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推薦滿江紅·送李御帶珙原文及翻譯,滿江紅·送李御帶珙賞析(推薦)一
下片寫傷今。換頭四句緊承上片點明宋室滅亡,抒發心中無限的悲痛。這千古之恨,無人可與訴說。以下感情更為激憤,面對這二萬之師可以抵擋百萬之旅的險固山河長江天塹,本來有險可憑,卻因朝廷失策,用人不當,以至大好河山淪于敵手,使人尤為痛惜。“驛館”兩句描寫囚旅生活。無論是“夜”或是“曉”,她都是在驚恐萬狀和憂傷愁苦中度過。和從前的“玉樓金闕”形成強烈的對比,使人更加同情她眼下的處境。最后二句,是她在絕望中產生的一縷希望,她問月中嫦娥,是否愿意讓自己同月亮一道同此圓缺,表現了她擺脫囚徒生活的愿望和對清靜生活的向往,這是她的心聲,是她擺脫苦難的渺茫的出路。想象豐富并極富浪漫色彩。
詞的作者是一個深宮女子,但她沒有只停留在個人遭遇的不幸上,而是把眼光投向國家,投向民族,表現了深沉的家國之痛和民族情感,并且還表現了她敏銳的政治見識,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王清惠是南宋宮中的昭儀(女官)。她是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公元1276年正月,元兵攻入臨安,南宋滅亡。三月,王清惠隨三宮三千人作俘北上。途徑北宋時的都城汴梁夷山驛站,勾起王清惠深切地亡國之痛,在驛站墻壁上題了詞《滿江紅》(太液芙蓉)。這首詞后被傳遍中原。文天祥、鄧光薦、汪元量等皆有詞相和。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一聲長長的嘆息:皇宮太液池中的荷花,原來嬌艷無比,但今是昨非,已失去往日顏色。這里以花喻人,指自己已失卻往日容顏。太液池,指皇宮的池苑,漢唐兩代皇家宮苑內都有太液池。白居易《長恨歌》中有“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的詩句,唐玄宗時,楊貴妃常在太液池中洗浴。但經過安史之亂后,明皇回到長安,景物依舊,但故人不在,令明皇無限感傷。王清惠以劫后余生的皇宮里的荷花自比,是很符合她的嬪妃身份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王清惠以此自喻的意思,表明自己立志保全名節的志氣。
“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此時的凄清飄零,自然使她想起往昔的榮華、歡樂。玉樓金闕,雨露承恩,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春風雨露”,用花承春風雨露,喻指人得浩浩皇恩。“玉樓金闕”,借環境渲染景象,從皇宮的富麗堂皇,渲染繁華生活。“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從寫花自然過渡到寫人,寫自己在皇宮里受寵幸的生活。“蓮臉”二字,不僅說自己面容美如荷花,又照應前面的“太液芙蓉”。美好的生活總是令人留戀的。對舊日官廷無限眷戀之情,卻反襯出此時的可悲。通過文勢上的跌宕。寫作者感情上的巨變。
“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鼙鼓,軍中所擊的鼓,借以指軍事行動。白居易《長恨歌》中說:“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忽然一聲鼙鼓驚天動地,元兵洶涌而來,直搗臨安。使住在深宮里的高貴妃子,猛然發覺,一朝繁華已煙消云散了。“忽一聲”突如其來:“揭天來”,元兵的洶涌氣勢:“繁華歇”,則高度概括德佑之變。“繁華”二字,既指繁華生活,也指逸樂時代。
“龍虎散,風云滅”,由江山巨變,瀉出胸中的亡國之恨。南宋朝廷已經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勢已去。《易經》上有“云從龍,風從虎”的說法。“龍虎散”,指南宋君臣潰散,“風云變”,比喻政治上的威勢消失。
“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山河破碎。人如飄絮。這千古遺恨,憑誰訴。“山河百二”《史記·高祖本紀》中講關中險要謂:“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山河百二”喻指宋代江山。雖“山河百二”,亦不足恃。這是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犯下的一個大錯。王清惠一個紅粉佳人,能有詞政治見解,亦屬可貴。
“驛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輾關山月。”詞人從個人的遭遇寫到國家的命運,又回過頭來定個人目前的處境。“驛館”,是古代官辦的交通站的旅館。“塵土夢”,說在旅館里夜間做夢也是塵土飛揚的一派戰亂場景。這兩句說明作者是羈旅途中。飛揚的塵土意謂戰亂景象。宮妃們饑寒露宿,翻山越嶺,駛向花的關塞,征途之苦可想而知。
“問姮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對王清惠來說,一位“暈潮蓮臉君王側”的皇妃,一朝淪為敵俘。是忍辱求榮?還是保持節操?她仰望天空冰冷的月亮,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月里嫦娥呀,您容許我追隨你,去過同圓缺,共患難的生活嗎?
