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天在哪篇一
今天,我們作文班的所有人,一起出去采風,我心里嘀咕:現在的花還沒有全開呢,我們怎么去采風啊。
正失望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我的腳下有四五棵新發的小草,我想:春天來了,春姑娘來了,她讓小草先發出綠芽,告訴人們她要來了。忽然,一陣大風刮來,像淘氣的寶寶橫沖直撞地尋找著自己的媽媽。
往前走,我們看見了桃花,有的桃花剛長出來花骨朵兒,桃樹上有成千成百地蜜蜂在采花蜜,就像廟會上的人群在買東西一樣,小蜜蜂們,不要擠哦。
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兒一朵一朵地展開笑臉,像在選美一樣!突然我們又遇到了一陣大大的風,我心想:肯定是風媽媽也在找自己的孩子呢!
今年的春天來的有點晚了,但沒關系,再過幾天她一樣會很美。
春天在哪篇二
望著窗外,樹在搖擺,隔著窗戶都能感受到一陣又一陣的寒意,一雙肥胖的小手蓋住了我的眼。
猜猜我是誰?
在我之下,還有弟弟妹妹,我是大姐,我不是一個喜歡被束縛的孩子,小孩子對我來說就像是“天敵”一樣。呵,我是無語,只求自己一閉眼,他們就長大了。
我只能想著,他們總會長大,總會到不用讓我操心的一天,再熬熬吧。可沒想到,這兩家伙有時竟合起伙來欺負我,多年來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全在那一剎那崩潰了,大人們便會安慰我。
再熬熬吧!
再熬熬吧?熬什么呢?我十分迷茫,我到底等待什么,盼望什么?想他們快點長大?等到他們不用我管了,他們就成人了呀!只會與我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沒錯,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但也會離我而去,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就不會再理我了。
弟弟妹妹與我打鬧,是因為心里還有我這個姐姐,他們還是體諒我的,這么多年,我總是被欺負,被誤會,可能也是因為我太多慮了,我默默地閉上雙眼,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涌上心頭。
我所期盼的春天,原本以為離我很遙遠,沒想到就在當下,醒悟的還不算晚,好好珍惜當下的春天,那就讓春天永遠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吧。
或許等他們長大了,那才是我的春天,或許在那時,三個人可以互相說笑,互相依靠,我們不會再有所謂的“代溝”,我們不會互相冷漠,畢竟,我們是三姐弟,我十分向往那樣的春天,甚到是用美夢去觸摸它。
春天在哪篇三
小雨沙沙
春天真美好
【單元教學目標】
藝術與生活:
通過引導學生說、唱、動、畫、思等活動,進行感受、鑒賞、表現和創造,通過藝術體驗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在對大自然的追尋中,了解、喜愛春天,更加熱愛生活。
藝術與情感:
引導學生運用兒歌、表演、繪畫、制作等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可愛的春天,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藝術與文化:
會用不同的情緒表現不同的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通過自制打擊樂器模仿大自然的聲音,為歌曲伴奏,潛移默化中進行了節奏感的學習。通過繪畫及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聆聽、觀看和分辨自然環境、社會生活中的藝術要素(如點、線、色彩等),并用其中某些簡單的藝術要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藝術與科學:
在教學中可初步滲透有關春天的一些自然現象。
知識與能力:
本單元要求學生:①能夠了解并初步感知表現音樂高低;②能夠準確的進行歌曲的演唱和簡單的樂器演奏初步感受二聲部;③學會欣賞他人的藝術作品,并愿意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④能積極參與藝術的表演活動,在活動中承擔角色和進行自信的表演,并學會相互合作,體驗表演的樂趣。
【單元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并在對大自然的追尋中,了解、喜愛春天,更加熱愛生活。
【課時安排】 美術切入點的總課時數:3課時
課題一:《春天在哪里》 1課時
課題二:《小雨沙沙》 1課時
課題三:《春天真美好》 1課時
課題一:《春天在哪里》
課時: 1課時
執教時間:3月14日——3月16日
【主要內容】講一講:春天的景象
聽賞:《嘀哩嘀哩》
畫一畫:可愛的春天
【教學目標】
通過讀童謠、聽歌曲、走出課堂欣賞大自然的美麗等活動感受自然界的變化,使學生盡情享受春天帶來的喜悅。
【教學難點】學生表現春天有困難。
【教學準備】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大自然的變化,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用歌唱、表演、繪畫等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引導學生表現他們尋找到的春天。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組織學生在操場上站好上課隊。
