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資料文字簡單篇一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
同學們:我們天天與語言、文字打交道。你可曾因為寫作文有錯別字而被扣掉分數,你可曾因為飯店菜單上的字太潦草,而看不懂菜名。你可曾因為在出去旅游時使用方言,而讓別人誤解你所表達的意思不清楚。有時我們會贊嘆某位同學一口標準而流利的普通話,或是感慨某位同學的文章不僅文采出眾,還文面干凈,沒有錯別字。其實想要獲得這些優異并不難,只要我們平時多多留神、多多注意,我們也可以做得同樣好。所以,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為我們解放路小學的榮譽、更為我們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說好普通話,朋友遍天下,溝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話。普通話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工具。目前,我校正在創建甘肅省平涼市語言文字規范化學校,大家一定要說好普通話。在此,我要特別提出表揚我班的呂奇軒、王軼銘、賈靜雯、宋思宇、撒金蘭、蘇亞妮、楊瀟、李志奇等同學,她們不僅在課堂上講普通話,而且在課間、家庭都堅持講普通話,給同學們樹立了榜樣。其實,我校大多數同學都能在學校的各種場合講普通話,只有少數同學存在著不和諧的方言。如果同學們之間相互督促,互相鼓勵,只要敢于講,我相信大家一定會越說越好的。
在這里,我還要倡導大家把漢字寫規范。在學習中,許多同學書寫糊涂,寫字不規范,沒有依照正確的筆劃筆順進行書寫,這導致了考試的嚴重失分,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俗語說“字如其人”,可見寫字還關系到一個人的形象。自覺寫好字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大有益處的,希望每個同學都能下定決心,刻苦練習,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自覺寫規范字,努力塑造自身良好形象。我班能寫規范字的同學不勝枚舉,如蘇亞妮、李玉琦、張靜、張亞妮、張倩茹、馬濤、蔡彤、李倩、賈靜雯、撒金蘭、朱超等同學的作業上的字總是寫得工工整整,本面干干凈凈,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為了營造規范的語言文字環境,我希望大家認真查找作業中的錯別字,把字寫的端正、美觀,寫出漢字的外形美。
做文明人還要做文明事!路上相遇要面帶笑容相互問好,與人交談要親切,見到老師要問好,撞倒對方要說“對不起”,地上有垃圾要拾起,這些耳熟能詳的好習慣,我們千萬不要忘記。親愛的老師、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起,從自己做起,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樹立“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的形象,使我們校園內形成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良好風氣,是普通話和規范字成為我們的校園語言。我相信通過我們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每位同學都會成為推廣普通話的文明小使者,那么請大家跟我一起振臂高呼: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為解放路小學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資料文字簡單篇二
當初在推廣普通話的時候,曾經有人對新中國推廣普通話有以下解釋:新中國推廣的普通話,和封建統治者通行的官話不同。我們推廣的普通話,是讓群眾在學好自己的語言的基礎上,掌握而用來的交流工具。在舊社會,一些官僚拿他們定下的官話,作為“特權的語言”,凌駕于群眾的語言之上,要人民群眾接受他們的統治教育,認可他們的官僚制度。這個時代不會再來了。我們新中國的干部,南下要學習群眾的語言,放下官架子,和人民群眾走到一起。普通話只用于交流工具,任何行政命令都不可以限制人民群眾說自己的語言!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口語形式,我們國家地域遼闊、人口很多,自古以來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給交際帶來不便,產生隔閡,為了克服方言給交際帶來的隔閡,就要有溝通各種方言的共同語存在。
推廣普通話,對于我們國家各個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推廣普通話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需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擁有統一的語言,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義的大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使用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是每個公民應當履行的權利(非義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增進我國各民族的交流與往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推廣普通話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需要
