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演講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巖松深情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謝讓我參加這次活動的所有人。
當你1歲的.時候,她喂你吃奶并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你整晚的哭著;
當你4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下彩筆;而作為報答,你涂了滿墻的抽象畫;
當你7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了球;而作為報答,你用球打破了鄰居的玻璃;
當你19歲的時候,她付了你的大學學費又送你到學校,你要求她在遠點下車怕同學看見笑話。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父母在身邊的日子吧!在我心中,父母一直都是我的奇跡!不要的等到我們失去他們的那一天才發現我們不曾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感恩吧。真心的為父母做些事情,哪怕捶捶肩,洗洗碗,哪怕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哪怕給他們長段曲子,講個笑話!讓我們一起將這份感恩之心延續,我想父母的冬天將不再寒冷,黑夜將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將常常配在他們身旁!
再此,我祝愿天下所有父母安康!快樂!
白巖松深情演講稿篇二
同學們:
下午好!
好了,接下來,就讓我出聲,你們就不用出聲了。
看到熱氣騰騰的這個場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涯,對我來說,大學是一生當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晚上在廣州,因為做亞殘運會的志愿者,我們大學的幾個同學,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為他們是你一生的朋友。
第一個,在大學里一定要珍惜、維系和發展那種一輩子很難遇到的集體的友情。舒婷有一句話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樹和頭發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樹日漸凋零。”但是,在大學里面所結下來的同學情誼,可以貫穿一生。
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對大學期間談戀愛,但是千萬不要丟掉大學四年在你這一生里無法復制的這種集體友情。即使你在談戀愛,也要融入集體當中,去分享那種騎十幾公里或幾十公里自行車去踏青,一幫人昏天黑地地打牌,考試前一起臨陣磨槍的這樣一種記憶。
第二個,在大學期間一定要錘煉自己非常堅強的心理素養。我們總談一個人業務素質很高、身體素質很好,但我衡量一個人經常是用心理素質去衡量,一個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才可能成功。在大學的時候你會面對失敗嗎?你學會面對成功嗎?我工作這么多年,回頭去看,是有一顆還比較強大的心臟幫了我足夠多的忙。我也有機會看年輕人的成長,有的時候會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哪些人不可以。到最后就發現,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容易成功。因為打擊對于心理素質不好的人,會演變成一種自卑、壓抑;對于心理素質足夠強的人,反而越挫越奮。擁有一顆還算強大的心臟,這是將來走向社會的必備條件,而不是你可以選擇的條件。
(擠在會場外面的人太多,白巖松中斷演講問:“外面還有多少人?如果你們愿意,臺上可以容納三百多人,大學應該不拘一格。”結果外面聽眾歡呼涌入,講臺上坐滿了人)
第三個,大學期間一定要學會用腦子開始思維。我們走進大學校園的時候,跟同齡人是沒有區別的,是什么讓你們在4年后發生了很大的區別?學校里專業的設置與其說是給你們專業知識,不如說讓你們習慣用專業的思維方式去觀察這個世界。大學畢業后,我已經習慣了用新聞人的眼睛去看待這個世界;我有的同學學法律,他們已經學會用法律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而學理工科的同學,會用理工科的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
人的收入和社會地位跟什么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強,獲取自己更加穩定的位置和向前進的速度就更快,但如果你隨時可以被替代就很難。我們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一個月掙的工資很低。比爾·蓋茨經常飛來飛去還打牌,卻那么有錢。沒辦法,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而很辛苦的那些工作,隨便把我們拽過去培訓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從事那工作,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太弱。
不可替代性需要你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思維方式,需要你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情來。我們經常說我也能和別人一樣,但你能做到別人無法和你一樣嗎?比如說干新聞的,每天對我們的考驗都是擁有獨家新聞。但現在這個時代,新聞沒有越來越強的獨家占有的可能,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在傳播和發布新聞的當中,你的競爭性強嗎,你的獨特性強嗎,你的思維和語言表達具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這就是挑戰,這就是競爭,都跟思維方式有很大很大的關系。