2、師生問好
尋找春天。
1、同學們,你們聽這是誰在叫?(課件播放布谷鳥的叫聲學生猜一猜。)對,是布谷鳥,每到冬天過去春天來臨的時候,布谷鳥總是第一個來到我們身邊為我們報告春天的消息,所以人們又叫它報春鳥。
2、除了布谷鳥之外,你還知道鳥一些小動物也是春天的使者?通過師生間的交流,知道燕子、青蛙等小動物都是春天的使者,教育學生要懂得保護我們的動物朋友。
3、燕子報喜、青蛙鳴春,不經意間,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我們身邊。春天是萬物復蘇、生命萌動的季節,更是人們辛勤耕耘、播種希望的季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大自然里盡情的感受春天帶給我們的喜悅吧。
活動二:
1、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觀察春天。(建議:教師可根據各校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校園里的變化,想象田野里的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教師即時加以指導。)
(4) 春天來到了小燕子的家里,小燕子趕緊從南方飛了回來;
(5) 春天來到了大地上,大地變成了綠色的世界,小草都露出了腦袋;
(7) 春天來到了……(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
2、同學們,為了使春天更加美好,你認為該做些什么?
活動三:擁抱春天。
1、聽賞歌曲《嘀哩嘀哩》。
活動四:畫春天。
建議;讓學生畫春天的一個角落或春天的一景。
(2) 說一說你心中的春天主要都有什么顏色?除了這些主要的顏色之外,還有很多五彩斑斕的顏色為春天做著點綴。
建議: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著重滲透美術中的色彩的應用,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做畫時大膽的運用亮色。
(3) 學生動手畫春天
(4) 教師巡回指導。
(5) 作品展評。
活動五:課堂小結。
札記:下課了,學生們還沉浸在“春天的童話”中。他們的衣服上、手中滿是五彩斑斕的花兒、柳枝、小風車。幾個愛美的小女孩竟將自己做的花兒粘在了發卡上,戴了一整天。她們還告訴我:“老師,我們可不想讓我們在藝術課上辛辛苦苦做的東西一下課就變成廢物,我們做的是能一直陪伴我們的、能打扮我們的作品!”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現在的藝術課上,教師基本上能做到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達到藝術與情感的和諧。但我們卻忽視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還應回報生活。我們引導學生做的工藝品如果只是使課堂效果很好,卻沒有保存價值或使用價值,成了“變廢為廢”,那藝術課上的動手實踐豈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發現、利用身邊的多種自然材料進行工藝制作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鼓勵學生試著在設計時就將所做物品的裝飾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呢?相信這樣做,會使更多的學生喜歡動手制作,也會使更多的家長支持藝術創造活動的開展。
課題二 小雨沙沙
課時1課時
執教時間:3月17日——3月18日
【主要內容】畫一畫 《雨中的景象》《雨中的故事》
【教學目標】
通過對歌曲的學習、理解和想象,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春的意境,啟發學生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描繪春天的美麗。利用多種藝術形式,多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藝術的啟迪。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出并能完整表現小雨的特征或雨中情境。
解決方案:大部分學生只要能用斜線畫出小雨及能設計傘面即可,畫雨中的故事可以作為作業留給畫畫比較好的同學去做。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電腦多媒體教學系統、
學生:藝術書、繪畫本、水彩筆等。
【教學設計意圖】
注重體現“新課改”中“藝術與生活”,聆聽、觀看和分辨自然環境、社會生活中的藝術要素(如點、線、色彩、節奏、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簡單的藝術要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自制打擊樂器使學生在伴奏使用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節奏,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歌曲聽唱,就會在一定的體驗水平之上學會唱新歌,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藝術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
組織教學。
1、在音樂《嘀哩嘀哩》的伴隨下,教師帶領學生做律動步入藝術教室。