古人曾講:“作詩,不可以無我”(見清袁牧《隨園詩話》)。詩乃詩人個性之寫照。詞亦如此。如東坡居士為人灑脫,不拘小節,其詩為豪邁一派。柳永多出入市井,其詩則偏于婉約,寫情尤多。清惠的詞,藝術個性較為突出,將其婉惜、悲痛、驚恐、凄苦復雜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既可信,又維妙維肖。文貴有情,這首詞傳唱良久之原因,蓋由于此吧。王清惠作的此詞,又是其身分的反映。王清惠畢竟是一位昔日受寵的嬪妃,一個弱女子,此時捏在敵人的手掌心里,能做什么?委身求榮非其所愿,出世而去過清靜寂寞的生活,不也是一種反抗么?雖然軟弱,但這種反抗不更符合王清惠其人的性格么?后來王清惠就去當女道士,了結了一生。可見她寫這首詞時,也就是當她“問姮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時,已經打定要脫離塵世。對她而言,這樣做實在唯一可行的辦法。
推薦滿江紅·送李御帶珙原文及翻譯,滿江紅·送李御帶珙賞析(推薦)二
好端端地在朝廷里做官,因為什么事要翩然辭官引去?遙望湖海上滿灘沙鷗白鷺,遠處船兒微露半帆籠罩著煙雨。報國無門空自悵怨,濟時有良策又能對誰傾吐?路過垂虹亭下不妨暫系小舟,那里著名的鱸魚堪煮。
我甘愿拼死一醉,真誠地挽留你住。我將含淚高歌一曲,送你踏上歸鄉之路。踏遍江南江北,你將要歸向何處?天下大事那么多全沒有解決,大好年華就在這無結果中漸漸消逝。舉頭一笑問湛湛青天,青天也只沉默無語。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李御帶珙(gǒng):李珙,作者的友人,《宋史·楊巨源傳》中有“成忠郎李珙投匭,獻所作《巨源傳》為之訟冤”(巨源,蜀人,平吳曦后,為四川宣撫安丙傾軋,被殺),此李珙或系其人。御帶:也稱“帶御器械”,官名。為武臣的榮譽性加官。
紅玉階:紅色的臺階,此處代指宮殿。
翩(piān)然:形容動作輕快的樣子。
汀(tīng):水邊平地。
濟時:拯救時局。從:跟,向。
垂虹亭:地名,在今江蘇吳江縣虹橋上,建于宋仁宗慶歷(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年間。宋代許多文學家都在詩詞中提到了它。扁(piān)舟:小船。
鱸堪煮:晉代吳江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起家鄉的鱸魚膾,于是慨然嘆道:“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邀名爵乎?”便辭官返鄉。鱸(lú):鱸魚。堪:可。以上兩句寫李珙將回故鄉隱居。
拚(pàn):舍棄,不顧惜。
悠悠:眾多的樣子。渾:全。
冉冉:形容時間漸漸過去的樣子。
推薦滿江紅·送李御帶珙原文及翻譯,滿江紅·送李御帶珙賞析(推薦)三
岳飛將軍詩詞留傳極少,但是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將軍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發沖 冠,……空悲切”。意思說,我滿腔熱血,報國之情,再也壓不住了,感到怒發沖冠,在庭院的欄桿邊,望著瀟瀟秋雨下到停止。抬頭遠望,又對天長嘯,急切盼望 實現自己的志愿。三十多歲的人了,功名還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塵土一樣,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東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戰,我要不 停的去戰斗,只要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侶。不能等了,讓少年頭輕易地變白了,到那時只空有悲憤。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將軍急于立功報國的宏愿。
下片,“靖康恥,……朝天闕。”靖康二年的國恥還沒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時候才能夠消除呢?我要駕乘著戰車踏破敵人的巢穴,肚子餓了,我要吃敵人的肉; 口渴了;我要喝敵人的血。我有雄心壯志,我相信笑談之間就可以做到這些。等待收復了山河的時候,再向朝庭皇帝報功吧!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將軍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將軍“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 血。”“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 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岳飛將軍的這首詞中,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發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里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沖冠。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說明了岳飛將軍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岳飛將軍在這里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將軍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推薦滿江紅·送李御帶珙原文及翻譯,滿江紅·送李御帶珙賞析(推薦)四
教學創意
《滿江紅》是一首詞。作者秋瑾在詞作中頗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魄,顯示著她不甘雌伏的巾幗英雄的本色。教讀本文,即以詞的文體特點入手,以聲律、物象、意格作為讀詞的根本,以吟詞調、讀畫面、品心懷為活動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以聲律為竅,學習吟調
(二)以物象為骨,感受畫面
(三)以意格為髓,品味心懷
教學重點
1.吟誦詞作,體會感情。
2.理解作者的復雜心懷。
教學難點
1.朗誦課文,體會感情。
2.理解作者的復雜心懷。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析法
教學思路?