第四個,學習、工作和未來之間的關系。我曾經見到一個年紀很小的孩子來實習,我問:“校友?”“校友,廣播學院的。”“幾年級?”“一年級。”“從明天開始本單位不接受你實習,回去上課。”我當時還是有點小權力的,把他攆走了,我不能夠接受剛上大學一年級的孩子就開始實習。你知道你要什么嗎?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嗎?你不能夠擁有一個系統的專業的訓練,包括知識的訓練、思維方式的訓練的時候,實踐對于你是沒有意義的。
第五個,你終將要面對社會,社會需要的并不是拿了就能用的成品,而是需要可成長、可進步、可學習的這種人。我多次參加過招聘,我從來不看他現在所達到的水準,我看的是他具沒具有再生長的空間。我2019年招聘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沒有看到過電視的優先,為什么?因為媒體會進入一個跨媒體的時代,你不會電視,我可以教你啊,但你僅僅會電視而不會其它,我如何教你呢?我不要求你來了立即就成為師傅,你可以是我的學生,但你將來有機會成為師傅。那批招進來的,新華社的有,報紙的有,各行各業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電視的。這些人現在是我們的中堅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其次,我特別在意心理素養。我得知道這哥兒們抗打擊能力強不強,這姐兒們是不是一有了挫折就給我哭。為什么柴靜在一篇博客上說,白巖松有一天告訴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我是在悄悄地提醒她,你是一個新聞人!新聞人出差的地方,山崩、地震、礦難隨時會發生。有一次,柴靜來了以后,我告訴她,請趕緊回家,收拾行李,一個小時之后,西源機場起飛,青海地震。這個時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性別概念的。所以,心理素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其實工作也不相信。出處: 轉載請保留本出處,謝謝!
另外,我衡量一個人的新聞素養,不僅僅是看他抗打擊能力強不強,我還要看他抗表揚的能力也是不是足夠強。有相當多的人不是折在挫折上,而是折在頭一兩次的成功上。頭一兩次的成功,飄飄然了,原本有一個還不錯的上升空間,就被他自己給堵住了。
此外,我當然是格外格外格外地看重一個人。有人問,你用什么數據來看一個人是不錯的?我憑直覺,我能感覺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需要合作的時候,只有人格、人性相當不錯的人,才有可能進入合作的團隊當中,才可以激勵別人,也被別人激勵。所以做人是人一生中永遠也無法改行的行業。
時代不管怎么變遷,終歸衡量人的標準變化不大。1993年我曾問過上海的一位哲學家,為什么現在的醫學、科技等各方面的進步都如此之快,但人們仍然需要一二百年前的音樂去撫慰心靈?哲學家就回答了一句話:人性的進步是很慢很慢的。
有一個人很逗地問過我,你既然沒有發過郵件、打過電腦,你怎么就知道犀利哥呢?唉,我當時就特別同情這個朋友,我說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呢?———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好即壞。會打電腦固然可以,對我來說,我已經習慣了寫字跟思維之間這種同步的速度。我之所以不打電腦,是因為我等不及我的腦子,它更快。
最后一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離開大學校園,我們要帶著什么去走向社會呢?上大學的時候,我與你們一樣,都浪漫地憧憬著大學生活,大學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夢想。但是當你真正走進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復一日。而聰明人會善于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轉化為幸福,不聰明的人會善于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
我給你描述一個婚后的狀態:老公在那兒看電視,拿著遙控器在那兒看報紙;夫人在那兒織毛衣,偶爾看下電視;孩子在那兒寫作業,一晚上沒多少話。一會兒泡完腳說,睡吧。我問這種狀況怎么樣?很多大學生說,快離了吧。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對于相當多的四五十歲的人來說,這是能想象的一種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不會是天天放禮花的,禮花之所以好看是偶爾放一下,天天放的話,受不了。(人生勵志語錄)
前兩天公布了一個中國人的婚戀狀況報告,說百分之七十的女性要求對方必須有房,希望對方有房才能結婚,男性百分之五十。我覺得百分之百的女性都希望有房,而現實生活中,不會百分之百的男人都有房。不會,中國永遠都做不到。那么中國的女性都單身了嗎?(全場大笑)
人們總會因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結合的,就像我跟我的夫人也是在居無定所、前景不明朗的時候結合的,但是那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光。非常簡單去想,就能夠把平淡過成不平淡的滋味。其實我絕大多數的時間極其平淡,報題、想選題、看報紙、做直播,然后回家,大致如此。生活就是這樣,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準備,才有可能創造屬于你自己的輝煌;如果認為生活都該是輝煌的,那就注定平凡。有很多人問我,白巖松你是不是現在成功了呢?我一直都喜歡跳高,這并不是我擅長跳高,而是因為它像人生的一種比喻。你有沒有發現跳高的一個特點:越過了一個高度,就一定要擺上新的高度。即使當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沒了,他已經是冠軍了,他一定要再升一厘米,過了他就會還要再升,也就是說,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敗來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覺得這太像人生了,人最理想的一輩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敗來宣告自己的成功!
