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吃粽子吃粽子篇一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有什么習俗嗎?不用問,肯定都知道,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兒們吃屈原的尸體,就包粽子扔到江里,讓魚兒們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今天上午,我先和爺爺準備好了箬竹、紅豆和糯米,我們把箬竹放在盆里,在盆里放滿水,把箬竹浸泡干凈。接著,又把紅豆和糯米放在一個淘米盆里,把紅豆和糯米用水沖洗干凈后,把水倒掉,放在太陽底下,把它們曬干。
到了下午,準備開始包粽子了,我和爺爺把箬竹、紅豆和糯米全部放在桌子上。爺爺又去拿了一把較大的勺子,準備等會舀紅豆和糯米時用。
開始做啦!爺爺一步一步教我,他做一步,我做一步。爺爺告訴我首先要拿兩張箬竹,用兩張箬竹包的粽子會更加結實。接下來,爺爺告訴我如何做好造型,形狀需要做成一個漏斗錐形。下來要放紅豆和糯米了,爺爺說要用勺子舀3-4勺。爺爺拿著箬竹,我用勺子舀餡放進箬竹里。餡要裝滿了,爺爺又教我大拇指和食指要放在粽子兩側,將多來來的箬竹往下翻,蓋住放餡的位置。最后拿兩根細線,用牙咬住一端,將另一端繞粽子裹幾圈,再打一個結。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我開始時包得四不像,到后來通過爺爺的指導,包得越來越像樣,越來越成型。
這次包粽子可真有趣。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包粽子,還知道了包粽子是一門很好的手工藝術。
吃粽子吃粽子篇二
假期生活豐富多彩,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筆彩墨。暑假過去了,我的白紙上已經有了五顏六色,但那最濃墨的一筆卻是跟姥姥學包粽子。
姥姥不同意,但在我軟磨硬泡、死纏爛打下,姥姥只好同意了,
姥姥先給我做了一個示范:先拿起一兩片粽葉,疊好,再把粽葉底部圍成一個漏斗,放上米、紅豆、黑米,再放上一小塊不瘦不肥的腱子肉或一塊蜜棗,最后用粽葉把漏斗口一蓋,用線裹緊,好啦,一個圓滾滾胖乎乎的粽子就包好了。細看,小粽子好像在對我笑呢,真可愛!
我咽了咽口水,也動起手來。但我在包粽子時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坎兒,我圍好了一個漏斗,把米往漏斗里一放,米粒夾雜著水,淅淅瀝瀝地漏了出來,那滴滴答答的水聲像是對我的嘲笑。
姥姥一邊包,一邊說;我一邊包,一邊聽。雖然包的粽子形象不咋地,但也成了我成功的戰利品。
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后來,終于我包的粽子也可以圓滾滾胖乎乎地坐在那里了。
一個小時后,我和姥姥一起包了二三十個,我干凈把它們放到鍋里用旺火蒸了起來。
終于蒸好了!我拿起一個,趕緊剝開,一口下去,哇!香甜軟糯,滑溜溜的。看到一家人一邊吃一邊夸贊,我的心仿佛掉進了蜜罐似的,比粽子還甜。不為什么,因為你們知道原因!
這次包粽子,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大人們的辛苦!
吃粽子吃粽子篇三
“哈哈,哈哈,我來!我來!”為什么我們班這么熱鬧?今天可是期末考試的日子。
每當期末考試來臨,我的心就像坐彈簧床一樣,忽高忽低,真希望快快考完,過一個輕松的假期,又怕考得不好,吃“竹筍炒肉”。
到了考試那天早晨,老師拿著一個包走進了教室,不知誰喊了一句:“老師,我們的力量呢?”老師微微一笑,從包里拿出一個粽子,只見粽子穿著一件綠色的外套,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上面還系了一根“紅圍巾”。同學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同學們高興極了,李飛飛不愧是“飛毛腿”,他迫不及待地一個箭步沖上前去,彎下腰,抬起腳,一個“魚躍龍門”,粽子被頂出老遠,李飛飛又如風一般回到了座位上。
老師走到班上最聽話的同學身邊,此時,他也忍不住“嘭”地一下子站起來,哈哈,椅子都被他踢翻了。我心急如焚:快點,快點,怎么還不輪到我?過了好一會兒,終于輪到我了,我吸取踢翻椅子的教訓,慢慢地站起來,輕輕一跳,頂到了一點點,我又跳起來頂了兩下,我想這次我一定能考好!