大致上分為三個教學板塊:
(一)以聲律為竅,學習吟調
(二)以物象為骨,感受畫面
(三)以意格為髓,品味心懷
預習要求?
1. 讀標題,讀課文,讀注釋。
2. 朗讀課文。
時間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鋪墊 (5分鐘)?
1.由《滿江紅》詞導入:岳飛的《滿江紅》膾炙人口,古今許多人都寫過《滿江紅》,很少有岳飛這種氣吞牛斗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熱情。只有鑒湖女俠的一首《滿江紅》詞,頗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魄,顯示著她不甘雌伏的巾幗英雄的本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秋瑾的詞作《滿江紅》。
2.同學們都知道秋瑾是個女英雄,為革命獻身。針對這首詞,我們再做一下補充。
知識卡片1:
(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別號鑒湖女俠,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人。出身詩書之家。
(2)秋瑾18歲時,嫁給湖南人王子芳。王是一個暴發戶的浮蕩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錢捐了個戶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隨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間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當時的革命形勢影響下,立志要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婦女獨立與解放。
(4)1903年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子芳發生沖突,從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寫下《滿江紅》這首詞抒懷。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
(5)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擬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
3. 詞是詩的特殊形式,是可以唱的有音樂性的詩。《滿江紅》是詞牌名,詞牌名規定了詞的格律,就是詞的調。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 。《滿江紅》這個詞牌名又有什么樣的格律特點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知識卡片2: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記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抒發懷抱,佳作頗多。
活動一 以聲律為竅,學習“吟調” (10分鐘左右)
1.初讀,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教師指導讀準字音,提示學生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為 強
2.再讀,詞分上下闋,就像我們平常學習文章的段落,讀整首詞的時候,要注意其間的停頓。詞又稱長短句,長長短短的句子之間,停頓由長到短,分別是闕、韻、句、讀。上下闋之間停頓最長,韻腳其次,“句”在詞中是語意完整的停頓,“讀”在詞中用頓號表示,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停頓。請同學們試著讀起來,注意停頓。
3. 老師根據自己的語感,試著吟誦一下。(學生聽教師吟誦)
滿江紅
(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
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師:誰來大膽試一試,用自己的調,吟起來。(學生們紛紛練習吟誦。)
師:同學們都沉醉在自己的腔調之中了。不用學別人的,就找自己的調。詩詞之竅就是我們通過吟誦去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蘊藏的情。
活動二 以物象為骨,感受畫面(15分鐘左右)
1.學習詩詞,不僅要注意平仄腔調,更要化為形象方能理解,感受到詞的風貌,帶著感受吟誦,才有味道。讀詩詞的“第二本”是——“以物象為骨”(出示課件)。我們再一次走進詞中,感受一番。說說這首詞中,哪些詩句讓你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這些畫面又帶給你什么感受呢?