2、師生語言問好。
歌唱表演。
1、復習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
可啟發學生進行創編情境、小小舞蹈表演,打擊樂伴奏等形式展開,形式可以單人、雙人、小組、伙伴、以及自由結合的形式展開。
活動二:動手畫一畫。
2、看課件學生進行描述。
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說的都非常的好,都能夠用優美流暢的詞語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
3、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季節的不同、景物的變化,人們衣著的變化。
引導學生討論:
范畫中,景物的基本形狀,如傘的形狀、雨絲的形狀、雨點的形狀,明確點、線、圓。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色彩的組合。
4、學生用線條、圖形及各種色彩來設計傘面。
建議:對于畫畫較好的學生教師可讓他畫雨中的故事。
活動三:作品展示,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點評。
課堂小結
表揚學生在作畫之中表現的觀察力、表現力,并將完成的作品加蓋小紅花以資鼓勵。讓學生體驗創作完整畫面的成功與快樂。
札記:今天在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人們的反應時,我請一位學生上來學學下雨刮風時的各種聲音,另一位學生拿著雨傘配合著聲音表演風雨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通過觀看,發現了在雨中走路的樣子與平時的不同之處,在繪畫時自覺地將之表現了出來。回憶以往教學時教師反復強調,學生卻不能準確表現人物動態的情況,我深切體會到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帶來的好處。
課題三 春天真美好
執教時間:3月24日——3月25日
課時: 1課時
【主要內容】畫一畫、做一做:春天多美好
【教學目標】
在“體驗春天”的基礎上,運用繪畫、欣賞以及手工制作等方式,讓學生在藝術活動中主動參與、愉悅表現。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課件、電腦多媒體教學系統、錄音機《春天在哪里》磁帶、彩筆、圖畫紙、各種生活用品(如豆子、扣子、曲別針等)、膠水等美術工具材料。
【教學設計意圖】
嘗試用身邊的彩色扣子、曲別針、各種豆子等制作花朵,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多種自然材料都可以進行加工、創造,知道藝術就在身邊,提高藝術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建議】
活動一:
*創設情境,體會春天的美:
用實物投影儀將國畫《山花爛漫》投射到教室的墻上,營造出濃濃春意。教師裝扮成“春姑娘”隨著《春之聲圓舞曲》的音樂以三拍子的舞步進入教室,用語言將學生帶入童話世界:“我是春姑娘,小動物們,你們愿意和我一起跳舞嗎?”引導學生與教師共舞,當舞到實物投影儀前時,《山花爛漫》映到了每個人的身上,“啊,春姑娘把你們都變成花朵了!”大家在童話世界中忘情的隨音樂跳著,體會春天帶來的歡快心情。
活動二:*運用語言、肢體動作感受春天的美:
x x x x x o | x x x x x o |
柳枝 吐綠 芽, 迎春 綻黃 花,
x x x x x x | x x x x x o
春風 柔柔 的吹, 燕子 把窩 搭。
趁學生興趣正濃時,引導他們談談這幅畫帶給自己的感受,這是一個鑒賞美的過程。
結合學校最近搞的春游活動,鼓勵學生或自創兒歌、或將學過的曲子填詞演唱、或用表演的形式再現春游中的情景。
活動三:*在歡快的游戲中激發創造美的欲望:
活動四:*一齊動手,創造春天的美:
在《春天到了》的音樂中春姑娘鼓勵同學們自由組合、自取材料,可以在黑板上畫出春游的情景,也可以動手制作花朵、風車等。(對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用皺紋紙、塑料繩、鐵絲、電線等纏出像柳枝這種可以拿在手里表演的道具;還可以用皮筋將手絹、彩色塑料袋、毛線、彩帶等扎成花朵,對于制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用瓶蓋、筆帽、跳棋、石子等在桌子上擺出花朵;此外還可以用羽毛、布頭粘貼、用橡皮泥捏、用掛歷紙撕貼等。甚至可以將簡單易折的“東西南北”等折紙用撕、剪、貼等方法改造成花朵。)也可以用做好的飾物將自己或同學打扮成“春姑娘”、柳樹等。“春姑娘”要用富于情感的語言發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創造春天”的活動中。
活動五:*通過表演,享受春天的美:
“我們的教室現在成了‘春之樂園’了!大家還不趕快跳起來呀!”在《春姑娘》的音樂中,“春姑娘”與大家邊唱邊運用兒童基本舞步,在布滿五彩斑斕的花朵的“春之樂園”中即興舞蹈,讓學生盡情的享受春天的美好。
*通過交換,共享創造的樂趣:
“我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了春天的信物,讓我們來交換一下,把春天的每一個角落都打扮很更美麗,好嗎?”在《春天到了》的樂曲中同學們互相交換自己“采摘”的不同“品種”的花,并向對方唱一句自編的贊美的或鼓勵的歌詞。將自己認為最美的花裝飾于畫在黑板上的畫中,共享創造的樂趣。
札記:
