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獨立篇一
冬天的早晨異常的冷,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要上早自習的.學生來說。
這天,月亮都似乎還未休息,我的小鬧鐘就急切地把我吵醒。透過玻璃窗,朦朦朧朧中,依稀可以看到院子里一注燈光正微微弱弱地存在于黑暗的深淵中,我分辯不清此情此景是太晚的夜晚,還是太早的白天,我懷疑是鬧鐘出現了故障或是我昨天夜里設置錯了,于是半信半疑,最終又進入了夢鄉。再次醒來,是由于媽媽聽到沒動靜,怕我遲到了,把我叫醒的。
再次醒來時,不好,已經6:15了,還有10分鐘就要遲到了,等我作好一切準備要出發時,又下起了大雨,媽媽讓我跑步去,不要騎單車去了,但只還有五分鐘了,遲到了可是很不好意思的。我顧不了大雨漫天,也顧不了漆黑一片,我把單車從雜屋里提出來,傘都顧不了撐,直接拼命地踩,又要顧著避開同樣飛奔上學的人,簡直就像一只憤怒的怪獸,在大雨中橫沖直撞,這不,一撞就撞到了水泥墻上,身體“啪”地倒下,嘴啃水泥,衣服褲子還全濕了,這樣都不說,更重要的是“咚”的一聲沉重的金屬聲,天啊,那是我昨天向英語老師借的英語書和mp4啊,現在可好,英語書濕漉漉的還沾滿了泥巴,mp4啊,mp4竟然壞掉了,我頓時六神無主,但手表上的示數一分一秒逼近上課時間,我定了定神,把東西放回車籃里,繼續沖向了學校。
沒遲到是千謝萬謝的,但英語書和mp4該怎么辦?我頭腦里雜亂無章,真不知如何是好。英語課上,我一節課心不在焉,不敢直視老師,眼睛一遇到老師就老是躲躲閃閃,全身開始無節奏的顫抖,終于熬過了英語課。
首先我用濕的紙巾把英語書上的污泥輕輕拭擦干凈,又把它們曬在陽臺上,讓它曬干。經過一會的功夫,它又恢復了原樣,于是我信心大增,開始覺得這也不是件難事。
我接著把我存錢罐里的錢全都湊起來正好夠買一個新的mp4,于是我以最快的速度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mp4。
一切都準備好了,但我該怎么對老師說呢?
從那次以后,我遇到任何困難與挫折都不會像個小孩一樣,一屁股坐在地上又哭又裝可憐,想求取旁人的同情,而是不慌不忙,淡然面對已成為現實的困難,去勇敢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獨立篇二
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家長對子女教育和對學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搖籃,又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但是,在目前眾多學生家庭中,家長只重視孩子學習和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養和提高,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能夠親自處理自己身邊的各種事情,稱之為獨立。獨立意識是少年兒童逐步走上成人之路、適應現代社會環境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孩子不可能永遠是孩子,他們將來必定要走向社會。而未來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個獨立能力強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搏擊生活,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知難而上,獨立能力差的孩子,缺乏責任心和上進心,面對困難和曲折則會知難而退,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但由于每個家長素質、能力、所處的環境和條件不同,對孩子的獨立能力的培養也就不一樣。一位成績優秀的大學生,因為從小嬌生慣養,缺乏獨立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除了讀書,吃飯之外,連最基本的洗衣、收拾房間、整理衣服這些生活常識都不會,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最后被迫退學了。這不能說是一種遺憾。學習成績是孩子優秀的具體表現,但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并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家長的共同目的都是希望培養出具備優良心理素質、熱愛學習又能獨立的孩子。
一 、 獨立要從小抓起
父母在相信孩子有獨立的能力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明白,他是可以獨立的。例如孩子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
我在培養自己孩子的自理能力時,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在前一天晚上提醒他自己整理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我認為小學階段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很重要,學會整理自已的學習用品和作好第二天的上課準備,是培養小孩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我一直都比較注意幫助孩子養成這方面的習慣。在整理時,我僅是起提醒和監督作用,一般不會去代勞,時間長了,孩子自然知道第二天上學前應作哪些準備。二是父母都比較忙的時候學會照顧好自己。許多父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總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其實,有時候,父母沒必要什么事都去管,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對夫婦要他們的孩子收拾起攤在桌上的書本、玩具時,有的孩子借口:“我馬上知道了我現在還不想我過會兒再收我太累了媽,你替我收拾吧”。當家長讓孩子幫他們掃地時,有的孩子就說“媽,你自己掃吧,我 上學累了”這時,有的家長就退讓了,默默地替孩子收拾起來。殊不知,這一退讓卻讓孩子失去了責任感,產生下一次反正爸爸媽媽會替我做的依賴思想。所以在給孩子交待任務之后,做家長的一定要克制替孩子做事的欲望。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致使孩子養成很多不良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造成孩子過分依靠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能獨立自主的完成,只要父母能代勞的就疏于動手,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一旦養成這些習慣就不易改掉。