(1)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這句詩在我眼前出現了一座小花園,四周圍著低矮的籬笆,籬笆下開滿了一朵朵的黃色的小菊花,香氣撲鼻,滿園芬芳。天朗氣清,秋天明凈的容顏好像被擦洗過。陶淵明的《飲酒》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中就有過這樣的風景,秋瑾化用詩句,帶給我沖破家庭的牢籠怡然自得的感受。
師:你嘗試著用自己的聲音讀出“籬下”這個地點和“黃花”的芬芳。
(2)從“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一句中,我看到了月圓之夜,本應家人團聚的日子,在遠離家鄉的北京城,作者卻寓居客棧,寄人籬下,有一種孤獨失落的感受。
師:溫暖的家庭和孤獨的自己之間距離越大,這種感受就越強烈。接著來。
(3)我還從“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中看到了作者在廣闊的紅塵中,不知到何處尋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知音,于是潸然淚下。
(4)有種知音難覓的悲傷。“青衫濕”同樣化用白居易“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一紅一青,把這種鮮明的色彩對比讀出來,也就讀出來紅塵空間的廣闊與知音的稀少之間的距離。
(5)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這位同學看到了秋瑾默默地回想的畫面。她想到了《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時刻最終破楚的故事,也回想到了自己結婚八年來曾在浙江時過的貌似貴婦的生活,實則處于被奴役的地位。一方面寫出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的國之仇,一方面來寫自己終將沖破家庭牢籠。是虛實結合的手法。
師:這里的“四面”“八年”,一個以方位寫情勢之緊迫,一個寫苦悶時間之長,我們來讀出這種感受吧。
師:一幅幅畫面中將眼前所見之景與內心所想之情結合在一起。在詩詞的朗讀之中,體察與觸動關于時間、地點、方位、色彩、動作、聲音、味道等等詞語,往往能帶給我們帶給我們豐富的內心感受。
活動三 以意格為髓,品味心懷(10分鐘左右)?
1.不斷推敲、品味詩詞,才能理解詩詞的精髓。讓我們再次走進詞中,品味秋瑾在詞中用獨特的語言形式來表達獨特的心懷的詩句。
(1)“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一句被譽為本詞的神來之筆。對仗工整,三字式短句,節奏急速,簡潔有力。把一幅巾幗英雄的形象,生動地在我們眼前呈現出來。讀來節奏急促有力。
(2)“身”與“心”、“列”與“烈”兩句四字諧音,意義不同,表達了秋瑾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變。身是現實,心是理想,身與心的距離,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3)“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對國家和人民有熱情一顆與真誠的心,卻不為世俗所了解的距離。
(4)“英雄末路當磨折”,能離家出走,沖破家庭牢籠,對一個女子來說是英雄的壯舉。但因不被人理解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今天的行動與未來的不可知之間的距離。
師:距離越大,文字的張力越大,也越能讀出秋瑾不同于普通女子的精神氣概。
2.升華《滿江紅》
師:詩詞上闕寫景敘事,下闕議論抒情,請同學們結合詞上下闕的內容,恰當使用詞中的語句來為這首詞加個題目。
《滿江紅?小住京華》《滿江紅?苦將儂》《滿江紅?平生肝膽》《滿江紅?英雄覓知音》《滿江紅?何處覓知音》《滿江紅?英雄抒懷》 《滿江紅?男兒烈》《滿江紅?青衫濕》《滿江紅?觀籬下黃花有懷》《滿江紅?京華思浙有懷》
教師小結:
“英雄肝膽無人識,紅塵知音無處覓”,感時傷時的憤慨,報國無路的感嘆,上闕女性的柔情和下闕戰士的豪情交織在她心靈的深處,和諧地組成了這一曲既深沉憂郁而又豪放跌宕的靈魂的悲歌。讓我們用自己的調子唱出《滿江紅》。
推薦滿江紅·送李御帶珙原文及翻譯,滿江紅·送李御帶珙賞析(推薦)五
教學目標
1、 全班同學都能準確優美地朗誦《滿江紅》。體會岳飛的英雄氣概,感受詞中雨涵的愛國主義思想
2、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3、 激發學生誦讀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全班同學都能準確優美地朗誦《滿江紅》
教學難點
全班同學都能準確優美地朗誦《滿江紅》。體會岳飛的英雄氣概,感受詞中雨涵的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過程:
師:今天由我和同學們完成這節校本課
師:播放《精忠報國》。
師:聽過這首歌后你有什么感受?可以從內容上說一說,也可以從歌曲的情緒上說一說
師:關于岳飛,你都了解些什么?
預設:岳飛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
關于岳飛,我知道一個小故事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老師也來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老師了解到的岳飛
岳飛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在南宋時期抵抗金人的侵略,保家衛國,是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 (課件出示)
師: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岳飛這首《滿江紅》(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讀,聽清楚每一個字音,并且想一想,這首《滿江紅》與我們之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預設:句子比較多。 每一句的字數不同,長短不一。分為兩段
師:這就是與詩并稱雙絕的,叫做詞。
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詞有詞牌,即曲調。詞分為上闋和下闋。 滿江紅是著名的詞牌名之一。傳唱最廣的是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這首詞。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桌,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指名讀,并且糾正字音。
師:還有誰想讀?