很多人在說,現在年輕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社會應該關愛你們,但是,不必溺愛。有人說,我們現在買不起房子,我們太痛苦了。誰說二十七八歲的人就可以買得起房子了?日本等國家一般是四十來歲才可能擁有自己比較穩定的住房,中國人就非常性急。本人擁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時候,都32歲了,是在租了八年的房子之后,連我們的孩子都是在流浪的路途中生的。你說,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們在上大學的時候流行的一首詩的第一句就是“21歲我們走出青春的沼澤地”。可見,大家也正在沼澤地里。所以,去放大青春中那些最美好的東西,去享受這個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所以,期待你們的將來。
白巖松深情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為一名共青團員、共產黨員,我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入團以來我一直不斷學習,在思想、學習、工作、組織生活中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我勤儉節約,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常與同事溝通交流,探討黨中央、團中央的重大決議,在溝通交流中宣傳我們黨的思想、決策,與群眾關系密切。
作為一名團員,我也時刻注意當今世界時事政治的變化。中國新一屆領導人親民化的路線讓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也增加了我對中國共產黨的無限向往。在我的中國夢中,中國共產黨應對強勢決不讓步,堅持自己的原則,淡定從容地體現著大國風范!中共應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做著最 靈敏的反應,制定出體可行的'方針,中國已不再是沉睡的雄獅,已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事實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知識永無止境,學習更無止境。此刻我還只是一名團員,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跟上新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去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以提高自身的修養。為了在不遠的將來能得到黨的認可,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員,也為了在大學畢業之后能和所有的有志之士一齊工作、學習,我將繼續用心參加團支部組織的政治理論學習活動,團結同學,互助互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好社會實踐工作,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謝謝大家!
白巖松深情演講稿篇四
以下內容是由本站站為大家整理的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稿全文,白巖松以他的故事為線索串聯起了中國當代發展歷程,展示了一個正在騰飛的中國形象。
過去的20年,中國一直在跟美國的三任總統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魯大學我才知道,其實它只跟一所學校打交道。透過這三位總統我也明白了,耶魯大學畢業生的水準也并不是很平均。
接下來,就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如果要起個題目的話,應該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國夢》。
我要講五個年份,第一要講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亂,在法國有巨大的街頭的騷亂……在美國也有,然后美國總統候選人羅伯特·肯尼迪遇刺了(他的哥哥約翰·肯尼迪總統在1963年遇刺)。但是,的確這一切的原因都與我無關(哄堂大笑)。
那一年,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雖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個夢想”的這句話卻真正地站了起來,不僅在美國站了起來,也在全世界站了起來。但是,當時很遺憾,不僅僅是我,幾乎很多的中國人并不知道這個夢想。因為當時中國人,每一個人很難說擁有自己的夢想,將自己的夢想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夢想,甚至是領袖的一個夢想。中國與美國的距離非常遙遠,不亞于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但是我并不關心這一切,我只關心我是否可以吃飽。
很顯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時候,不僅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對于世界來說,似乎都有些問題(眾笑)。
1978年,2019年之后,我10歲了。
