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擺渡人讀后感400字左右篇一
——選自《擺渡人》彼岸煙波流轉,抵不過來世繁華三千。
擺渡靈魂的時間無法停留,沒有盡頭。心像所生的荒原,渺茫無邊,沒有出口。
迪倫——一個遭遇不測的小女孩,她恐慌、迷茫、膽小、無措,在指引者崔斯坦的帶領下,她變得勇敢、堅強,敢于逆天而行,當她歷盡磨難從人界穿過荒原到達無界時,卻發現失去了崔斯坦,自己的靈魂只能孤獨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便奮不顧身地返回荒原尋找她的擺渡人。
迪倫那一聲聲催人淚下的呼喚,喚醒了幾近麻木,墨守成規的崔斯坦,于是,近千年重復地擺渡著不同的靈魂的引導者,開始復蘇,生出血肉之軀,有了人類的情感。擺渡人角色的互換,使奇跡發生了,兩人共同回到人間。
“原來你在這里。”
“你也在這里。”
多么溫暖的故事,多么圓滿的結局!只因人性的回歸,才讓人找到了真實的自我;只因生命中有愛,才讓每一個飄蕩的靈魂得以安放。
正如書中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愛家人,愛朋友,愛自己,愛工作,因為愛的力量不可估量!
二年級擺渡人讀后感400字左右篇二
我在讀這本《擺渡人》之后,有了些許感想,也明白了英國衛報對這本書的評價的意思。整本書,都描繪了主角二人相互引領著對方,前半部分是男主人公保護并帶領著女主人公往“家”;而后半部分,卻是女主人公放棄了“虛幻的城堡”,原路返回,找到了男主角,并一路鼓勵和帶領如最初的自己的男主,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關于書名和男主角的職稱名擺渡人,實際上是以希臘神話中冥王哈迪斯在冥河上安排的擺渡者卡戎,他有權判斷和決定亡靈們是否應進入地府。而令人驚訝的是,希臘神話中與宙斯等同級,十二星座中的射手座,親自教導出數位著名的的大英雄,擁有“大神的智慧”的喀戎在名字上有與之有著駭人的相似度。
這一切,似乎將“擺渡人”指向了同樣具備“智慧”的男主角。但是,無論是書中明面上的表述還是網上一些著名的評價,都或多或少指向“通過擺渡人這一個表面的詞匯,來表現真正的主旨”這個方向來。擺渡人是為何人,渡者引人至己身已至之地,而孤返。“汝為何人,是本來的面貌,還是期望之形體,又要接誰,引至何方?”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擺渡人”亦是如此。
何謂“擺渡”,正似接引,佛度眾生,然眾生皆為佛之轉世,哪怕是書中“惡魔”所為,亦可言之為“擺渡”。
眾生皆渡者,人渡眾生時,眾生渡人日。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首,此處。
二年級擺渡人讀后感400字左右篇三
《擺渡人》這本書講述女孩迪倫和她的擺渡人歷盡艱險逃離荒原,兩人相愛,一起嘗試著重返人間的故事,當然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這部作品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很多讀者評價這部作品道出了所有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終極幸福的向往,折射出了人性之美。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認為真正的擺渡人是自己。
在這個故事中,父母離異的15歲小姑娘迪倫,從出生到現在沒見過自己的父親,跟母親的關系也不是很親密,還被同學戲弄,唯一聊得來的朋友也轉學了,她覺得生活迷茫、看不到希望,于是萌生了一個想法——去尋找父親。在她去找父親的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后,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在找警察、家人幫助的時候,在出口看到一個小男孩——崔斯坦,她的擺渡人。男孩的任務是帶她去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天堂。一路充滿艱難險阻的荒原,其實是自己心靈深處的映射,歷盡萬難終于到了那里,但也是兩個人分別的時候。失去崔斯坦,迪倫非常難過,于是她又重返荒原尋找自己的擺渡人。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曾咬著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的日子。迪倫最后找到崔斯坦,兩個相約重返人間,回到那趟列車上,他們成功了。
每個人都希望遇到屬于自己的擺渡人,風風雨雨總有個伴。但其實,你自己就是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只有自己先勇敢才有能力保護你愛的人。
人生只有自渡才最踏實,愿你我都可以:身居高位,擺渡眾生;身處低谷,擺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