吃粽子吃粽子篇四
五月的悸動中,紛至沓來的是艾葉搖綴、荷韻清涼、藥草飄香,暑氣漫溢的炎熱在中藥的調和中溫柔了許多。
艾全草入藥,可溫經、去濕、散寒、止血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可制艾條供艾灸用。
不必說年年端午門前掛的一束艾草,也不必說艾灸縷縷縈繞心頭,單是一口軟糯清香的青團,就足以唇齒留香數日了。
水波泠泠,山腳下河水輕撫過石灘,拂過青樹翠蔓沙沙作響。岸邊的一片小土丘上,兀自生長著一叢艾草。微風卷過,激起陣陣異香,在水花浮動間蕩漾。姥姥帶著我采幾株艾草,葉片上柔軟的絨毛掃過手心,留下藥香四溢的溫柔。沖洗,擇凈,在鍋中煮出翠綠的汁水,用木槌把柔軟的葉片搗成深綠的濃漿。姥姥把糯米粉細細篩過,陣陣雪白紛揚而落,又倒進艾草漿。一會功夫,光潔柔軟的面團便煥發著翡翠般的光澤。冰涼的面團在手中滑過,團成杏兒大小的小球,在鍋里蒸熟。咬一口,沖鼻的艾香首當其沖,糯米的軟糯香甜混雜著草藥淡淡的清苦,卻有別樣的清涼。
箬竹以葉入藥,味甘,性寒,歸肺、肝經,清熱止血,解毒消腫。
粽子是所有人最溫情的端午記憶。姥姥總是提前早早地買好成捆的箬葉,浸水泡除泥沙,端午節獨有的清香自此便彌漫開來。一顆顆雪白圓潤的糯米粒,在清水中翻騰,漲著鼓鼓的肚子,可愛極了。姥姥捧起一張箬葉,葉子在她粗糙的手掌里竟然顯得格外嬌小玲瓏。姥姥熟練地把箬葉卷成圓錐形,倒入一半糯米,或塞上兩個蜜棗,或裝上我最愛吃的咸蛋黃和鮮肉,以糯米封頂。雙手一壓,便把粽子牢牢蓋住,捏成端整的四角形,用彩線纏繞下鍋煮熟。水汽氤氳間,糯米香甜溫柔了他的背影,粽香彌漫豐盈了我的回憶。
藿香全草入藥,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表。
我和姥姥一起把一捆藿香揀去枝梗雜草,整理成大小統一的枝葉,曝晾干燥,揉碎后再揚去塵土。姥姥將香材碾切成小塊,在土灶鐵鍋上小火煸炒,點點汗珠悄然爬上她的額上肩頭,浸濕了她的衣衫。姥姥心細,裁下一塊方形的彩布,繡上小巧的紋飾,手持銀針,引著絲線在布間飛舞,把彩布縫成四角形。我幫她把藿香碎配以艾草、薄荷等香料揉進棉花里,填進小布包,拴上彩繩鈴鐺,小巧的香包便誕生于巧手之間。最喜歡的便是把香包掛于書包上,銀鈴脆響攜著異香飄隨,把一份溫情常帶身邊。
端午情綿綿,草藥香悠悠。裹著碧綠的心事,苦澀而沁人的藥香,折射出端午的情思。
吃粽子吃粽子篇五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葉飄香時……”當母親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那天,母親準備包一些粽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母親早早地就起床了,手接著地到菜場上買包粽子的原料,母親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母親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母親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腌制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著母親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干凈,最后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粽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母親身邊,我學著母親的樣子在粽葉里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著三角粽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粽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里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母親的精心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粽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母親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著我的杰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美美的。
吃粽子吃粽子篇六
五月五過端午,家家戶戶來包粽子。我要寫的傳統文化是包粽子,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我真想看看粽子是怎樣做出來的——包出來的。