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個只有20萬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離北京的距離有2019公里,它要想了解北京出的報紙的話,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見。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存在新聞這個說法的(眾笑)。
那一年,我的爺爺去世了。而在兩年前的時候,我的父親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親一個人撫養我們哥兒倆,她一個月的工資不到10美元。因此,即使10歲了,夢想這個詞對我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匯,我從來不會去想它。我母親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個人把我們哥倆撫養大。我看不到這個家庭的希望,只是會感覺,那個時候的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
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時候,不管是中國這個國家,還有中國與美國這兩個國家之間,都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那是一個我們在座的所有人都該記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日,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那是一個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兩天之后,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那是中國改革開放31年的開始。
歷史將兩個偉大的國家、一個非常可憐的家庭就如此戲劇性地交織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還是大的國家,其實當時誰都沒有把握知道未來是什么樣的。
接下來的年份,該講1988年了,那一年我20歲。
這個時候我已經從邊疆的小城市來到了北京,成為一個大學生。雖然,今天在中國依然還有很多的人在抨擊中國的高考制度,認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須承認正是高考的存在,讓我們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當然,這個時候美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家,它變得很具體,它也不再是那個過去口號當中的“美帝國主義”(眾笑并鼓掌),而是變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細節。
這個時候,我已經第一次嘗試過可口可樂,而且喝完可口可樂之后會覺得中美兩個國家真的是如此接近(眾笑)。因為,它幾乎就跟中國的中藥是一樣的(眾笑)。
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非常狂熱地去喜歡上搖滾樂。那個時候,正是邁克爾·杰克遜長得比較漂亮的時候(哄堂大笑)。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開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為,改革已經進行了2019年。
那一年,中國開始嘗試放開很多商品的價格。這在你們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在中國當時是一個很大的邁進,因為過去的價格都是由政府來決定的。
就在那一年,因為放開了價格,引起了全國瘋狂地搶購,大家都覺得這個時候會有多久呢?于是,要把一輩子用的食品和用品,都買回到家里頭。
這一年也就標志著中國離市場經濟越來越近了。當然,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市場經濟也會有次貸危機(眾笑)。
當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對于耶魯大學來說是格外的重要,因為你們耶魯的校友又有一個成為了美國的總統。
我說:“看樣子美國需要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時候要從語言開始”。“對于中美這兩個國家來說,面對面永遠要好過背對背”。
接下來又是一個新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我30歲。
我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經成為一個1歲孩子的父親。我開始明白我所做的許多事情不僅要考慮我自己,還要考慮孩子及他們的未來。
那一年,在中美之間發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主角就是克林頓。也許在美國你記住的是性丑聞。但是,在中國記住的是,他那一年訪問了中國。在6月份他訪問中國的時候,在人民大會堂和江*民主席進行了一個開放的記者招待會,然后又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一個開放的演講,這兩場活動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他說:“我最想不到的是這兩場講座居然都直播了(笑)。不過,直播讓中國受到了表揚,而美國卻受到了批評(眾笑)。”當然只是一個很小的批評。在北大的演講當中,由于整個克林頓總統的演講,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譯。因此,他翻譯的那個水準遠遠達不到今天我們翻譯的水準(聽眾大笑并鼓掌表示對現場翻譯的感謝)。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國觀眾,是知道克林頓一直在說話,但是說的是什么,不太清楚(眾笑)。