家長能適當找“苦”給孩子們吃,避免他們染上“富貴病”。而經歷過艱難困苦環境鍛煉之后,人不僅有堅強的意志、實干的本領,而且還會產生尊重他人、珍惜時光、愛護財物等優秀品質,其生存能力和競爭意識都會加強,這對于他們適應社會,有所建樹,將會大有幫助。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
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的獨立能力的形成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要靠我們精心的去培養才能養成。所以我們就需要有耐心,而且還要允許孩子有反映,孩子是有新鮮勁的,干二天不干了,煩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要對孩子既有嚴格的要求,又要有耐心,要花一些時間,靜下心來幫助他們,適時地鼓勵他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庭的教育,也同樣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當務之需。應該說,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
孩子培養成人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獨立性只能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經過努力,不管成功與否,都應該鼓勵,讓孩子感到自豪。孩子畢竟是孩子,當孩子在做事情時,哪怕做錯,也要對他多鼓勵少批評。家庭教育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開端,對小學生的成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那么,孩子的成長,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學制度的約束、老師的管理和學生的自覺,家庭的教育,也同樣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當務之需。應該說,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
獨立篇三
對于雛鷹們來說,今天,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天空陰沉沉的,狂風肆無忌憚的在呼嘯。從懸崖上往下望,萬丈的深淵足以令人戰栗。
可是,鷹媽媽又何嘗不是痛苦萬分呢?她知道,懸崖下危險重重,一推就可能斷送了孩子的性命。但是,她能不這樣做嗎?如果今天孩子還不會飛,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因為,她非走不可……鷹媽媽的心終于不再動搖了。
她走上前去,帶著大兒子,嚴肅地說:“孩子,記住,如果你不想摔死,就得拼命地扇動翅膀,拼命地!”雛鷹的眼中含著哀傷,他可憐巴巴地望著媽媽。終于,鷹媽媽作出決定——推!
一瞬間,雛鷹飛落下深淵,再也看不見了。其他的雛鷹急得要哭了,他們努力哀求著,呼喊著媽媽。
深淵里,多了幾具雛鷹的尸體,也多了幾個飛閃的影子。從此,他們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對于鷹媽媽來說,今天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對于雛鷹們,也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
獨立篇四
小時候,家里很窮,媽媽無可奈何只好把我送到奶奶那里,奶奶生活在農村,離爸媽所居住的地方很遠,所以從小媽媽就很少牽我的手。
快上小學的時候,媽媽特地從外地趕回奶奶家,帶我去上學,那時,她牽著我的手,媽媽的手溫暖噢!像雪地里的一把燃燒的火,她的手大大的,但非常柔軟,從那時起我便喜歡上了媽媽的手,可是她卻很少給我機會。
在路上,我不小心摔倒了,離開了溫暖的手,她再次伸出了她的手,可是她的手離我好遠噢,于是我努力的把手伸到她柔軟的手里,可是她并沒有要拉我的意思,于是我堅強的爬起來。
回到家后,媽媽很快就要離開了,我拉著媽媽的手:“媽媽,您放心,您不在的時候,我一定會獨立的,說不定我還可以幫奶奶忙呢!”媽媽笑了笑,放開了我的手離開了。
站在村頭,望著媽媽離開。
現在,我非常希望媽媽再牽一次我的手,可是現在的我長大了。
獨立篇五
中考之后的那個暑假,我一個人坐上了火車。說不怕,怎么可能是真的?
走錯了火車站,再去也來不及,只好找人去補票。
很多的人在我身邊路過,我守在火車上的一個地方,不敢挪動。小心翼翼的抱著包,手里攥著手機。
列車長到了的時候,補票的人蜂擁而上。我依然不敢動,這是懦弱是膽小,我也恥于把這些說出來。
直到家里人給我打了電話:你補到票了沒?怎么還沒,我再去打電話說一下。
有阿姨或者該叫姐姐,也就20來歲的樣子。她抱著一個孩子,求著那個列車員。她說:我有沒有臥鋪無所謂,我還有兩個孩子,求你給我們補個臥鋪吧。可是我看到列車員不耐煩的甩了甩手,一會再說一會再說。
那個列車員拉著我,幫我把躺在那鋪上的兩個小孩趕了下去。我躺在中鋪上,下鋪當成硬座賣了出去,一個下鋪坐了4個人。右邊的中鋪上躺了兩個小孩,一個9歲,一個是沒見過。那個9歲小孩的爸爸,坐在下面。
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總是想著那些小孩。我叫抱著其中一個孩子的家人,我說:我往邊上串一下,讓他躺在我邊上吧。
高一下學期之后的那個暑假,我跟媽媽說我決定出夜市擺地攤。
我和愿意幫我的朋友拎著包去的批發的地方,從一開始的完全生疏,不會問價到后來慢慢熟悉應該怎么做。一點一點的,受到了很多的白眼。
擺攤的時候也并不順利,第一天一樣東西都沒有賣出去,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這么做是不是有意義的,會不會就像媽媽說的那樣根本就是賠本的命。
媽媽問我有沒有失望的時候,我努力擠出一個笑臉,然后告訴她說:我沒有,我明天還會繼續努力的。
第二天情況就已經改善了很多,第三天、第四天、我更有信心了。
我又一次拎著包去了批發市場,我想到了夏天大家最需要什么東西,然后大批量采購。
擺攤時我的收獲不大也不小,雖然只是剛剛回本,還有不少的存貨在手。但是,我在和旁邊擺攤的人的偶爾交流中知道了應該怎么與人交往,還有如何獲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每一次的獨立都是我的收獲,我享受著這些逆著方向遵循自然的成長。
我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我要成為無論怎樣經受風吹雨打都不會彎曲的楊樹!在自己的收獲里慢慢努力成長!