師:那請你把這首詞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如果你的同桌讀的字音準確,流暢,就請你向你的同桌豎起大拇指。
師:老師剛才看到很多同學豎起大拇指,看來你們的字音都讀的很準確呀!
師:同學們都知道,無論是讀詩或者讀詞,都應該有停頓和重音的地方,請你自己讀一讀,邊讀邊把停頓的地方用 / 標出,重音的字下面加點。
師:老師也把自己的停頓和重音畫出來了。(課件出示)
師:誰愿意再來讀讀這首詞,你可以按照自己停頓的方式,也可以按照老師的停頓方式。其他同學認真聽他的停頓在什么地方,重音在什么地方。
師:指名讀,找兩個學生 ,指導重音和停頓、師:重點指導: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高昂)
師:這句話的意思什么,誰能說一說?
師:這首詞的意思就是期待著這一天吧,讓我們從頭收拾好舊日的山河,向祖國獻捷!
師:岳飛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師:這首詞是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已經逼近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之勢。但就在岳飛勝利在望的時候,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的志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
師:既然懷有這樣的情感,那我們的情緒、語速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語速:緩慢的
情緒:悲傷地 后來是信心滿懷,高昂的
指名讀,評價
師:那我們一起來聽聽著名播音員方明老師的范讀,注意他的語調、語速和情感。
師:同學們你們能像播音員這樣讀一讀嗎?
1、找一人讀 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2、再找一人讀
3、再找四人讀 (你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
4、老師也想跟大家讀一讀這首詞,我獨上半句,你們齊讀下半
句
5、男生讀上闋,女生讀下闋
6、 試著全班背一背
7、 我們試著每組一句來讀一讀, 讀的時候要起立,最后一句要全班齊讀,讀兩遍。
師:岳飛不僅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他也有留下了后世傳唱的文章,除了這首《滿江紅》,同學們課下也可以讀一讀那首《小重山》
推薦滿江紅·送李御帶珙原文及翻譯,滿江紅·送李御帶珙賞析(推薦)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詞作的內容及其蘊含的感情。把握詞作的主旨
2、學習詞人的政治抱負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復習
1、導入
2、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1875年生于紹興,原名閨謹,字璿卿,自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漢俠女兒。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生于一個封建家庭,幼懷大志,性格豪放,酷愛詩文和騎馬擊劍,能文能武,敢說敢為。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活動,并加入同盟會。回國后創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后回紹興組織光復會,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事發后被捕,堅貞不屈,六月六日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
創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
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二、問題導學
1、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文意。注意《滿江紅秋瑾》 :
①“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
②“四面歌殘終破楚”作者又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
③“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極言作者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
3、概括文章的內容
上片:回顧過往生活
下片:思慮未來前途
4、思考問題,體會詞作感情。
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復雜心情。
用下列句式說話:從詞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從-----------一句話體會到的。這句話-------------(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悅激動:沖破牢籠,獲得自由,悠然自得--------------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報效國家,豪情萬丈--------------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苦悶憂愁:中秋佳節,獨自一人,倍感孤獨--------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
沖破牢籠,面對未來,擔心不已---------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報效國家,知音難覓---------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
英雄末路當折磨。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5、總結: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詞,一方面寫出自己掙脫家庭束縛,另一方面表現自己胸懷保家衛國的志向,又恐知音難覓的擔憂,即便無奈為“峨眉”,也有著一顆強大的“男兒心”,崇高的志向指引著她,即便有所顧慮也堅定的擺脫世俗,走向革命路的決心。
自從精忠愛國的民族英雄岳飛首創氣壯山河的《滿江紅》一詞以來,已成為千古不朽的絕唱和杰作,歷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當作楷模,仿效學作,但大都是望塵莫及!看過古今許多人寫的《滿江紅》,誰也沒有岳飛那種氣吞牛斗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熱情,只有鑒湖女俠的一首《滿江紅》詞,頗有一些男子漢大丈夫的氣魄,顯示著她不甘雌伏的巾幗英雄的本色。
三、自學探究
四、展示點評
五、拓展延伸
中考鏈接:
1、“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中“終破楚”指什么?這一句 寫出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比喻自己沖破家庭的牢籠,表達了作者沖破家庭的牢籠的喜悅心情。
2、“苦將儂,強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這一句寫出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不能做男兒的遺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