普通話是以漢語文授課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語言;是以漢語傳送的各級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規范語言;是漢語電影、電視劇、話劇必須使用的規范語言;是我國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干部,在公務活動中必須使用的工作語言;是不同的方言區以及國內不同民族之間人們的通用語言。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資料:普通話存在的問題】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資料文字簡單篇三
推廣普通話和方言保護并不矛盾,并非是一個取代另一個。普通話的確要學習,但是方言地區人群在和人對話時,似乎交談對象來使用普通話或者方言是沒問題的。不需要強制要求同一方言背景的人群必須使用普通話。中國大陸從50年代開始推廣普通話,取得較大的成就。現在,中國基本實現了在城市中普及普通話的目標,在東部地區已經全面實現。
然而,從80年代開始,一些地區過度推普,導致了諸多問題。
首先:過分推廣普通話導致方言的流失。在02年后,推普力度繼續加大,有些人為了急功近利,禁止在幼兒園和學校使用方言,并且宣傳方言粗俗、粗鄙、不文明,使用普通話才是文明、禮貌、高尚的行為。出現各地政府、官員、學者以推廣普通話為藉口肆意打壓限制其他語言的極端行為。一些地方政府以“推廣普通話,建設先進城市”作為政績,對當地地方語言文化采取滅絕措施,直接導致地方本土語言文化迅速式微。因此在沿海地區,出現了當地孩子不會說當地方言的現象。
過度推普造成方言危機是個全國性的問題,其中以吳語地區最為嚴重。這個顯然違背了語言的自然發展規律,更是對中華文化的破壞。當然,保護方言的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推普中間存在的極端行為引起不少人士的強烈反對,紛紛發起保護本地語言文化的活動,然而往往收效甚微。有些保護本土語言的人士認為,極端的推普政策利用了法律空白推行大北方語言文化沙文主義,亦有些人認為,極端的推普政策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關于公民語言自由的條文,涉嫌語言文化歧視。當然也有人稱南方方言區和北方地區通話程度較低,但是在世界范圍內,雖然語言在減少,但是這些語言都是人口較少,而且通行地區經濟落后,因此無法維持。比如吳語區有7000萬人口,經濟發達,吳語地區完全可以維持文化多樣性,如果沒有保存和發展好吳語是不應該的。
其次:過分推廣普通話引起一些人對普通話的抵制。目前,西部一些普通話尚未普及的城市,他們了解到東部地區的推普結果后,往往對使用普通話有所誤解,推普效果不明顯。而廣東地區也對這種推廣普通話存在質疑,甚至有人把這種過激的推普戲稱為“推普機”。廣東地區也要警惕“推白機”,根據文化傳播“窮學富”的原則,有些地區的客家話受粵語的滲透,成為“雙方語言”,甚至成為粵語區。
第三:過分推廣普通話導致地域矛盾。語言文化更是族群標志,強制性的剝奪母語教育和母語流通的權利是對某個特定族群的歧視,必然會導致特定族群因為“不公平”而對國家產生離心傾向。更會挑撥“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沖突。恰恰無法達到推普支持者所宣稱的“減少矛盾,沖突,構建和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文化得到較好的保護反襯對漢族個內部族群的極大不公平。又造成新的“不平等”。例如,在大陸一些地區,由于方言的差距,一些外地人往往到了當地要求當地人使用普通話,并且不希望當地使用方言,造成一定的文化沖突。而在國外,國家一般沒有“標準語言”的制定或者推廣,外地人往往融入當地學習當地方言,因此,文化地域沖突比較少。因此,有人稱,過分推廣普通話導致當地一些人擔心自己方言流失出現對外來移民的反感情緒。
第四:過分推廣普通話導致民族矛盾。同時部分少數民族因為和漢族雜居,因為受推普政策的影響,其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和當地漢語方言一起消亡。比如廣西南寧市,南寧市區有很大一部分壯語使用者,隨著南寧成為“推普先進城市”,南寧壯語和南寧漢族使用的南寧粵語一齊,基本上已經在公共場合消失。此舉也令方言人士反感,不利于民族團結和民族政策的實施。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資料:普通話推廣的立法根據】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資料文字簡單篇四
3. 推廣普通話的方針和政策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986 年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1992 年確定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在強化政府行為,擴大普及范圍,提高全民普通話應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語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的自由。國家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教學的學校開設的漢語課程應當教授普通話,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漢語的場合要使用普通話。
正確處理普通話與漢語方言的關系,堅持社會語言生活主體化與多樣化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時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并在正式場合和公共交際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資料:推廣普通話的宣傳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