下課了,學生們還沉浸在“春天的童話”中。他們的衣服上、手中滿是五彩斑斕的花兒、柳枝、小風車。幾個愛美的小女孩竟將自己做的花兒粘在了發卡上,戴了一整天。她們還告訴我:“老師,我們可不想讓我們在藝術課上辛辛苦苦做的東西一下課就變成廢物,我們做的是能一直陪伴我們的、能打扮我們的作品!”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現在的藝術課上,教師基本上能做到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達到藝術與情感的和諧。但我們卻忽視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還應回報生活。我們引導學生做的工藝品如果只是使課堂效果很好,卻沒有保存價值或使用價值,成了“變廢為廢”,那藝術課上的動手實踐豈不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發現、利用身邊的多種自然材料進行工藝制作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鼓勵學生試著在設計時就將所做物品的裝飾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呢?相信這樣做,會使更多的學生喜歡動手制作,也會使更多的家長支持藝術創造活動的開展。
春天在哪篇四
有的人喜歡烈日炎炎的夏天,有的人喜歡鵝毛大雪的冬天,有的人喜歡果實累累的秋天,而我卻喜歡春暖花開的季節—春天。
春天到了,我們都跨出家門,脫下厚厚的棉襖,穿上清涼些的衣裳,去春游了。我們幾個同學,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在家長的陪同下一起去野餐。我們吃完了飯,都聚在一起玩。有的放風箏,有的騎自行車,還有的人把帽子放在臉上,睡懶覺呢。有一個同學把他的玩具都拿來和大家一起玩。
一人買了一個冰激凌,我們開心極了。到了傍晚,我們又去了健身器材那里玩了一會。太陽下山時,我們已經餓得肚子咕咕叫了,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春天真沒啊,我們愛春天。你要問我春天在哪里?告訴你吧,它在你我的眼睛里。
作者:孫若婷
指導老師:任萍
春天在哪篇五
綜合課
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樂段的一、二句)。
鋼琴、彩色大歌片、錄音機、磁帶、多媒體。
經過調查,歌曲《春天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在校園廣播、校園藝術節、以及一些vcd光盤上經常能欣賞到這首歌曲。所以大多數學生都能哼唱這首歌曲,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全唱對,出錯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五、六句,所以教師把歌曲的第五、六句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來設計。
設計本課前,我首先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廣泛、細致的調查,根據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屏棄原來的教學模式,大膽改革,本著少講精講,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并給學生提供想像的環境和空間,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造性。
一、組織教學:(3分鐘)
游戲《照鏡子》
(設計說明:1、通過歡快、活潑的音樂和簡單有趣的動作,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了濃濃的音樂氣氛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音樂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樂。通過伴奏音樂給學生以暗示,也使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綜合訓練(7分鐘)
(一)、解決難點: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小禮物,請看:屏幕顯示風景,兩只小黃鸝飛入,向學生問好并作自我介紹。
2、師:小黃鸝不僅有禮貌,它還會唱歌呢,你聽:(屏幕顯示兩只小黃鸝唱歌,并隨唱在小黃鸝的一側出現節奏和歌詞。即歌曲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3、教師引導學生學唱這兩句。要求聲音輕巧、有彈性,咬字吐字清晰,兩句在力度上形成對比。
(設計說明:動畫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尤其讓小鳥教孩子們唱歌,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里,教師把歌曲的難點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小黃鸝一問一答的對唱中,學生興趣高漲、精神專注,不知不覺中歌曲的難點就解決了。)
(二)、發聲練習:
用歌曲的五、六句做發聲練習。
(設計說明:既進行了發聲練習,又鞏固了剛剛學習的內容。)
三、學習歌曲(20分鐘)
師:小黃鸝教會了大家唱歌,它還有問題要問大家呢?你聽:(屏幕顯示:小黃鸝問:“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你是怎樣發現的?”)
