字,可是學生學得不累,總覺得老師還設置什么新花招在等他,寓教于樂,使枯燥的識字過程演變成活潑有趣的活動過程。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漢字在他們眼中既陌生又熟悉,加上本課生字均一色象形字,都是高頻字,學生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經接觸過,障礙不大,所以我在學習過程中抓住“羊、兔”這兩個象形字,讓學生們說說你是怎樣記住他們的,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讓他們用自己的觀察與想象巧妙地將漢字事物聯系起來。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鍛練了學生獨立思索、想象的能力。
從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學習興致濃厚,發言積極,教學氛圍自主、和諧,教學效果也很好。但縱觀這節課,還有些不足之處:1、在抓“典型字”教會學生識字方法后,再讓學生自己說說其他的生字,這樣就能使學生學以致用,達到自主識字的教學效果。2、抓住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進行比較學習,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識字方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簡練占用了學生學習的時間。
總之,對于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我還要不斷的探索,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愛上識字,愛上語文。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案篇六
本課也屬于形近偏旁的比較識字。教材分別用圖表的形式展示了“日”、“目”、“冫”、“氵”的實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變過程。根據字形的結構規律和每組詞語之間的相互關系,將12個詞語分為四組。與識字3略有不同的是情境圖生活氣息較濃,有充分的想象空間,為識字、誦讀、練習說話提供了憑借。
教學中,我引導孩子明白四種偏旁部首的演變同時,聯系自身生活體驗,感受“晴空溫暖晾曬”、“寒冷凍結冰雪”兩組詞語所傳達的意境,做到讀詞語、想意境、悟感受,真正做到切己體察。借助圖畫感受“東海黃河長江”等詞語所傳達的意象,通過誦讀再現意象,感受東海、黃河、長江的壯美。
當然課堂上也不能一味的講解,孩子的興趣必須調動起來,因此,在課中,我在黑板上畫上太陽、流水、眼睛、冰塊的簡筆畫,再引導孩子說說這些古文字像什么?這樣激起了孩子探究的興趣,并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孩子從太陽、流水等的形狀試著說具體,這樣適當地進行語言訓練,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并為識字教學增添了情趣。
所以我想,我們的識字教學,應跳出為識字而識字的圈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漢字的神奇、感受漢字的魅力,達到孩子自主識字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