每當五月五日過端午節的時候,很多很多人都會來包粽子,因為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上次那時候,人民會舉行包粽子大賽和吃粽子大賽,包粽子的人必須手非常光滑,包粽子必須要快不然就得不到冠亞軍了,吃粽子的人不能慢慢的吃必需得吃得很快,攪得很快,大口大口的吃,才能得到冠亞軍。開始比賽包粽子了大家不停地包著粽子,都想拿冠亞軍,他們的手不停地抱著粽子,連手已經累的不行了還繼續包粽子,看來他們真的都很想拿冠軍,都想著:我不能輸給別人,只要自己加油加油再加油,就能得到冠軍了。吃粽子的也大口大口地吃著香甜的粽子,最后好像有一個在1分零幾秒吃掉了兩個大粽子的人,他得了冠軍。人民都向他學習,想他教人民包粽子,那個人也毫無保留的把怎么樣得冠軍的方法告訴了這些人。
我和媽媽先去超市里買粽葉,我們買的粽葉是綠色的,而且很大,我們把粽葉帶回家,然后開始包粽子了,我和媽媽把糯米放進粽葉里雞肉香菇還有鵪鶉蛋都放到糯米里,然后用粽葉把糯米包起來,再拿點繩子捆住,把它放到水開了的鍋里,煮很久,就行了,香噴噴的粽子氣味飄到了媽媽那里,媽媽說:“啊真香呀,我估計粽子已經煮好了,我們快去拿粽子吧。”“好的,我們得快點吃完粽子,趁粽子還沒有涼趕快把它吃完。”我高興地說。我們把香噴噴的`粽子拿出來,“啊,真香呀,快點吃吧。”我說。我們拿來筷子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完了,就睡覺了。
這次的端午節實在是太美好了,吃到了我和媽媽親手做的雞肉粽子。我們做的粽子實在是太美味了,想起來都流口水,真好吃的粽子呀,希望下一次再做一次這樣好吃的粽子。
吃粽子吃粽子篇七
我只知道我是一個生靈,在我還沒有名字的時候,我便開始做著甜甜的夢:我是一棵大樹,“萬條垂下綠絲絳”我是一簇桃花,“可愛深紅愛淺紅。”我是一波江水“春來江水綠如藍”我是一朵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將來會成為什么呢?我開始遐想。
我從夢中醒來,有了感覺,有了情緒,不知不覺我便成了一片糯稻,我脫了殼,便成了糯米,我隱約聽到有人要把我做成端午節漢族的傳統食物——粽子,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粽子歷史很悠久,最開始,為了不使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人們紛紛把裝著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也就是所謂的竹筒飯。我感到欣喜若狂!我將要變成偉大的粽子了!我又很擔心,難道我要被放到竹筒里投入祭奠嘛?后來我明白了,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如今的粽子層出不窮!是端午節的璀璨佳肴,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我會變成什么粽子呢?我又開始奇思妙想。
正當我奇思妙想之時,我已經被放到了發光的鐵盆里,涼絲絲的水澆在我身上,一開始我覺得有些難受,漸漸的,我適應了這種溫度,冰涼清爽,舒服極了!后來,水沒過了我的頭頂,我浸泡在里面,享受著。
緊接著,我又看到了甜的粘牙的蜜棗,蜜棗上面有幾道褶皺,其余的地方很光滑,顏色烏紅烏紅的,極其誘人。蜜棗旁邊擺著豆沙,豆沙有股紅豆的香甜,比蜜棗的顏色略深一些,甜味也次于蜜棗,但是豆沙的口感不錯!
我被泡了兩小時,可以開始做粽子了!
那人根據粽葉的大小取了兩片粽葉,她把粽葉一彎,一折,勾出一個未封蓋不規則的三角體,然后拿出木勺,舀了一勺我,放入了粽葉里,溫度一下子變了,依靠著粽葉兄弟,好像更舒服了,粽葉好像一個豪華的天然大床,表面十分光滑,我可享福啦!接著,她又放入一點豆沙,一點蜜棗,豆沙軟軟的,蜜棗滑滑的,雖然我們很擁擠,但我們的心情都是愉悅的。她又把我的親人舀了上來,使勁擠壓著我們,我被擠得喘不過氣,她把我們擠壓的都黏在了一起才肯罷休,黏在一起也好,黏在一起我們就是一體的啦!最后,她把粽葉從上往下折疊,變成了三角形,棉線姑娘把我們綁的結結實實。
我真正變成了粽子!心花怒放的我正高興,就被她拿起來,同其他粽子放進了高壓鍋,一股水沒過了我們,又在上面壓了一個盛水的盆,搞好鍋蓋,四周就伸手不見五指了。聽她說:“扣限壓閥燒開再轉小火45分鐘”話音未落,四面八方都變熱了,我熱得直出汗,后來熱也變成了燙,我和其他粽子燙的直叫,汗水像下了雨一般留下來,我那身美麗的綠衣服(粽葉)被燙的變身了,她終于掀開了鍋蓋。
她咧嘴笑了笑,接了一盆清亮的涼水,又將我浸泡水中,使我身上的熱氣漸漸消散了。
泡好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她就拿出帶花紋的瓷碗,剝去了我的綠外套,她立刻嗅到了粽子的香氣,滑而不光,細而不膩,粘而不沾,軟而不松,放些白糖,甜絲絲的,味道好極了!