1、欣賞范唱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小草變綠了,花兒開了,說明春天來到了。春天還有哪些景色呢?春天還在哪里呢?請認真看看,仔細聽。(多媒體展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mtv)
2、演唱第一段
師:春天在哪里呢?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映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剛才我們在欣賞范唱的時候,老師就發現一些同學忍不住唱了起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教師出示大歌片)。
(設計說明:在這里教師沒有按照常規先學譜后學詞,因為大多數學生對這首歌曲較為熟悉,加之在欣賞mtv時很多學生已經忍不住唱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想唱歌想展示自己的的欲望非常強烈,教師強行壓制這種欲望也就是壓制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這里干脆讓孩子們唱起來,一則順應他們的心理,二則便于教師從孩子們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師下一步的教學。)
3、提出要求,進一步鞏固。
師:歌曲的速度是怎么的?歌曲的情緒呢?那么應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歌曲呢?對,應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就像小黃鸝的歌聲一樣。師范唱后,學生演唱。(設計說明:在第一遍演唱的時候,依然有幾個學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后十六分音符。所以在這里教師再進一步的范唱提示,同時也通過此句范唱來引導學生如何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4、揭示歌名
師: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你能為它起個名字嗎?
學生討論:(在這里教師應盡量的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學生發言后,教師小結:我們經常在一些光盤和磁帶上看到如:《嘀哩哩》《嘀里嘀哩 》《春天在哪里》這樣的歌名,它們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還有剛才同學們起的一些很好聽的名字都可以作為這首歌曲的名字,我們課本上把這首歌的名字定為《春天在哪里》。(教師把“花形”的歌名貼在大歌片上)
(設計說明:因為這首歌的版本很多,而且歌名也不少,所以在這里教師設計了讓學生為歌曲取名字,既輕松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作能力。)
5、學習歌譜
師:這首歌曲的歌譜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不太一樣,區別在哪里?對,高音譜號后面多了一個降記號,這首歌曲的調號就成了f大調,do在第一間,請同學們在手指五線譜上找出其他的各音。(學生找出f 大調各音的位置后,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并唱一唱。)
學生分小組自己學唱前四句歌譜。
師:老師來唱后面這一部分,請你找出哪一句剛才我們已經唱過了?學生找出后,分組學唱后半部分歌譜。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譜。
(設計說明:學生已經較好的演唱了歌曲的第一段,旋律線比較明晰,這為學生學習歌譜降低了難度;加之在大歌片上,每兩小節教師在歌譜上標記上第一個音的唱名,便于學生快速的識譜。在手指五線譜上找出f 大調的音階后,鼓勵學生自己識譜,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6、完整演唱歌曲
請同學打開課本第25頁,自讀第二、三段歌詞,找找哪些地方和第一段不同。教師提問后,要求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背過這幾句歌詞。
(設計說明:在學生較好的演唱第一段歌詞,歌譜也掌握的不錯的情況下,教師再教唱第二、三段歌詞已顯多余,所以在這里教師要求學生快速背過二、三段與第一段歌詞中不一樣的地方,然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實際上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比一比誰最聰明,記得快,唱得好。)
四、教學延伸:創編歌詞(9分鐘)
1、師:春天在……,下面讓我們走進春天,找一找還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沒有描繪到的?(多媒體演示春天的配樂風光片)
2、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或你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編成歌詞唱一唱。下面我們分組討論,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創編的歌詞最動聽。
3、分組表演,展示成果。
請部分同學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
4、學生討論,選出三組比較好的歌詞,用他們創編的歌詞替換下原來的三段歌詞。請三個同學分別來演唱創編的部分,其它部分由同學們齊唱。
(設計說明:如何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歌曲,我認為僅僅學會歌曲是不夠的,教師還應深挖教材中蘊含的更深層的東西。這首歌曲中三段歌詞類比性的寫法,便于學生對歌詞的創編,加之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也不少,教師更是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聲、畫并茂,強烈的刺激著學生的感官,激發著學生的創作欲望。通過教師的肯定、鼓勵性的語言以及優點卡的發放,學生能體會到創作的樂趣,體會到自豪感,成就感。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五、教師小結(1分鐘)
春天里處處有美景,只要同學們細心觀察,你會在春天里發現更多更多更美好的東西。下面讓我們踏著春天的腳步到校園、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尋找更美的景色吧!隨音樂出教室。
(設計說明: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