當然也是在這一年年初,我開上了人生的第一輛車。這是我在過去從來不會想到的,中國人有一天也可以開自己的車。個人的喜悅,也會讓你印象很久,因為往往第一次才是最難忘的。
接下來,我要講述的是:2019這一年,這一年我40歲。
很多年大家不再談論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了,但是在這一年我聽到太多的美國人在講。看樣子美國總統的確不想再接受耶魯占領美國20年這樣的事實了(耶魯大學一直盛產總統,而出身哈佛大學的美國總統終結了這一事實)。
他用“改變”以及“夢想”這樣的詞匯,讓耶魯大學的師生在他當選總統之后舉行游行,甚至慶祝。在這個細節中,讓我看到了耶魯師生的超越。
這一年,也是中國夢非常明顯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偉大夢想,注定都要遭受很多的挫折才能顯現出來一樣。無論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奧運會,還是神舟七號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們期待了很久的夢想。
但是,突如其來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讓這一切都變得沒有我們期待中的那么美好。這個時候中國人對于生命的看待,我相信跟美國人和世界上一切善待生命的民族都是一樣的。8萬個生命的離開,讓整個2019年中國人度日如年。
我猜得到在耶魯校園里頭,在每一個網頁、電視以及報紙的前面,也有很多的來自中國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為這些生命流下眼淚。但是,就像40年前,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卻讓“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讓人覺得極其有價值一樣,更多的中國人也明白了,夢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度過了自己的40歲的生日。
那一天,我感慨萬千。雖然,周圍的人不會知道(眾笑)。因為時間進入到我的生日那一天的時候,我在直播精彩的比賽。24小時之后,當這個時間要走出我生日這一天的時候,我也依然在直播。但是,這一天我覺得非常的幸運。因為,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的40歲,讓我意識到了我的故事背后的中國夢。正是在這樣的40年的時間里頭,我從一個根本不可能有夢想的,一個遙遠邊疆的小城市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可以在全人類歡聚的一個大的節日里頭,分享以及傳播這種快樂的新聞人,這是一個在中國發生的故事。
而在這一年,中國和美國相距并不遙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布什總統據說度過了他作為總統以來在國外、一個國家待得最長的一段時間,就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菲爾普斯在那兒拿到了8塊金牌,而他的家人都陪伴在他的身邊,所有的中國人都為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祝福。當然,任何一個這樣的夢想都會轉眼過去。在這樣的一個年份里頭,中美兩國歷史上幾乎是第一次同時發出了“我有一個新的夢想”的時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應該。美國面臨了一次非常非常艱難的金融危機,當然不僅僅是美國的事情,也對全世界有重大的影響。
昨天我到達紐約,剛下了飛機,我去的第一站就是華爾街,我看到了華盛頓總統的雕像,他的視線是那么永久不變地在盯著證券交易所上那面巨大的美國國旗(眾笑)。而非常奇妙的是,在這個雕像后面的展覽館里正在舉行“林肯總統在紐約”這樣的一個展覽。因此,林肯總統的大幅的畫像也掛在那上面,他也在看那面國旗(眾笑)。我讀出了非常悲壯的一種歷史感。
在離開那個地方的時候,我對我的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國發生了這樣狀況的時候,也許中國人會感到很開心。”因為,大家會說:“你看,美國又糟糕了!”(眾大笑)但是,今天中國人會格外地希望美國盡早地好起來,因為我們有幾千億的錢在美國(鼓掌,眾大笑),我們還有大量的產品等待著裝上貨船,送到美國來,如果美國的經濟進一步好起來的話,在這些貨品的背后,就是一個又一個中國人增長的工資,是他重新擁有的就業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因此,你明白,這不是一個口號的宣傳。
在過去的30年里頭,你們是否注意到了,與一個又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緊密相關的中國夢。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在過去這30年的時間里頭,讓個人的命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一個邊遠小城市的孩子,一個絕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機會在耶魯跟各位同學交流,當然也包括很多老師和教授。中國經歷了這30年,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他們的爺爺奶奶依然守侯在土地上,僅有微薄的收入,千辛萬苦。他們的父親母親,已經離開了農村,通過考大學,在城市里已經有了很好的工作,而這個家庭的孫子孫女也許此刻就在美國留學,三代人,就像經歷了三個時代。但是在中國,你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現場的很多個中國留學生,他們的家庭也許就是這樣。對嗎?(鼓掌)