獨立篇六
俗話說:溫室里的花朵永遠沒有山上的野花開得燦爛。在我們周圍,有不少同學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父母幫他們安排了一切,遇到什么狂風大雨都是父母替他們擋,久而久之,他們便認為父母是一堵結實高大的墻,但是,墻也有風殘倒塌的一天,孩子也不可能永遠不長大,踏進人生,離開父母的港灣,是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媽媽為了讓我獨立,讓我跟著學校去美國一次,這樣既可以讓我增長見識,也可以讓我學會獨立。
本來我覺得這次美國之行一定很有趣,可是當我登上飛機,我就開始害怕起來了,這是我第一次沒有親人的陪伴,一個人坐飛機,而且還要做16個小時,雖然我旁邊有我的同學,但是畢竟不是我的親人,不能照顧我,呵護我。好不容易熬過了16個小時,我馬上又要到陌生的美國人家去,我再次害怕起來了。剛來到他們家,我不敢說話,他們卻很熱情的招待我,這使我高興了起來,就大膽的和他們做朋友,在他們家,我雖然獨立,卻自由,這使我很快樂。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了,美國人帶我去買禮物給我的爸爸媽媽,我精挑細選,獨立的買了禮物,當時我快樂極了。
一個人生活在獨立中,我覺得應該很快樂。雖然很累也很苦,但是至少有自由空間。對我來說,我向往自由,哪怕是給我一點點的自由,我也很開心,很滿足。
在獨立生活中,我領悟到什么叫寂寞,那就是熱鬧的開端!在獨立生活中,我領悟到什么叫難過,那就是幸福的開始!在獨立生活中,我領悟到什么叫辛苦每那就是享受的開啟之門!
鳥兒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碧藍的天空展翅翱翔;魚兒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廣闊的海洋里無邊暢游;人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坎坷的道路上獨立面對困難。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走自己的路,要想自己將來過得比上一代更精彩、更幸福、更出色,就應該從現在開始,拒絕依賴,學會獨立,把獨立當成自己人生中一大快樂的事。
獨立篇七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為什么要開發孩子的潛能,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發現孩子的優勢,擴大其優勢,將來能將自己的優勢轉化為對生存的資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反過來,要使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首先就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一個不夠獨立的孩子,他的潛能開發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在潛能開發過程中,父母只能是引導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還應該是孩子本人。比如,有的孩子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或者尋求大人的幫助,不要愿意自己想辦法解決,這顯然不利于孩子的潛能開發。
潛能開發與獨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無論是對孩子的潛能開發,還是今后的生活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獨立性培養。
孩子上幼兒園了,口渴了,他會對老師說:“老師,口渴。”老師說:“那你去喝水吧。”可孩子還是一遍一遍的對老師喊道:“老師,口渴。”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在家里只要一嚷口渴,就會有人把水放到他的嘴邊。
孩子上中學了,學校要組織郊游,因媽媽出差,這次未能給他準備好食物與水,還有御寒的衣服,所以,他空著手去參加郊游,餓著肚子,發著高燒回來了,回來之后一個勁的埋怨媽媽為什么沒有照顧好他。
孩子上大學了,全家總動員,爸爸給孩子提著行李,媽媽給孩子鋪床鋪,孩子呢?吃著冰淇淋站在一旁乘涼。入學一個月后,父母收到了孩子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竟然全都是臟衣服。
孩子大學畢業要參加工作了,眼看著別的孩子在都找到了工作,可咱家的孩子整天在家里上網打游戲,無奈之下,你只好陪著他去用人單位面試,替孩子招聘,結果卻招致面試官的白眼。
······
在父母的潛意識中,親子是一體的,對于這一點,可能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他們總是不自覺的將自己與孩子的關系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就像兩塊異性相吸的磁鐵,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替代成就感”,比如,有的家長當年沒能考上一所好大學,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你好好讀書,將來考上清華、北大”,這其實不是孩子的愿望,而是你把當年未能完成的心愿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另一方面,父母又心甘情愿地包攬了本應該屬于孩子自己去做的一切。你看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會做家務的?別說收拾房間、洗衣服了,就連自己的書包都不會整理,上學的時候,背著書包的往往是孩子的家長,這樣一來,就使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其體能、智能和社會性參與的權利受到限制,長大以后,自然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來,無法獨立。
現實中已經有很多例子證明事無巨細的愛是傷害,如果你真正的愛孩子就應該學會放手。讓他學會自我獨立,在生活中開發自我的潛能。