我終于完成了我的使命,我太高興了!下個端午節,我還要做龍舟!
吃粽子吃粽子篇八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之間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也是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在端午節的時候除了賽龍舟還會吃粽子。這兩種習俗,在全國各地應該差不多吧。還記得小時候想吃粽子,媽媽都會用糯米里面加上蜜棗,包出來可甜了,特別好吃。相信很多家庭,也都會像我媽媽一樣用糯米來包粽子吧。不過這兩年我在家包粽子的時候,都不用糯米來包粽子了。其實包粽子不用糯米也能做,試一試它,包出來的粽子晶瑩剔透,家人都愛吃。
我家做粽子不用糯米用的是西米。很多朋友就說,西米不是我們經常做一些羹類,露類等用到的食材嗎?其實你也可以用來做粽子,做出來的粽子晶瑩剔透,非常好看,還很好吃。自從我給媽媽做了一次,用西米包的粽子,她也特別喜歡吃,從那以后她就不包糯米粽子了,直接讓我包西米的。所以大家想吃粽子的時候可以試一試用西米做出來的粽子。用西米做粽子方法還比較的簡單。我家做粽子就不用糯米,用它做出來的粽子晶瑩剔透,好看更好吃,一起跟著我來看一看具體做法吧。
食材:西米,葡萄干,蜜棗,白糖,自制紅豆碎,粽葉。
第1步,這里用到的粽葉是買來的干粽葉,所以我們先在清水中浸泡一下,稍微泡軟然后再放進鍋中進行煮制。大約煮5分鐘就可以把煮好的粽葉撈出來,再用清水沖洗一遍,然后瀝干水分放在一旁備用。
第2步,我們這里用到的西米是小西米,小西米放到濾網中,用清水沖一遍,千萬不要放在水里泡,泡過的西米非常容易碎,只需要在水龍頭上沖洗一遍即可。
第3步,西米沖洗好了之后,放在一個小盆中,里面加入適量的葡萄干。葡萄干也可以換成提子干啊,或者是蔓越莓干,想吃什么放什么。放到里面之后攪拌均勻。這樣粽子的餡兒,就差不多做好了。
第4步,粽子餡里面我還加入了自制的紅豆碎。因為看到冰箱里有紅豆碎,我們家還都愛吃紅豆,所以就加入了粽子里面,大家也可以不用加紅豆碎,紅豆碎的制作過程,是把紅豆浸泡一晚上,第2天,放在鍋中,把紅豆煮軟,撈出來加入白糖,然后搗碎,這樣紅豆碎就是做好了,很好吃,有紅豆的香味。
第5步,開始包粽子,拿出來兩個粽葉,把棕葉的根部比較硬的去掉,兩個粽葉頭尾合在一起,折疊一下成漏斗的形狀,然后在里面放上餡料。中間我添加了一層紅豆碎,然后,上面又加了一個蜜棗。接著,再添加一層西米餡。然后把粽葉折疊在一起。按照粽子的形狀握緊,然后,拿繩子把它綁好,系成一個活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剩下的就按照這個方法來做吧。
第6步,把做好的粽子放在蒸籠上,開火進行蒸制,大約蒸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了,取出后晾涼,然后我們就可以食用,晶瑩剔透,好吃的粽子啦。
這樣做出來的粽子,是不是很好看呢?而且比用糯米簡單多了,所以以后再做粽子的時候,不用糯米也可以做,試一試它,粽子晶瑩剔透,家人都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