那么,在我們去觀察中國的時候,也許你經常關注的是“主義”、“社會主義”或其他龐大的政治詞匯,或許該換一個視角去看13億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他們并沒有宏大的夢想、改變命運的那種沖動,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奮的那種品質。今天的中國是由剛才的這些詞匯構成。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頭,中國人看美國,似乎在用望遠鏡看。美國所有的美好的東西,都被這個望遠鏡給放大了。經常有人說美國怎么怎么樣,美國怎么怎么樣,你看我們這兒什么時候能這樣(眾笑)。
在過去的好多年里頭,美國人似乎也在用望遠鏡在看中國。但是,我猜測可能拿反了(哄堂大笑,熱烈鼓掌)。因為,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縮小了的、錯誤不斷的、有眾多問題的一個中國。他們忽視了13億非常普通的中國人,改變命運的這種沖動和欲望,使這個國家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鼓掌)。
但是,我也一直有一個夢想:為什么要用望遠鏡來看彼此?我相信現場在座的很多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最真實的美國,用自己的耳朵去了解最真實的來自美國人內心的想法。無論再用什么樣的文字也很難再改變他們對美國的看法。因為,這來自他們內心的感受。當然我也希望非常多的美國人,有機會去看看中國,而不是在媒體當中去看中國。你知道,我并不太信任我所有的同行(眾笑,鼓掌)。
開一個玩笑。其實美國的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美國的朋友去看一個真實的中國。因為,我起碼敢確定一件事情,即使在美國你吃到的被公認為最好的中國菜,在中國卻很難賣出好價錢(眾笑)。就像很多很多年之前,在中國所有的城市里流行著一種叫加州牛肉面,加利福尼亞牛肉面。相當多的中國人都認為,美國來的東西一定非常非常好吃。所以,他們都去吃了。即使沒那么好吃的話,由于覺得這是美國的也就不批評了(大笑)。這個連鎖的快餐店在中國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美國,在加州四處尋找加州牛肉面(眾笑)。但是,一家都沒有找到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知道,加州是沒有這種牛肉面的(笑)。
于是,這個連鎖店在中國,現在處于消失的過程當中。你看,這就是一種差異。但是,當人來人往之后,這樣的一種誤會就會越來越少。
所以,最后我只想再說一句。
好,謝謝各位!
白巖松深情演講稿篇五
以下演講稿是白巖松在中國農業大學所作的一篇演講,他在演講中與農大學子們暢談青春和責任的話題,他認為人生就是一場跟歲月的談判,人們要學會妥協才能實現雙贏。
中國人的邏輯習慣非黑即白。只要發現了誰的一個缺點,頭一天還熱情相擁呢,一轉眼就“這個人怎么這樣”。可是,你自己有時候也是這樣啊。當我們了解人性的復雜時,理性才會慢慢建立起來。
近半年我常常講,不要站在道德的立場上討論道德。比如去年,中國人討論最多的,一個是老人跌倒了沒人敢扶,怕被訛,一個是小悅悅事件。大家在那兒感慨,中國人現在良心滑坡、道德淪喪,世風日下,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覺得,當下的中國人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會比一百年后更好。內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性就是這樣,看周圍的環境是激活了我們的好,還是激活了我們的壞。這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有時候還跟改革有關系。比如說,十五年前,兩車一撞,車上的人下來就打,因為結果的勝負決定誰賠償;現在比較文明,兩車一撞,車上的人下來,保險號一抄,還可能互相遞根煙,走了。為什么出現這種變化?不是因為講文明,而是因為車輛都強制上了保險。為什么老人跌倒了會沒人敢扶呢?這是因為,我們現在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沒有覆蓋到每一個公民的身上。如果老人跌倒以后,知道不會給孩子添麻煩,他就不會訛人了。
我覺得,當下的中國,需要營造一種雙方都懂得妥協的氛圍,共同前進。權力要懂得妥協,對自己要有所克制。我覺得公眾的妥協在于,我們可不可以變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緒化?我們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時,也能自責和自律?我覺得,可能這是最關鍵的。我們未來的十年,就是要看會不會形成一種妥協的平衡點。任何單方面的妥協都不可能實現。現在很多事件、沖突,都是因為非理性的公眾和非理性的權力撞上了。但是,這兩者之間誰先誰后,是很重要的,我覺得公權力要先妥協。媒體更多的是要約束公權力,要通過對常識的捍衛和對理性的呼吁,慢慢地讓這個社會的理性建立起來。
現在,好像每一個人都很苦悶,不像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突然沉默,不理過去了,然后一門心思玩經濟掙錢。現在,中國人重新來到一個十路口,開始迷茫:物質上差不多了,可是還不幸福。怎么辦?在這個迷茫的時候,我覺得恰恰需要理性——很簡單,逼迫雙方妥協,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